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检查.并于发病后4周内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2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16例(占38.1%),多支血管病变26例(占61.9%),其中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占88.5%)。11例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8例(占72.7%)。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血管病变,伴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
张国茹  郝玉明  李燕  刘晓英  胡喜田 《临床荟萃》2009,24(20):1787-178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改变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其临床意义和发生原理目前仍存有分歧。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9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评价下壁心肌梗死时是否伴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68例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18/46),心律失常发生率69.6%(32/46),多支血管病变占93.4%(43/46);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3/22),心律失常发生率36.3%(8/22),多支血管病变占22.7%(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变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无明显关联(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高(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往往提示梗死范围大或同时存在心肌缺血、冠脉病变广泛、心功能损害较严重,并且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肌酶峰值明显增高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无明显关联(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高(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往往提示梗死范围大或同时存在心肌缺血、冠脉病变广泛、心功能损害较严重,并且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肌酶峰值明显增高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抬高的同时可出现下壁导联ST段压低改变,这种改变的意义近年来常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36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和临床观察,旨在探讨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心电图同时显示胸前或侧壁导联ST段移位(抬高或压低≥1 mm)的现象并非罕见.随着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广泛开展,人们试图以冠脉造影结果来解释胸导ST 段移位机制,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A组显著高于B组(P<0.05);ST段抬高STⅢ0.1mV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数在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中显著多于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低于B组[(51±14)%vs(57±10)%,P<0.05];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Ⅲ、Ⅱ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但临床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2001年1月-2004年3月本院6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心室或侧后壁时 ,对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改变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 1 8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均呈负相关 (P均 <0 .0 1 )。在 1 6例同时合并右室梗死的患者中 ,胸前导联 ST段改变幅度〔V2 导联为 (0 .6 3± 1 .8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0 .84± 1 .6 1 )均高于单纯下壁梗死组〔V2 导联为 (0 .35± 1 .6 5 ) m m,V2 / a VF为 0 .2 9± 1 .2 8〕;而 38例同时合并侧后壁梗死的患者胸前导联 ST段压低的幅度〔V2 导联为 (- 1 .2 0± 1 .5 2 ) mm〕及与下壁导联 ST段抬高的比值 (V2 / a VF为 - 0 .33± 1 .1 5 )均低于单纯下壁梗死组 ,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或 P<0 .0 5 )。如去掉累及右室梗死和侧后壁梗死的病例 ,可使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下壁导联与胸前导联 ST段的相关性显著提高 (r=- 0 .797,P<0 .0 1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合并右室梗死可使心电图胸前导联 ST段趋于抬高 ;而合并侧后壁梗死则使胸前导联 ST段进一步降低 ,二者呈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前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与入院后 2~ 3周冠脉造影对照 ,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前导联 ST段压低与右冠脉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关系。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血管多涉及右冠状动脉 ,伴心前导联 ST段压低者有 1 4例 ( 70 % ) ,心前导联 ST段正常者有 1 2例 ( 75% )。且伴心前导联 ST段压低者较心前导联 ST段正常者病变血管大部分为多支病变 ( 6 5% V2 5%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前导联 ST段压低 ,表示多支冠脉病变或梗死面积大 ,应给予积极治疗 ,以改善患者病程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最经济的手段。我们通过对1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与100例不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对照观察,探讨ST段压低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的原因。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的17例中,累及右冠状动脉和/或左回旋支者为76.2%,多支冠脉病变者为52.9%,与不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在统计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可能与多支冠状病变导致下壁心肌缺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琴  欧宁  刘品发  张素琴 《临床荟萃》2006,21(15):1095-1096
心电图(ECG)目前仍然是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基石.随着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和相关罪犯血管的关系逐渐被人们熟知.用心电图ST段的偏移早期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罪犯血管更具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原地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Ⅱ、Ⅲ和V1~3导联ST段抬高比值和Ⅰ导联ST段下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罪犯血管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早期准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在溶栓疗法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等心肌梗塞现代治疗方法中.梗塞早期心电图是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本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造影示冠脉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梗死早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00~2005年首次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入我院心内科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资料, 其中91例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重点分析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与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对急性右心室梗死诊断的意义.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分别为右冠脉(RCA)病变组73例(80%),左回旋支(LCX)病变组18例(20%).显示ST段抬高V4R≥1 mV阳性发生率、抬高程度Ⅲ>Ⅱ导联、ST段下移程度aVL>Ⅰ导联,RCA组明显多于LC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结论 利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不同导联的ST段改变有助于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可以早期判定急性右室梗死.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74例侧壁导联心电图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预测价值。方法:根据7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心电图ST段改变,对比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右冠状动脉(RCA)62例(83.8%),为左回旋支(LCX)共12例(16.2%)。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导联(I、AVL)心电图ST段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较敏感指标,尤以AVL导联更敏感。AVL导联无压低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回旋支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出现侧壁或下壁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对49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合并侧壁和下壁ST段压低者,特别是侧壁导联ST段压低者,其冠脉前降支近端多存在显著狭窄,P值分别<0.05和<0.01;在下壁或(和)侧壁导联ST段压低者中,冠脉往往有多支存在病变。结论: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侧壁和下壁ST段压低预示心肌缺血范围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A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B组). 结果 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及ST段压低STAVL>ST I A组显著高于B组(均P<0.05);ST段抬高STⅢ0.1 mV 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患者中,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显著高于胸前导联V1~6ST段无压低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组[(51±14)%]显著低于B组[(57±10)%](P<0.05);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总的住院病死率6%,均为A组,但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住院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者中心源性休克占83.3%. 结论 心电图Ⅲ、Ⅱ、I、AVL、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心源性休克为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许多病例常伴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 ,其临床意义一些作者认为与前壁缺血有关[1,2 ] ,它是判断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的依据[3 ] ;而另一些作者则认为是心肌梗死的间接反映[4 ,5] 。本文对 4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下降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 5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36~ 71岁 ,平均 (5 2 .6± 12 .5 )岁。单纯下壁梗死 10例 ,下壁伴后壁梗死 2 4例 ,下壁伴后壁、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