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09-2015年HIV/AIDS流行时空特征。方法 应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统计量(Moran''s I)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统计量(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分析历年发现HIV/AIDS的空间聚集性,时空扫描(SatScan)统计量分析时空聚集性。结果 山东省2009-2015年累计发现HIV/AIDS有9 144例,病例的空间分布范围逐年扩大且局部地区分布集中。除2009年外,历年发现HIV/AIDS的空间分布在县区水平有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域分布在济南市的天桥区、市中区和历城区及青岛市的市南区和崂山区。时空扫描发现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聚集地区覆盖济南市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和天桥区(RR=11.29,LLR=1 592.84,P<0.001);4个二类时空聚集区,分别覆盖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RR=7.35,LLR=682.40,P<0.001)、潍坊市潍城区和奎文区(RR=7.33,LLR=363.49,P<0.001)、烟台市的芝罘区和莱山区(RR=7.66,LLR=117.63,P<0.001)及淄博市的周村区和张店区(RR=6.09,LLR=268.68,P<0.001);聚集时间均为2013-2015年。结论 山东省HIV/AIDS的空间和时间分布均具有聚集性。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烟台市较其他地区聚集性高,需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的时空演变规律,为优化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个案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同期人口数据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采用R3.4.1、ArcGIS 10.2和SaTScan 9.2软件进行时空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基于Power-law算法的时空多成分模型分析手足口病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2009-2013年陕西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29 904例,年均发病率122.50/10万;手足口病季节性明显,4-7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1.71%,高发病率县(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中东部区域;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09-2013年陕西省疫情的一类聚集区固定在以西安市为中心的陕西省中部和东南部,RR=2.24(95% CI:2.18~3.08);基于Power-law算法的时空多成分模型结果显示: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受先前时段疫情影响较大的县(区)主要有渭南市潼关县和蒲城县、西安市未央区(时间自相关成分值分别为1.14、0.97和0.89);本地发病风险较大的县(区)主要有渭南市华阴市、西安市长安区和雁塔区(局部特性成分值分别为5.08、4.12和4.08);疫情受临近区域影响较大的县(区)主要是西安市莲湖区和高陵县、咸阳市武功县(空间流行成分值分别为2.12、2.08和1.77)。2009-2012年陕西省的优势循环血清型为肠道病毒71型,2013年则变迁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 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疾病高发区采取针对性措施利于控制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2015年肺结核发病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发病的时空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报告发病信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分析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分析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5年山东省共报告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患者31 776例和8 631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3.09/10万和8.99/10万。在县级水平上,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病整体上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219,P<0.001),高发病-高聚集区为鲁西北、鲁东南和鲁中南地区;涂阳肺结核发病在整体分布上也呈现聚集型分布(Moran’s I=1.178,P<0.001),高发病-高聚集区为鲁东南和鲁西北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在第2、3季度存在发病聚集性,聚集区为鲁中南、鲁东南及鲁西北的部分县(区);涂阳肺结核发病在2、3季度亦存在聚集性,聚集区域为鲁东南以及鲁西北的部分县(区)。结论 山东省2015年活动性及涂阳肺结核发病在整体上均呈现空间聚集性;鲁西北、鲁东南地区是肺结核高负担聚集区同时也是传播高风险聚集区,鲁中南地区是肺结核高负担但非高风险传播聚集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0-2013年湖北省HIV/AIDS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2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最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2010-2013年湖北省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6 952例,累计报告病例数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为0.266,P<0.05,表明2010-2013年湖北省HIV/AIDS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s I值在2010-2013年逐年增加,且P值均<0.05,说明2010-2013年湖北省HIV/AIDS全局空间聚集性呈上升趋势。局部相关自相关分析发现湖北省艾滋病“高高”聚集区主要位于武汉市,2010-2013年聚集区数目逐年增加,且从武汉市区向周边县区扩散。时空扫描分析显示武汉、黄石、鄂州、咸宁的19个区(县)为一级时空聚集区,时间跨度为2012-2013年,辐射半径为60.01 km(LLR=625.14,RR=3.2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0-2013年湖北省HIV/AIDS空间变化具有规律性,全局空间聚集性逐年增强,“高高”聚集区从武汉市区逐年向周边区(县)扩散,武汉及其周边区(县)为湖北省近几年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析2011-2021年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苏省肺结核防控策略的实施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1年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数据。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据来自于各设区(市)各年份江苏省统计年鉴。通过Geoda 1.18.0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其空间聚集性。