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大部切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500例。其中男421例,女7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以31~50岁为最多325例;胃溃疡113例,十二指肠溃疡302例,复合溃疡80例,吻合口溃疡5例;合并幽门梗阻96便,上消化道出血99便,溃疡穿孔101例。术后并发症:4例十二指肠溃疡病灶旷置术后继续出血,2例吻合口出血,4例输入袢梗阻,1例继发性肝炎,5例倾倒综合征,输出袢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内疝、小胃综合征、吻合口溃疡各3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62~1982年20年间,共收治胃部分切除术后,大网膜坏死所致的梗阻性并发症12例。同期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胃术后各种机械性梗阻66例,大网膜坏死所致梗阻占18.2%。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3岁(32~62岁)。原疾病为十二指肠溃疡10例,吻合口溃疡1例,十二指肠憩室1例。原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10例,其中1例作十二指肠造瘘,半胃切除胃空肠吻合加迷走神经切除术2例。12例中,结肠后胃空肠吻合10例,结肠前吻合2例。一、临床表现:本组均在胃手术后早期出现梗阻症状,最短为术后5天,最长20天,平  相似文献   

3.
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胃排空延迟综合征 ,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 ,排空迟缓 ,它是胃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经保守治疗可以痊愈。 1 990年至今 ,我们共遇到 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中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3 5~ 71岁。原发胃癌 2例 ,胃溃疡伴出血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 1例 ,伴幽门梗阻 1例。手术方式 胃大部切除毕氏Ⅱ式吻合 4例 ,胃癌根治毕氏Ⅰ式吻合 2例。发病情况 :术后 4~ 6天肛门排气 ,胃管拔除 ,开始流汁饮食后发生腹胀 ,大量呕吐 4例 ,1例术后 7天…  相似文献   

4.
李伟文 《河北医学》2002,8(12):1057-105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后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4月间我院收治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大出血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2 9~ 81岁。全部病例均已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原吻合切除再吻合 9例 ,原吻合口切除、残胃切除、食道空肠吻合 2例 ,十二指肠溃疡血管缝扎 3例 ,溃疡腔外置 2例 ,后 5者均行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手术。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 ,痊愈出院。无术后近期并发症。随访 6月至 5年 ,1例 6个月后死于心肌梗塞 ,2例 12个月后死于癌症广泛转移 ,其它 13例无再出血现象。结论 :再手术为抢救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外科自1972—1981年十年期间共作了625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作了胃大部切除术。本组病例在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占1.6%。本文试就手术后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梗阻和胃肠功能异常方面谈一些体会。一、重视术后吻合口出血和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二、Billroth Ⅰ或Ⅱ式的选择。三、关于空肠袢蠕动方向及结肠前或结肠后吻合问题。四、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问题。  相似文献   

6.
石如  杨蓓蕾 《浙江医学》1999,21(5):301-302
我院自1978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1059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病人中发生术后并发症27例(2.55%)。现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31~63岁。其中18例出现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8例出现于胃癌根治术后,1例出现于穿孔术后。引起输出袢梗阻11例(40.74%),吻合口溃疡5例(18.52%),输出袢内疝及残胃排空障碍各3例(各占11.11%),吻合口出血2例(7.41%),脾损伤、十二指肠残端瘘及胆总管损伤各1例(各占3.70%)。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是普通外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癌的常规手术。术后并发症也较多 ,处理不当可致患者死亡 ,因此有些需早期再手术治疗。结合我们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再手术的 12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2 8~ 72岁 ,中位年龄 5 1.6 2岁。胃溃疡 4例 (其中 2例致幽门梗阻 ) ,十二指肠溃疡 4例 ,胃粘膜脱垂 1例 ,胃癌 4例。除 1例十二指肠壶腹溃疡穿孔行急诊手术外 ,余 11例均为择期手术。1.2 再次手术原因的发现 胃肠吻合口出血 4例 ,腹腔内脓肿致肠梗阻 3例 ,胃肠吻合口梗阻 3例 (…  相似文献   

