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传统临床药物进入人体,靶向效果如何监测评判?如今,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记者2日获悉,天津大学科学家借助纳米技术,通过添加稀土材料钆,开发出新型纳米颗粒,有望解决传统药物制剂缺陷,实现了靶向药物可视化引导观测,相关多篇研究成果在纳米技术领域顶级期刊ACS Nano发表。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津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纳米生物技术在肿瘤等重大疾病诊疗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中,他们利用生物添加技术,构建出一种多功能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2.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与基因、网络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科技革命。纳米技术为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由于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唯一地归功于该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如颗粒尺寸等)密切相关。综述纳米中药的发展,阐述了纳米中药的概念、特性,介绍纳米中药的制备技术,另外探讨了纳米中药面临的一些问题,展望了纳米中药制剂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当今科技的两个重大领域。纳米技术正在对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纳米技术也在逐渐深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正是紧密结合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本文结合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纳米技术发展对生物医学的影响,论述了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结构特点、性能以及核壳生物纳米颗粒制备的关键技术。由于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独特结构特点及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的研究和发展将会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当今科技的两个领域。纳米技术正在对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纳米技术已在逐渐深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正是紧密结合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本文结合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纳米技术发展对生物医学的影响。论述了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结构特点、性能以及核壳生物纳米颗粒制备的关键技术。由于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独特结构特点及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的研究和发展将会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中药走向国际化与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中药产生的药效并非仅仅取决于药物的化学成分,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如颗粒大小)有关,当药物处于纳米级时常会呈现新的药效,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中可拓宽中药的使用范围。介绍了纳米中药的概念,对纳米中药的制备方法、优势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纳米中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为纳米中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研究引入纳米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有“和药”之说,也曾经用“八减之齐和煮之”进行治疗。中药复方治病历史久远。中医对症组方用的是药的主要“药性”,“药性”即有效成分。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后,作为一种尺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跃入人们的眼帘。纳米技术的广义范围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应用技术等方面,已经悄然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渗透到了衣、食、住、行及中医中药等领域。纳米技术加工炮制的目的是充分保留或增强“药性”、最大程度除掉或减弱非“药性”成分。纳米技术均可运用于不同的中药复方剂型,除片剂、口服液、胶囊、颗粒剂(冲剂)外,滴丸、微丸、软胶囊、气雾剂、注射剂、巴布剂、缓释剂等新剂型等等。纳米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中药化学动力学产物的产生:如中药方剂水煎时,各种成分充分发生水解、聚合、氧化、还原等各种化学反应,并伴随有新物质生成。使中药复方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处的地位、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及作用,包括纳米与生物学、纳米与新型生物材料、纳米与新药开发、纳米与新型诊疗手段研究等方面;同时也对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发展纳米技术的重要性作了评述,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的研究开发可能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新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近几年来中药制剂研究进展中有关应用纳米技术的文献,简单提及了纳米中药的概念,主要介绍了纳米中药的制备、功效特点和应用,分析了纳米中药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现阶段纳米中药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贾文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25-27,32
本文介绍对近期在纳米科学与技术与医学的交叉研究和所发展的用于疾病诊断和医疗新型纳米材料等新进展。利用纳米技术将生物分子的识别功能与纳米粒子的光、电、磁功能结合在一起,在造影成像技术、新型诊断方法和快速诊断等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将纳米技术应用于靶向和环境响应性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已成为近年来治疗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治疗一体化的纳米材料体系是一个有望满足医疗需求的纳米医学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纳米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纳米技术是利用0.1~100nm的空间尺度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高新技术。它被认为是"今后10年最可能使人类发生巨大变化的10项技术"之一。目前,纳米技术已引入现代中药的研究开发,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 nm的中药成分、原药及其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1.
纳米技术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通过介绍纳米技术在中医诊疗设备中的应用,概括纳米中药,分析纳米技术对中医理念的启示,从而为中医药学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使中医运用最新研究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并与国际接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忠  韦林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72-173,176
在新世纪,纳米技术将为包括妇科在内的生物医学带来划时代的革命性飞跃,随着技术不断改进,纳米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妇科疾病,如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及妇科肿瘤等。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妇科疾病方面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新型的中医知识表达语言TCMKRL.这种语言将有利于中医专家系统知识获取这一瓶颈问题的解决,而且能够被中医师掌握和运用。所开发的专家系统生成母机是按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原则设计的强有力的软件工具,使专家系统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中医在全球这一共同体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显著成就,但是依然面临很多新老问题,例如外国人对中医、东方医学与针灸的片面认识,国外广泛存在的不规范的中医和针灸培训学校,不合格的中医师,中医师经营中医事业中的经验不足等。从长远角度考虑,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成为中医药实现全球化这个终极目标的阻碍,而中医全球化的目标又注定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因而要求我们要有紧迫感和长期奋斗的准备。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详细分析,提出扩大和完善中医药全球化发展的6大战略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5.
中医研究和发展存在两大难题:传承难和临床服务能力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逐渐成熟,在国家推动中医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全生态中医知识库和智慧系统将改善中医传统传承模式,提升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同时,完善中医智能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会推动智慧中医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最终实现面向基层的涵盖中医知识构建与分析的智慧中医体系,为我国智慧中医推广提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形体官窍学"作为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相关研究散见于历代文献,缺乏系统的整理与挖掘。从研究现状和构建意义入手,分析构建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以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充实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生存质量测评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临床疗效的评价的标准和模式必将随之发生改变.通过探讨生存质量与中医的关系,认为将生存质量引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来,将有助于体现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药产生的药理作用不完全归因于其特有的化学组分及成分结构,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将纳米技术引入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有望将中药制成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的现代制剂,可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扩大中药的应用范围,并且丰富中药的理论研究。对近年来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剂研究中显现的优势与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各种纳米级物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层出不穷,尤其是金纳米颗粒(GNP)正逐步涉足肿瘤显像及治疗领域。分子水平的GNP可以克服生物屏障,优先汇聚于肿瘤细胞中,并且能携带探测信号或治疗物质,通过与各种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相耦联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同时利用GNP的特殊物理特性,将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体健康系统是人体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科学注重整体,从宏观层面研究系统的运行规律,这与中医学唯象理论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因此系统科学相关理论可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人体健康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代系统科学理论之一的协同学及其支配原理和序参量;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序参量的关系,指出中医体质是人体健康系统的序参量;运用协同学原理构建基于中医体质的人体健康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解释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和体质可调论,为建立中医体质学与近代系统科学之间的联系,建立人体健康系统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