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5年,加重半年就诊。体检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预激波形。行食管电生理检查,给予基础周长400 ms的S1S2刺激。当S1-S2间期400 ms,P2-R间期0.2 s(见图1);当S1-S2间期为260 ms、255 ms(见图2 A、B)时R2脱漏,表明房室结进入有效不应期。而S1-S2间期递减至245 ms(见图3)时却见到正常波形的R2,P2-R2间期0.46 s。且R2后又继以逆行的P′波,折回P′波又下传引起QRS波,并如此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150次/分,Ⅱ导联P′倒置(见图4),R~P′间期<P′-R间期,P-P′间期80 ms。电生理诊断:(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房室传导孔隙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及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的诊断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已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 88例AVNRT和AVRT患者的窦律下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有明确的与QRS波分开的P′波 ,且 1/ 2R R >R P′>70ms者多为AVRT。 (2 )R P′ <70ms ,P′波与QRS波部分重叠 ,致使QRS波后半部分出现假S波或假r′波 ,或P′波与QRS波完全重叠 ,而无法分辨P′波者为AVNRT。 (3)通过心率快慢 ,心动过速发作与窦律下QRS波振幅差别可能无助于AVRT和AVNRT的鉴别。 (4 )对心动过速时P′波明显或伴束支阻滞的AVRT ,可尝试用V1及V6导联R P′间期差别、P′波极性或利用Coumel定律进行旁道定位。结论 简单快捷的体表心电图对AVNRT和AVR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双重性心室反应是一次激动引起连续两个室上性QRS波群(后1个QRS波群多出现室内差传),形成1∶2房室传导,是房室结双径路的一种特殊传导现象,临床十分少见.本文报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快慢径同步传导形成非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电监测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开启心电监护仪,42例患者经前鼻孔插入食道电极35~40cm,用中继线连接食道电极和心电监护仪,选择导联,以观察到P波正负双向且振幅最大、QRS波呈Qr型、T波倒置(即食道心电图)处为最佳位置,胶布固定电极,观察食道心电图P、QRS、T波关系。结果42例患者术前常规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频发室性早搏2例。食道心电监测示,原2例频发室性早搏中1例早搏的P波隐藏于其前窦性心搏的T波尖端初,该早搏为房性早搏伴差异性传导;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11例患者的R—P’间期>70ms,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例患者的R—P’间期<70ms,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为心房率为360次·min^-1(2:1下传心室)的心房扑动,4例为房性心动过速,3例患者为心房颤动;10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中3例患者R—P’间期>70ms,为房室旁道前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的R—P’间期<70ms,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差异性传导。结论经食道心电监测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痛苦小、实用性强、无并发症的心内科诊疗新技术,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一例非常独特的复发性宽QRS心动过速。窦性心律时PR间期及QRS形态正常,快速心房起搏时出现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的预激图型。电生理检查证实其副束具有前向传导延缓及渐减性传导的特性,其心动过速符合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特点。诱发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QRS形态正常,其后则为与快速心房起搏形态相同的宽QRS。在心动过速中心室期前刺激能夺获心室及心房而不造成心动过速的中断或节律重整。作者认为此例心动过速的机制最可能是房室结内折返伴有前向传导延缓的旁观者房室副束。文中详细地讨论了本例与结室副束(Mahaim Fiber)所致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问题。就作者所知,本例是文献上具有此种独特机制的心律失常的第1例报告。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病例1,女,26岁,因"因阵发性心悸10年,加重2个月"就诊。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心室S1S1280ms出现文氏传导,心房S1S2500/400ms出现跳跃性传导,未诱发心动过速,予异丙基肾上腺素静点后行心房刺激于S1S1220ms诱发心动过速。心内传导顺序呈向心性,希氏束的逆传心房波最为提前,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采用下位法,RAO30°投照下,于His与CSO中下1/3处标测到小A大V波,A波碎裂处在温控55℃25W下放电消融,10s内出现交界性心律,继续放  相似文献   

7.
