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核黄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兔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家兔急性心肌梗塞,动态观察核黄素对心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黄素能促进心泵功能的恢复,且对心脏舒张性能的恢复比收缩性能的恢复更迅速、更好。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心前和心外膜标测技术。观察核黄素对急性心肌梗塞兔心电图的影响.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核黄素(VB_2)组。分析给药后5~120min 心电图的改变,结果发现:①VB_2组 ST 段抬高程度较 NS 组轻,给药后30min 两组差异显著(P<0.05);②VB_2组边缘区 ST段和 R 波幅度恢复明显,提示核黄素具有挽救边缘区频危心肌的作用;③核黄素能抑制 Q 波的发生和发展,并使心率减慢.上述结果从电生理角度证明核黄素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具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病人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92例,其中观察组45例,病人行同步放化疗的同时给予积极主动的营养干预;对照组47例,仅行同步放化疗而未给予主动营养干预。比较2组营养状态、近期疗效及同步放化疗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各44例病人完成研究。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放疗敏感组和放疗不敏感组放疗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度骨髓抑制率、≥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营养不良组≥Ⅲ度骨髓抑制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1)。结论:营养干预是提升具有营养风险的局部晚期食管癌病人近期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考察乙醇对核黄素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找出口腔溃疡发病的原因和机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尿液中核黄素的含量。结果:乙醇对核黄素的吸收和代谢等动力学过程都有影响。结论:喝酒是引发口腔溃疡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核黄素的光降解及维生素C对核黄素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核黄素的光降解及维生素C对核黄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荧光光谱仪记录待测液体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通过光谱分析来研究核黄素的光降解过程。结果核黄素吸收紫外和蓝色光。其吸收光谱在223nm、267nm、374nm、445nm处有4个峰值。在445nm处峰值随光照的时间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当加入维生素C时降低速度有所减缓。当用375nm光激励时,其荧光光谱分别在460nm和528nm处出现随光照时间的不断增加而降低的两个峰值。结论紫外和蓝色光可使核黄素发生光降解,维生素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它的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7.
核黄素缺乏对大鼠体内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核黄素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和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核黄素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及心功能影响,随机选择冠心病312例,分成4组:RBFb组(大剂量核黄素组)、RBFs组(小剂量核黄素组)、AS组(阿斯匹林组)和C组(安慰剂,对照组),测量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PAT)与心功能变化。结果发现大剂量核黄素有显著抗血板聚集作用,且强于阿斯匹林,二组比较Ptmax(最大聚集强度)和PtK(聚集速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显示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初断乳雄性SD大鼠进行为期7周的动态实验发现,肝铁浓度在核黄素缺乏组(RD组)呈下降趋势;自由摄食对照组(AL组)基本维持不变;而体重对照组(WM组)则明显上升。从2周末起,RD组的肝铁浓度即显著低于WM组。肝脾总贮铁及肝脾总贮铁以体重表示,RD组也低于AL及WM组。从5周末起,RD组的Hb浓度低于WM组,但三组的FEP浓度在各期均无差异。作者认为核黄素缺乏会降低大鼠肝、脾贮铁,同时影响Hb水平。该作用可认为系通过降低铁的吸收所致。  相似文献   

10.
回顾分析1994年6月~2000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非典型增生(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腺瘤性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的新旧分类方法,以探讨子宫内膜增生病理新分类法的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对原以病理旧分类法诊断为腺囊性、腺瘤性及非典型增生的65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全部刮宫及切除子宫的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病理组织切片均由专人重新阅片、审核.子宫内膜增生按1987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分类法进行分类,结果子宫内膜为复合增生者18例,为非典型增生者47例.平均年龄43岁(25~73岁).其中≤40岁者中,复合增生6例,非典型增生15例;>40岁者中,复合增生12例,非典型增生32例.65例患者中,月经紊乱占60.0%(39/65).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回声粗糙或呈线条状或局部宫内膜增厚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染色指示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内镜检查发现食管有可疑病灶的病人用2%碘溶液食管染色后,在染色指示下多点取活检,经病理诊断为不典型增生,超声内镜检查病变局限于黏膜层者,在染色内镜直视下从病灶周围0.3~0.5 cm处开始先射频点灼上下左右四点以标记切除范围,然后自病灶边缘向中心规律的射频消融治疗,功率为35W,每个接触部位治疗时间3、4 s,将病灶及周围0.3~0.5 cm以内黏膜及黏膜下层碳化为止.结果 4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轻度13例、中度17例、重度15例)患者经一次染色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周~3年,所有病人痊愈,未发生出血、穿孔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可作为阻断食管癌变发生发展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的药效作用。方法 在钴蓝光下观察经荧光素纳染色后的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在新西兰兔眼表的滞留时间;采用眼刺激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考察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单次给药后1、24、48和72 h的眼表刺激性及多次给药后第7和14天对眼表造成的累积或持续损害;用0.25%氢氧化钠溶液复制角膜损伤模型,将1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滴眼液组和即型凝胶组,模型复制后每组兔右眼分别滴入相应的药物,左眼作为正常空白对照。分别在模型复制后第1、3、5、7天观察 兔的眼角膜损伤恢复情况,第7天将兔处死,取角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估药物对角膜损伤恢复的疗效。结果 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眼表滞留时间(306.0±33.3)s比滴眼液的眼表滞留时间(9.67±2.52)s长(P?<0.05);即型凝胶对兔眼表无刺激性;模型复制成功后,即型凝胶组与模型组比较,损伤恢复状况在第5和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复制后第7天,与正常空白对照比较,即型凝胶组和滴眼液组的眼表损伤已逐渐恢复。结论 复方核黄素眼用即型凝胶能延长药物的眼表保留时间,不具有眼部刺激性,可促进角膜损伤恢复。  相似文献   

