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以门控CT为金标准,探讨不同CT重组算法对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评估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参与“三大疾病筛查”同时接受门控CT和非门控胸部LDCT扫描的718例患者资料。根据扫描方案的不同分为门控、非门控两组,根据重组方式的不同,将后者依次使用smooth、standard及sharp三种算法进行图像重组,并同时对所有图像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将Agatston评分分为4个标准的评分类别(Agatston评分:0、1~99、100~399、>400)。然后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CACS进行分析,同时利用Kappa检验4组图像获得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准确性。结果 CACS结果显示门控CT与非门控胸部LDCT之间一致性很好,其中smooth最高(体积ICC=0.932、质量ICC=0.904、Agatston ICC=0.906,P=0.000)。非门控与门控图像间的基于Agatston评分类别一致性也很高,smooth、standard、sharp Kappa值分别为0.757、0.745、0.6...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扫描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不同扫描层厚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状动脉显示的影响。方法:98例70岁以上疑为冠心病的病人进行不同层厚的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36例扫描层厚为1mm,其中28例病人同次先后进行层厚为1mm和2mm的扫描,62例层厚为2mm;对每次扫描进行钙化分析。结果:在层厚为1mm的扫描,78%的病人不能一次闭气完成扫描,出现呼吸伪影。在同次先后进行层厚为1mm和2mm扫描的28例病人,扫描层厚为1mm的钙化积分明显高于扫描层厚为2mm的扫描的钙化积分。结论:对于4层多排螺旋CT而言,使用2mm的扫描层厚进行冠状动脉钙化扫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于冠心病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CT技术发展,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面的价值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叙述了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上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局部管腔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的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图像.依据冠状动脉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冠状动脉钙化形态对钙化灶进行分类.长轴方向的冠状动脉钙化灶分为:点状钙化,结节状、条状钙化,块状钙化.短轴方向的冠状动脉钙化灶分为:点状钙化、新月形钙化、半月形钙化、满月形钙化、环形钙化.通过CTCA和CAG病灶对病灶的分析,评价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同局部管腔狭窄的关系.结果 共分析了528个冠状动脉节段钙化灶,其中383个节段(72.5%)为点状钙化,145个节段(27.5%)为非点状钙化.在造成冠状动脉局部管腔重度狭窄(≥75%)的34个非点状钙化(占非点状钙化灶的23.4%)中,从长轴方向上看,结节状钙化、条状钙化及块状钙化分别有4(11.8%)、8(23.5%)、22(64.7%)个;从短轴方向上看,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及环形钙化节段分别有0(0.0%)、8(23.5%)、18(52.9%)、8(23.5%)个.不同形态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造成局部管腔重度狭窄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不同形态的钙化斑块造成局部管腔的狭窄程度不同.冠状动脉长轴方向上的条块状钙化和短轴方向上的满月形钙化、环形钙化斑块是造成局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以及冠状动脉狭窄与钙化的关系.方法 对5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男34例,年龄61岁±12岁)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用CT平扫图像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CT增强扫描图像评价冠状动脉超过50%的狭窄,将结果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发现208个冠状动脉分支中61个超过50%狭窄.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超过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91.8%.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钙化程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783,P<0.01.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冠状动脉狭窄与钙化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钙化是指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处的钙沉积现象,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重要课题。2002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对146例患者进行了单螺旋CT检测,拟评价SS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总结胸部低剂量CT体检筛查冠状动脉钙化情况.方法 将2871例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体检人群按照年龄≤30岁、30 ~ 40岁、40~ 50岁、50~60岁和>60岁和性别各分为5组.通过低剂量胸部CT图像判定各组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阳性率、位置及累及支数(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结果 冠状动脉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中重组滤过算法的选择对评估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图像质量的影响,以优化低剂量胸部CT重组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同时接受门控CT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的11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心电门控触发扫描,B组为非门控扫描.根据重组方式...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钙化积分的合适切点(OCP)。方法:对150例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AG)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定量评价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成正相关(r=0.41、0.37、0.41,P〈O.001)。对患者、分支、节段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R0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6、0.67,对狭窄≥70%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5、0.66。依据R0c曲线获得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钙化积分切点为255分、374分(特异度均为95%,敏感度分别为42.2%和39.4%)。结论:钙化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对患者或每支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冠状动脉大量钙化患者,钙化积分可作为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查手段或辅助CTA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胸部DR双能量减影与DR胸片及胸部CT吸收剂量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DR双能量减影(DES)与DR高千伏X线摄影、DR亚高千伏X线摄影、胸部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胸部CT扫描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之间的差异,从剂量学角度阐明胸部影像学检查程序.