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阐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再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给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分别造成急性和慢性肾小管损伤模型,不同时间宰杀。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观察增殖情况。将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加入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凋亡。结果:大剂量庆大霉素主要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少量细胞凋亡。小剂量庆大霉素长时间作用以空泡变性、凋亡为主。各个时间点后者的凋亡细胞数均高于前者。肾小管上皮细胞第5天出现再生,第9天达高峰,细胞凋亡于第5天出现第一个高峰,第12天出现第二个高峰,发生于再生高峰之后。体外实验中,小剂量庆大霉素引起较多细胞凋亡,大剂量庆大霉素主要引起细胞坏死。结论:大剂量庆大霉素造成肾小管上皮损伤以坏死为主,小剂量庆大霉素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以变性、凋亡为主。凋亡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过程中,有重要的修饰和改建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再生中的凋亡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再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给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分别造成急性和慢性肾小管损伤模型,不同时间宰杀。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观察增殖情况。将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加入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凋亡。结果:大剂量庆大霉素主要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少量细胞凋亡。小剂量庆大霉素长时间作用以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ax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LN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活动期LN患者肾组织中Bax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观察它们与LN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1.增殖型LN肾小球Bax阳性细胞数增高,且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2.LN肾小管Bax表达增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呈正相关。结论增殖型LN肾组织存在Bax异常表达,Bax在肾小管高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明结肠癌和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法检测 148例结肠病变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 ;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 75例标本中的凋亡细胞 .[结果 ]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在结肠癌和结肠腺瘤中的表达率较正常组织高 ,以结肠腺瘤为分界点 ,前半阶段凋亡指数逐渐上升 ,后半阶段则下降 ,而细胞增殖指数在整个演进过程中呈上升趋势 .[结论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结肠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率增高 ,与分化、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但增殖细胞核抗原过表达与结肠癌分化有关 ,伴有丝分裂指数的升高 .  相似文献   

5.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大肠癌及癌周不同部位粘膜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取正常大肠10例,大肠癌远旁、近旁和癌粘膜各30例。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PCNA染色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PCNA阳性细胞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分布呈不同程度的异质性。正常大肠和大肠癌粘膜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enascin和Ki-67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细胞表达情况,分析它与胶质瘤细胞的侵袭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50例中,Tenascin和Ki-67表达,以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经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数分析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胶质瘤与其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Tenascin,Tenascin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呈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恶性黑素瘤(MM)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原发性MM和20例正常人皮肤中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I。)检测其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显示:①MM中,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皮肤(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人皮肤(P〈0.01);  相似文献   

8.
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大鼠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12~16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α-SMA、PCNA、CD68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设苯那普利为阳性对照组。结果:12~16周末,造模各组肾小管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6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第12周末,治疗组均能降低肾小管间质α-SMA、CD68表达量(均P<0.01),但对肾小管PCNA表达量影响不明显,而对间质PCNA表达量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均P<0.01)。第16周末,肾疏宁组明显优于苯那普利组(均P<0.01)。结论:肾疏宁对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细胞浸润,抑制间质细胞的增殖,逆转肾小管间质的表型转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酷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RG50864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DNA含量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应用原代培养的小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G50864对PDGF诱导的PASMCDNA百分含量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G50864处理组可显著地抑制PDGF诱导的PASMC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及荧光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芝麻提取物芝麻素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30 mg/kg)、芝麻素1组(30mg/kg)、芝麻素2组(3mg/kg);连续用药10 d,第11天处死小鼠,摘取肿瘤、胸腺和脾脏并称重,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强度. 结果3mg/kg的芝麻素在体内对S180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动物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并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芝麻素对S180实体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宿主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庆大霉素诱发的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研究其在基础及临床科研中的价值。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每日给予庆大霉素,400mg/kg,生理盐水400mg/kg,连续2d皮下注射,于首次注射后不同时相点观察UV,UP,Cr,BUN,CCr和FENa同时观察光镜下小管形态上的变化。结果 使用后,UV,UP,Cr,BUN和FENa增加,但CCr降低,同时,  相似文献   