采用SaTScan 10.1软件进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探讨时空聚集性,利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 2011-2021年江苏省共登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病例128 240人,年均登记率为13.99/10万,2017年后登记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3.49,P<0.001),病原学阳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3 710.86,P<0.001)。各年度Moran''s I值为0.107~0.343,整体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率各年均存在“高-高”聚集区,呈动态分布,多分布在江苏省中部及南部地区,其中2015年最多(7个),2011年最少(1个)。时空扫描分析共探索到4个时空聚集区域(均P<0.001),其中一级聚集区覆盖3个县(市/区),分别为苏州市的常熟市、太仓市、相城区,聚集时间为2011-2015年;二级聚集区覆盖24个县(市/区),主要覆盖淮安市、宿迁市、盐城市等江苏省中、北部区域;三级聚集区覆盖26个县(市/区),四级聚集区为南京市高淳区,聚集时间为2017-2021年。结论 江苏省2011-2021年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登记率在县(市/区)水平整体存在明显时空聚集特征,聚集区域不仅包含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也包含经济发展较好的苏南地区,应根据不同地区具体情况,多措并举,采取针对性肺结核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澳门地区近年肠道病毒感染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基于2011-2016年澳门地区卫生局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学前期至小学教育机构肠道病毒感染事件,使用回顾性时空分析法,并用伯努利模型作模拟。事件的描述性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时空聚集性扫描使用SaTScan 9.4.4软件,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呈现事件的地理信息。结果 2011-2016年澳门地区共有330起肠道病毒感染事件,其中2014年最多为101起(30.6%),多出现在每年5、6月。澳门岛东北部于2011-2013年有个半径为0.7 km的事件聚集区(对数似然率为13.4,P<0.001),RR=1.4。结论 澳门地区应在每年2-3月开展预防肠道病毒感染,其重点为澳门岛的东北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以2004-2012年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收集的1 802例实验室确诊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专题制图、空间聚集性分析及时间聚集性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4-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由0.038 2/10万(35例)上升至0.620 5/10万(598例),年均发病率为0.211 1/10万。集中度分布M=0.375 3,3-6月高发(56.27%,1 014/1 802)。布病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为0.198 901(P=0.000 120),表明布病发病率在全省范围内存在空间正相关性。2006、2007、2009-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为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发现8个县(区)为“高高”(HH)聚集,经LISA可视化显示,山东省西南部和北部为高发区,与发病率较高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一类聚集区是以鄄城县为中心点、辐射半径为33.83 km,RR=9.78;二类聚集区是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中心点、辐射半径为62.78 km,RR=4.99,8处HH区均在两类聚集区域内。结论 2004-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上升明显,3-6月为流行高峰期,各县(区)发病率水平的空间分布非完全随机性,存在空间正相关,具有明显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江苏省无锡、常州、连云港3个城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省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主动收集3个城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资料,实验室确认试验采用荧光定量RT-PCR 方法,分析描述疫情的时间、地区、场所分布及其规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疫情罹患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5年3个城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疫情1 425起(其中聚集性疫情1 314起,暴发疫情111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3-6月和9-12月,分别占58.18%(829/1 425)和33.68%(480/1 425);无锡市报告的疫情较多,占59.30%(845/1 425);疫情场所主要在托幼机构,占68.63%(978/1 425)。931起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经实验室确认试验显示,2012年、2014年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两种病毒株主导流行,2013年、2015年分别以单一病毒株EV71和Cox A16为优势毒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的罹患率与周围环境卫生状况有关,卫生状况越好,罹患率越小(中 vs. 差:OR=0.150,95%CI:0.034~0.667;好 vs. 差:OR=0.072,95%CI:0.016~0.317);疫情持续时间与报告的及时性有关,报告时间越晚,疫情的持续时间越长(4~7 d vs. 1~3 d:OR=3.452,95%CI:2.293~5.198;8 d vs. 1~3 d:OR=12.108,95%CI:7.767~18.763)。结论 江苏省3个城市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时间特征呈现双峰分布,病毒型别存在年份差异,托幼机构是疫情主要场所,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对控制疫情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手足口病的时空特征,探讨社会、经济、人口和卫生服务等因素对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贝叶斯时空模型对手足口病数据进行拟合,评估手足口病的时空变化,并识别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与社会、经济、人口和卫生服务等因素的潜在关联。结果 2011-2018年,我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7 118 050例,死亡2 283例,2011-2014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2018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报告死亡率一直呈波动下降趋势。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华南地区且为热点区域及高风险区域,报告发病率最低的为西北地区,冷点区域及低风险区域也集中在其部分区域。手足口病发病风险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RR=3.54)、每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RR=1.61)、城市化率(RR=3.00)、人口出生率(RR=2.36)、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RR=3.40)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RR=0.57)有关。