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靖 《右江医学》2009,37(1):118-119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是小儿常见心脏病,随着心脏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先心患儿存活率越来越高,但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首要决定因素,因此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科从2006年1月~2007年10月治疗及护理此类患儿共2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报告 4 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的护理 ,认为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对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根据其术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 ,重点做好的预防护理措施 :1合理使用呼吸机 ,加用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 (PEEP)支持治疗 ,且适当的过度换气 ,使其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 2做好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 ,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 3加强胸部体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4加强对术后使用血管扩张剂的管理和对血液动力学的监测 ,保证术后病人循环功能的稳定 ,以促进手术治疗之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2例VSD合并PH的外科治疗经验。平均年龄6.5±3.7岁,体重16.1±5.8kg。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技术,其中经右房切口修补VSD32例,经肺动脉切口17例,经右室切口3例。应用Dacron补片修补缺损,术后常规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应用血管扩张剂。结果治愈50例,死亡2例。随访3个月至2年,远期效果满意。结论小儿VSD伴PH应尽早手术为宜,加强围术期的心肌保护,早期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呼吸监护张红,吴朝光,朱艺(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海口5703111临床资料我院于1990年6月至1994年6月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31a(平均16.3a)...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1 993 1 1 / 2 0 0 1 1 1我科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 35 5 (男 2 0 7,女 1 4 8)例 ,年龄 7天~ 3岁 ,平均 1 2 .8mo ,体质量 3~ 1 5 (平均 8.5 )kg .术后返回ICU病房的患儿均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呼吸 +压力支持模式 ,小潮气量 (1 0~ 1 2mL·kg-1 ) ,快频率 (2 0~ 30次·min-1 ) ,呼气末正压 (PEEP) 0 .3~ 0 .5kPa,吸入氧浓度 (FiO2 ) 0 .5~ 1 .0kPa ,呼吸机应用时间 2 .2 5~ 5 3.5h ,平均 1 5 .3h .将患儿鼻腔内分泌物吸净后松开气管插管气囊 ,定时做血气分析 ,根据血…  相似文献   

6.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高压(简称PH)。我院自1987年5月 ̄1993年5月手术治疗VSD307例,病死率2.9%,其中合并重度PH(Pp/Ps≥80%)24例,病死率20.8%。本文通过对心导管材料、心脏杂音、胸片、心电图等的材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VSD合并重度PH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的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8.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福秀 《广西医学》2008,30(4):601-602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因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充血、肺部炎症给术后护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术后严密的血液动力学监护与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循环及呼吸功能,及时预防及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有效地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我科200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其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在伴有肺动脉高压(PH)尤其是重度PH时临床处理难度较大。除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术外,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985年1月~1996...  相似文献   

10.
报道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年龄5~18岁,术前均行心导管检查,Pp/Ps为0.75~0.93,平均为0.81,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全部经室切口修补,室缺2.0~2.5cm,无1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在术中置入Swan-Gaoz管。本组因呼衰及心低排综合征各死亡1例外余均好。强调了术前准备、术中心肌保护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降低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报告25例室间隔缺损并发肺动脉高压及17例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主要是杂音变轻、变短,P_2亢强,心电图、X线摄像均显示双室大。前者有10例手术,9例治愈;后者全部病例都作了手术,16例治愈。作者认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高压者只要仍有左向右分流,仍可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先天性心脏病(CHD)和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CHD肺高压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0例左向右分流CHD患者和20例非CHD患者分别作为CHD患病组及对照组。根据肺动脉压的不同,将CHD患者分为CHD不伴有PH组(25例)、轻度PH组(21例)、中重度PH组(24例)。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VEGF的浓度。