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论依据】 目前,因自体软骨组织修复力极其有限,故对软骨缺损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现在的治疗方式多为手术移植治疗,包括自体骨移植,单一软骨组织移植以及高分子材料支架移植,但存在损伤大,细胞存活率低和机体相容性差等不足。对此,体外构建一种克服传统治疗缺点的新的组织工程材料显得极其重要。 【设计思路】 因自体骨移植损伤大,故设计体外构建组织材料;因单一软骨组织移植机体相容性差,故设计构建软骨骨复合组织;因软骨细胞存活率低,故设计构造脱细胞骨软骨纤维支架种植细胞,提供骨、软骨细胞最佳生长微环境。所以,实验设计体外利用异体脱细胞骨软骨纤维支架构建软骨-骨复合组织,再移植到动物体内生长,从而提供一种治疗软骨缺损性疾病的新的组织工程材料。 【实验内容】 (1)分离、纯化与培养兔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2)体外脱细胞处理家兔髌骨股骨侧的骨软骨块构建骨软骨纤维支架,对支架进行力学测试、镜下观察、异体免疫性观测等。(3)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脱细胞支架上,利用支架双层存留细胞外基质的诱导作用在骨和软骨层分别诱导干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4)将得到的复合组织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跟踪观测组织直径大小变化、生长状况、组织构成等。(5)构建兔膝关节股骨关节面软骨缺损模型,进行移植手术,持续观测实验对象膝关节活动度及应力性、影像学表现,最后做缺损修补处切片镜下观察对比,分析评估实验构建组织工程材料是否优于传统移植材料。 【材料】 实验动物家兔、裸鼠;30 g/L戊巴比妥钠、胎牛血清、0.35 mmol/L苯甲基磺酰氟、1% TritonX-100等。 【可行性】 实验动物和相关试验方法为常规操作,且已有相关实验基础。 【创新性】 实验设计的骨软骨复合组织克服了传统移植所用单一软骨组织机体相容性低和细胞存活率低的缺点,可以实现从试验台到临床的转化医学概念,为软骨缺损性疾病的移植治疗提供思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可梯度降解的绳-网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前交叉韧带(ACL)缺损。 方法 将聚乳酸: 蚕丝丝素: 聚羟基乙酸纤维按质量比7: 6: 5混合,分别捻拧成绳芯与纬编针织成网状物,滴加Ⅰ型胶原并冻干。将网状物包裹绳芯,种植兔自体MSCs,植入兔前交叉韧带(ACL)缺损处,作为实验组。单纯支架置入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24周,取材,HE染色,并行力学测试。 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新生韧带与骨之间产生大量有序的垂直胶原纤维;对照组形成少量垂直胶原纤维。术后24周,实验组形成类似直接止点结构;对照组则产生许多垂直胶原纤维。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术后12、24周实验组的最大载荷分别为72.7±23.4N与121.8±34.3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可梯度降解支架复合自体MSCs能较好地重建兔ACL。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富血小板血浆结合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只,两组建立腕舟骨骨不连动物模型后,A组为腕舟骨骨不连处植入松质骨治疗,B组为舟骨骨不连处植入松质结合PRP治疗,术后8周观察动物一般状况与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A组骨基质可见且钙盐沉积不明显,B组骨不连区能够看到诸多新生骨,但新生骨量较A组低;术后8周B组实验侧修复性新骨形成均多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观察组的软骨总体形态与微形态评分分别为1.74±0.43分和3.20±1.74分,对照组分别为3.61±0.56分和7.42±1.24分,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原含量在术后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术后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胶原含量分别为0.24±0.03ng/L和0.17±0.06n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结合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对骨的再生与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应用比较方便,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立论依据】 过量氟能够引起氟中毒,例如氟骨症和氟斑牙。氟骨症可致关节韧带钙化,关节强直,活动困难,重病者丧失劳动能力。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在新疆地区广泛流行,个别地区尤为突出,如阿克苏市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达70.8%。虽然该病病因清楚,但是致病机制未明。观察不同剂量氟作用下对成骨细胞凋内质网应激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氟骨症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为氟骨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设计思路】 本文拟从内质网应激和骨分化两方面对体外染氟成骨细胞进行研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技术分别分析,并对两方面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从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角度了解氟中毒致病机制。采用体外细胞染氟模型,分析不同剂量氟化钠对人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直接影响。 【实验内容】 不同剂量氟作用下成骨分化因子COL1A(胶原I)、OCN(骨钙素)的mRMA表达(内参基因GAPDH)情况如下:当NaF剂量为5 000、10 000 mg/L时,COL I A2 mRNA的表达水平(7.66±1.34、8.96±2.30)均高于对照组(1.00±0.04,P<0.05);20 000及40 000组,COL I A2表达(2.72±0.23、1.47±0.