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创伤 ,对呼吸、循环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现对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2 38例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 38例 (15 .96 % )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行非心脏手术开胸术 2 38例 ,38例在术后 10 d内发生心律失常。38例中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6~ 73岁。年龄≥ 6 5岁 14例 ,占 33.33%(14 / 4 2 ) ,血氧饱和度 <96 %者 9例 ,占 32 .14 % (9/ 2 8) ,术前有心血管疾病 13例 ,占 37.14 % (13/ 35 ) ,术后有…  相似文献   

2.
胸部手术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1996年12月~2002年6月我科共收治1100例开胸手术患者,其中231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现探讨其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牛继前  陆芹 《四川医学》2001,22(9):822-823
目的:探讨普胸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方法:病例回顾分析,结果:238例普胸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8例,其中房性早搏22例,室性早搏1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房颤和/或房扑10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合并2种以上心律失常者15例,38例心律失常均经积极纠正病因,恰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消失,年龄大于等于65岁,血氧饱和度<0.96,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和电解质失衡者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时恰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防治普胸开胸术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胸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265例普胸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100%.结论术前应有充分准备,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治疗方案,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危险期.  相似文献   

5.
陈波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81-81
目的探讨普胸开胸术后心率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从2009年到2011年间228例非心脏开胸手术,术后24例(10.5%)并发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 70岁以上心律失常发生率49.8%,术后SO2<93%者心律失常发生率53.2%,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8%,术前合并心肌缺血者心失发生率65%。结论术后发生心率失常与高龄、电解质紊乱、心肌供血不足、疼痛、低氧血症等因素有关。术前及时改善内环境紊乱和脏内功能状态是减少开胸术后心失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3年7月~2009年7月间37例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39%(37/356);发生于1~3天者32例(86.5%),4~7天者5例(13.5%).37例患者治疗3天内心律失常均消失.结论 术前心电图异常,既往心律失常史,FEV1/FEV2<70%,术式,术中失血>600ml等因素是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 1 0 7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 ,判定 1 0种因素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结果 年龄 >6 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或合并高血压、肺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 ,术前经放化疗后以及手术时间 >5 .5 h者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显著增加 (P<0 .0 1 ) ,同时具二项以上并发症者较一项并发症者术后发生率差异显著 (P<0 .0 1 ) ,胸上中下段位置及手术方式与术后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术后 36 h内发生心律失常者占 80 .4 % ,平均 (2 5± 1 8.7) h。 结论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所致。高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功能差是主要因素 ,手术时间长、术前经放化疗后 ,术后易发生心律失常。术后 36 h内是心律失常的易发期 ,与食管癌的位置和手术方式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食管 贲门癌围术期心律失常36例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律失常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直接刺激以及手术造成的自主神经紊乱等因素,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严重者可显著影响循环系统,危及患者的生命。而术后某些并发症,也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1999年-2005年我院行食管、贲门癌手术368例,其中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36例,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抗心律失常措施,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非心脏病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观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静云  李萍  王璐 《新疆医学》2006,36(4):194-195
开胸手术直接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随着手术适应症的日渐扩大,术后心律失常日益成为开胸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开胸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3.7%。老年人随着增龄,心脏储备功能差,在进行非心脏手术时,易诱发和加重各种心脏事件。我科1998年1月~2003年6月为37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非心脏病开胸手术,发生心律失常者197例,占52.39%(197/376),现将有关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5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208例,发生心律失常的4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比较。利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依次为高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支肺气肿、术后低氧血症。结论: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为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常见的高危因素为:高龄,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支肺气肿,术后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心功能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0月共45例60岁以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病人,观察其围术期间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多脏器功能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生存4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19例,死亡3例.其中发生心力衰竭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2例,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各1例,肝功能不全3例,消化道出血2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心律失常6例.存活出院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术后近期效果好.老年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心、肺、肾、脑等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于淑玲  武桂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154-3155
心律失常是患者开胸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若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我科自2000年3月至2004年2月对82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加强监护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2例病人中男64例,女18例。60岁以上74例,术后发生窦速30例,房早8例、室早2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5例,房颤3例、室速1例、心力衰竭1例。1.2监护措施手术前后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如胸闷、心悸等,发现心律失常及时救治。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每日输…  相似文献   