8.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系远期并发症,我院外科自1980~1996年收治吻合口溃疡23例,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吻合口溃疡患者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23~56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明例,胃溃疡2例,复合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例。外院手术明例,本院手术5例。原毕fi式ZO例、毕1式2例、单纯胃空肠吻合1例。发现吻合口溃疡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8年,2年内复发比例(69.6%)。本组复发溃疡,并发出血14例(6O.9%),溃疡穿透至邻近脏器3例(13.0%),胃空结肠倭2例(8.7%)。全组病例经钡餐、胃镜、术中确诊…  相似文献   

9.
术后吻合口溃疡是胃手术后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治疗较困难。本文就我院1968~1993年手术治疗24例吻合口溃疡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中,男22例,女2例,男:女为11:l。年龄19-75岁,平均45.8岁。24例中胃溃疡2例。十H指肠溃疡22例。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B-H)22例,胃十二指肠吻合2例。出现溃疡症状距再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术后即开始,最长25年,平均2.7年。吻合口溃疡原因:胃切除不足12例(SO%),胃窦残留9例(375%),输入补过长3例(12.5%)。本组24例吻合口溃疡共施再手术27次。其中包括胃再切除12例。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病因、预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手术史、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均再次剖腹手术,术中对局部情况较好者予以缝合十二指肠残端,并在十二指肠肠腔内放置T型或蕈型管引流,对局部情况不允许或感染较重者,经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口置入T型或蕈型管引流。再手术后死亡1例。其余5例经十二指肠残端引流及腹腔引流后于再手术后4~8周痊愈出院.结论:十二指肠残端瘘最主要的原因是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不当,十二指肠残端瘘预防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及输入袢以确保十二指肠残端包埋满意、血运良好,输入袢不发生梗阻。诊断明确或临床疑为十二指肠残端瘘,应毫不犹豫地再次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75年6月-7986年6月,共施行胃大部切除术288例,发生近期并发症19例,占6.6%,现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56例,女32例。年龄19-74岁,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84例、胃溃疡24例、溃疡并出血25例、溃疡穿孔28例、胃癌40例、溃疡并幽门梗阻25例、其它12例。手术方式主要为毕罗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发生近期并发症19例:术后出血4例、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残胃排空障碍8例(吻合口水肿4例、空肠输出  相似文献   

12.
胃瘫 (gastroparesis)是指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功能障碍性病症。胃肠吻合术后出现胃瘫是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我科自 1991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间行胃空肠吻合手术 310例 ,诊治手术后胃瘫 2 1例 ,恢复良好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5 2~ 78岁 ,平均 6 8岁。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 2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毕Ⅱ式吻合 7例 ;胃癌伴幽门梗阻行远端根治术 5例 ;行胃空肠吻合 3例 ;胰头癌及十二指肠肿瘤晚期引起胃肠梗阻行胃空肠吻合或十二指肠空肠Roux en Y式…  相似文献   

13.
<正> 十二指肠残端和胃空肠吻合口破裂均系胃大部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近年有幸得救者已渐增多,但病程常曲折复杂。据法国外科学会1967年报告,1950~1965年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全球发病率为2%(死亡率40%),而胃空肠吻合口破裂则为13%。1980年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综合武汉地区25,220例胃大部切除术,有115例残端破裂,(0.46%),占722例近期并发症的第二位或15.9%;吻合口破裂31例(0.12%),占近期并发症的4.3%。我院自1957~1984年因消化性溃疡施行胃大部切除者在60  相似文献   

