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多抗甲素对人外周血 (PBL)NK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食道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多抗甲素不论与正常人还是食道癌患者PBL共孵时,都能明显增强NK细胞活性,分别上升12.39±4.5%和19.66±5.4%。对食道癌患者NK细胞活性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正常人,并能使其NK细胞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浓度为100μg/5×10~6 cell/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单细胞细胞毒试验及形态学观察,研究PAA对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与靶细胞在体外结合迅速,15分钟,2及4小时无明显差异。食道癌患者PBL与靶细胞结合迟缓,各时间点的结合率(B%)明显低于正常人。食道癌患者PBL的杀伤率(K%)明显低于正常人。经PAA预处理后能增强食道癌患者PBL明显低下的B%和K%,也可增强正常人PBL的K%,但对正常人PBL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成都利华药厂生产的外周血(PBL)NK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食道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多抗甲素不论与正常人还是食道癌患者PBL共孵时,都能明显增强MK细胞活性,分别上升12.39±4.5%和19.66±5.4%。对食道癌患者NK细胞活性促进作用明显高于正常人,并能使其NK细胞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浓度为100u/5×10~6cell/ml,孵育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对8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进行了观察,见到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NAE阳性率为74.1±7.3%,其中ANAE反应为“点状颗粒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为61.5±7.3%,“分散颗粒型”的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2.6±3.5%。同时我们对20例癌症患者(胃癌10例,乳腺癌5例,直肠癌5例)进行了观察,发现三组癌症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都显著地低于正常人(P<0.01),“点状颗粒型”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也显著地低于正常人(P<0.01),但是,“分散颗粒型”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正常人比较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 FT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均加入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作用,同时加或者不加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FCM检测PMN的活化率并计算活性氧(ROS)产生量;不同浓度IL-12预先作用外周血后,再用上述方法检测PMN对M.tb吞噬率,活化率及产生ROS的变化.结果: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对M.tb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产生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结核病患者5 min吞噬率(51.82±6.93)%高于正常人(47.20±4.26)%(P<0.05);IL-12预先作用后,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的产生均随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PMN对M.tb的吞噬功能以及ROS产生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仅早期吞噬率较高.IL-12略增强PMN吞噬和产生ROS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淋巴细胞增殖反应(LP)试验来研究多抗甲素(PAA)对25例正常人和22例食道癌患者外周血LP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食道癌患者LP反应显著低于正常人(低于正常者高达63.64%,P<0.001)、PAA 1000μg/ml体外单独应用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有刺激作用。在亚适浓度PHA(5μg/ml)刺激下,PAA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PBL促增殖作用的浓度分别为100—1000μg/ml和10—100g/ml。判定LP反应的三项参数(NCPm,SI,RPI)灵敏度差异比较的结果说明;增殖指数(RPI)是判定食道癌患者LP反应降低的最灵敏的参数。转化值(NCPm)次之,刺激指数(SI)最不灵敏。因此,PAA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增殖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褪黑素 (melatonin ,Mel)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和HUT78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 3- (4,5 ) -双甲基 - 2 -噻唑 - (2 ,5 ) -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Mel分别与人淋巴细胞和HUT78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1 单纯应用Mel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无促进增殖作用 ,而与PHA联合培养淋巴细胞则具有促进其增殖作用 ,且在 10 -9- 10 -5mol/L时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2 单纯应用Mel已经能有效促进HUT78细胞株的增殖 ,其作用浓度在 10 -9- 10 -5mol/L时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用~(51)Cr释放测定法检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ADCC 活性试验的影响因素,并对比正常人和肺结核患者的 ADCC 活性。检测45名健康成人的细胞毒性(CT),正常值为48.22±12.58%,无性别差异。38 例活动性结核患者的 CT为 62.21±16.97%。初步结果表明结核患者的 ADCC 活性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许多实验室致力于用促有丝分裂原(主要是PWM)诱导人外周血白细胞体外合成IgE。对于PWM能否诱导正常人  相似文献   

