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就诊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用药,观察组予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比较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瘫不同时期进行针刺治疗.方法:将4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发病10天以内为急性期,作为治疗组;发病10天以上的静止期和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针刺和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8%,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0%,有效率77.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所以,周围性面瘫最佳治疗时期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3.
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针刺常规穴位(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等)加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只用针刺,留针30min,1d1次,每周治疗5d,1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94.82%(P>0.05),显愈率分别为60.34%和44.93%(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单纯针刺治疗与急性期加刺络放血,配合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本着急性期着重远端取穴,针刺面部穴采用浅刺法,留针时间短,禁止加电针;后期着重局部取穴留针时间长的原则,施以相同的取穴。但治疗组于急性期加取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7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100%,临床治愈率分别为50%和71.1%,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同时加大椎、肺俞(双侧)穴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面部走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面神经分级2.0评分(FNGS 2.0)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FNGS 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FNGS2.0评分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面部走罐配合针刺可加快周围性面瘫功能恢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西药口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周围性面瘫恢复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Sunnybrook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理论运用背俞穴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组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在翳风穴加用温和灸,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22/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3天,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21天,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和灸配合针刺治疗早期重症面瘫,疗效可靠,有效减少治疗天数,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足三里灸法和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92例周围性面瘫病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足三里灸法和按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每组各96例。结果:两组疗效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不同时间痊愈例数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灸法按摩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疗程比单纯针刺治疗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赵卫锋 《河南中医》2014,(5):951-95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急性期给与针刺,闪罐,五官超短波治疗,配合面瘫膏贴敷患侧完骨、牵正穴;静止期给与针刺、闪罐、韩氏治疗仪、面部推拿、面部贴敷治疗;恢复期在静止期治疗基础上行鼓腮、吹口哨、抬眉、闭眼睛等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73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86.7%,治疗组临床痊愈36例,显效80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时机进行针刺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病程分为二组,发病7天以内的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发病7天以上的静止期及恢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8.2%,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1%,有效率9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大大提高治愈机率,故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11.
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用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面部活动改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症状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走罐治疗周围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0例确诊为周围面瘫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走罐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火针配合针刺走罐治疗优于针刺走罐治疗。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u LA  Zhu ZB  Qi QH  Ni SS  Cui CH  Xing D 《中国针灸》2010,30(12):989-992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更优方法。方法:将131例Bell’s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44例)针刺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等穴;电针组(45例)取穴及针刺方法与针刺组相同,并在地仓、下关、太阳、阳白进行电针治疗;针药组(42例)在急性期内口服强的松、阿昔洛韦,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肉注射,静止期、恢复期按针刺组方法治疗。以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判定治疗效果并观察随访1、3个月时患者未愈率。结果:针刺组愈显率为79.6%(35/44),电针组为93.4%(42/45),针药组为78.6%(33/42),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5)。针刺组病位在鼓索以上者痊愈率为54.2%(13/24),电针组为85.2%(23/27),针药组为48.0%(12/25),电针组优于针刺组和针药组(P0.01),各组鼓索以下者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随访1、3个月未愈率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和针药组(均P0.01)。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电针治疗疗效较好,提示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宜电针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治疗,共治疗20天,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尤其对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905-1906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08例Bell's麻痹患者,发病均在7天之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4例,根据本病发展规律分为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治疗组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刺方法,对照组采用"十五"规划教材《针灸学》取穴。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0.4%,对照组为48.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对照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浮刺法结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愈显率为90.6%,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为66.7%,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良好;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时,用浮刺法与巨刺法相结合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丽萍  张晓霞  孙玲莉 《陕西中医》2013,(12):1657-1658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针刺常规穴位(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等)加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只用针刺,留针30min,1d1次,每周治疗5d,1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和93.85%(P>0.05),痊愈率分别为35.38%和26.15%(P<0.05),显愈率分别为64.61%和50.77%(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穴位加常规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周围性面瘫6个月以上具有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拔罐疗法和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通过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及面神经(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评定2组面神经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大,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与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联合拔罐及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石景洋  李丽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2057-205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开始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寻找治疗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将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病程随机分为2组:发病至1周内急性期的患者为治疗组,发病1~8周内的恢复期患者及发病8周以后的后遗症期为对照组,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愈率92.0%,对照组显愈率68.0%。两者经χ2检验(χ2=2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提示治疗组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给予面神经良性刺激会显著提高治愈率,故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时期为急性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