14.
吕辉生 《广东医学》2001,22(7):580-580
胃大部切除手术目前已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 ,但是也发生了一些术后并发症 ,特别是早期 (1个月 )再手术问题。本文就我院自 1986年以来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再手术 12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不包含胃癌、胃炎等病例术后 ) ,全组 12例 ,其中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35~ 6 3岁 ;再手术距首次手术时间最短为 4h,最长 2 1d。1 2 再手术原因 术后胆道梗阻、输出袢梗阻、结肠梗阻、本后腹膜炎各 1例 ,腹腔出血 2例 ,吻合口出血 2例 ,溃疡旷置术后再出血 2例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2例。1 3 …  相似文献   

15.
赵毅  黄岩 《辽宁医学杂志》1999,13(4):205-206
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胃手术后并发症。我们近年共遇到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40~65岁,平均51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3例,并大出血1例,胃溃疡2例,胃癌2例。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B-Ⅱ式吻合4例,B-Ⅰ式吻合1例,Roux-en-Y式吻合1例,胃癌根治(R2)B-Ⅱ式、B-Ⅰ式吻合各1例。症状出现于术后第6~14天6例,第4天、第20天各1例。发病与精神高度紧…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 (delayedgastricemptying ,DGE)是一种没有输出端和吻合口梗阻的功能性排空障碍。我院 1990年 3月— 2 0 0 2年 1月施行胃大部切除术 4 92例 ,术后共有 2 2例出现胃排空障碍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年龄 4 2~ 76岁 ,平均 5 8.2岁。其中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10例 ,胃溃疡 6例 ,胃癌 4例 ,胃平滑肌瘤 1例 ,胃淋巴瘤 1例。手术方式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12例 ,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 6例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 4例。发病诱因 :精神…  相似文献   

17.
喻侠华 《广东医学》1994,15(1):55-55
胃肠吻合在腹部外科中是常见的术式。因胃肠前壁全层连续内翻缝合(即Connell氏缝合)不易熟练、准确掌握,常带来各种并发症。笔者自1977年以来,断续采用“胃肠吻合前壁分层缝合”(简称“分层法”)治疗48例,方法简便易掌握,效果甚好。 临 床 资 料 48例中,男性41例,女性7例;最小者17岁,最大者7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34例,因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胃十二指肠吻合4例,因胃癌行根治术胃空肠吻合3例,因胃癌行单纯胃空肠吻合术1例,因胃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5例,因胃溃疡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1例。 本组48例术后均无发生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炎、吻合口梗阻及吻合口溃疡等并发症。住院最短13天,最长38天,平均17.5天。其中41例随访2~5年,除3例先后死于胃癌转移外,一般情况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一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新方法,可有效的减少消化道返流的发生。方法距屈氏韧带25~30cm的空肠段与食管端侧吻合,距此吻合口15~20cm,输出袢作空肠与残胃端侧吻合,距空肠残胃吻合口远段10~15cm,作输入、输出袢空肠侧侧吻合,在距食管空肠吻合口5cm输入袢和残胃空肠吻合口下方分别行空肠闭合,命名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结果14例近端胃癌患者接受该种手术,手术过程安全,吻合时间短(平均25min)。术后恢复良好,进食规律,无1例返流主诉。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了影像学和生理学方面监测,效果满意。结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有效阻止返流的近端胃切除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5例残胃癌的诊治。患者原发疾病为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均行毕罗Ⅱ式胃大部分切除。病灶位于吻合口者4例,贲门部1例;全部由胃镜检查获得诊断,原手术至残胃癌确诊时间平均24年。本组病例进行残胃次全切除4例和全胃切除1例,术后生存6~18个月。作者认为:残胃癌与原发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蔺禹 《吉林医学》2010,31(5):584-58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分别采取三种不同术式进行治疗的情况。结果: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总有效率100%,其次为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有效率93.3%,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有效率相对较低(90%),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的输入袢梗阻、吻合口溃疡、倾倒综合征、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63.3%,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输入袢梗阻、吻合口溃疡、伤口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本组最低,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输入袢梗阻、吻合口溃疡、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介于其他两种术式之间,而其没有倾倒综合征发生。三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但三组术后之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llrothⅠ式胃空肠吻合术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