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我接纳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幸福感与自尊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 5 月—2017 年5 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 的基础上辅以自我接纳训练进行精心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2 个月的简明精神病评分量表 (BPR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分量表(PSP)、总体幸福感评分(GWB)以及自尊评分量表(SES)等一系列指标 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PSP 评分均显著升高, 而BP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 察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GWB评分及SES 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GWB评分及SE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接 纳训练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自尊心和自我幸 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2例UC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1)与干预组(n=41),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干预组则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病耻感以及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干预组病例的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炎症性肠病自我效能量表(IBD-SES)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病耻感及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2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NOSIE、ITAQ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可增加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自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96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Orem理论为框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2周后运用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SIE)、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进行评估。结果12周后观察组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积极因素的提高和退缩、激惹、抑郁等消极因素的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训练前,sES、GWB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SES、GWB、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Orem的自理学说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低自尊状态、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幸福感与自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2—2013‐04我科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等积极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退缩、激惹等消极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PRS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WB、SES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综合技能训练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和自尊,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5例患者根据配对设计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9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ISMI)和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测评病耻感和服药依从性.结果10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病耻感组间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刻板印象的认可因子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疏远因子、刻板印象的认可因子、歧视经历因子和病耻感总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研究组服药依从性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降低双相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180例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感量表(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社会支持量表(S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自尊水平低于正常人群(u=-21.383,P〈0.01);不同一般资料情况(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病程、家族史、住院时间及是否合并躯体疾病)的患者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尊与精神症状、自知力和不良反应无相关性(P〉0.05);与SSRS的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EPQ的内外向E维度及GWB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196,0.159,0.154,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自尊的突出因素。结论 丰富患者娱乐生活、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强幸福感,有助于提高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体服务计划(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个乡镇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并分别实施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或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6个月。患者入组时、入组后3及6个月给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定;比较1年后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ITAQ总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时两组ITAQ总分较基线显著提高(P均0.01);且研究组ITA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24.53%)显著低于对照组(43.14%)(P0.05)。结论: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改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癫痫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癫痫病人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及出院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过渡期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两组均使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服药依从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前服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完全依从率(26.0%)明显高于对照组(18.0%;P0.05)。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稳定无发作率(38%,19/50)明显低于观察组(62%,31/50;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2%,21/50)明显高于观察组(16%,8/50;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病人整体服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护理联合接受与承诺疗法(ACT)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的影响,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8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及为期6周的ACT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评。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HAMD-24评分较对照组低,GSES和SE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运用常规护理联合ACT可能有助于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辩证行为疗法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工娱治疗。实验组30例,在药物和工娱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辩证行为疗法干预(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共8次)。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价干预效果。采用副反应量表(UKU)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SSI、SQLS及病耻感前后测得分的差值上存在显著差异(t=-9.53,P0.01;t=-13.20,P0.01;t=-7.16,P0.01)。两组在精神症状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辩证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恢复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64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郭玮 《精神医学杂志》2013,26(3):214-215
目的 探讨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PANS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ITAQ量表评定自知力,并分析依从性与服药意愿.结果 治疗后第4周末与入组时比较,PANSS总分、ITAQ评分、服药依从率、愿意服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末与第4周末比较,ITAQ总分、服药依从率、愿意服药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服药依从率与愿意服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药物治疗护理程序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给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及其护理干预)与对照组(采取常规工娱治疗),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病耻感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项因子评分、总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持续错误数,病耻感中治疗因子、能力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持续错误数、总应答数、社交因子、能力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工娱治疗相比,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及其护理干预能更好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减轻患者病耻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及持续性,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及南山区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教育组(n=35)、常规教育组(n=35)和对照组(n=34),对联合教育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联合在线教育,对常规教育组进行5个月的常规教育,对照组不干预。于入组时、干预第5个月、干预结束后5个月采用病耻感量表(SO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其病耻感、临床症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结果健康教育结束后5个月,联合教育组BPRS焦虑抑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评分均低于常规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SRS评分高于常规教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OS评分、BPRS敌对猜疑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社会支持、焦虑抑郁因子可预测病耻感(F=8.25,P0.01)。结论联合教育干预对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果优于常规教育,可能有助于持续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症状是影响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于洁  秦研 《四川精神卫生》2020,33(4):339-341
目的探讨康复期双相障碍躁狂患者病耻感水平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为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康复期双相障碍躁狂患者114例。于出院时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SSPMI)测量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采用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数据。结果出院时,患者SSPMI总评分(27.61±3.39)分。患者出院1个月后,服药不依从15例(13.16%);出院3个月后,服药不依从20例(17.54%)。SSPMI总评分和与出院1个月、3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均呈正相关(r=0.368、0.448,P均0.01)。结论随着出院时间延长,康复期双相障碍躁狂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下降,患者的病耻感水平越高,服药依从性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5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利培酮维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干预.采用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3年末进行评估.结果 1年末,研究组PANSS总分较出院时明显降低(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QOLI评分和GWB评分在1年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护理门诊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在我院住院随访的120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总平均分为(2.51±0.53)分,处于中度水平;病程、住院次数、有无家属照顾是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现状并不容乐观,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和照顾,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提高应对病耻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出院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56例入组,脱落6例)予以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护理模式处理;对照组(58例入组,脱落4例)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处理。运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周、24周、48周时的康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结果干预2周时,两组患者相关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48周时,研究组MRSS和BPRS评分同干预2周时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MRSS和BPRS评分较干预2周时增加(P0.05)。干预24周、48周时,两组GQOLI、PSP评分均较干预2周时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2周时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院社区一体化随访模式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后护理工作中,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社会功能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与幸福感的相关特征.方法 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180例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 (1)EPQ的P维度、N维度与GWB呈负相关(r=-0.199,-0.381;P<0.01),E维度与GWB呈正相关(r=0.267,P<0.01);(2)GWB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ITAQ均无相关性(P>0.05);(3)EPQ的E维度与PANSS总分、阴性因子及一般病理因子呈负相关(r =-0.282,0.267,-0.234;P<0.01),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P>0.05);EPQ的P、N维度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ITAQ均无相关性(P>0.05).影响幸福感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E维度进入方程:GWB=110.09-0.473×N+0.454×E.结论 复员退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并分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广泛及深入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