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钙素mRNA表达在5 000 mg/L组(23.70±1.20)高于对照组(1.00±0.01,P均<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三组表达水平(8.82±0.20、4.23±0.13、1.26±0.12)高于对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BIP,内参基因β-actin。BIP的表达从5 mg/L至40 mg/L呈现明显的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而升高,4个剂量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尤其是NaF 20和40 mg/L两组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近3倍。BIP表达与胶原I表达呈现负相关。 【材料】 合成引物、RNA提取试剂、反转录试剂、荧光定量PCR mix、琼脂糖、TBE 和DNA marker、核酸染料. 【可行性】 以往研究未能将骨转化基因与内质网应激相联系。因此本研究在理论上是合理的。指导教师在内质网应激和成骨分化这两方面均有过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新疆医科大学有完善实验设施的生物学实验室,能够提供所有实验设备,是完成本项目的物质保障。 【创新性】 国内首次研究将染氟成骨细胞内质网应激情况与骨分化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例确诊的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患者,接受利奈唑胺治疗10~14天。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体温、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其他临床症状的改变,评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支气管镜下保护性毛刷刷检细菌学培养结果,评价治疗后细菌清除情况。结果本组1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应用利奈唑胺后MRSA的清除率71.43%。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体温从38.18±0.18℃降至36.44±0.07℃(P=0.000)。气促评分从1.00±0.16降至0.50±0.13(P=0.046)。白细胞计数和CRP明显改善。白细胞计数从(10.83±0.21)×109/L降至(7.55±0.41)×109/L(P=0.003);CRP从23.48±6.13mg/L降至5.07±1.29mg/L(P=0.001)。有1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恶心不适,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片剂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用药方便,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的血清和血浆对大鼠软骨细胞的增殖,形态改变,基质蛋白及基质调控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出生24h SD大鼠关节处软骨,Ⅱ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后获得软骨细胞,取P1代细胞进行实验。软骨细胞分别培养于含10%大鼠血浆(rat plasma,RP)和10%大鼠血清(rat serum,RS)的DMEM低糖培养基中,分别为血浆组和血清组。分别培养24h,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方法检测24h、48h和72h软骨细胞增殖(A450)。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检测软骨指标Sox9、Ⅱ型胶原、MMP13、Col2a1、A-can、ADAMTS5、MMP9、MMP3的表达。结果 培养于大鼠血清和血浆的培养基中,24h后血清组的软骨细胞由鹅卵石样排列的多角形变成长梭形。血清组24h(0.67±0.01),48h(1.29±0.05)和72h(1.92±0.03)A450值,明显高于血浆组24h(0.43±0.01),48h(0.72±0.01)和72h(1.27±0.04)A450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组软骨细胞MMP13和Col1a1表达显著上调,Ⅱ型胶原和Sox9的表达显著下调。PCR结果表明,血清组A-can(0.24±0.01)和Sox9(0.56±0.04)基因表达相对于大鼠血浆组Sox9(1.00±0.05)和A-can(1.00±0.08)表达明显降低,而血清组ADAMTS5(34.51±2.25)和MMP3(40.33±2.43)表达相对于大鼠血浆组ADAMTS5(1.02±0.21)和MMP3(1.00±0.11)表达明显增强,两组间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促进软骨细胞转变成纤维样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性化胫骨结节截骨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11例患者(11膝)临床资料,予术前打印出1:1的假体模型,测量髌骨脱位的相关数据,制定个体化的截骨手术计划,并最终在实体上操作。术后采用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及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T-TG)值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1例患者(11膝)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5.0±6.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感染及关节黏连等并发症,未再出现脱位情况,髌骨外推及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59.4±3.2)分提高至术后(92.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ujala评分由术前(60.5±3.5)分提高至术后(93.