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6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8周接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自动思维问卷(ATQ)的评定;治疗8周后接受团体治疗疗效因子问卷调查。结果:两组HAMD、HAMA及AT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以研究组HAMD、HAMA及AT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3,-2.93,-2.81;P〈0.05或P〈0.01)。研究组团体治疗疗效因子中普同性、情绪宣泄、人际学习(获取)、人际学习(付出)、团体凝聚力等因子显著优于对照组(t=11.74,7.18,5.88,6.09,3.39;P均=0.001)。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可有效提高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抑郁药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同时研究组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根据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评价认知结构。结果研究组治疗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2/75)高于对照组的84%(χ~2=8.000,P=0.004);研究组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χ~2=.190,P=0.662);研究组治疗后的D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抑郁药可缓解产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变其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和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对4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8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的45例产后抑郁症给予健康宣教等一般治疗,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DAS总分及脆弱性、完美化、依赖性及自主性态度等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干预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及脆弱性、完美化、依赖性及自主性态度等因子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t=6.37,P〈0.01)。治疗后两组的HAMD总分有极显著性差异(t=6.37,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对产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本研究对80例恐惧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团体治疗(CBGT),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本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恐惧症患者8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恐惧症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急性期。随机分为两组,CBGT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9~60岁,平均(39.2±4.5)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8~60岁,平均(38.5±4.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MDD)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研究对象是2017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168例首诊青少年MD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84),对比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分、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比组(83.33%),观察组第四周、第六周、第八周HAMD-24评分、MADRS评分、BDI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第四周、第六周、第八周SSRS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家庭治疗可有效减轻首发青少年MDD患者抑郁症状及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更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长期服用苯二氮卓艹类药物(BZD)的失眠症患者其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BZD使用的改善作用,以提高对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服用BZD治疗3个月以上的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及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药物组BZD逐步减量,联合治疗组在BZD逐步减量的同时给予CBT治疗,共治疗6~8周.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BZD的使用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比较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SCL-90总分[分别为(173.2 ± 41.3)和(147.6±23.6),t=5.696,P<0.01]、抑郁[分别为(2.3±0.6)和(1.9±0.4),t=3.799,P<0.01]、焦虑[分别为(2.2±0.7)和(1.7±0.3),t=4.792,P<0.01]等因子分及SCCS总分[分别为(96.8±11.5)和(87.8±9.3),t=5.067,P<0.01]、不和谐度因子分[分别为(48.7±8.1)和(40.7±6.9),t=4.508,P<0.01],联合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SQI睡眠质量[分别为(14.4±2.9)和(9.0±1.8),t=6.902,P<0.01]、催眠药物[分别为(1.9±0.9)和(1.3±0.6),t=6.759,P<0.01]、日间功能等因子分[分别为(2.6±0.6)和(1.8±0.9),t=3.645,P<0.01],联合治疗组得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55.2%,优于药物治疗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P<0.01);联合治疗组BZD减药量明显大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P<0.01).结论 CBT可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症状,并可帮助患者减少BZD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依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IRs)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同时接受为期10周的CBT。治疗前、治疗后10周及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结果:在HAMA、PSSS及SF-36各因子上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显著,在HAMA、PSSS及SF-36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躯体总分上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药物联合CBT能够明显提高惊恐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舍曲林和奥氮平合并认知行为治疗(CBT)对强迫性障碍(OC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120例OC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CBT)、对照组(60例,行舍曲林+奥氮平治疗),比较组间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ISMI)、用药依从性、临床有效率的差异。结果(1)治疗前,组间Y-BOCS、SAS、SDS、ISM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Y-BOCS、SAS、SDS、ISM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用药依从率(95.00%)、临床有效率(91.67%)均高于对照组(81.67%),(78.33%),P<0.05。结论舍曲林和奥氮平联合CBT对改善OCD患者强迫症状、用药依从性均有较好效果,且能减轻负性情绪,减少病耻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自知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完成74例)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完成72例),CBT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18次CBT。用PANSS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第8、12、24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①第8、12周末,两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末,治疗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分减分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12、24周末时,ITAQ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周末时治疗组ITAQ显著高于对照组(t=-1.792;P0.05)。③PANSS变化值受ITAQ总分变化值的影响(B=0.423,P=0.001;B=0.156,P=0.004)。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明显有助于患者自知力的恢复,自知力的恢复可促进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方法 60例伴有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即在8周的时间内给予8次认知行为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病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随访24周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8周治疗结束时,在PANSS的一般精神病理和SAS评分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4周时,在PANSS的幻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PSYR-ATS和SAS评分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幻听,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度洛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度洛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SCL-90躯体化量表定期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显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63%,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x2=23.89,P<0.01).治疗第4、6、8周末,研究组SCL-90躯体化因子分、HAMD评分、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较轻,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度洛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用度洛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程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66例(实际完成63例)和对照组64例(实际完成59例),治疗12周并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WHO健康量表(WHOQOL—BREF)、生命质量量表(QOLS)的评定。结果: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两组再次自杀率比较,以对照组高于治疗组(x2=4.366,x2=5.779;P〈0.05)。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QOLS总分(t=2.34,3.49)、SDS总分(t=2.12,2.65)、WHOQOL—BREF总分(t=2.06,2.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SR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25;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降低再次自杀率。  相似文献   

14.
药物治疗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12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和自评量表得分在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SSRI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照组只接受SSRI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及认知损害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HAD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实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10.8±4.2)分,与对照组(11.3±4.4)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MMSE、MOC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实验组MMSE、MOCA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I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老年抑郁症较单纯使用SSRI药物治疗疗效更显著,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合并抗抑郁药对社区轻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社区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42例)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结果 HAMD-17、HAMA及CGI总分及各因子时间主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HAMD-17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分及睡眠障碍因子分、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及CGI评分组间主效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及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心理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合并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 CBT)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合并CBT,每周1次,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 DAS)评定,比较两组疗效及认知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D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研究组DAS总分( t=4.435)、脆弱性( t=4.303)、完美化(t=4.206)、依赖性(t=4.753)及自主性态度(t=3.304)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对照组DAS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DAS总分(t=2.759)、脆弱性(t =3.325)、完美化(t=4.105)、依赖性(t=4.743)、自主性态度(t=2.021)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度洛西汀单用或合并CBT对产后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但CBT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19.
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应用在强迫症人群已有了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其疗效与个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相当,可以显著改善强迫症状,与药物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但观察组合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方案8周。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儿童焦虑量表(SCAS-C)、儿童自动思维量表(CAT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CAS-C和CATS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SCAS-C和CAT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SCAS-C总分和惊恐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强迫症、社交恐惧、广泛性焦虑6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CATS总分和身体威胁、敌意、社交威胁、个人失败四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焦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更显著改善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