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山东省MSM的HIV暴露前后预防(PrEP/PEP)用药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PrEP/PEP工作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4-7月在山东省7个城市监测哨点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城市样本量为400人。收集MSM社会人口学、性行为、PrEP/PEP用药等信息,并采集血标本做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MSM共2 815人,以≤30岁(55.7%,1 569/2 815)、未婚(68.6%,1 931/2 8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6.5%,1 590/2 815)为主。PrEP用药者占9.2%(258/2 815);PEP用药者占10.8%(305/2 8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4.04,95%CI:1.25~13.01)、自我认知HIV感染风险较低(aOR=1.76,95%CI:1.16~2.68)、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OR=1.51,95%CI:1.10~2.09)、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aOR=1.69,95%CI:1.16~2.47)、使用新型毒品(aOR=1.53,95%CI:1.11~2.11)、接受同伴教育(aOR=1.56,95%CI:1.03~2.37)、知晓别人PrEP用药(aOR=3.29,95%CI:2.48~4.36)、HIV抗体阴性(aOR=8.40,95%CI:1.12~63.12);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低的相关因素为主要性伴为临时性伴(aOR=0.67,95%CI:0.49~0.90)。MSM中P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30岁:aOR=2.41,95%CI:1.02~5.69;31~49岁:aOR=3.33,95%CI:1.42~7.85)、自我认知无HIV感染风险(aOR=1.87,95%CI:1.12~3.11)、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OR=1.68,95%CI:1.23~2.29)、使用新型毒品(aOR=3.86,95%CI:2.94~5.07)以及未接受同伴教育(aOR=1.54,95%CI:1.12~2.12)。结论 山东省MSM的PrEP/PEP用药比例较高。应加强同伴教育和自我认知HIV风险教育,提高MSM中PrEP/PEP用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分析MSM最近6个月未检测HIV的相关因素。方法 2021年4-7月在山东省9个城市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和HIV检测等信息,采集血样用于HIV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的MSM共3 008人,将MSM根据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分为固定性伴组(36.83%,1 108/3 008)、商业性伴组(3.06%,92/3 008)和临时性伴组(60.11%,1 808/3 008)。不同组别MSM的年龄、本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寻找男性性伴的主要场所、最近6个月新型毒品使用、肛交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发生群交行为、未检测HIV和最近1年患过性病、接受同伴教育、梅毒检测频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最近6个月未检测HIV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1.39,95%CI:1.06~1.83)、已婚/同居(aOR=1.74,95%CI:1.39~2.1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aOR=1.39,95%CI:1.15~1.67)、最近6个月未使用新型毒品(aOR=2.27,95%CI:1.89~2.71)、最近1年未接受同伴教育(aOR=1.59,95%CI:1.28~1.98)、从未做过梅毒检测(aOR=11.30,95%CI:8.15~15.66)、最近1年未做但以前做过梅毒检测(aOR=5.65,95%CI:4.19~7.62)、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是商业性伴(aOR=1.80,95%CI:1.01~3.20)和最近6个月主要性伴类型是临时性伴(aOR=1.50,95%CI:1.26~1.80)。结论 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有所差异,HIV检测比例仍有待提高。今后应针对主要性伴类型不同的MSM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和同伴教育等方法扩大MSM HIV检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MSM新型毒品滥用和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4-7月在山东省9个城市监测哨点招募MSM,每个城市招募样本量为400人。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MSM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学和接受HIV干预服务等信息,采集血样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采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进行HIV新发感染检测,并计算HIV新发感染率指标。结果 共调查MSM 3 624人,年龄(32.70±9.33)岁,以≥30岁(59.52%,2 157/3 624)、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5.99%,2 029/3 624)、未婚/离异/丧偶(57.70%,2 091/3 624)和性取向为同性恋者为主(86.26%,3 126/3 624)。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占32.95%(1 194/3 624);曾使用新型毒品占27.48%(993/3 613);HIV抗体阳性率为3.12%(113/3 624),HIV新发感染率为2.61%(95%CI:1.73%~3.