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G值由术前(24.1±1.1)mm降低到术后(11.6±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个性化胫骨结节截骨术能够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把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的软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nano-HA/CSscaffold)通过特殊的穿"靴"结构复合构建而成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并观察此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原位复合和冷冻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nano-HA/CS支架,用聚四氟乙烯制作成圆柱形"靴"结构。把BMSCs经软骨诱导液诱导成软骨细胞后,接种于穿"靴"的nano-HA/CS支架底部,把细胞-支架复合物置入成软骨条件培养液中培养2周。扫描电镜观察nano-HA/CS支架结构及细胞-支架复合体结构。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制造直径4 mm、深8 mm的骨软骨缺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于缺损处分别植入经穿"靴"结构复合的软骨支架复合体、不经穿"靴"结构复合的软骨支架复合体,空白组仅造缺损,4、12周后取材初步观察修复情况。【结果】BMSCs经软骨诱导液诱导后转化成软骨细胞;制备的nano-HA/CS支架支架孔隙率为92%,平均孔径为125μm,与软骨细胞有较好的粘附性。大体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均有类软骨样组织生长,空白组缺损明显,见纤维组织生长。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实验组软骨缺损部分软骨细胞修复,成骨区部分骨样细胞修复,两者耦合处部分交叉,修复缺损程度及成骨区和成软骨区界面耦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3组的大体评分和软骨组织学评分统计分析,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BMSCs具有成软骨潜能,nano-HA/CS支架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软骨细胞与nano-HA/CS支架经过穿"靴"结构可成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并初步证实有修复兔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种植到复合胶原和生长因子的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LGA)生物材料上,再种植到兔体内,进一步诱导成组织工程软骨组织的可行性,并观察此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能力&#65377;【方法】 相分离法制作PLGA,复合Ⅱ型胶原和成软骨生长因子bFGF,TGF-β1&#65377;将P3代的BMSCs种植到复合材料上&#65377;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65380;对照组&#65380;空白组,分别于肌袋内植入BMSCs/复合生长因子和胶原的PLGA&#65380;复合生长因子和胶原的PLGA&#65380;复合胶原的PLGA,于术后第4&#65380;8&#65380;12周取材观察细胞的定向分化及生长情况,包括大体观察&#65380;苏木精-伊红染色&#65380;甲苯胺蓝染色&#65380;Ⅱ型胶原染色&#65380;扫描电镜观察&#65377;16只新西兰白兔分2组,上述组织工程骨植入实验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对照组仅做缺损,12周后取材初步观察修复情况&#65377;【结果】 大体观察可见实验组材料有类软骨样组织生长,而对照组和空白组则仅见纤维组织生长&#65377;各种染色及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复合物内可见多的成软骨细胞及少量的破骨细胞&#65377;实验组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染色为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均为阴性&#65377;大体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得到修复,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表面关节软骨形成,与周围正常软骨形成连接&#65377;【结论】 胶原修饰的PLGA生物材料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BMSCs种植到复合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生物材料上在兔体内可诱导成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组织,并初步证实有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能力&#653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名,男性7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3.5岁。病程1~15天,骨折椎体范围为T7~L4,其中单椎体76例,双椎体24例。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Cobb角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VAS、JOA评分、及Cobb角术前分别为8.25±1.85、12.35±6.05、25.30°±5.60°,术后12h分别为1.25±0.45、23.20±2.20、12.20°±2.56°,术后所有患者胸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或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情况。结论 PKP可显著缓解腰背疼痛,减少腰背后凸畸形,增强椎体稳定性,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兔膝关节炎模型并探讨Dickkopf-1(Dkk-1)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 构建兔膝关节炎模型,对比观察1个月后对照组、模型组、Dkk-1干预组的病理学表现,并进行Manikin'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兔膝关节炎模型构建成功。Dkk-1组虽然未达到对照组正常兔膝关节软骨状态,但使用Dkk-1干预的兔较模型组单纯注射生理盐水的兔膝关节炎病变明显好转。同时,对照组Manikin's评分为0.71±0.40分,模型组为11.93±0.62分,而Dkk-1组为9.02±0.84分。Dkk-1组评分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7)。 结论 Dkk-1干预可明显改善兔膝关节炎的病理表现和Manikin's评分,但其机制和在人体应用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珺晔  徐珉华  周淳 《安徽医学》2016,37(10):1248-1250