13.
刘心 《黑龙江医学》2002,26(9):718-718
开胸手术是用于治疗肺结核、胸部肿瘤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术后内出血是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 ,能否及时观察及护理并配合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功能的恢复 ,所以 ,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重视。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85~ 1999年共施行开胸手术 870例 ,发生内出血 7例 ,发生率为 0 .8%。 2例内出血因出血量少且积级给予药物止血而没有进行 2次开胸 ,另 1例 2次开胸后发生ARDS死亡 ,其余 4例均经 2次开胸 ,止血效果较好 ,没有发生并发症。2 术后观察及护理2 1 一般状态观察失血早期表现 :烦躁不安、憋气明显、面色苍…  相似文献   

14.
刘洪  袁培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19-120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手术前后常规心电图检查,术中心电图连续监测。结果:术前心电图异常6例,术中术后心律失常10例,心律失常常出现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开胸探查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多为弓上吻合者。结论:术中心律失常的预防关键在于精细解剖,轻柔操作,减少对血管、心脏的刺激,避免任何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胸科肿瘤病人的常见合并症。实行心肌保护对减少开胸手术的危险性、确保病人围手术期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等具有很大意义。三院胸科自1996~1997年间,共对42例件冠心病的开胸手术病人实行了心肌保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手术成功率、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l开胸手术对台并冠心病入的影响1.l降低肺功能,降低血氧饱和度.影响心肌供血。1.2由于手术的操作.直接刺激发生心律失常。1.3长时间、多种类麻醉用药易发生冠脉痉挛和栓塞。1‘4大量出血.大量补液易发生心力衰竭。2实施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期食管癌患者36例行手术治疗:对不宜作开胸手术者18例进行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能耐受开胸手术者18例给予开胸手术治疗作为对照.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3年生存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病灶均获完整切除.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例于术后2年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非开胸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疗效肯定,为心肺功能差及高龄(>70岁)患者创造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拓宽了食管癌治疗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金艳  王蕾  任恺  赵璧君  邓超 《当代医学》2010,16(29):579-581
目的探索室间隔缺损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室间隔缺损(VSD)而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失败而再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介入手术失败原因。其中5例介入手术后即因血压不稳、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手术开胸,撤除封堵器,并同期修补室间隔缺损。术中发现封堵器脱落1例、压迫传导束导致房室传导阻滞(AVB)4例。介入术中出现循环异常回收封堵伞4例,AVB2例,超声证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1例,4例患者行择期开胸手术治疗纠正心内畸形。结果 1例封堵器脱落患者开胸手术证实封堵器缠绕于三尖瓣腱索。4例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TI患者术中发现三尖瓣腱索断裂。所有患者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患者康复出院。结论介入手术在治疗先天心脏病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应及时采取外科手术干预,及时纠正介入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开胸手术由于术中对肺组织的直接机械性挤压及损伤,易引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产生,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预防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手术成败。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对部分开胸手术患者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期了解盐酸氨溴索加多索茶碱对预防开胸切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开胸手术由于术中对肺组织的直接机械性挤压及损伤,易引发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产生,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预防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手术成败。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对部分开胸手术患者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期了解盐酸氨溴索加多索茶碱对预防开胸切除患者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方法选取行VATS(VATS 组)、行开胸手术(开胸组)手术治疗的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80例,观察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整体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4.38%,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VATS 组为17.50%低于开胸组的31.25%( P <0.05);两组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均以房颤为主,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单发发生率 VATS 组分别为10.00%、2.50%、1.25%、0.00%,开胸组分别为11.25%、3.75%、2.50、2.50%,单发各心律失常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VATS 组合并2种及以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50%,低于开胸组的10.00%( P <0.05)。结论VATS 与开胸手术治疗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类型以房颤多见,开胸手术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同时发生2种及以上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高于 VATS 术式,其他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