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50年中,随着对心力衰竭(心衰,HF)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药物治疗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从最初的“钠、水潴留”模式给予利尿剂治疗,以及随后的“血液动力学异常”模式给予强心和扩血管治疗,到最近几年才认识的“神经内分泌”模式给予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抗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评价钙拮抗剂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地位胡大一刘晓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20)EvaluationthePositionofCalciumAntagonistintheTreatmentofChronicCo...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实际上包含两种成份,导致急性及慢性泵功能不全的心肌衰竭和由于血流动力学严重障碍而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衰竭可因持久的负荷过重伴有重度原发的心肌病变或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如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梗塞范围达25%以上者,在临床上可见到心肌衰竭,若受损心肌达到或超过左室的40%时,往往会使泵衰加重而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心室功能不良表现为舒张期容量增加,收缩期排血低下,射血分数下降。充血性心衰,系指对心肌衰竭所致泵功能不良的循环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均被激活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在重度的充血性心衰因伴有外周循环障碍,单纯增加射血分数并不能改善症状。新近发展的具有直接小动脉扩张作用的正性肌力药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充血性心衰治疗的重大进展,本文复习有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约有200万左右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每年约新增50万。曾有许多药物用于CHF治疗,目前亦正在研究许多新药物。1正性肌力药CHF治疗早期涉及许多正性肌力药,但大多数令人失望。1785年洋地黄始用于CHF,但用于心肌梗死后CHF的治疗仍有争议。近年洋地黄研究小组报告了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比较地高辛与安慰剂对照对7788例CHF患者死亡率的预防作用(多数是缺血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多数患者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利尿剂。结果发现地高辛不能减少总死亡率,且有增加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Cao YM  Hu DY  Wang HY  Wu Y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907-909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院(2级及以下)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治疗现状。方法17个地区(11个省、3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2066所基层医院,每所医院至少1名心内科、急诊科或综合内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在接受培训之前,就本医院CHF药物治疗情况回答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0份,表格编号,2遍录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症状性CHF患者利尿剂使用率为90%;大剂量地高辛(≥0.25mg/d)使用率为10%;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4JD%,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为80%,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2%;如青海、贵州等省基层医院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使用率为0。结论加强CHF规范治疗推广力度,尤其重视边远地区,提高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及其靶剂量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高,预后不良。常规治疗药物包括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可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改善其预后,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回心血量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心排血量不能维持生理需要而出现缺氧、组织灌注不足和大循环或肺循环瘀血的一组临床症状群,是不同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美国费明翰资料CHF的1年和5年生存率男性为74%和36%,女性为86%和57%,说明预后严重。 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多年来侧重于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及随之而来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即由于心脏收缩力不足、每搏量减少,致前向的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发生缺氧(呼吸困难)及组织灌注不足,同时后向的静脉回流受阻,产生肺瘀血(左心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210,自引:0,他引:210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对策本刊编辑委员会心力衰竭对策专题组(按姓氏笔划排序)方圻,王士雯,宁田海,朱文玲,张运,邵耕,林传骧,浦寿月,顾复生,徐成斌,戚文航,程显声,戴闺柱引言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五年...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刘品明张旭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心脏病患者共同的最终转归。在发达国家中约有1%~2%的人患有CHF。有研究表明,CHF的中位存活时间男性为1.66年,女性为3.17年;1年和5年总生存率男性分别为57%和25%,女性...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情,强心甙、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许多药物是人们天天谈到而且似乎是“熟悉”的药物。但实际工作中仍有未能确切掌握和运用这些有用“武器”来治疗病人的情况,致使病人增加了痛苦,甚至于走向死亡,这是令人痛心的。本文是一间医院1981~1990年10年间,每年随机抽取5份病例的回顾性评价与分析。以陶寿淇在全国医药院校教材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为各种不同原因的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是心泵功能不正常以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代谢的病理生理过程.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9%,其中男0.7%、女1.0%,现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因此如何治疗心力衰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心力衰竭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CHF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心力衰竭治疗措施在不断地更新.本文主要综述CHF药物治疗的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老年心衰患者药物干预的实际情况,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 入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73年7月至2007年7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983年1月至2002年12月年龄60~98岁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年龄、性别、病因、心功能、药用等,根据年代分为1973~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7年共4组,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 入选4704例次,占同期成人心力衰竭患者(6602例次)的71.3%,男2430例次(51.7%),女2274例次(48.3%),平均年龄(71.3±7.1)岁,80~98岁的患者占12.8%(4704/6602).1973~1979、1980~1989年组前3位病因分别为肺心病、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1990~1999、2000~2007年组的前3位病因则分别为冠心病、肺心病和风心病.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在4组的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β受体阻滞剂2种药物合用、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3药物合用也呈逐年代增加.各种药物及联合应用最多的病因分别为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及扩张型心肌病.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3药合用、利尿剂+洋地黄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4药合用的应用比例增加;β受体阻滞剂以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和Ⅲ级的患者应用多;ACEI在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的患者应用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NYHAⅢ级和Ⅳ级患者居多.结论 天津市部分医院老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治疗药物以利尿剂、硝酸酯制剂和洋地黄制剂等为主;ACEI、β受体阻滞剂、ARB、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的应用逐年代增加迅速.  相似文献   

15.
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争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争议孙迪安浦寿月自1785年Withering首先报道洋地黄治疗心源性水肿的效果后,洋地黄主要用于伴有心房纤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到本世纪20年代,才提出洋地黄对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患者同样有效。40年代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进...  相似文献   

1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临床试验结果,适应症,禁忌症以及使用剂量等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率高、预后不良,是心血管病领域备受关注的严重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新型的治疗心衰的药物,改变着心衰药物治疗的模式。沙库巴曲缬沙坦已成为心衰治疗的基石,院内早期应用可减少心衰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长期应用可维持甚至逆转心室重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亦具有潜在获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领域上一世纪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就是临床医学应用了整整50余年的时间,将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从50年前束手无策的状况提高到当今追求理想化的治疗。心衰治疗的进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面。本文简述心衰7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从短期血流动力学或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修复性策略。现根据大量临床试验结果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从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而正性肌力药物等对预后无益。因此,在临床上积极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将会给患者预后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取得明显进展,但其远期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人们积极寻找和开发新药物并试图通过临床试验加以验证,本文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