目的 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检查,试验组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53.1% vs 26.9%,χ2=4.060,P=0.044;12个月:78.1% vs 46.2%,χ2=6.348,P=0.012);局部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 vs 11.5%,χ2=0.059,P=0.808)。术后6个月和个12月锥形束CT(CBCT)检查,试验组平均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2.9±0.2)mm vs(3.4±0.3)mm,t=4.724,P=0.036;12个月:(1.6±0.2)mm vs(2.3±0.2)mm,t=5.123,P=0.027]。试验组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P-2:(65.3±14.5)pg/mL vs(32.8±9.6)pg/mL,t=5.623,P=0.023;TGF-β:(102.3±35.7)μg/L vs(72.6±26.8)μg/L,t=6.237,P=0.014]。结论 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心理状态、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浙江省黄岩区中医院骨科病房住院患者72例, 将实施心理护理前36例作为对照组, 实施心理护理后36例作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术后72h 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9.38±5.47、39.21±6.14分;观察组术后72h 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6.31±5.32、36.35±5.66分, SAS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41, P<0.01), SDS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05, P<0.01);对照组疼痛评分入院时、术后24h、术后72h分别为8.52±1.41、7.25±1.81、6.36±1.57分, 观察组疼痛评分入院时、术后24h、术后72h分别为8.74±1.38、6.37±1.45、4.42±1.48分, 术后24h疼痛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28, P<0.01);术后72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更明显(t=5.40, P<0.01);对照组护患沟通、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分别为4.23±0.42、4.18±0.43、4.16±0.46分, 观察组护患沟通、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分别为4.51±0.44、4.41±0.38、4.39±0.48分, 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2.76, P<0.01)。结论 心理护理能改善骨折术后心理状态和疼痛,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降钙素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的胶原合成和成骨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察降钙素(CT)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的胶原合成和成骨作用。方法 将50名成人受试者分为慢性牙周炎(CP)组(n=25)和对照组(n=25)。CP组中,选择探诊深度≥5 mm的上颌前部和有骨丢失影像学证据的部位,从每例患者的6个上颌位点收集龈沟液(GCF)样本。对照组中,对没有炎症的多个部位(每名受试者10~12个)进行取样以确保收集足够量的GC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GCF中C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4/7的表达,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CT表达与临床参数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牙龈指数(GI)及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用携带CT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CT)感染hPDLSC,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GF-β1、BMP2/4/7、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N)和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Ⅰ/Ⅲ)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 CP组患者GCF中CT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2.62±1.46)ng/mL vs(17.70±0.76)ng/mL,P<0.01)]。CP组患者CT表达与临床参数PD、CAL、GI呈负相关(P<0.01、P<0.05)。CP组患者GCF中BMP2/4/7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MP2:(138.67±4.04)ng/mL vs(103.96±2.78)ng/mL;BMP4:(155.53±3.55)ng/mL vs(133.15±2.92)ng/mL;BMP7:(106.59±2.85)ng/mL vs(90.22±1.56)ng/mL;TGF-β1:(105.92±3.40)ng/mL vs(89.85±2.42)ng/mL;P均<0.01],且CP患者上述指标均与CT表达呈正相关(P<0.01、P<0.05)。腺病毒感染的CT过表达使hPDLSC中TGF-β1、ColⅠ/Ⅲ及成骨细胞标志物BMP2/4、ALP和OCN表达增加(P均<0.01)。