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茱萸汤临床运用叶益丰浙江省松阳县古市医院(323406)黄根珠浙江省松阳县中医院(323400)主题词吴茱萸汤/治疗应用,综合征/中西药疗法吴茱萸汤乃仲景方,由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所组成,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主治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汤的运用举隅孙岩,李庆升(050091)吴茱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乃为中焦虚寒、寒伙犯胃所致的呕吐涎沫、头痛及胸满等证而设。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所组成。笔者运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杂病,疗效颇满意,现举数例验案,报告如下。癔病:张某,女,...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红燕  刘春艳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6):608-608,625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中医证属厥阴肝寒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对照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头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等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吴茱萸汤对偏头痛中医证属厥阴肝寒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郑攀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1928-1929
根据《伤寒论》吴茱萸汤证从以方测证的角度对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提出吴茱萸汤证肝阳不足,寒水上犯的病机,对肝阳虚和脾胃阳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的机理进一步阐述。分析其组成配伍,并验之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梅和平 《光明中医》2008,23(11):1775-1775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功在温肝暖胃,降逆止呕。病机特点为肝寒犯胃,主治脾胃虚寒之呕吐或吐利,以及厥阴肝逆之头痛等症。余在临床运用,颇收佳效,兹举案例三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原治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利。虽一方三治,但其主要病机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而不仅是胃中虚寒;因吴茱萸既可温肝又可暖胃,决定了本方功效为温肝暖胃、降逆止呕,而不仅是温中祛寒。  相似文献   

7.
枳术吴茱萸汤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28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茱萸汤首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所组成,其功效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利等症。笔者于2001年至2005年在临床应用加味吴茱萸汤,治疗胃脘寒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28例,在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汤新用罗书裕吴茱萸汤源于《金匮要略》,原治胃寒呕吐,肝寒上逆之头痛。笔者取其温中降逆之用,治疗胃寒咳嗽,每获奇效,现撷验案介绍如下。例1:李×,女,35岁。素有胃寒症,暖气,泛酸,胃院痛10余年,曾作胃肠钡透诊为慢性胃窦炎。近日外感风寒,症见畏...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是专为阳明寒呕、厥阴头痛、少阴吐逆三证而设。何庆勇临床运用吴茱萸汤取得了较好疗效,其经验主要包括:一是注重方证辨证,认为吴茱萸汤的主要方证是头痛,局部怕风畏寒,干呕,舌淡暗,脉沉迟;二是遵循经方相对剂量,认为吴茱萸汤中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的比例最好为2∶1~2∶2∶1~2;三是经方叠用,可根据临床情况酌情叠用茯苓戎盐汤、大青龙汤等。此外,因吴茱萸汤属辛燥之剂,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胃脘痛病肝寒犯胃型的病机和吴茱萸汤的作用机制,结合吴氏扶阳学术思想“辨证尤重亚阳虚”、“扶阳抑阴承佩衡”理念,在临床上,胃脘痛辨证先别阴阳,尤重视对亚阳虚型的辨别,论治首重脾肾阳气,及早扶助阳气可较快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效,临证加味可有效治疗肝寒犯胃型胃脘痛。  相似文献   

11.
367例阴黄患者,按辨证分为寒湿阻遏、肝寒血凝、瘀血停积。分别予以茵陈术附汤、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干胃散随征调治。治疗3~6个月,总有效率93.46%。  相似文献   

12.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15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0~2002年间,笔者应用吴茱萸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寒犯胃型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月经病为妇人杂病之一,其病因病机概括而言,不外虚、积冷、结气三个方面。因肝经血虚寒凝、胞脉气血凝滞导致的月经病较为多见,采用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加味治疗,能切中病机而获良效。依据《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内经》“厥阴肝经循行及所主病症”、《伤寒论》“小柴胡汤治疗月经病热入血室证”等经典理论,通过对临床应用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治疗肝经血虚寒凝、胞脉气血凝滞型月经病的思路予以浅析,表明柴胡桂枝合吴茱萸汤为治疗月经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院金匮教研室主任张谷才副教授业医数十年,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兹择其诊治胃肠道病证经验数则。一、吴茱萸汤治验吴茱萸汤具有温肝暖胃、和中降逆等多种功效,阳明寒呕,少阴下利、厥阴头痛等皆可用之,颇多效验。  相似文献   

15.
当归四逆汤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辨:当归四逆汤,外感风寒,气血被阻,阳气虚弱,阴寒内盛;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内有久寒,非阳气虚弱,乃阴寒内盛。瓜蒂散与茯苓甘草汤辨:瓜蒂散,寒痰壅塞胸膈,胸阳被阻,不能外达于四肢之痰厥;茯苓甘草汤,寒改留胸,胸阳被阻,不能外达于四肢之水厥。结语厥阴是伤寒六经传变的最后一经,也是邪正交争、阴阳消长的最后阶段。它表现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其机转不外上热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汤治疗杂病三则山东265200莱阳市中医院李玉英于仙德主题词吴茱萸汤/治疗应用头晕/中医药疗法痛经/中医药疗法医案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具暖肝温中,降逆止呕之功。笔者遵仲景之法,辨证运用于内科杂病,每获...  相似文献   

17.
考吴茱萸汤,本为仲景治疗中焦虚寒,浊阴上逆之祖方,方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主治病症,在《伤寒论》245条原文指出:“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也,吴茱萸汤主之。”37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上述三条原文,指出本方主治三种证候:一为胃寒呕逆;一为厥阴肝寒,肝寒犯胃则呕逆,厥阴寒气上犯则发为巅顶头痛;一为少阴寒水侮脾,发为  相似文献   

18.
吴茱萸汤见于仲景<伤寒杂病论>,主要治疗阴寒内盛,浊阴不降所致的阳明寒呕,少阴吐利和厥阴头痛.我根据<伤寒论>第337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以本方治疗厥阴头痛,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汤化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阴浊上逆所致诸症 ,取得较好疗效 ,其作用一是温中与补虚 (土 )并进 ,中温则清升浊降 ,土固则寒无由生 ;二是散寒与降逆相伍 ,寒散则真阳温布 ,逆降则气机顺承  相似文献   

20.
吴茱萸汤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汤证 ,在《伤寒论》中凡三见 ,一见于阳明篇 2 4 3条 :“食谷欲呕 ,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 ;得汤反剧者 ,属上焦也。”[1 ]一见于少阴篇 30 9条 :“少阴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萸汤主之。”[1 ]一见于厥阴篇 378条 :“干呕 ,吐涎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1 ] 自古至今 ,大多注家均随文释义 ,认为吴茱萸汤可统治阳阴、少阴、厥阴之证 ,清·汪昂《汤头歌诀》中更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概括为“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痛皆能保。”影响所及 ,现代五版教材《方剂学》中吴茱萸汤的“主治”也列为 :“1.胃中虚寒 ,食谷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