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淋巴管造影对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乳糜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乳糜尿患者的核素淋巴显像、直接淋巴管造影、CT淋巴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的所有资料.结果 11例乳糜尿患者中,核素淋巴显像发现胸导管扩张8例,腰干增宽5例,肾盂显影7例;直接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扩张10例,腰干淋巴管纡曲、扩张11例,对侧腰干、腹膜后淋巴管反流4例,向肾盂反流10例;CT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扩张9例,右淋巴管扩张1例,腰干、腹膜后、髂、盆腔淋巴管纡曲、扩张11例,对侧腰干、腹膜后淋巴管反流10例,肾盂、肾窦反流11例.结论 CT淋巴管造影可以发现更多病变淋巴管,并清晰显示其周围解剖关系,对核素淋巴显像和直接淋巴管造影的低空间分辨力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CT淋巴管成像(CTL)对特发性乳糜尿进行分型,观察其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特发性乳糜尿患者的CTL图像,评价有无淋巴反流、淋巴瘘及颈部/腋下异常对比剂分布;根据对比剂异常分布范围将其分为单纯型(仅泌尿系统受累)与复杂型(伴其他部位受累),比较不同分型乳糜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37例特发性乳糜尿中,单纯型27例、复杂型10例。相比单纯型,复杂型发病年龄小、病程短,淋巴反流占比高(P均<0.05);而患者性别比例、临床分级、肾脏受累范围及程度、淋巴瘘及颈部/腋下异常对比剂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杂型特发性乳糜尿较单纯型发病年龄小、病程短,淋巴反流占比高。CTL可观察异常淋巴管所在部位、分布和范围,有助于探讨发病机制及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综合影像学诊断下肢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下肢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27侧下肢肢体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DLG)、造影后CT、核素淋巴显像检查,其中4例接受盆腔MR扫描,11例接受下肢MR扫描.结果 DLG示26例患者可见下肢乳糜反流,26例胸导管出口不同程度受阻;造影后CT所见与其基本吻合.核素淋巴显像显示27侧下肢肢体淋巴肿,伴9例阴囊淋巴水肿,19例胸导管出口梗阻;21例接受单侧淋巴显像,均证实乳糜反流存在.MRI示下肢、盆壁水肿呈网格状长T2信号.结论 DLG及核素淋巴显像可直接、动态显示淋巴系统异常;DLG后CT可弥补二者空间分辨力较低的缺陷,并可清晰显示周围组织的情况.MRI可以明确肢体淋巴水肿的部位及范围,鉴别水肿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和MSCT诊断乳糜性心包积液淋巴回流障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乳糜性心包积液的DLG及造影后MSCT资料;7例伴乳糜胸,其中1例伴乳糜痰;8例接受胸导管梗阻解除术.结果 9例DLG和MSCT均表现为胸导管出口梗阻;5例合并心包区反流,其中4例通过扩张的支气管纵隔干反流.8例接受胸导管出口梗阻解除术,术后病情好转.结论 DLG和MSCT可显示原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胸导管及属支异常,并能显示心包腔与淋巴系统的异常交通,后者可能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增强MR淋巴成像(MRL)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术后CT对定位诊断乳糜尿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与胸导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乳糜尿患者MRL及DLG后CT资料,观察MRL所示肾淋巴管及其他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胸导管扩张和胸导管周围纡曲淋巴管,DLG后CT所示肾淋巴管和泌尿系对比剂反流、髂干和胸导管出口区淋巴管对比剂反流,判断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置和胸导管梗阻相关征象。结果 MRL显示19例(19/24,79.17%)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于双肾2例,左肾6例,右肾10例,膀胱1例。DLG后CT显示24例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于双肾6例,左肾7例,右肾10例,膀胱1例。MRL与DLG术后CT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01,P<0.001),判断单侧肾脏水平淋巴管-泌尿系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3,P<0.001),MRL敏感度68.97%,特异度100%。2例DLG及术后CT对比剂未达胸导管颈段,MRL显示其中1例颈段胸导管。MRL发现2例DLG术后CT漏诊的合并单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结论 MRL可作为无创显示乳糜尿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的初步检查方法;联合DLG术后CT能为评估淋巴管-泌尿系瘘及胸导管梗阻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6.