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86例ASD患儿的父母(研究组)及83名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健康儿童父母(正常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两组WHOQOL-BREF及PSQI评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ASD患儿父母的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各领域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4.903,t=-6.931,t=-4.300,t=-6.639;P均0.001);ASD患儿父母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t=4.547,t=2.545,t=2.508,t=3.479;P均0.01或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对生存质量的各领域评分均存在显著负影响(t=-2.608~-5.661;P0.05或P0.001)。结论: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及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且睡眠质量可能影响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胃肠问题与临床核心症状及预后的关系,为ASD的诊断和预后提供线索。方法纳入98例ASD儿童(ASD组)和103例发育正常的健康儿童(HC组)。评估两组儿童是否存在胃肠问题;ASD组根据是否存在胃肠问题分为胃肠道阳性组(GI+组)和胃肠道阴性组(GI-组),分别予以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评估患儿核心症状。经过行为康复治疗后,再次给予GI+组儿童以上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ASD组胃肠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C组(P0.05);GI+组和GI-组CARS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胃肠症状好转的患儿治疗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无好转者,也显著低于治疗前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P0.05);胃肠症状加重时患儿精神症状多加重。结论 ASD组胃肠问题发生率较高,积极干预胃肠道症状可能有利于ASD的治疗,且胃肠道症状可作为预测ASD儿童病情变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抑郁情绪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的差异及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从脑功能角度了解ASD患儿伴发抑郁情绪的病理机制。方法前瞻性地收集20例伴抑郁的ASD患儿、25例不伴抑郁的ASD患儿及25名正常发育(typical development,TD)儿童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并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ASD症状和抑郁症状进行评估,采集所有被试的大脑T1像结构磁共振数据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计算自动解剖标记(automated antomical labeling,AAL)模板中90个脑区的局部一致性值(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比较三组脑区ReHo值并分析差异脑区的ReHo值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结果基于ReHo值的比较分析显示:与TD组相比,伴抑郁ASD组额叶差异区域主要分布于默认网络、听觉网络、感觉运动区域、注意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颞叶差异脑区主要分布于听觉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顶叶差异区域主要分布于默认网络、感觉运动区域(P<0.001,经AlphaSim校正);与TD组相比,不伴抑郁ASD组额叶差异区域主要分布于听觉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顶叶差异区域主要分布于默认网络、注意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与不伴抑郁ASD组相比,伴抑郁ASD组差异脑区主要分布于感觉运动区域、注意网络(P<0.001,经AlphaSim校正)。伴抑郁ASD组右侧额中回(眶部)ReHo值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总分(r=0.631,P=0.003)和儿童抑郁量表总分(r=0.656,P=0.002)呈正相关。结论伴抑郁情绪ASD的发生与大脑广泛区域功能下降相关,尤其是感觉运动区域及注意网络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背景: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日益增多和巨大的家庭负担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目的:研究孤独症儿童(ASD)父母的人格特征和神经认知功能,并与正常发育的孩子父母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这项研究招募了41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中国孩子。对于他们79位亲生父母均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一套神经心理学测试来进行评估。正常对照组是由80名发育良好的儿童组成,年龄、性别相匹配。结果:留学生较中国学生更经常地使用"积极重新关注"和"我们发现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P量表中EPQ得分显著高于发育良好的孩子父母(t=1.68,p=0.039),而他们E量表和L量表的评分均显著较低(t=1.84,p=0.035;t=2.07,p=0.023)。我们还确认了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比正常对照花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连线试验(TMT)A部分和B-M部分(t=1.57,p=0.013;t=0.83,p=0.019)。结论:相对于发育良好的儿童父母,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更偏向于漠不关心、死板、固执、内向、沉默。他们表现出较少的创新性和寻求刺激的行为,并且社会技能和成熟性有限。虽然孤独症儿童的父母的一般认知功能,包括智商在内,都比较完整,但是他们的计划性、灵活性和视觉处理功能是有损伤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日益增多和巨大的家庭负担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目的:研究孤独症儿童(ASD)父母的人格特征和神经认知功能,并与正常发育的孩子父母进行比较.方法: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这项研究招募了41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中国孩子.对于他们79位亲生父母均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一套神经心理学测试来进行评估.正常对照组是由80名发育良好的儿童组成,年龄、性别相匹配.结果:留学生较中国学生更经常地使用"积极重新关注"和"我们发现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P量表中EPQ得分显著高于发育良好的孩子父母(t=1.68,p=0.039),而他们E量表和L量表的评分均显著较低(t=1.84,p=0.035;t=2.07,p=0.023).我们还确认了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比正常对照花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连线试验(TMT)A部分和B-M部分(t=1.57,p=0.013;t=0.83,p=0.019).结论:相对于发育良好的儿童父母,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更偏向于漠不关心、死板、固执、内向、沉默.他们表现出较少的创新性和寻求刺激的行为,并且社会技能和成熟性有限.虽然孤独症儿童的父母的一般认知功能,包括智商在内,都比较完整,但是他们的计划性、灵活性和视觉处理功能是有损伤的.  相似文献   