10.
1979年,龚忠恕(P.C.kung)和Golds-tein等首次报道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OKT系列制备成功。其中,OKT3与大约70%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反应,识别全部T细胞;OKT4与40%~50%正常人PBM反应,识别诱导和辅助T细胞亚群(Ti/h);OKT8与20%~30%正常人PBM反应,识别杀伤抑制性T细胞亚群(Tc,s)。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细胞毒试验检测了29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数,与正常人(20例)相比显著低下(P<0.001);而用Et法检测的结果与正常人(20例)相比也显著低下(P<0.001)。用FBC花环试验检测19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外周血B细胞数,与正常人(20例)相比无显著差别(P>0.06)。此外,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花环形成抑制因子(RIF)阳性为6/20例(30%)。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别采用IFN α联合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IL 4联合GM CSF在无血清培育条件下从正常人及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生树突状细胞 (DC) ,并对其形态、功能及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FN α联合GM CSF能与IL 4联合GM CSF同样有效地诱导产生DC ,所得的DC在形态、免疫表型及功能上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正常人和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诱生所获得的DC在免疫表型及功能上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抗IL-14R单抗(BAS)和含IL-14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MLRS)分析了30例正常人和43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14R的分布与表达。发现SLE患者外周血IL-14R阳性细胞百分比(22.56%)明显高于正常人(7.84%)在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中,IL-14R表达百分比也具有显著的差异(32.02%和13.09%)。~3H-TdR掺入试验证实,经SAC激活的正常人和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LRS能进一步诱导其发生增殖,而BA5却有拮抗和阻遏这一作用的功能,使其相对反应值从100%分别降到40.18%和44.70%。结果还揭示BA5单抗能拮抗MLRS作用后B细胞IL-14R的高表达。因此有可能以BA5单抗阻断和调节IL-14受体的表达等方面调节B细胞功能的异常,从而为临床提供新的免疫治疗和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鼻粘膜微循环在病理生理学中的意义。第一阶段研究正常人及慢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微区血流量(NMBF),以期在微循环的基础上,为今后治疗鼻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本课题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PF_2)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健康人和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_r细胞的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36名健康人外周血中 T_r细胞比例为 14.9±2.7%。6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 T_r细胞比例为19.7±5.5%,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T_r细胞比例与病变累及范围有一定关系,而与 OT皮试反应强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健康人T细胞库中是否存在G1特异性T细胞 ,我们应用重组人软骨抗原凝集原G1为抗原 (rG1) ,采用国际标准半有限稀释建系法 ,从 4名正常人外周血中建立了 11株rG1特异性T细胞系。 4名健康供者的rG1特异性T细胞系出现频率分别为 0 6 / 10 6(RP )、 0 5 / 10 6(AC )、 1 6 / 10 6(YZ )和 2 0 / 10 6(JY ) ,平均为 1 1± 0 5 / 10 6。远远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外周血rG1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所有T细胞系与rG1及WT和PPD共同培养以观察其特异性反应性 ,结果发现所建立的 11株T细胞系对人软骨抗原凝集素G1区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结果提示正常人外周血中确有rG1特异性T细胞系 ,但是出现频率远远低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 (另文报道 )。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氢化考的松(氢考)在体外对入外周血中抑制性细胞功能的作用。所研究的抑制性细胞有两种,一种是天然存在于10%正常人的外周血中的抑制性细胞,用直接抗绵羊红细胞空斑形成试验(PFC试验)检测,其对体外美洲商陆促有丝分裂素  相似文献   

18.
动物实验曾表明多抗甲素(PAA)有明显的免疫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国产新药PAA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机制,作者应用~3H—TLR参入法研究PAA对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LP)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PHA刺激的LP反应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100μg.ml~(-1)PAA对23例正常人和22例食道癌患者LP反应有直接剌激作用在促细胞有丝分裂剂PHA作用下,PAA促进正常人和食道癌LP反应的浓度分别为100—1000μg.ml~(-1)和  相似文献   

19.
<正> 1979年,龚忠恕(P.C.Kung)和Golds-tein等首次报道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OKT系列制备成功。其中,OKT3与大约70%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反应,识别全部T细胞;OKT4与40%~50%正常人PBM反应,识别诱导和辅助T细胞亚群(Ti/h);OKT8与20%~30%正常人PBM反应,识别杀伤和抑制性T细胞亚群(T_(C/S)。此后,又有许多其它抗人T细胞  相似文献   

20.
0.2mM 3’,5’-cCMP不仅能抑制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2的诱生(P<0.01),而且能抑制IL-2受体的表达(P<0.01)。对后者的抑制率为28.9±1.9%。但是在充分IL-2存在的条件下,0.00625mM至0.2mM的3’,5’-cCMP对CTLL-2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其浓度较低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