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MSCT诊断乳糜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后MSCT诊断乳糜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糜胸患者的DLG及DLG后MSCT成像资料,将MSCT与DLG影像相对照。结果 DLG后MSCT显示造影侧髂及腹膜后淋巴管扩张、纡曲30例(100%),与DLG相吻合;出现对侧髂腰部反流和腹膜后淋巴管扩张13例(43.33%),DLG显示9例(30.00%,P=0.13);出现腹腔反流4例(13.33%),DLG显示3例(10.00%,P=1.00);胸导管出口受阻20例(66.67%),DLG显示22例(73.33%,P=0.50);胸导管部分未显影9例(30.00%),DLG显示8例(26.67%,P=1.00);对比剂入血10例(33.33%),DLG显示4例(13.33%,P=0.07);对比剂漏出至胸腔8例(26.67%),DLG显示1例(3.33%,P=0.02)。两种检查均显示1例(3.33%)肺内淋巴管扩张(P=1.00)。结论 DLG后MSCT成像与DLG互为补充,可为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糜尿患者非增强MR淋巴成像(3D Unenhanced MR lymphography,MRL)淋巴管-泌尿系瘘道定位与胸导管异常,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irect lymphangiography,DLG)术后CT对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乳糜尿患者MRL及DLG术后CT资料,由两位医师盲法阅片,评价淋巴管-泌尿系瘘道位置和胸导管梗阻相关征象。MRL评价指标包括:肾淋巴管及其他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胸导管扩张和胸导管周围迂曲淋巴管。DLG术后CT评价指标:肾淋巴管和泌尿系对比剂返流,髂干和胸导管出口区淋巴管对比剂返流。 结果 MRL显示19例(79.2%)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2例位于双肾,6例位于左肾,10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膀胱。DLG术后CT显示26患者淋巴管-泌尿系瘘道:6例位于双肾,7例位于左肾,10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膀胱。MRL与DLG术后CT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01, p<0.001)。两种检查方法对单侧肾脏水平淋巴管-泌尿系瘘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3,P<0.001),MRL灵敏度Sen=69.0%,特异度Spe=100%。2例患者DLG及术后CT对比剂未达胸导管颈段,MRL可显示其中1例颈段胸导管。MRL发现2例合并单侧双肾盂输尿管畸形患者。 结论 MRL能作为乳糜尿患者无创显示淋巴管-泌尿系瘘道的初步检查方法,可显示胸导管梗阻情况,与DLG术后CT有较好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后CT淋巴管成像(CTL)及平扫CT诊断乳糜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乳糜痰患者CTL及胸部平扫CT资料,观察淋巴管异常及胸部其他异常表现。结果 17例CTL均见碘化油异常沉积,分布于颈根部、纵隔区、胸腔和胸壁,以颈静脉角区最为常见,部分可见肺部碘化油反流及多处淋巴管扩张;胸部平扫CT显示肺、胸膜、纵隔及心包等多处异常,以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最为常见。结论 CTL对诊断乳糜痰有一定价值;胸部平扫CT可显示乳糜痰患者肺及胸部其他结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orham-Stout综合征(GS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直接淋巴管造影,造影后CT、核医学淋巴显像检查;其中5例接受MR检查。结果直接淋巴管造影发现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下肢、下肢及阴囊、会阴、腹壁乳糜反流7例,锁骨下干、纵隔支气管干反流4例,腹膜后、髂窝淋巴管结构紊乱、纡曲、扩张7例。15例CT均发现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累及椎体及椎体附件9例,髂骨5例,肋骨6例,肩胛骨1例,锁骨1例,肱骨1例,双侧股骨4例,跟骨、距骨1例;7例脾脏增大,可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9例胸腔积液,6例腹腔积液,1例心包积液。核医学淋巴显像发现胸导管出口梗阻8例,下肢、下肢及阴囊、会阴、腹壁乳糜反流6例,锁骨下干、纵隔支气管干反流4例,腹膜后、髂窝淋巴管扩张6例,脾脏多发放射缺损2例。5例MR均发现骨质内多发长T1长T2异常信号,双髂骨3例,腰骶尾椎及椎体附件4例,双股骨2例,跟、距骨1例。结论原发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合并GSS是淋巴系统发育异常的复杂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尤其是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表现具有特异性,对早期诊断本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单侧下肢淋巴显像诊断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6例临床诊断为乳糜反流性淋巴水肿患者的显像结果。