与Ad.CT和空载腺病毒共同感染的细胞相比,用Ad.CT和特异性阻断TGF-β1小干扰RNA(siRNA)的重组腺病毒(Ad.TGF-β1 siRNA)共同感染的细胞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更低(ColⅠ:0.16±0.02 vs 0.22±0.03;ColⅢ:0.11±0.01 vs 0.15±0.02;P均<0.01)。与Ad.CT感染的细胞相比,Ad.CT和头蛋白共处理细胞中ALP和OC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更低(ALP:0.19±0.02 vs 0.25±0.03;OCN:0.13±0.01 vs 0.19±0.02;P均<0.01)。结论 CT通过TGF-β1和BMP信号转导途径促进hPDLSC的胶原合成和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咖啡因对大鼠神经行为学与海马形态学及神经元内γ-氨基丁酸(GABA)和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咖啡因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30只雌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对照组(n=10)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分低剂量组(n=10)和高剂量组(n=10),每天分别给予 20、60 mg/kg咖啡因灌胃,连续18 d,进行咖啡因干预处理。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内GABA和5-羟色胺表达变化,借助H-E染色、尼氏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 【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咖啡因可以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高剂量咖啡因作用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高剂量组(0.214 1±0.006 6)和低剂量组(0.279 4±0.008 1)海马神经元内GABA表达较对照组(0.355 1±0.011 7)减少(F=172.603,P<0.05);高剂量组(0.551 3±0.017 8)和低剂量组(0.485 6±0.008 5)5-羟色胺表达较对照组(0.290 3±0.009 7)增多(F=289.541,P<0.05),且高剂量组变化更加明显;H-E染色未见异常;尼氏染色显示高剂量组(0.559 8±0.009 5)和低剂量组(0.575 9±0.004 9)海马神经元内尼氏体较对照组(0.385 3±0.008 1)增多(F=31.776,P<0.05),且低剂量组增多更加显著;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海马神经元内游离核糖体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高剂量组海马部分神经元局部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肿胀、神经髓鞘松解受损。 【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咖啡因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内GABA表达和促进5-羟色胺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立论依据】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将微通道、微泵、微储液池集成一体,通过气液压等操纵细胞运动的实验室芯片,近年在细胞分选与免疫分析等方面显示出具有高灵敏度、设备微型化等优势。目前体外快速分离获取高纯度高活性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一直是难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已证实广泛分布在多种干细胞中,高表达SDF-1对神经干细胞(NSC)具有显著的趋化吸引效应,是驱动NSC迁移的一类关键因子。先前对NSC分化研究提示,钙敏感受体(CaSR,与甲状旁腺素(PTH)特异亲和)在OPCs中表达量远大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过表达CaSR的NSCs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增加;CaSR敲除小鼠表现出严重的白质发育障碍。提示CaSR在NSC定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中扮演重要作用。 【设计思路】 本研究利用SDF-1对NSC趋化吸引的动力效应结合OPCs与PTH高特异亲和性,构建含高浓度SDF-1和PTH的半透膜流动腔和对应收集池的微流控芯片。近膜区可富集OPCs并进而收集分选出高纯度OPCs。 【实验内容】 (1)采用胚胎或新生大鼠脑组织制备细胞悬液。(2)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微流控芯片基础材料,设计含半透膜分隔的两套管道系统及对应收集池。一侧灌注SDF-1和PTH液,一侧为受微压力驱动的混合细胞悬液通过池,依据SDF-1和PTH在半透膜区域形成的趋化动力,使具有干细胞特性又高表达CaSR的OPCs逐步靠近半透膜流动,通过独立出样口收集细胞。(3)细胞活性与纯度鉴定。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分析细胞活性功能;将分选细胞、以及分选细胞加入OPCs分化液培养0、1、3 d后细胞进行免疫染色鉴定类型。 【材料】 实验动物、微流控芯片板、SDF-1、PTH、神经细胞各表型鉴定用抗体。 【可行性】 微流控芯片初样已设计成型,细胞培养预实验已有效可行。 【创新性】 利用高表达CaSR的OPCs对SDF-1和PTH具有趋化性特征,设计独特的微流控芯片集合板,在微压力驱动下实现对OPCs有效快速的招募富集与分选。理论上保持了分选细胞活性与功能属性。本研究为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医学中应用即高效快速纯化OPCs开拓了新思路,为OPCs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不同手术治疗方式提出一种新的儿童L5峡部裂和滑脱分类方法,并探讨该分类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儿童L5峡部裂或滑脱患者。