结论 2011-2018年我国手足口病防控重点区域为东南沿海地区,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需考虑增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时空扫描聚集性分析方法,探讨2005-2016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的时空聚集性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北省2005-2016年HFRS监测数据,应用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4.1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使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地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2005-2016年河北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8 4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99/10万,发病季节性呈现明显的春季高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县(市、区)级水平,河北省各年HFRS发病整体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值均>0,P<0.05),提示HFRS发病存在聚集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热点县(市、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聚集时间为2005年1-7月,一级高发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市和唐山市,覆盖11个县(市、区),包括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港区、抚宁区、山海关区、昌黎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唐山市迁安市、乐亭县、滦州市、滦南县(RR=39.64,P<0.001),聚集区位置相对固定。结论 2005-2016年河北省HFRS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病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是HFRS的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估计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湖南省安化县各血清型及分年龄组的手足口病住院负担。方法 收集6家病毒学监测医院的儿童手足口病住院记录及23家乡镇卫生院的手足口病新农合报销记录,估计安化县分年龄组的手足口病住院负担。结合病毒学监测结果,估计各血清型肠道病毒(EV)相关的手足口病住院负担。结果 共纳入手足口病住院病例3 541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数为3 146例。仅有1例为手足口病重症,其余均无并发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手足口病平均住院率分别为723/10万(95% CI:699/10万~747/10万)和642/10万(95% CI:620/10万~665/10万)。柯萨奇病毒(Cox)A组16型(Cox A16)(208/10万)和6型(Cox A6)(202/10万)相关的手足口病住院率高于EV71(130/10万)、Cox A10(38/10万)和其他EV(6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足口病住院率在1岁组最高(3 845/10万),之后随年龄增长住院率逐渐降低。与EV71和Cox A16相比,Cox A6相关的手足口病住院率表现出低年龄特点(P<0.001)。结论 湖南省安化县轻症手足口病住院负担严重,尤其在低年龄组儿童中,且主要由EV71、Cox A16、Cox A6和Cox A10导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动态变化特点,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9-2018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采用动态几何数列平均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陕西省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140.04/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和病死率均呈波动性下降。发病率最高的依次为1~岁组(3 494.24/10万)、2~岁组(2 734.79/10万)和3~岁组(2 608.58/10万),报告死亡率最高的依次为1~岁组(1.42/10万)、2~岁组(0.77/10万)和0~岁组(0.53/10万)。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1~岁组和0~岁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17.89%和17.05%。年均报告发病率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西安市(251.34/10万)、渭南市(161.21/10万)和咸阳市(123.73/10万),均位于关中平原地区。10个地级市的发病率平均增长速度均>0;多个地级市的重症比例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圆形分布法推测的发病高峰时间为每年的4月10-11日,高发月份为每年的4-7月。2018年的肠道病毒71型的构成比仅为26.47%(1 303/4 922)。2014-2018年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构成比在20.06%(753/3 753)~23.08%(855/3 705)之间。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从2009年的6.09%(14/230)增加到2018年的51.91%(2 555/4 922)。结论 2009-2018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的重点人群为<3岁幼儿,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死亡率、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地区的重症比例呈下降趋势。病原构成也随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我国≤5岁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8-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人群特征、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及病原构成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8-201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岁儿童死亡病例3 646例,男性多于女性(1.82:1),以≤2岁儿童为主(87.71%)。2010年之后全国≤5岁儿童报告手足口病调整后的死亡率由0.8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0.11/10万(APC=-23.20%)。2 523例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中,2 323例(92.07%)为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呈现增加趋势。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2(P25P75:2~4)d,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M=3(P25P75:2~4)d。