双下肢显像于患者双足第1、2及4、5趾间皮下缓慢注射99Tcm-右旋糖酐(99Tcm-DX),分别于10 min、1、3、6 h行从足到头的全身动态显像,观察患者双下肢淋巴管、双腹股沟、髂、腰淋巴结、胸导管及静脉角的显影情况;间隔1~7天后,于健侧足部第1、2及4、5趾间皮下缓慢注射99Tcm-DX,重点观察患侧下肢是否有显像剂出现。结果 双下肢淋巴显像显示56例患者(58侧患肢)中,48侧(48/58,82.76%)患肢淋巴管结构异常;38侧(38/58,65.52%)肢体腹股沟、髂、腰淋巴结显影数量减少或未显影;34例(34/56,60.71%)左静脉角显影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征象。单侧下肢显像显示58侧患肢经对侧注药后,反流部位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显像剂出现。结论 双侧+单侧下肢淋巴显像可以直接、无创且动态显示乳糜反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直接淋巴管造影CT(PLCT)观察特发性乳糜尿患者泌尿系统及其他腹部区域淋巴管表现.方法 观察26例乳糜尿患者PLCT图像,分析泌尿系统及腹部其他区域对比剂异常分布部位及范围,进行影像学分型;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以K ap p a检验评估2种分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6例中,25例(25/26,96.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99Tc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诊断乳糜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实验室检查证实单侧胸腔积液甘油三酯含量高于1.24 mmol/L而临床诊断乳糜胸患者的99Tcm-DX淋巴显像资料,观察双下肢淋巴引流、胸导管及静脉角区放射性分布及患侧胸腔有无异常放射性分布。结果 95例中,43例(43/95,45.26%)下肢淋巴回流正常,36例(36/95,37.89%)淋巴回流缓慢,16例(16/95,16.84%)肢体淋巴水肿;41例(41/95,43.16%)胸导管出口梗阻,表现为左静脉角持续或增宽显影、显像剂异常反流或双侧静脉角显影;89例(89/95,93.68%)患侧胸腔内放射性异常增高,其中2例(2/95,2.11%)见可疑乳糜漏出点,6例(6/95,6.32%)胸腔内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分布。结论 99Tcm-DX淋巴显像有助于诊断乳糜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左侧6例,右侧10例;年龄46~68岁,平均52.1岁)均行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结果:1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mL,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3d。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16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尿乙醚试验全部阴性。随访2年至6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淋巴管结扎更加完全,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RRPLD)与开放式肾蒂淋巴管结扎术(ORPLD)治疗乳糜尿的安全性、并发症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及德江县人民医院采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的36例乳糜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RPLD组和RRPLD组,分别为14和2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1~18个月,比较两组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均获成功,术中均未见并发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RRPL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P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RPLD组切口疼痛发生率低于ORP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①RRPLD与ORPLD比较,后腹腔镜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治疗乳糜尿更为安全的方法,但两种方法术后复发率没有差异;②RRPLD治疗乳糜尿的疗效肯定,是治疗乳糜尿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在乳糜尿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6月共收治乳糜尿患者14例,所有患者14例接受经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双侧患者双侧病变同时结扎.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45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约30~120mL,平均50mL,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8 d.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出院前复查乳糜试验均阴性.随访3~15个月,无乳糜尿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