窄QRS波心动过速包括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顺向性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持续性交界性折返性心动过速(PJ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ART)、不适宜性窦性心动过速(IST)、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AT)、自律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AAVJT)、心房扑动(AF),窄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时限120 ms、心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连续三个QRS波,捕捉阵发性窄QRS波心动过速,往往暴露P波,根据P波与QRS波PR段关系协助诊断。对窄QRS心动过速重视不足,近年研究发现长期不给予干预治疗往往引起心肌病,诱发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46例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常规放置盈状窦电极、高位右心房电极、希氏束电极、右室电极,经高位右房、右心室程控刺激完成电生理检查,确定室上速发作类型,标测并消融。消融终点: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程控刺激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跳跃现象消失,或虽存在但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室上速,即使有心房回波,不超过一个;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显性预激delta波消失,心室起搏呈室房分离或递减性传导,希氏束导管A波最早;隐匿性旁路:心室起搏放电时VA分离,偏心传导消失,出现室房分离或希氏束导管A波最早的室房递减性传导或心动过速终止于旁道逆传。结果 46例均成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5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2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术中、术后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心包填塞、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气胸、瓣膜损伤、死亡等并发症,随访3月~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极少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窦性冲动沿房室结双径路同时前传导致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探讨房室结快、慢径同时传导的影响因素。方法:56岁男性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无休止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心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性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结果:心动过速时,记录食道电图P波后两个QRS波群呈P-QRS1-QRS2型;希氏束电图示A-H1-V1-H2-V2,心房激动沿双径同时前传时快径文氏或高度阻滞、慢径不典型文氏阻滞;心房内电生理刺激诱发出1∶2房室激动现象,呈S-A-H1-V1-H2-V2;快径不应期430 m s,慢径不应期260 m s;房室结区无室房逆传功能。P-P间期≤0.72 s,1∶2房室传导多见。射频消融改良慢径后,心动过速终止,房室传导为1∶1。随访3月未再发作心动过速,心脏结构与功能正常。结论:房室结双径路同时前传窦性冲动引起心动过速为非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径前传不应期、传导时间差异及房室结区无室房逆传特性、窦性频率变化可能是窦性冲动能否同时沿双径路前传双重激动心室的影响因素。射频消融可根治此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2例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我们给予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心内标测和消融治疗,其结果:①心房和心室电刺激易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②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QRS波窄型、逆行的P波、RP>PR;③心动过速与右心室起搏均呈同样的偏心性心房激动顺序;④心动过速时于希氏束不应期刺激心室可提早夺获心房;⑤经劳路室房传导呈递减性,未发现旁路有前传特性;⑥射频消融阻断心动过速的逆传支,2例分别于600ms及500ms心室起搏时显示室房分离。根据以上结果诊断为隐匿性慢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隐匿性慢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王…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2000年3月5日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天加重并恶心呕吐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94次/分,P-R间期0.28秒,Ⅱ、ⅢaVF导联呈Qr型,在上述导联ST段与T波融合呈弓背型单向曲线并有不同程度抬高.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Ⅰ房室传导阻滞;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再次复查心电图所示,仅示以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距0.56秒,频率107次/分,多数P波后无QRS波,QRS波群为两种形态:一种为Qr型,时限0.06秒,(较窄为窦性P波下传的室上型);另一种呈qR型,时限较宽,于前一QRS波后1.56秒出现,其前无有关P波为室性逸搏,在其室性逸博后均出现2个窦性P波1:1下传,心室逸博后第1个下传的P-R间期均固定为0.51秒(韦金斯基现象).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高度房室传导沮滞;4)室性逸搏伴韦金斯基现象(超常传导),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2.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为室速。其他心律失常有束支内蝉联现象、束支传导阻滞和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支持室速的依据有QRS电轴指向无人区、心前导联QRS主波方向一致性、V1导联出现宽大"r"波或呈qR、RR′型、室性融合波、房室脱节等。根据心电图波形和发生机制不同而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3.