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新型毒品滥用的相关因素包括未婚/离异/丧偶(相比于已婚/同居,aOR=1.43,95%CI:1.22~1.6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aOR=1.47,95%CI:1.25~1.72)、主要寻找男性性伴场所为互联网/交友软件(相比于酒吧/浴池/公园等,aOR=1.76,95%CI:1.41~2.19)、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相比于未发生无保护肛交,aOR=1.33,95%CI:1.13~1.57)、最近1年患过性病(相比于未患性病,aOR=2.77,95%CI:2.04~3.76)。MSM HIV新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肛交(相比于未发生无保护肛交,aOR=2.51,95%CI:1.25~5.01)、最近1年未接受HIV干预服务(相比于接受HIV干预服务,aOR=3.89,95%CI:1.30~11.60)、梅毒阳性(相比于梅毒阴性,aOR=8.18,95%CI:2.98~22.48)、曾使用新型毒品(相比于未使用新型毒品,aOR=4.75,95%CI:2.32~9.70)。结论 山东省MSM新型毒品滥用现象较为普遍,新型毒品滥用会增加HIV新发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江苏省MSM的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2019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9年4-7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检测HIV新发感染者,根据中国CDC推荐的基于亲和力方法的计算公式及参数计算新发感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MSM 4 469人,HIV新发感染率为4.5%(95%CI:3.4%~5.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 40岁年龄组、招募途径来自MSM活动场所、艾滋病知识知晓、最近6个月未发生无保护肛交、无梅毒现症感染,18~24岁年龄组(aOR=2.083,95%CI:1.087~3.990)、招募途径来自VCT门诊(aOR=2.125,95%CI:1.175~3.843)、艾滋病知识不知晓(aOR=2.456,95%CI:1.109~5.437)、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aOR=3.553,95%CI:2.143~5.889)、梅毒现症感染(aOR=2.414,95%CI:1.033~5.462)的HIV新发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江苏省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率较高。MSM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需加强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和促进HIV/梅毒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岛市MSM对HIV暴露后预防(PEP)药物使用率及相关因素,为MSM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依托青岛市MSM社会组织,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招募MSM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男性、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或口交、HIV阴性或感染状态未知,估计样本量为566人。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和PEP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使用PEP药物的相关因素。结果 MSM研究对象共811人,以25~34岁(53.6%,435/811)、未婚(74.7%,606/811)、月均收入≥5 000元(52.2%,423/811)和在青岛市居住时间≥10年(75.6%,613/811)为主,最近6个月知晓性伴HIV感染状态者占67.1%(544/811)、有HIV阳性性伴者占3.6%(29/811),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发生无保护肛交和使用新型毒品者分别占86.4%(701/811)、98.2%(796/811)、80.3%(651/811)。PEP药物使用率为28.4%(230/8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PEP药物的相关因素包括离异/丧偶(aOR=5.46,95%CI:1.96~15.17)、月均收入≥5 000元(aOR=2.04,95%CI:1.44~2.89)、性取向为同性恋(aOR=0.40,95%CI:0.22~0.71)、最近6个月有HIV阳性性伴(aOR=2.54,95%CI:1.13~5.71)、最近6个月HIV检测≥3次(aOR=1.46,95%CI:1.04~2.06)。结论 青岛市MSM的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PEP药物使用率较低,应加大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倡导知情交友,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探索PEP药物的医保报销方案,降低使用成本,促进MSM在发生HIV暴露后尽早使用PEP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沈阳市MSM对事件驱动型(在性行为的前后特定时点)暴露前预防性用药(PrEP)预防HIV感染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招募MSM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取社会背景学和性行为特征信息、PrEP知晓度、对特鲁瓦达(Truvada)不同服药方式的接受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服药方式的相关因素。结果 292名MSM参加调查,PrEP知晓率为34.2%,接受事件驱动型服药方案的58.2%(170/292)高于接受日服型(每日定时)服药方案的48.3%(141/292)(χ2=5.785,P=0.02)。