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脑组织液是幼小动物大脑组织提取物,含有与神经介质有关的主要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神经细胞生长因子。这些物质能调控神经发育,促进神经细胞分化及轴索伸展。血管性痴呆均伴有脑组织弥漫性或多数局限性损害,因此大脑组织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药理学基础。本文用大脑组织液治疗4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现用药后患者智力、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不同原因类别痴呆中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作为更为宽泛的概念代替或涵盖血管性痴呆(VD)尤其是包括了未到达痴呆标准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VMCI)、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及混合性痴呆三大类,涵盖了有血管源性原因所致的认知损害由始至终  相似文献   

3.
五、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病较为严重的后果。在60岁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中大约26.3%的病人发生痴呆。医血管性痴呆的概念所谓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缺血、出血、缺血一缺氧损害导致的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的智能障碍。因此,构成血管性痴呆必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必需有痴呆;②从病史、临床检查和脑影像学上必需有脑血管病的证据;③痴呆和血管病有时间上的因果关系。考虑血管性痴呆的病人必需有痴呆,所谓痴呆是指记忆和智能的衰退足以影响日常生活。衰退一词说明痴呆…  相似文献   

4.
脑内胆碱能系统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慢性进行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胆碱能系统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发展。现就脑内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血管性痴呆时胆碱能神经递质、受体及突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阐明血管性痴呆发病的胆碱能机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包括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性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属老年期痴呆之一。针刺疗法以其特有的“即刻效应”优势,在急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相关疾病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几年针刺治疗VaD的临床个案报道显示,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VaD的近期症状,提高患者的智能及社会活动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症,是老年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自2005年5月至2005年11月自拟头项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灶部位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71例经CT或MR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经国际通用的智能状态检查表评估,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和无血管性痴呆组,比较两组资料,探讨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灶部位的关系。结果额叶、颞叶、基底节部位的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有相关性。结论统计研究表明脑梗死灶部位是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及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血管性痴呆组10只,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10只。用电生理学方法检测在体海马CAI区LTP。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大鼠较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水迷宫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缩短,但仍长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大鼠LTP诱导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性痴呆+运动训练组大鼠较血管性痴呆组大鼠LTP诱导明显改善.但仍比对照组差(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LTP诱导障碍,运动训练可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增强LTP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痴呆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铭维 《临床荟萃》2002,17(8):495-495,F003
痴呆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病 (AD) ,血管性痴呆 (VD)和混合性痴呆。随着社会的老龄化 ,老年人痴呆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第次 10修订 (ICD 10 )对痴呆做了一般性的描述 :“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 ,它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性质 ,出现多种高级皮质功能的紊乱 ,其中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常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 ,偶尔以情绪控制和社会行为或动机的衰退为前驱症状”。可见痴呆的诊断未涉及任何特殊病因。阿尔茨海默病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 ,血管性…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管性痴呆(Va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血管性痴呆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全脑性缺血缺氧所引起,其症状、体征因卒中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量可不同,认知功能损害也不一致。血管性痴呆属祖国医学“癫狂”、“健忘”、“郁症”等范畴。目前,中医界称之为老年呆病。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血管性痴呆的概念受既往知识的限制,其内涵和诊断标准仍较混乱,争论很大,不利于发现早期病例并进行干预治疗,国外学者目研究倾向于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来代替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括所有脑血管源性认知损害而不必有痴呆和显著的记忆缺失,可免目前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1]。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障碍是VD的前期,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轻,具有可逆转性,可早期治疗[2]。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障碍的发病因素涉及大动脉病变、脑出血、小血管病变、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脑静脉病变等[3]。局灶性或全脑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变整个病程,但对供血不足的脑细胞的治疗,以缓解发作期症状、预防再损害仍是必要的.中医药在防治血管性痴呆方面有明显优势,该文从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机理研究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血管性痴呆患的认知能力减退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问题。中医药就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4-01/2004-04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方面的相关章,检索词“vascular dementia,Chinese therapy”,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或手工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4-04期间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血管性痴呆,中医治法”。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血管性痴呆的研究原39篇,排除非随机研究,未排除非盲法研究,排除综述献和Meta分析。资料提炼:39篇关于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的相关献,3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7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内容,对剩余32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资料综合: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和中药疗法,其中针灸疗法包括体针疗法,电针疗法和穴位注射疗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15位,采用各有特点的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结论: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确切的疗效评价体系,是开发中医药疗效更为确切的血管性痴呆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的智能持续性损害[1].血管性痴呆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随着社会化的人口增多,其发病率日渐增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患者有记忆或认知损害,但对日常能力无明显影响,未达到痴呆的程度,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中间状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最近关于轻度认知障碍发病率的文章提到[1],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率为每年51‰~77‰.同时还发现轻度认知障碍是痴呆的高危人群,发展成痴呆的危险性是正常老人的10陪,部分患者是痴呆的前期阶段.轻度认知障碍根据病因或转归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也可称为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小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small vessel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vMCI)和其他类型的认知障碍.而其中svMCI有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血管性痴呆(VD)是脑循环障碍所致的高级神经功能全面减退的疾病,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或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误诊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引起,是我国最常见的痴呆,其发病率随年龄而直线上升,血管性痴呆发展到一定程度,症状典型,一般不难诊断,而血管性痴呆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或误诊,我科自1998-01/1999-12收治16例患,曾在外院就诊,均未考虑血管性痴呆,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慢性进行性智能损害综合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枢胆碱能系统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发展。现就脑内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的关系、血管性痴呆时胆碱能神经递质、受体及突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阐明血管性痴呆发病的胆碱能机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和淫羊藿复方中药对血管性痴呆发挥治疗作用的途径。方法:年老体衰、肾虚精亏、髓海失充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病理基础;气虚血瘀,脑络失畅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病理改变。根据血管性痴呆治疗的重要法则补肾填精和益气活血,分析人参和淫羊藿复方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立法依据。结果:人参和淫羊藿复方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总有效率75%,对患者的认知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血液黏滞度及脑葡萄糖代谢亦有一定改善作用(P〈0.01)。结论:人参和淫羊藿复方中药通过补肾填精和益气活血发挥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