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口服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与T细胞疫苗接种(T cell vaccination,TCV)联合应用诱导免疫耐受,以提高特异性的免疫疗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防治效果。方法:从apSCH/CFA诱发EAE的DA大鼠体内取淋巴细胞,体外再以MBP刺激,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取并纯化豚鼠脑、脊髓髓鞘碱性蛋白(MBP),对其理化特征和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活性进行鉴定,并初步探讨口服MBP诱导免疫耐受防治EAE的作用。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通过去脂、抽洗、酸溶解、高速离心等步骤提取MBP,并在Wistar大鼠中诱导EAE和口服耐受。结果:所提取的MBP具有与文献报告结果类似的理化特征和诱发EAE的活性;通过口服MBP,成功诱导出对EAE的免疫耐受。结论:MBP对研究EAE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及通过口服MBP诱导免疫耐受对EAE和多发性硬化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Doppler超声测量CHD、HD、HCD-CHD及s四组AT、ET、AT/ET、ICT、PEP/ET、PEP、IVRT、AcTE、AcTE/MVOT,结果CHD、HD、HCD-CHD三组IVRT明显升高(P<0.01),HD、CHD与HCDCHD之IVRT差异有显著性(P<0.01),NS、CHD、HD与HCD-CHD组PEP/ET、ICT、PEP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CD-CHD组PEP/ET、ICT、PEP值升高,NS、HD与CHD、HCD-CHD、AT/ET差异有显著性(P<0.05),CHD及HCD-CHD组AT/ET下降,HR、AT、ET、ACTE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Doppler超声时间指标评价左室功能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安慰剂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法,观察氨氯地平(AM)对高血压(HT)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CD)患者的降压疗效。主要应用诊室血压(CBP)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方法比较AM对HT和EHCD的降压疗效、降压效应谷/峰比率(降压T/P)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E-HCD组和HT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终点)CBP显示总有效率均达1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PM结果显示:两组药后血压负荷均降低,各时点血压较治疗前下降,可保持血压的昼夜时辰节律,降压T/P大于50%,且不良反应低。提示每日1次AM可显著降低CBP和ABPM血压。对轻、中度HT合并或不合并DM患者起到24小时降压作用,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 P C R 和 E L I S A 技术对32 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 T P) 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细小病毒 B19( H P V B19) 、 E B 病毒( E B V) 、巨细胞病毒( C M V) 及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 H P V B19 D N A 阳性8 例(25 .0 %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E B V D N A 阳性2 例, C M V D N A 阳性3 例, H Bs Ag 和 H Be Ag 同时阳性2 例,4种病毒的总阳性率为46 .9 % (15/32 例) 。提示:近半数儿童 I T P 病例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感染有关,而 H P V B19 较其他病毒与 I T P 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间隙的免疫学特点。方法:将DMEM,同源视网膜,DBA/2鼠视网膜加或不加完全福氏佐剂(CFA)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植入BALB/C鼠的视网膜下间隙,2周后检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特异杀伤率及行眼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DTH与阴性对照DMEM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TL的特异杀伤率与DMEM组存在显著性差异。DBA/2鼠视网膜移植物存活。人PBMC移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视网膜下间隙移植,发生一定限度的免疫赦免  相似文献   

8.
髓鞘碱性蛋白的提取鉴定及其诱导口服耐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取并纯化豚鼠脑、脊髓鞘髓碱性蛋白(MBP),对其理化特征和致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为(EAE)的活性进行鉴定,并初步探讨口服MBP诱导免疫耐受防治EAE的作用。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通过去脂、抽洗、酸溶解、高速离心等步骤提了MBP,并在Wistar大鼠中诱导EAE和口服耐受。结果:所提取的MBP具有与献报告结果类似的理化特征和诱发EAE的活性;通过口服MBP,成功诱导出对EAE的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雄性大鼠为观察对象,探讨糖尿病对青春期血清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日立牌7150型生化自动分析仪(Hitachi7150Automaticanalyzer)测试。结果:血清ALB、TP、PA、CRE、P、Ca、ICDH在各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UA、BUN、TBA、GPT、LAP、CK、AKP、TACP在C(对照组),DCIR(胰岛素及时治疗糖尿病),DDIR(胰岛素延迟治疗糖尿病)和D(糖尿病)组中依次升高,而TG、CHO和GOT只在D组显著升高。结论:胰岛素及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延迟治疗  相似文献   

10.