半年内男性性伴数>2人(aOR=1.7,95%CI:1.1~2.7)、关心药物有效性(aOR=6.4,95%CI:2.2~18.9)是接受两种服药方式共有的相关因素。存在HIV阳性性伴(aOR=8.1,95%CI:1.0~63.3)、自评HIV中高感染风险(aOR=2.6,95%CI:1.2~6.0)是接受事件驱动型服药方案独有的相关因素。结论 事件驱动型服药方案相比于日服型更易被MSM群体接受。对无法坚持每日服药、自身具有HIV危险感知意识的MSM建议推荐事件驱动型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成都市MSM对3种类型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的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依靠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招募793名研究对象。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最近6个月性行为发生情况、PrEP污名、HIV预期污名、MSM内化污名和3种类型PrEP的使用意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种类型PrEP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793名研究对象中,按需口服药物的使用意愿较高(68.3%)。较高文化程度和多性伴均会促进口服类PrEP的使用意愿,较高文化程度[与初中及以下相比,高中/中专(aOR=2.43,95%CI:1.13~5.21)、大专(aOR=2.67,95%CI:1.27~5.61)、大学本科(aOR=3.21,95%CI:1.52~6.7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aOR=3.77,95%CI:1.54~9.26)]、多性伴(aOR=1.54,95%CI:1.12~2.11)均与每天口服1粒药物呈正相关。较高的HIV预期污名对3种类型PrEP使用意愿均呈正相关:每天口服1粒药物(aOR=1.07,95%CI:1.02~1.12)、按需口服药物(aOR=1.09,95%CI:1.03~1.15)、每隔8周注射1次药物(aOR=1.06,95%CI:1.01~1.11)。结论 成都市MSM的PrEP整体使用意愿较高,推广PrEP有较高的可行性。未来应加强对该人群HIV和PrEP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认知水平,引导MSM树立正确的PrEP使用动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成都市MSM对重复HIV检测阴性的反应及与危险性行为的关联。方法 2022年3-5月与成都同乐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合作,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研究对象610名MSM。收集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对HIV检测阴性的反应和性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检测阴性反应与性行为的关联。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579名(94.9%),纳入研究对象354名(61.1%),HIV检测阴性反应得分分别为强化安全(17.03±2.20)分、运气(7.50±1.87)分和低风险感知(8.87±3.6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强化安全与发生群交呈负相关(aOR=0.80,95%CI:0.67~0.95);运气与临时性行为(aOR=1.20,95%CI:1.06~1.35)、不坚持使用安全套(aOR=1.21,95%CI:1.06~1.37)、发生群交(aOR=1.26,95%CI:1.00~1.60)和多性伴(aOR=1.24,95%CI:1.09~1.42)与危险性行为呈正相关。低风险感知仅与多性伴(aOR=1.08,95%CI:1.01~1.15)呈正相关。结论 成都市MSM对重复HIV检测阴性反应的强化安全和运气维度认可程度较高,自身风险感知良好。在提供HIV检测和咨询服务期间,干预策略和风险咨询应重视向对运气认可较高的个体倾斜,帮助其树立安全性行为意识,减少侥幸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MSM对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8年8-9月通过石家庄市MSM社会组织协助,分享线上问卷二维码,采用方便抽样方式招募544名MSM作为调查对象,登录“金数据企业版”(https://im.jinshuju.com/users/sign_in)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行为学、HIV检测相关态度、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的接受意愿的相关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1名调查对象中,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占59.50%(310/521),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的意愿占90.02%(469/5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IV检测频次分别为每年1次(aOR=2.72,95%CI:1.42~5.20)、每半年1次(aOR=5.72,95%CI:2.97~11.02)与每个季度≥1次(aOR=8.76,95%CI:4.56~16.83)、发生性行为前询问对方HIV感染状态(aOR=1.94,95%CI:1.15~3.28)和STD史(aOR=1.83,95%CI:1.06~3.14)是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的正相关因素;与同伴讨论HIV检测相关问题(aOR=4.43,95%CI:1.87~10.54)、认为向同伴提出HIV检测建议会影响双方感情(aOR=0.35,95%CI:0.15~0.82)分别是接受同伴建议HIV检测意愿的正相关、负相关因素。结论 提高MSM主动建议同伴接受HIV检测的意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双方平等交流及沟通的技巧,是MSM同伴推动HIV检测策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报告的HIV感染孕产妇和HIV暴露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随访记录,HIV暴露儿童失访的定义为出生后满18月龄无法随访到且21月龄时仍未随访到的存活儿童。