6.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以社会交往和沟通模式质的损害,局限、重复刻板的兴趣和行为为临床特征[1];言语障碍为三大核心症状之一。本研究对ASD儿童语言/言语情况进行分析。1对象和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专家门诊确诊为ASD患儿83例,男72例,女11例;年龄29~72个月,平均48个月。由主要照顾者填写自拟"ASD语言/言语调查问卷",该问卷表参照2017年ASD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2],并结合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言语因子项目及儿童沟通量表(CCC-2);总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训练(AIT)联合应用行为分析(ABA)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84例2~5岁的ASD患儿分为试验组(n=42)与对照组(n=42)。试验组接受为期1个月的AIT和3个月ABA训练;对照组仅接受3个月ABA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ABC)及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估。结果:训练后,试验组各量表的减分值较对照组高,进一步计算Cohen's d值,两组ATEC语言分量表减分值差异效应较大(d0.8),ABC减分值及ATEC感知觉、行为分量表减分值的差异具有中等效应(0.5≤d0.8),ATEC社交分量表减分值差异效应较小(0.2≤d0.5)。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效应对ABC减分值、ATEC语言、感知觉及行为分量表减分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ATEC社交分量表减分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量表基线分值对各量表减分值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AIT配合ABA训练较单用ABA训练可更好地改善ASD症状,对于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等各项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分析可能影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ASD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short versio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对95例ASD患儿父母进行调查,比较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与常模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ASD患儿父母的生存质量在社会关系领域(12.62±2.18)及环境领域(10.93±1.97)的得分低于常模(P0.05)。患儿合并其他疾病(B=-1.22,95%CI:-2.23~-0.21)和夫妻关系一般(B=-2.28,95%CI:-3.73~-0.84)是ASD患儿父母心理领域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患儿合并其他疾病(B=-2.55,95%CI:-3.96~-1.14)是ASD患儿父母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低于普通人群,患儿合并其他疾病及夫妻关系不佳者生存质量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家庭干预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按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了团队指导下的家庭早期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背外侧前额叶(DLPFC)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盖塞尔发育量表(Gesell)、孤独症疗效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Gesell量表五大能区(适应性、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研究组Gesell量表的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领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ATEC四个领域(语言、社交、感知、行为)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ABC评估中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感...  相似文献   

10.
正孤独症(自闭症)(autism),或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1]),是一种广泛性神经精神发育障碍疾病,体现在社交沟通、环境适应、多任务认知处理以及执行功能等方面存在障碍~([2-3])。自从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于1943年首次报道11例ASD患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游戏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作用。方法:将60例ASD共患ADHD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联合游戏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ADHD筛查量表(SNAP-IV)对两组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ATEC、SNAP-I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TEC、SNAP-IV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ATEC中表达/语言沟通及行为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SNAP-IV总分、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及对立违拗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游戏治疗对ASD共患ADHD患儿症状改善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2~3岁孤独谱系障碍(ASD)与发育迟缓(DD)儿童尾状核体积的差异,并探讨尾状核体积与重复刻板行为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使用ITK-SNAP软件分别计算并比较66例ASD儿童(ASD组)和36例年龄、性别、智商与之相匹配的DD儿童(DD组)的尾状核体积,并与由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所得重复刻板行为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D组尾状核左侧(P=0.005)、右侧(P0.001)以及总体积(P=0.001)较DD组显著增大;尾状核左侧(r=0.359,P=0.004)、总体积(r=0.317,P=0.013)与ADI-R低水平重复刻板行为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3岁的ASD儿童已表现出尾状核体积的异常增大,且与低水平的重复刻板行为有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倒退型与非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12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孤独障碍诊断标准的2~5岁孤独障碍儿童,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信息;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发育商测量;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孤独障碍严重程度;使用《倒退情况补充核查表》结合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本)根据起病形式分为倒退型和非倒退型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结果:121例孤独障碍儿童中倒退型30例(32.97%),孤独障碍儿童技能倒退起病的平均年龄为23.81个月。