13.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食管癌及癌前各期增生患者进行了血清CuZnSOD的定量测定,以探讨上述人群血清CuZnSOD活力下降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随食管上皮细胞病变的进展,机体血清CuZnSOD含量显著升高,呈现与CuZnSOD活力相反的变化趋势。提示食管癌患者CuZnSOD活力的下降,并非酶合成量的不足,而可能系某些因素导致无活性CuZnSOD存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核黄素磷酸钠中核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核黄素磷酸钠中核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NH2色谱柱,以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体积比67∶33)用稀盐酸调pH5.3为流动相,荧光检测,激发波长:445 nm,发射波长:520 nm。结果核黄素在0.1092~2.184μg/mL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为1.5%。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快捷。  相似文献   

15.
对在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中诊断为重度增生的患者,进行食管拉网细胞学、内镜刷检细胞学与内镜活检组织学的复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在癌前增生阶段的符合率较低。细胞学癌前增生检出率高于组织学。二者对于鳞癌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提示: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适合于食管癌前病变的研究,并可作为早期食管癌诊断及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72例胃粘膜异型增生临床病理结果。男性56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为3.5:1。年龄为21-77岁,平均为45岁。病理分型为隐窝型35便,腺瘤型18例,再生型15例,混合型4例。本文总结了胃粘膜异型增生的胃镜所见特点。大体病变分为隆起型、凹陷型及平坦型。其临床病理特点证实了胃粘膜异型增生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饮食日记管理方案对改善老年食管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首次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2—10月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1月—2020年10月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饮食日记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出院后1个月时的体重变化、体重指数变化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营养风险发生率。结果 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体重和体重指数的下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饮食日记管理方案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术后出院的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8.
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探讨食道癌病人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选择食道癌病人115例,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38)、肠内营养组(EN组,n=38)及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组(EN+PN组,n=39),同时将只进行常规补液的食道癌病人42例作为常规补液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补液,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再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平均费用、住院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第8天4组病人体重均较术前下降,其中常规补液组和EN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PN+EN组和PN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PN+EN组和PN组病人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与常规补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组病人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但低于PN+EN组和PN组(P〈0.05),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高于常规补液组(P〈0.05),但与术后第1天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8天常规补液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无明显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甚至低于营养支持前(P〈0.05)。常规补液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也高于其它3组(P〈0.05)。PN组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费用高于EN组和PN+EN组(P〈0.05)。EN组和PN+EN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PN组和常规补液组(P〈0.05)。PN组、EN组和PN+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常规补液组(P〈0.05)。结论:食道癌病人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避免单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并可降低手术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达到最佳的费用效益比。  相似文献   

19.
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单采血小板细菌的效果及血小板一系列生化和生理学指标的改变。方法将28ml浓度为500μmol/L核黄素加到250ml的单采血小板悬液中,再将一定浓度的G 菌(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和G-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分别注入上述混悬液中,经265~370nm广谱紫外光6.2J/ml照射8~10min后,测定其浓度,并检测血小板体外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浓度50μmol/L的核黄素结合强度为6.2J/ml紫外光照射8~10min,可将一定浓度的模型菌灭活至<1.22logCFU/ml。结论核黄素结合紫外光照射可以有效灭活细菌,而单采血小板的各项生化、生理学指标和阴性对照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血清叶酸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234名哈萨克族居民(食管癌组84例,对照组150例)各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将结果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分析.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对照组能量,蛋白质、钙、铁、钠、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叶酸的摄入量分别达到DRIs的85.58%和122.83%、122.65%和169.82%、75.50%和95.78%、166.43%和226.47%、194.61%和226.06%、64.61%和91.28%、67.38%和89.57%、87.13%和100.44%、32.58%和7.53%.血清叶酸高组中食管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叶酸高组人群患食管癌的风险是最低组人群的0.16倍.结论 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铁和钠的摄入量偏高;能量、钙、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的摄入量不足;叶酸的摄入量偏低;血清叶酸水平低时患食管癌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