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HIV暴露儿童的失访影响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 039例HIV感染孕产妇中,分娩的HIV暴露儿童5 035例,HIV暴露儿童的失访率为5.62%(283/5 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职业为农(牧、渔)民(aOR=0.34,95%CI:0.22~0.53)、婚姻状况为未婚(aOR=0.47,95%CI:0.24~0.93)、初婚(aOR=0.38,95%CI:0.22~0.67)、再婚(aOR=0.36,95%CI:0.20~0.67)与同居(aOR=0.47,95%CI:0.23~0.97)和本次妊娠前知晓自己感染HIV(aOR=0.53,95%CI:0.40~0.70)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低;孕产妇为汉族(aOR=1.52,95%CI:1.09~2.13)、小学(aOR=2.06,95%CI:1.10~3.89)和初中文化程度(aOR=1.81,95%CI:1.03~3.17)、未抗病毒治疗(aOR=6.21,95%CI:4.32~8.93)和在乡(街道)级助产机构分娩(aOR=5.72,95%CI:1.61~20.27)的HIV暴露儿童失访率较高。结论 2019年我国HIV暴露儿童存在一定的失访,为进一步降低其失访率,提高妇女孕前HIV检测率和HIV感染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率,对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参加暴露前预防(PrEP)MSM的HIV自我检测(自检)试剂使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使用"金数据"平台(www.jinshuju.com)对沈阳市、北京市、重庆市和深圳市参与多中心PrEP研究的MSM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共有1222例MSM研究对象,年龄(31.5±8.7)岁,最近3个月性伴数为3(P25,P75:2,6)个,与固定性伴、偶然性伴和商业性伴发生肛交时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62.7%(456/727)、56.3%(440/781)和41.0%(16/39)。曾使用过HIV自检试剂的比例为74.5%(910/1222),最近1年HIV自检次数为3(P25,P75:2,5)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自检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中,分别相比于>40岁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心理认同性别为女性、PrEP服药方式为事件驱动服药组、最近3个月未使用过新型毒品,18~岁组(aOR=2.06,95%CI:1.35~3.14)、26~岁组(aOR=2.72,95%CI:1.77~4.17)和31~岁组(aOR=1.76,95%CI:1.19~2.59)、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大专(aOR=2.18,95%CI:1.35~3.49)和研究生及以上(aOR=3.06,95%CI:1.69~5.54)、心理认同性别为男性(aOR=3.22,95%CI:1.55~6.70)、PrEP服药方式为每日服药组(aOR=1.35,95%CI:1.03~1.78)、最近3个月使用过新型毒品(aOR=1.72,95%CI:1.30~2.28)的HIV自检行为的比例更高。结论MSM参与PrEP者HIV自检行为的比例较高,但高年龄组、PrEP服药方式为事件驱动服药及未使用过新型毒品的MSM对HIV自检行为比例较低。为评估PrEP使用效果及依从性,需为HIV自检比例较低的MSM提供更完善的自检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MSM HIV/AIDS与性伴之间分子传播关系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2015-2017年新确证的MSM HIV/AIDS及参与性伴驱动检测的阳性性伴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收集血浆并提取RNA,运用RT-PCR和巢式PCR扩增并获得HIV-1的pol区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分子传播簇,判定性伴间的传播关系。结果 共937例MSM HIV/AIDS参与性伴驱动检测,检出173名阳性性伴。有61例性伴间(31对)形成传播簇,成簇比例为50.8%(61/120),其中7对性伴结合新发感染结果初步判定传播方向。在性伴分子传播网络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性伴之间确证年份为相同年份(与不同年份相比,OR=12.190,95%CI:1.563~95.054),现住址所在地为不同区(县)[与相同区(县)相比,OR=17.054,95%CI:1.742~166.982]更可能存在分子传播关系。结论 MSM HIV/AIDS的性伴驱动检测,结合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技术,可以提高HIV/AIDS精准溯源,同时根据新发感染结果,初步判定传播方向。建议对MSM HIV/AIDS确证后,应尽早进行性伴驱动检测,包括跨区域的性伴追踪检测,有利于传染源追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浙江省MSM HIV感染者(MSM感染者)成功动员性伴参与HIV检测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浙江省2015-2017年MSM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提供4种性伴检测服务方式,调查其动员性伴参与HIV检测情况。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5-2017年浙江省新确证的6 269例MSM感染者中,成功动员性伴检测的1 925例(30.7%,1 925/6 269),拒绝动员性伴检测的4 344例(69.3%,4 344/6 269)。