12.
张玲  廖晓辉  刘杞  宋晓英 《重庆医学》2003,32(6):647-649
目的 探讨在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衰大鼠肾组织中肝再生增强因子(ALR)的表达部位、表达量变化及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的关系。方法 建立由庆大霉素所致的中毒性急性肾衰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第4、6、8、12、16、21天肾组织中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及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程度。结果 ALR在正常肾组织内主要表达于髓质区的髓襟、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实验第4天除了在上述部位表达增强外,在皮质区损伤和再生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有弱表达,第8天在上述部位表达最强,第12天在皮、髓质区表达开始下降,至21d几乎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正常及肾衰大鼠肾小球内未见ALR表达。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指数(PI)为0.6%,实验组第4、6、8、12、16、21天的PI分别为10.4%、17.4%、34.2%、19.2%、8.4%、3.8%。皮质、髓质区ALR表达阳性的面积与小管上皮细胞PI成正相关(r分别为0.913和0.954,P<0.01)。结论 ALR在庆大霉素所致中毒性急性肾衰大鼠肾脏组织表达明显增强,且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程度成正相关。提示肝再生增强因子参与了中毒性急性肾衰的病理改变过程,其作用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给成年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GM)400 mg.kg-1.d-1×2 d建立GM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动物模型,同时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其肾功能和组织形态的影响。注射GM后第5天近端小管出现广泛坏死,随后逐渐恢复。EGF治疗组肾功能较GM组提前7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肾损伤早期两组病理形态差别不明显,EGF治疗组较GM组提前7天恢复正常组织形态。结果提示,rhEGF具有促进GM中毒性ATN形态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但无保护作用;其促进恢复的作用与肾小管损伤程度及所用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纳 (SodiumNitroprusside ,SNP)对昆明小鼠卵母细胞体外自发成熟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外培养方法 ,在培养的不同时间观察卵母细胞的成熟情况 ,研究SNP对卵母细胞自发成熟的动力学影响。结果  (1) 1mmol LSNP能够明显延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CEOs)的自发成熟 ,与对照组相比 ,CEOs的生发泡破裂 (GVBD)和第一极体 (PB1)释放分别延迟了 8h和 10h。但在培养结束 (2 4h)时 ,CEOs处理组的PB1释放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 ,而处理组的生发泡破裂 (GVBD)百分率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1mmol LSNP能够明显延迟裸卵母细胞 (DOs)的自发成熟 ,与对照组相比 ,DOs处理组的GVBD和PB1释放分别延迟了 6h和 12h。且在培养 2 4h后 ,DOs处理组的GVBD和PB1释放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降低。 (2 ) 1mmol LSNP能够明显促进CEOs中卵丘细胞的离散 ,造成CEOs互相粘连在一起。 (3) 1mmol LSNP能够明显影响体外培养的DOs的形态 ,但对CEOs的卵母细胞却没有影响。而 1μmol LSNP对CEOs和DOs的自发成熟都没有影响。 结论高浓度的SNP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自发成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 ,探讨atRA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②方法  5 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atRA组 ,分别于术后 2、7、1 4d取实验动脉段 ,常规病理切片、苏木精 伊红染色 ,测定管腔及新生内膜面积 ,免疫组化法测定PCNA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atRA组较损伤组 (7、1 4d时 )新生内膜横截面积明显减少 (t=3.96、- 6 .98,P <0 .0 1 ) ,内膜 /中膜横截面积比显著下降 (t=4 .2 1、- 6 .79,P <0 .0 1 ) ,在 1 4d时管腔面积明显扩大 (t=3.98,P <0 .0 1 )。PCNA于损伤后 2d在中膜见表达 ,随后表达渐少 ;损伤后 7d ,在内膜中有表达 ;1 4d可见向管腔表面聚集现象。atRA组较损伤组PCNA阳性表达指数显著下降 (t =7.2 0~ 1 5 .39,P <0 .0 1 )。④结论 atRA能抑制PCNA的过表达 ,抑制细胞周期进程 ,从而抑制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以往研究证实天然虫草对氨基糖甙肾毒性损害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基础上,以人工培植虫草替代天然虫草,观察它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毒性损害及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虫草可减轻庆大霉索对肾的损害,使大鼠尿 NAG 酶排泄量减少,保钠功能相对保存,血尿素氮、肌酐上升幅度小,其菊粉清除率高于单用庆大霉素对照组.人工虫草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既不影响庆大霉素血药浓度,也不减少肾皮质的庆大霉素积聚量,提示其保护肾脏的机理可能不是通过抑制庆大霉素转运和拮抗庆大霉素的药理作用。而主要是通过促进对损害、坏死的肾小管细胞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17.
张海平  宋扬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2):116-117,119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结肠癌动物模型,观察植酸钠对结肠黏膜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植酸组和对照组,植酸组饮水中添加20 g/L植酸钠,对照组自由饮水.两组大鼠同时皮下注射1, 2-二甲肼(DMH)诱发结肠癌,观察结肠肿瘤的发生情况并测定结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植酸组结肠癌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28);但植酸组平均每只鼠的肿瘤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3.056,P<0.01);肿瘤体积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2.291,P<0.05);植酸组结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比对照组显著降低(t=2.680,P<0.01).结论饮水中添加20 g/L植酸钠可降低诱癌大鼠患结肠肿瘤的危险,植酸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耐药蛋白(LR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多药耐药(MDR)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42例石蜡包埋的骨肉瘤组织和16例正常骨组织中LRP、PCNA的表达.结果:42例骨肉瘤中LRP、PCNA的表达率分别为42.86%(18/42)、95.24%(40/42).正常骨组织中无LRP的表达,PCNA的阳性率为6.25%(1/16).这两种指标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LRP和PCNA的表达在不同的分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2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LRP阳性15例,LRP阴性12例.其2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0%(6/15)、、6.67%(1/15)和75%(9/12)、33.33%(4/12).结论:骨肉瘤预后差与LRP的表达有关,LRP的表达和PCNA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9.
c-met和PCNA在肝再生动物模型肝脏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肝再生动物模型中肝细胞c met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建立肝再生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肝脏细胞中PCNA和c met蛋白的表达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③结果肝再生组PC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 (uc=3.77,P <0 .0 5 ) ,c met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uc=0 .0 2 ,P >0 .0 5 )。肝再生组中c met蛋白在肝部分切除术后 12h表达降低 ,于术后 3d降到最低值 ,后逐渐上升 ,7d恢复正常 ;而PC NA表达于术后 1d开始增加 ,术后 3d达到最高峰 ,7d后降至正常 ,差异均有显著性 (Hc=17.3~ 19.4 ,P <0 .0 5 )。④结论 PCNA在肝脏中的表达提示肝脏切除后 ,剩余肝脏可迅速再生。检测c met的表达有助了解肝脏再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5-FU致肠黏膜严重损伤时肠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n=32)。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PBS,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大剂量5-FU(150mg/kg.d,连续五d),分别于处理后第1、3、5天,剖杀小鼠取小肠,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大剂量5-FU后,小鼠肠黏膜遭受严重破坏,黏膜萎缩,绒毛、隐窝结构消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NA表达增加,PCNA指数显著增高(P〈0.01)。结论腹腔注射大剂量5-FU后。肠黏膜细胞中表达PCNA的肠上皮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与肠黏膜榻伤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