联合化疗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毒性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采用微量细胞培养噻唑蓝显色法观察丝裂霉素C(MMC)、阿霉素(ADM)、羟基喜树碱(HCPT)和噻替派(TSPA)等药物联合应用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HCPT与MMC、ADM联合应用能取得较好疗效。连续用药组预期50%抑制率剂量(ID50)与实测ID50的比值分别为13.59、11.26;序贯用药组先用HCPT,后用MMC、ADM、TSPA等药物,抑制率明显大于相同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甲型H1N1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分别与A/Brisbane/10/07和A/ShenZhen/406H/06共感染小型香猪,预测甲流病毒在与季流H3N2病毒/甲流病毒与禽流感病毒共感染时是否会发生变异.方法 分别将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对5~6月龄小型猪共感染,小型猪经复方氯胺酮0.1 mL/kg麻醉后进行滴鼻感染,感染后第5天安乐死动物,取动物肺组织作病毒测序分析.结果 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共感染后,A/California/7/2009病毒PB1基因993位G→A突变,PA基因1659位G→A突变,没有氨基酸的变异.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共感染后A/California/7/2009病毒PB2基因1711位T→C突变.碱基的突变未引起氨基酸的变异.结论 A/California/7/2009(CA7)与A/Brisbane/10/07(H3N2),A/California/7/2009与A/Shenzhen/406H/06(H5N1)共感染后在猪的体内没有发生病毒重组、变异.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注射剂治疗恶性疟以及凶险型疟疾的推荐剂量为3天疗程,总量240mg。该剂量具有速效、低毒的优点,但原虫复燃率高达50%左右.试用7天疗程,总量480mg方案治疗恶性疟40例,原虫复燃率降至5.6%,亦未见毒副反应。本文结果提示,适当延长青蒿琥酯注射剂的疗程和增加总剂量,可明显地降低疟原虫的复燃率;延长疗程、增加总剂量而不增加每天量,未见毒副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13.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准确性。方法:于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不同程度(等值球镜-2.00 D~-26.63 D)近视的 1005只眼的眼压,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眼压变化结果与术后角膜厚度及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LASIK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近视矫治程度越高,即术后角膜越薄、角膜曲率越小,则眼压降低越明显。结论:LASIK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较实际值偏低,其原因可能是术后角膜变薄、曲率变小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Fura-2做为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指示剂,在大白鼠胰腺分离细胞观察缩胆囊素和乙酰胆碱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nmol/L缩胆囊素和lmmol/L乙酰胆碱分别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基础水平的122±8nmol/L增高至360±32nmol/L和380±20nmol/L,半最大有效浓度分别为0.45nmol/L及54μmol/L。不同剂量的缩胆囊素和乙酰胆碱彼此不同程度抑制对方的作用,后加入的试剂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幅度与先加入的试剂所引起的增加幅度成反比,加入各自相应的受体拮抗剂可使细胞恢复对另一激素(蛙皮素)刺激的反应。说明了缩胆囊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的相互调节影响细胞内钙离子的活动.加入受体拮抗剂后,细胞恢复反应过程中的时间动力学改变可能与受体阻滞后钙离子通道关闭的程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甲型H1N1 流感病毒A/California/7/2009感染BALB/c小鼠,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性肺炎发病机制.方法 4~6 周龄雌性BALB/c 小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CA7 流感病毒滴鼻制备甲流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攻毒后第5天解剖实验和对照组小鼠,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中IL-2,IL-6,TNF-α含量.结果 结果实验组肺组织中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6、TNF-α、IL-2这3种细胞因子在感染甲流病毒后的显著性变化与病毒感染后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43例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改变。方法:选择43例临床诊断为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的女性患者,取活检,其病变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部分标本制作电镜样品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病变皮肤角质层细胞角化不完全,颗粒层细胞减少,棘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减少,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间淋巴细胞浸润,基底细胞钉脚增多、紊乱,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减少,15例患者皮肤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呈瘤细胞样改变。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可为临床预测病变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测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正常人球、胃粘膜内肥大细胞和组胺的实验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前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的肥大细胞病理形态改变与正常人有差别,与慢性胃炎患者也有程度上的不同;而且脱粒细胞数量高于正常人和慢性胃炎患者(P<0.001)。说明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球、胃粘膜内肥大细胞处于高度活化脱粒状态.治疗后溃汤愈合,肥大细胞由脱粒型转变为接近正常人的静止型细胞,脱粒细胞数量下降(P<0.001),部分组胺值高的患者治疗后组胺值下降(P<0.05).提示肥大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可能是球部溃疡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同时部分球部溃疡患者的发病及愈合过程也可能与局部组胺含量增高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 1 8例颅底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 ,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相应恰当的手术入路 ,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 ,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 ,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全切肿瘤 1 6例 ,近全切除 2例 ,术后附以放疗。治愈 1 6例 ,占 88.89% ,术前脑疝术后肢体偏瘫未恢复 1例 ,1例术后 1 8d因气管黏膜脱落呼吸衰竭死亡 ,病死率 5 .5 6%。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底脑膜瘤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暴露充分 ,严密止血 ,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镉对大鼠胚胎损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镉对大鼠胚胎的毒性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雌雄性 SD大鼠按 2∶ 1同笼交配获取 38只孕鼠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 ,低镉组 ,中镉组 ,高镉组 )。分别在妊第7、1 0、1 3天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氯化镉 ( Cd Cl2 ) ,妊 2 1 d,剖宫取胎鼠 ,活杀取出胎鼠的肝、脑组织称重后测定 Cd、Zn、Ach、AKP、DNA含量。结果 :1高镉组未见存活胎鼠 ;2染镉组胎鼠肝中镉增加 ( P<0 .0 5 ) ,脑中锌有下降趋势 ;3染镉组胎鼠肝组织中的AKP活性 ,脑组织中的 Ach、DNA含量较对照组减低。结论 :1高剂量的镉可使孕鼠胚胎发育异常 ;2母鼠染镉可致胎鼠肝中 AKP酶活性降低及脑组织中 Ach、DNA含量减少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检验方法。方法: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并结合显微镜红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尿MCV为62.2±5.2fl,变形红细胞百分率46.7±12.0%;非肾小球性血尿:尿MCV为89.4±5.8fl,变形细胞百分率10.0±5.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尿MCV结合尿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95%(38/40),非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98%(48/49)。结论: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尿MCV结合显微镜观察尿RBC形态,对单纯性血尿的鉴别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