共成功动员2 126名性伴,性伴HIV阳性率为13.0%(277/2 126,95% CI:11.6%~14.5%),78.7%(218/277,95% CI:73.8%~83.6%)的阳性性伴为新确证感染病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2016年参与调查(与2015年参与调查相比,OR=1.581,95% CI:1.370~1.823)、在2017年参与调查(与2015年参与调查相比,OR=1.394,95% CI:1.208~1.608)、现住址在检测发现地所在地市(与现住址在检测发现地以外地区相比,OR=1.518,95% CI:1.320~1.745)、已婚有配偶(与未婚/离异/丧偶相比,OR=4.449,95% CI:3.837~5.160)、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与高中及以上相比,OR=1.203,95% CI:1.058~1.367)、既往同性性伴数>5(与既往同性性伴数为1~5相比,OR=1.236,95% CI:1.095~1.395)、主动检测(与被动检测相比,OR=1.340,95% CI:1.193~1.506)的MSM感染者更愿意动员性伴参与HIV检测。同性性伴中HIV阳性者与其对应的MSM感染者在人口学特征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SM感染者动员性伴参与检测是扩大HIV检测的重要补充,可以高效地发现潜在阳性者,但是其成功动员性伴检测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将性伴动员检测纳入日常工作当中,并重点关注与MSM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相似的性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MSM HIV/AIDS的性伴感染状况和溯源效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8-2020年在宁波市对MSM HIV/AIDS开展性伴调查和HIV检测,并用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判定是否新发感染。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溯源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374例新确证MSM HIV/AIDS,动员479例性伴进行调查和HIV检测,性伴HIV阳性率为15.7%(75/479,95%CI:12.4%~18.9%),其中新发感染者性伴HIV阳性率为31.8%(21/66,95%CI:20.3%~43.4%)。新发感染者的性伴HIV阳性者中新发现阳性性伴的比例(76.2%)高于长期感染者(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6~45岁年龄组(与18~25岁年龄组相比,OR=3.973,95%CI:1.364~11.569)、HIV主动检测(与HIV被动检测相比,OR=1.896,95%CI:1.083~3.319)、新发感染者(与长期感染者相比,OR=3.733,95%CI:1.844~7.556)的溯源效率更高。结论 MSM HIV/AIDS性伴HIV阳性率高,其中新发感染者和HIV主动检测发现的感染者性伴溯源效率较高。建议加强MSM HIV/AIDS溯源调查,重点关注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新确证的MSM HIV/AIDS。  相似文献   

15.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暴露后预防服务的使用意愿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MSM对HIV暴露后预防(PEP)服务的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9年9-11月通过“i卫士”微信公众号招募年龄≥18岁、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肛交或口交的男性为研究对象。结果 研究对象MSM共1 517人,听说过PEP服务的研究对象占72.5%(1 100/1 517),PEP服务的使用意愿为87.9%(1 333/1 51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更愿意使用PEP服务的因素包括年龄>25岁(OR=1.807,95%CI:1.090~2.995)、曾经做过HIV检测(OR=1.953,95%CI:1.171~3.256)、至少了解1条PEP知识(OR=2.163,95%CI:1.468~3.186);不了解性伴HIV感染状况者(OR=0.602,95%CI:0.407~0.890)的PEP服务的使用意愿较低。在听说过PEP服务的MSM中,更愿意使用PEP服务的因素包括居住地为浙江省(OR=1.942,95%CI:1.097~3.438)、年龄>25岁(OR=2.431,95%CI:1.331~4.439)、至少了解1条PEP知识(OR=3.714,95%CI:1.532~9.007)、通过MSM社区组织/志愿者/卫生专业机构了解PEP服务(OR=1.902,95%CI:1.096~3.301)。结论 MSM对PEP服务的使用意愿较高,年龄、PEP知识、是否了解性伴HIV感染状况是其相关因素。MSM社区组织、志愿者及卫生专业机构是开展PEP服务宣传和推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人群(YMSM)偶遇性行为及相关危险行为状况,并分析影响偶遇性行为的因素,为降低该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2013年5-11月在武汉市通过互联网宣传、外展活动的组织以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招募年龄≤25岁的YMSM参加匿名式问卷调查,招募403名YMSM,收集其人口学、性行为等相关信息,分析YMSM偶遇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实际调查398名YMSM中,48.99%(195/398)报告最近6个月发生过偶遇性行为。与未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比较,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肛交、口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较低[34.29%(60/175)比49.08%(80/163)(χ2=7.61,P=0.01)、38.85%(61/157)比28.65%(49/171)(χ2=3.82,P=0.05)]。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中,多性伴的比例高于未报告偶遇性行为的YMSM[76.80%(149/194)比33.15%(60/181)(χ2=77.3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使用互联网、存在吸毒行为是YMSM发生偶遇性行为的影响因素(OR=4.89,95% CI:1.90~12.54;OR=2.72,95% CI:1.60~4.63)。结论 YMSM有过偶遇性行为者更容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等高危行为,应加强互联网针对YMSM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