方法:72例患者采用DR双能量减影、DR高千伏X线摄影以及CT扫描.DR双能量减影采用140 kV、320 mA,60 kV、500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CT普查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筛查。方法1877例健康体检者行螺旋CT肺癌普查,标准纵隔窗观察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情况。结果(1)1877例被检者冠状动脉钙化总阳性率为15%,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两性的阳性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2)全部被检者胸主动脉钙化总阳性率为20.88%,男性阳性率与女性无差别(P>0.05),男性及女性主动脉钙化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主动脉钙化的部位最常见为主动脉弓部,最少见于升主动脉。结论肺癌CT普查的同时可以筛查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冠状动脉及主动脉钙化的检出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右膈下动脉MDCT的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DCT)显示正常和肝癌患者右膈下动脉(RIPA)显示情况.方法 选择经16层螺旋CT动脉期扫描的4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和46例正常肝脏检查者,所有图像经过MPR、VR和MIP重组并纪录.结果 所有病例RIPA均得到显示(敏感性100%),RIPA起源于腹主动脉占42%,而起源于腹腔干者37%,右肾动脉起源者15%,起自胃左动脉3%,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2%.就RIPA不同重组方法图像质量而言,MPR和MIP优于VR,而显示RIPA的起源,MPR和VR优于MIP.正常组和肿瘤组RIPA的直径比较,肿瘤组明显大于正常组.结论 MDCT可以良好地评价RIPA,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方案的制订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化双能量减影(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摄片技术在胸部结节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优势。资料与方法搜集在本院行DES胸部摄影和CT检查,发现胸部结节的36例患者及证实无胸部结节的16例患者的资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其普通数字化摄影(DR)图像与DES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评价两者对胸部结节的显示情况。结果DES软组织图像比普通DR图像检出更多的结节,同时对结节边缘的显示更清晰,有利于定位定性诊断。结论DES能将骨与软组织单独分开显示,分别得出标准影像、软组织影像和骨组织影像,有效地去除胸廓骨组织影的遮挡影响,提高肺结节性病变的可视性,是对DR图像诊断胸部结节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DDR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检出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双能量减影软组织像检出肺小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84例X线胸片发现肺小结节的患者进行DDR-DE和MSCT的检查.结果: 84例肺小结节检出情况: 胸片196个,DDR-DE软组织像157个,MSCT 160个.DDR-DE与胸片相比排除肺小结节55个、增加肺小结节16个.其中排除肺小结节17例,增加肺小结节数12例,减少肺小结节数16例.MSCT与DDR-DE相比排除肺小结节6个,增加肺小结节9个.结论: DDR-DE软组织像比X线胸片明显提高肺小结节的检出率,减少了误诊.  相似文献   

15.
双能量数字减影胸片对肺内小结节检出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能量数字减影胸片对肺内小结节检出的意义。方法27例病理证实恶性肿瘤伴肺内转移的患者,分别行增强CT扫描、双能量数字减影胸片与常规DR胸片。使用柯达质量控制检测仪比较双能量数字减影DR与常规DR胸片的图像质量。再以CT扫描结果为金标准,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双能量数字减影胸片与常规DR胸片进行分析,比较两者对肺内转移瘤的检出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双能量数字减影DR与常规DR图像在噪声上(均匀度)无差异,但清晰度稍差。双能量数字化减影的胸片对肺内小结节的检出率为91.2%;而常规DR胸片对肺转移瘤的检出率为85.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能量数字减影技术可减少肺野内骨骼及其它钙化影响,对肺内结节的检出能力高于常规DR胸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冠心病(76例拟冠心病患者,4例冠状动脉支架及搭桥术后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结果80例中共显示斑块204处,其中硬斑块128处,软斑块96处,尤以左前降支为最多;冠状动脉狭窄共60例,其中轻度狭窄36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8例,仍以左前降支为多。心脏肿瘤3例,中纵隔囊肿1例,主动脉夹层3例,真性动脉瘤1例,大血管畸形3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安全、准确、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常规胸部CT所检测到的冠状动脉钙化(CAC)与年龄、性别相关检出率。资料与方法用常规胸部CT扫描,在2200例男、女性受检者中,检测到485例(22.45%)钙化者;并将常规胸部CT检测率与最敏感的电子束CT(EBCT)检测钙化的检出率相比较。结果 常规胸部CT检测出钙化低于EBCT,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与EBCT检测结果相似。结论 常规胸部CT检查可获得提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双能量数字减影胸片和常规DR胸片对于不同肺野区域内结节性病变的检出差异。方法  2 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前胸粘贴模拟结节 ,拍摄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 ,应用ROC分析比较常规DR胸片与减影后软组织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 在双上、中肺野 ,软组织图像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常规DR胸片 ;在双上肺野、双中肺野外带 2种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能量数字减影技术对双上肺野及双中肺野外带胸部结节性病变的检出具有优势 ,故应结合减影及常规胸片 ,以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86例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MSCTA,对照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将25例冠心病患者的MSCTA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对照,分析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通畅性,狭窄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评价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通过对照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MSCTA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结果,以心率控制在60次/min以下、注射流率3.0~3.5 ml/s、注射剂量120~150 ml、延迟22~25 s扫描时冠状动脉显示最佳;(2)以SCA为“金标准”,25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支中,71支MSCTA显示无狭窄,其中68支显示正确;29支显示狭窄的动脉支中,19支显示正确。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2%和65.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87.2%、87.0%。结论MSCTA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