做肺组织活检观察肺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 CHD组血清VEGF水平(2.35±1.0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9±0.25pg/mL,P〈0.05);且VEGF的浓度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增加,CHD不伴有PH组(1.83±0.52pg/mL)、轻度PH组(2.62±0.79pg/mL)及中重度PH组(2.66±1.37pg/mL)VEGF浓度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HD组血管中膜厚度(mMTPA)较对照组明显增厚(29.45%±13.53%,9.74%±2.86%,P〈0.01)。VEGF的浓度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380,P〈0.01;r=0.448,P〈0.05);与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呈正相关(r=0.763,P〈0.01)和血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EA/TA)呈负相关(r=-0.691,P〈0.01)。结论 VEGF参与和促进了CHD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病人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含量变化及其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②方法根据肺动脉压水平将40例病人分为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DM含量;单一试剂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③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和肺静脉血浆ADM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814,3.194,P<0.01,0.05),肺动脉血浆NO浓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044,P<0.01);全部病人肺静脉血浆ADM含量明显低于肺动脉(t=7.440,P<0.001);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中ADM和NO血浆含量与肺动脉收缩压均呈正相关(r=0.50,0.49,P<0.01),在肺静脉中ADM含量与肺动脉收缩压亦呈正相关(r=0.54,P<0.01),肺动脉高压组血浆NO与ADM的含量呈正相关(r=0.35,P<0.05).④结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过程中ADM升高,NO可能介导ADM的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66例急性脑血管病98例次的血气检查结果。急性脑血管病首次血气检查出现低PaCO_2者36例(54.5%)、低PaO_2者37例(56%)、碱血症20例(30.3%)。脑出血组低PaO_2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塞组(P<0.05)。轻度低PaO_2最常见(27/3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方法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HBeAg、HBVDNA均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前后IL-2水平。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4%和68.6%。治疗前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有显著提高(P<0.005)。依HBV标记阴转情况分组:1组HBeAg(-)、HBVDNA(-)16例;2组HBeAg(+)、HBVDNA(-)9例;3组HBeAg(+)、HBVDNA(+)15例。1、2组治疗前IL-2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05,P<0.01)。3组治疗前IL-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IL-2比对照组低(P<0.02)。结论IL-2水平明显降低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LAK细胞回输治疗HBV标记阴转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首次通过法肺灌注显像(First-pass radionuclide pulmonary perfusion imaging,FPPPI)对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评价。方法:20例健康自愿者,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8.47±13.47岁(21-71岁),20例(2007-10-2009-02)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病人,男11例,9例,平均年龄为49.95±16.13岁(23-82岁),所有受试者均行FPPPI检查,按FPPPI计算肺平衡时间(Lung equilibrium time LET)。结果:FPPPI法测定的肺平衡时间(LET),正常组LET 12.18±3.28 sec,APE组LET 32.90±14.29 sec两组进行t检验,t=6.32,P〈0.01,有统计学差别。结论:FPPPI是评价急性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可靠、简便、无创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氧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8.
本交使用右心导管法,直接观测30例肺动脉高压者相应部位的压力及血氧含量,用Fick's公式计算心排血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意在观察探讨钙拮抗剂硝苯吡啶、硫氮■酮对肺动脉高压的降压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硝苯吡啶、硫氧■酮对肺动脉压力分别降低12.62%及9.56%;对肺循环阻力分别降低16.71%及12.00%;心排血量分别提高17.40%及17.16%,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腔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70例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在培养结果报告以前,根据当地医院的院内感染报告经验性用药。结果:170例患者中158例治愈,治愈率92.94%。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护理和合理用药,可以提高治愈率,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COH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左向右分流型COHD患儿分为三组: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2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NO和ET-1含量,计算NO/ET—1比值。结果CHD组血浆ET-1水平(46.18±2.541pg/ml)高于对照组(25.75±3.87pg/ml),P〈0.005;血清NO浓度(23.82±6.46μg/ml)低于对照组(37.27±2.47μg/ml),P〈0.001;NO/ET—1的比值(0.68±0.3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2.80),P〈0.001。CHD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NO浓度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P〈0.001),肺动脉压力的程度和NO/ET—1的浓度呈负相关(r=-0.813,P〈0.001)。结论COHD患者血浆ET—1浓度的升高和NO浓度的降低及NO/ET-1比值降低,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