倒退型和非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P=0.09);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30);CARS量表总分倒退型组显著高于非倒退型组(t=-2.47,P=0.02)。主要的倒退类型是语言、社交、语言合并社交。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其倒退时发生的前3位生活事件为:主要照管者的改变、生病、家庭冲突;在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中有73.33%的家长反映有技能重获,技能重获的相关事件为:行为训练(30.00%)和父母陪伴时间长(10.00%)。结论:孤独障碍儿童中约1/3在起病形式上属于倒退型。倒退型较非倒退型孤独障碍儿童的症状更严重,家庭环境及躯体疾病可能与其倒退发生有关。训练、父母陪伴有助于孤独障碍儿童技能丧失后的重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青少年患者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的拓扑属性特征。方法:对36例6~16岁高功能ASD患者以及39例年龄、性别以及智商相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对照组(TD组)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在纤维追踪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分析两组被试脑网络的拓扑属性值,并进一步探讨高功能ASD儿童青少年脑网络拓扑属性特征值与年龄以及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TD组相比,高功能ASD儿童青少年脑结构网络的全局拓扑属性异常,表现为局部效率(Eloc)(P=0.02)和校正集群系数(γ)的显著降低(P=0.00)。结论:儿童青少年期高功能ASD全脑白质结构网络存在着小世界属性;与TD组相比,高功能ASD组全脑局部信息处理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中文版儿童感觉剖析量表探讨孤独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感觉特点.方法 采用中文版儿童感觉剖析量表对66例ASD患儿和66名健康发育儿童进行评定,由监护人完成.分析孤独症患儿与健康儿童在感觉方面的差异.结果 除感觉剖析量表的口腔感觉处理和影响活动水平的运动的调节部分外,ASD患儿在其他部分及全量表的得分均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除口腔感觉处理和影响活动水平的运动的调节外,ASD患儿的各项感觉特征与健康发育儿童均存在一定差异.中文版儿童感觉剖析量表对区别ASD患儿与健康发育儿童有一定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出现胃肠道症状及饮食、睡眠问题的情况,以及分析母乳喂养和出生方式等多种因素对孤独症合并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纳入2~10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92例,并按照年龄匹配纳入典型发育(typical developing,TD)儿童84名为对照组,采用6项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指数量表(six gastrointestinal severity index,6-GSI)调查胃肠道症状,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饮食偏好、睡眠问题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ASD组6-GSI中便秘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分层分析显示,在ASD组中,剖宫产出生者胃肠道症状总分(P=0.030)、大便气味异常(P=0.028)及腹痛(P=0.022)得分高于经阴道生产者;而在对照儿童中,只有腹痛评分是剖宫产组高于经阴道产组(P=0.016)。ASD组中,有偏食与无偏食习惯的患儿比较,6-GSI中大便不成形(P=0.048)和腹痛(P=0.013)症状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有睡眠异常与无睡眠异常的患儿比较,6-GSI中便秘(P=0.008)、大便不成形(P=0.020)和气味异常(P=0.027)症状得分有统计学差异。所有受试者以1岁前是否母乳喂养为主分组,6-GSI中便秘症状评分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6)。结论孤独症儿童便秘症状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合并挑食或睡眠异常者出现更多的胃肠道不适,而母乳喂养可能减少其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为主的神经发育性疾病,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未见特效疗法,为此早诊断、早干预尤为重要.近些年,通过眼动技术研究,发现ASD在生命早期便存在异常的注视模式,有望将此作为ASD早期检测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现从ASD儿童异常的眼动模式、研究范式、大脑相关区域的联系及面孔加工四个方面,对ASD儿童运用眼动技术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阐述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包括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期瓦解性障碍以及非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等[1]。ASD儿童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等。而面部表情识别能力(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FER)对有效社会交往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ASD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能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流、互动障碍和限制性、重复性行为模式.目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治疗与干预方式较多,运动干预对ASD儿童起到一定作用.文章旨在就现今主流的运动干预形式,以及其对ASD儿童的疗效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父母生育年龄及母孕期因素对孤独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124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健康对照组的父母生育年龄、家族史、母孕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亲生育年龄29岁孤独症组占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6,P=0.001),父亲年龄29岁孤独症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χ2=15.514,P=0.000),孤独症组母亲孕期使用电脑史所占比例较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3,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生育年龄、孕期经常使用电脑与孤独症发病相关,可能是孤独症危险因素。结论母亲高生育年龄(29岁)、孕期经常使用电脑与孤独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