例1,男,49岁。风心病、房颤,心电为心律不均齐、室率快、QRS呈宽窄不一,增宽的QRS波连续出现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在较长的R-R后有正常的QRS波,增宽的QRS程度不一样,但起始部和I、avL、V2~V6上升支有明显预激波,最短R-R为220ms,V1呈QS形,V6呈大R形,Ⅱ、Ⅲ、avF呈QS形,曾考虑为房颤合并差传,认为是洋地黄不足,给西地兰0.4mg静推无效,反见宽QRS增多,仔细分析系房颤经旁路前传,旁路可能位于右后间隔,给心律平140mg分二次静推后宽QRS消失,转为窄QRS的房颤。 例2,男,9岁。心电为宽QRS心动过速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心律规整,室率215次/分,V1呈rS形,V6呈大R形,V6起始部及上升支可见预激波,可见P波(Ⅱ倒置、avR直立),室∶房比例1∶1,Ⅱ、Ⅲ、avF的QRS呈rS形,曾考虑为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合并左束支阻滞,静推西地兰及异搏定无效,分析为经旁路前传的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静推心律平30mg转复为右束支阻滞图形的心动过速,心律规整,室率120次/分,V1呈rsR形,V6呈rS型,Ⅱ、Ⅲ、avF R波略小于S波,未见明显P波,考虑房室结前传型房折返型心动过速伴旁路同侧束支(右束支)阻滞,3h后转复为窦性心律,可见预激波,V1呈rS形,V6呈Rs形,Ⅱ、Ⅲ、avF呈QS形,分析旁路位于右后游离壁。 例3,男,55岁。冠心病5年,胸骨后疼痛1h入院,心电表现宽QRS心动过速,室率不规整呈右束支阻滞图形,V1呈大R形,V5呈Rs形,Ⅱ、Ⅲ、avF呈Qrs形,最短R-R 200ms,可见预激波,Ⅱ、Ⅲ、avF、avR ST段抬高,V1、V3、V5、Ⅰ、avL ST段下移,曾认为是急性下壁心肌梗塞,2h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V1呈R形,V5呈大R形,可见预激波(Ⅲ向下,avF双向,Ⅱ向上),更正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经旁路前传,旁路位于左后壁。 讨论宽QRS心动过速是指QRS≥0.12s,心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包括:①室速;②室上速合并原有的一侧束支阻滞;③室上速伴差异性室内传导;④室上性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经房室旁路前传。从3例经旁路前传的宽QRS心动过速诊断处理中,有以下经验及教训值得深思:①宽QRS的心动过速发作时应仔细分析心电图改变,用Wellens和Brugada提出鉴别诊断方案尽力区分室速还是室上速。②在所有1∶2房室关系的心动过速,不论其QRS形状如何,及在所有的宽QRS心动过速,应考虑到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或旁路自观者作为参加者的心动过速可能性,并加以肯定或否定,心电图可获得一些有用的线索。③不规则的宽QRS心动过速,在较前的R-R后有正常的或中间型(融合波)QRS波,表明房颤伴以占主导地位的经旁路前向传导。④宽QRS波形态变异大,可见预激波,提示经旁路前传,发作前后心电呈预激图形支持旁路存在的诊断。⑤宽QRS的心动过速时ST段改变为继发,合并冠心病时可出现心绞痛症状,不要轻易诊断为急性心梗。但也可与急性心梗同时存在,注意区分和诊断,预激综合征可酷似急性心肌梗塞。⑥鉴别不清时,不可用西地兰、异搏定等加快旁路前传的药物,使本来高危病人危险性加重,可静推心律平或乙胺碘呋酮减慢旁路前传转复心律或电击转复心律。  相似文献   

14.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20岁。因心悸就诊。心电图显示前3次心搏起自窦房结,Ⅰ、Ⅱ、Ⅲ导联P波直立,心率75/min,P-R间期0.18s,QRS时间0.08s。第4个心搏P′波出现于T波升支上,梯形图显示房性早搏激动受阻于房室结快径路,而沿慢径路前传心室,下传P′-R间期延长至0.48自第5个心搏开始,Ⅱ、Ⅲ、aVF导联P′波小而又有切迹,心率58/min,P′-R间期0.15s,为房性逸搏心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性早搏慢径路下传心室;③房性逸搏心律。2讨论电生理研究和临床观察显示,房室结双径路不一定在窦性心律中表现出来,而很容易在自发的房性早搏中显现出…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2 4岁。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 导联连续记录 ,窦性心律的频率约 75~ 97/ min,夹有 QRS的 P- P短于不夹有 QRS的 P- P。 QRS慢而较为匀齐 ,除几次提前发生的 QRS外 ,频率均约 42次 / min,其与 P波无关 ,为交界性逸搏心律 ,提前发生的 QRS为心室夺获 (R5、9、1 3)。综上分析 ,本图诊断 :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交界区逸搏心律 ,部分窦 P下传发生心室夺获 ,以上共同构成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 讨论2 .1 初读本图 ,a行似乎呈 2∶ 1房室传导 ,下传的 P- R间期逐次缩短 (P2 - R、P4- R 和 P6 - R 分别为 0 .2 8s…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术治疗窄QRS波心动过速6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68例窄QRS波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疗效。