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荨麻疹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对60例荨麻疹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表明,荨麻疹患者CD^+3及CD^+4细胞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其中以急性荨麻疹患者CD^+3、CD^+4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潜伏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 3 0例潜伏梅毒患者 (A组 )、3 0例二期梅毒患者 (B组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ELISA法分别检测A、B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水平。结果 :A、B两组外周血CD+ 4 T细胞数、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A、B两组血清IL-1 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A组外周血CD+ 4 T细胞数、CD4/CD8比值、血清IL -1 2水平低于B组 (P <0 0 1 )。A组外周血CD8+T细胞数高于B组 (P <0 0 1 )。结论 :宿主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且潜伏感染者较二期梅毒患者抑制现象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草分枝杆菌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肌注草分枝杆菌注射液加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对照组(50例)单纯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疗程3个月,进行疗效对比分析及T细胞亚群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CD3、CD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第1个月、2个月有效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第3个月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停药1个月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草分枝杆菌可以提高患者T细胞功能,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检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弥漫性小血管炎症反应,由HSP引起的肾损害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应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SP患儿外周血CD3+、CD4+及CD8+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份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患者白介素2、白介素2受体及T细胞亚群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慢性荨麻疹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刘汉绂,孔宪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110003)临床资料发疹期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0~50岁(平均30.5岁),病期6个月~20年(平均3.5年)。健康体检者30名(...  相似文献   

7.
SLE患者T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研究表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降低,但关于T细胞亚群数目各家报道很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产生IL2的能力及其亚群数目的变化,同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5、IL-17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健康人对照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25、IL-17的水平,分析它们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IL-25、IL-17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25、IL-17水平分别为(125.08±40.60)、(17.86±8.50)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90.82±14.95)、(8.11±2.76)ng/L,慢性荨麻疹患者IL-25、IL-1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776和0.798,均P0.01)。结论 IL-25、IL-17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呈高水平,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及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检测48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淋巴细胞、CD4+/CD8+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6例带状疱疹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患者不同年龄组间、不同病程组间CD3~+T细胞、CD4~+T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升高,提示特异性细胞免疫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11.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各型期白癜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碱性磷酸酶链接法(SAP法)检测125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以5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寻常型进展期患者CD3,CD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CD8则升高(P<0.01);稳定期泛发性及限局性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P<0.05);散发性CD4下降(P<0.01);节段型及肢端性各项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病期在1年以内的寻常型患者CD3,CD4低于病期超过1年者(P<0.01)。结论各型期白癜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U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CD4+T细胞增高(P < 0.05),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1),CD8+T细胞数量降低(P < 0.05),CD4+/ CD8+比值明显升高(P < 0.05).自身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组与阴性组的CU患者CD4+CD25+Tregs 细胞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U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细胞及其他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异常和分化失衡,这一异常在CU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G及IgG亚类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常见皮肤病,有人认为自身免疫参与了发病。而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G(IgG)亚类水平异常与过敏性、自身免疫性等疾病密切相关。为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G及其亚类分布情况。笔者检测了2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G和IgG亚类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T细胞免疫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带状疱疹发生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病例组与对照组T细胞亚群表面标志CD3、C1M和CD8的表达情况.血清Th免疫相关因子白介素(IL)-2、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患者CD4比例显著降低,CD3比例亦降低,CD8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TNF-α水平下降,IL-4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免疲功能异常.尤其CD4+T细胞的比例降低可能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免疫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真菌病人群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而探讨甲真菌感染与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60例甲真菌病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甲真菌病患者的外周血CD3 、CD4 、及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P<0.05),CD8 明显升高(P<0.05)。结论甲真菌病患者T细胞亚群存在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在甲真菌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环境下,原始T细胞分化生成的Th1、Th2、Th17及Treg等细胞构成的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36包括白细胞介素36α、363和36 γ,其免疫调节及免疫激活作用较传统白细胞介素1家族成员更强,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白细胞介素36对T细胞分化的研究能进一步阐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玫瑰糠疹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玫瑰糠疹发病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2例急性期及32例恢复期玫瑰糠疹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CD8+百分比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t=7.83,P<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t=8.95,P<0.01),CD4+百分比急性期与恢复期无明显变化(t=1.43,P>0.05)。结论实验说明玫瑰糠疹急性期免疫细胞间的正常比例发生变化。急性期CD8+比例明显增高,说明Ts和(或)Tc细胞功能明显增强,这是否与抗病毒免疫的增强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1-3].为探讨儿童白癜风与免疫的关系,我们检测了208例儿童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5,IL-21,IgE变化与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荨麻疹(AU)、慢性荨麻疹(CU)患者和健康献血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构成比,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5,IL-21,IgE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病程的关系。结果 AU患者的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U患者CD4+/CD8+比值、NK细胞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AU和CU组血清IL-15,IL-2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gE相反(P0.05);AU患者的CD8+T细胞高于CU患者,CD4+/CD8+比值低于CU患者(P0.01),余未见明显区别。CU患者的CD3+,CD8+T细胞与症状评分呈负相关,B细胞与症状评分、病程呈正相关,IgE与IL-21均呈负相关;而AU患者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AU,CU患者存在血清IL-15,IL-21和IgE水平的异常,CU患者还存在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荨麻疹发病因素之一,其相互作用还可能引起CU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0.
扁平苔藓外周血T细胞及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2例皮肤扁平苔藓患者以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并与2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扁平苔藓患者存在着CD及CD细胞升高,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泛发型患者此种改变更为明显,支持扁平苔藓的发病与异常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