0~1岁、EV-A71感染、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和居住地为农村是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年后,我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中优势病原仍为EV-A71,应加强死亡病例中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基因分型;西部省份、农村地区和小年龄组病例应当加强EV 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提高诊断、救治及时性,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2009-2015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的分年龄组、轻症和重症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5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湖北省手足口病例个案信息和湖北省各级CDC病原学监测的信息;通过对病例年龄、病例类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及不同血清型分层分析。结果 2009-2015年湖北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5 783例,年均发病率为1 231.0/100万。手足口病高发的年龄段为0.5~5岁,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风险的高发年龄段为6~11月龄。轻症病例2009-2015年的优势病原每年依次是EV71、Cox A16、Cox A16、Cox A16、EV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发病高峰出现于每年的4-6月和11-12月,偶数年比奇数年发病峰值高。结论 2009-2015年湖北省手足口病重点干预人群是0.5~5岁婴幼儿,尤其是发生重症死亡风险高的6~11月龄婴儿。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法 以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的6月龄至5岁手足口病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代理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包括EQ-5D健康描述系统和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通过电话调查方式获得患者在患病期间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 对685名手足口病重症患者进行调查,男性456例(66.6%),519例(75.8%)研究对象为≤3岁儿童。337例(49.2%)和407例(59.4%)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在行动能力和日常活动维度报告有问题,569例(83.1%)和616例(89.9%)患者在疼痛/不适和焦虑/抑郁维度报告有问题。重症患者的平均健康效用值为0.58±0.23,EQ-VAS评分为53.6±25.7,随病程延长评分降低。手足口病重症患者患病期间平均质量调整生命年损失为(15.45±13.75)年/1 000人,各并发症患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损失(年/1 000人)分别为呼吸道感染11.17 ±8.83;无菌性脑膜炎13.56±11.99;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 15.31±12.63;心肌炎17.28±18.16;肺出血/肺水肿17.34±14.98;心肺衰竭25.47±20.53。EV71相关患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损失为16.51±14.48,高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感染患者的13.02±11.45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患者的14.74±14.22(Z=11.83,P=0.003)。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受影响较大,且随着并发症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患病情况、病原构成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1 489例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对基本信息、就诊及治疗情况、临床严重程度及病原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多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重症病例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1 489例重症病例中有7例死亡病例。960例(72.9%)年龄<3岁,937例(62.9%)为男性,病例大部分居住于农村(63.9%)。494例(33.2%)患者首次就诊时选择村级和乡镇级机构。重症病例的发病-就诊、发病-诊断为手足口病和发病-重症诊断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0~1) d、1(0~2) d和2(1~4) d。并发症有无菌性脑膜炎(51.9%,773例)、非脑干脑炎(25.3%,377例)、脑干脑炎(17.5%,260例)、脑脊髓炎(0.4%,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0.1%,1例)、肺水肿/肺出血(0.3%,4例)和心肺功能衰竭(4.6%,68例)。1 217例纳入病原分析的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病原构成依次为肠道病毒(EV)71(52.8%,642例)、其他肠道病毒(21.5%,261例)、柯萨奇病毒(Cox) A16(3.0%,36例)、EV71和Cox A16合并感染(0.1%,1例)。并发症(Z=3.15,P=0.002)和发病-重症诊断的时间(Z=3.95,P<0.001)为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农村男童为主,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和脑干脑炎为主。EV71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重要病原构成。确诊的及时性以及并发症类型对于治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的基因特征,进一步阐明其遗传进化特点及规律。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Mega 5.2软件对CoxA6的VP1区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河北省累计报告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86例(重症84例,死亡2例),占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报告病例的1.12%(86/7 698)。每年4月份发病人数逐渐上升,5-7月达到最高峰。人群分布上,1~岁年龄组儿童的5年累计占比65.12%(56/86)。男女性别比为1.39:1(50/36)。职业分布上,散居儿童占总发病人数的93.02%(80/86)。标本经病毒分离获得阳性毒株39份,阳性分离率为45.35%(39/86)。亲缘进化树显示,CoxA6分离株与D3a和D3b这2种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 2013-2017年河北省其他肠道病毒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发病时间上呈现季节性,与手足口病流行的整体趋势一致。CoxA6属于D3基因型,且未出现新的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适宜防控措施。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和浙江省2008-2009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浙江省2008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36 726例,报告发病率为72.6/10万,死亡病例7例,病死率为1.9/万;2009年报告69 285例,报告发病率为135.3/10万,死亡病例8例,病死率为1.2/万;2009年1-6月份以人类肠道病毒71型(HEV71)为主,8月份后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为主;HEV71均为C4a亚型;重症病例比例与HEV71构成比成正相关关系(r=0.709,P=0.000)。结论浙江省手足口病疫情具有地区持续性,重症死亡发生与手足口病病原谱(HEV71构成)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