方法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中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左房室旁路消融二尖瓣心室侧,右房室旁路消融三尖瓣心房侧。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0例,房室结改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38例,其中左侧旁路32例,右侧旁路6例,消融成功37例,成功率97.3%,1例复发,复发率为1.5%。结论RFCA治疗窄QRS波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房室结双径路同步传导致双重性心室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性心室反应是一次激动引起连续两个室上性QRS波群 (后 1个QRS波群多出现室内差传 ) ,形成 1∶2房室传导 ,是房室结双径路的一种特殊传导现象 ,临床十分少见。本文报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快慢径同步传导形成非折返性心动过速。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4 9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就诊 ,头昏 1 6a ,于2 0 0 4年 3月 5日入院。患者 1 988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昏、乏力 ,呈突然发作 ,骤然终止。每次发作心跳可达 1 70bpm ,持续 1h~ 2h,每年发作 1次~ 2次。近 1a来发作比以前频繁 ,约每月发作 1次 ,经临床诊断为阵发…  相似文献   

18.
林劲  吴明 《海南医学》2002,13(12):180-180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时V1导联假r'波对鉴别室上速的发生机制及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消融的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和70例隐匿性房室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找出心动过速时逆传p'波在不同导联中的位置及与QRS波的关系。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发作时,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肢导联无逆传p'波,而V1导联有假r'波43例,发生率59.7%;肢导联有假s波,V1导联有假r'波15例,发生率20.8%;12导联有假q波1例,发生率1.4%;12导联均无逆传p'波13例,发生率18.1%。隐匿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V1导联示发现有假r'波。本文资料显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发作时,V1导联出现假r'波共58例,总发生率80.5%,V1导联假r'波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诊断的特异性100%,敏感性80.5%。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V1导联假r'波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诊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是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的一种简捷、准确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窦性P波跨越QRS波下传心室较为罕见。我院在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记录到1例房室结三径路伴P波跨越式传导及室.房逆传文氏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2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十余年,无心电图记录,体检、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于1991年4月5日作食道电生理检查,调搏前心电图为窦性心律,B型预激征(图1,图1~4见封三)。检查过程中短阵快速刺激诱发室上速二次。心速频率187次/分,QRS波正常,PⅡ、Ⅲ、avF负向(图2)。食道导联见高尖P波,PR/RP>1,RP=100ms(图3)。符合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结合调搏前心电图,考虑为右侧kent′s束所致。诱发室上速均以短阵超速起搏终止。心房程序刺激固定S_1S=705ms,S_1S_2从550ms起以步长5ms反扫,示S_2R固定为200ms,均显示典型预激图形,当S_1S_2达325ms时S_2R突然延长达320ms,继后QRS正常。且出现连续四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