参照腰椎滑脱严重程度(Meyerding分级标准)、L5/S1椎间盘退变情况(Pfirrmann分级标准)、发育不良特征的风险程度(Mac-Thiong和Labelle提出的分类方法),将L5峡部裂和滑脱分为4型:Ⅰ型(采用椎弓根螺钉-U形棒系统行单纯峡部缺损修补,不进行节段融合)、Ⅱ型(单节段L5/S1融合型,需行后路L5/S1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Ⅲ型(双节段L4~S1融合型,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行L4~S1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Ⅳ型(L5~S2融合型,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行L5~S2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评估各型患者术前和术后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Ⅰ型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Ⅱ型14例(男6例、女8例)、Ⅲ型11例(男4例、女7例)、Ⅳ型9例(男3例、女6例),年龄分别为(14.6±2.1)、(15.7±2.4)、(13.2±2.3)、(14.6±3.2)岁,术后2年腰椎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分别为(19.2±2.1)分vs(14.7±2.5)分和(16.1±1.8)% vs(56.2±1.7)%,(20.2±1.9)分vs(14.3±2.4)分和(14.7±1.7)% vs(54.8±1.8)%,(21.1±2.2)分vs(13.3±2.4)分和(13.7±2.2)% vs(55.7±2.4)%,(20.7±1.9)分vs(11.8±2.4)分和(12.9±1.7)% vs(52.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儿童L5峡部裂和滑脱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椎弓根螺钉-U形棒系统在单纯L5峡部裂的治疗中更有优势,L5~S2融合更适用于伴有高发育不良风险的L5峡部裂和滑脱患者。  相似文献   

18.
黄忠锁  笪海芹  汪涌 《安徽医学》2016,37(7):855-857
目的 评价超声骨刀在微创牙冠延长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9颗冠缺损达龈下4 mm以内具有保留价值的患牙,行微创牙冠延长术,观察术后1、6周患牙断缘最低位点距牙龈缘的探诊深度(PD)以及出血指数(BI)。结果 19颗患牙术前、术后1、6周PD分别为(3.18±0.38)、(2.84±0.34)、(2.82±0.30)mm,而BI分别为2.16±0.50、1.79±0.54、1.74±0.45,术后1、6周PD、BI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周和6周患牙PD、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超声骨刀行微创牙冠延长术能够提供较充足稳定的附着龈和生物学宽度,骨损伤和牙周创面更小,利于患牙的修复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多学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就诊于笔者医院行多学科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抗凝、镇痛、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支具固定、康复理疗)的43例OVCF患者,评价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半年及1年腰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参数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VAS评分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7.4±1.3分、3.2±1.1分、2.4±1.5分和1.4±1.1分(F=73.1,P=0.000)。ODI评分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64.2±11.0分、31.4±9.9分、25.1±10.5分和15.1±8.5分(F=63.4,P=0.000)。椎体前缘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78.6%±4.7%、88.3%±5.7%、89.7%±5.6%和90.7%±6.1%(F=15.8,P=0.000)。椎体中央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84.9%±7.8%、93.0%±5.5%、92.2%±6.2%和93.1%±5.1%(F=4.8,P=0.008)。椎体后缘高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95.6%±3.1%、94.4%±3.3%、95.5%±2.6%和95.4%±2.7%(F=0.384,P=0.765)。Cobb角度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17.90°±8.0°、15.40°±4.7°、16.20°±3.7°和16.60°±3.6°(F=0.326,P=0.806)。BMD值在就诊时、3个月、半年及1年时分别为-4.0±0.7SD,-3.8±0.6SD,-3.3±0.5SD和-3.2±0.7SD (F=8.798,P=0.000)。经过1年保守治疗,VAS (P<0.05)和ODI (P<0.05)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椎体前缘和中央高度恢复明显(P<0.05),椎体后缘和后凸角度没有明显改变,BMD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OVCF多学科保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致残率,有效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相似文献   

20.
白雄伟  黄章  汤文平  任飞  彭毅  张科 《安徽医学》2017,38(10):1327-1329
目的 观察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汉中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变化、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以下简称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在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稳定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距骨倾斜角(7.61±1.42)°,小于对照组(8.8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距离(3.09±1.21)cm,短于对照组的(5.22±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14±0.92)分,较对照组(3.21±0.9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