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86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和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水平;病情的严重程度:住院时间、肝硬化发生率、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重叠感染者的TBil、ALT、GGT、AKP、PT的水平,住院时间,肝硬化发生率,重型肝炎发生率及病死率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能使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肝内淤胆明显、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浓度及红细胞粘附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重型肝炎、22例重型肝炎恢复期、58例肝硬化、5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80例正常人群进行了细胞竞争酶联免疫实验和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实验.结果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患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0.01)并与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明显相关.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显著下降,与sCR1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联合检测是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肝炎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4例慢性乙型肝炎、32例肝炎肝硬化、2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水平,同时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结果各组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IL-17的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有显著差异(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重型肝炎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48);Child-PughB级、C级患者与A级患者相比,血清中IL-17的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7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以及肝纤维化之间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Child-Pugh评分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评分与肝脏合成功能[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ysC)、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钙和磷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肝肾功能、血清钙、磷水平的关系,按Child分级分为A、B、C三组,Child不同分级间生化指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Child评分与各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双侧Pearson相关分析,各生化指标对Child评分的影响作用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果随着Child评分的升高,肝硬化患者的ChE下降、PT升高,A、B、C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呈升高趋势,A、C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间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分级A、B、C三组肝硬化患者的Cys、钙、磷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显示,Child评分与年龄、PT、BUN、Cr正相关,与ChE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hE、PT对于Child评分有明显影响作用。结论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中ChE、PT、Cr、BUN出现明显变化。其中,血清ChE对于Child评分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是判断肝脏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不同肝脏病变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评价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 共观察57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1例.患者入院后行PT、肝功能、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等常规检测,并进行总HBV DNA和HBV cccDNA检测.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血清HBVcecDNA检出率的相关因素.结果重型乙型肝炎组13份血清标本HBV cccDNA为阳性,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仅1份血清标本HBV cccDNA为阳性,血清HBV cccDNA的含量为1.25×103~4.88×104拷贝/mL,两组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血清HBV cccDNA检测诊断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1.94%和96.1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BV ccvDNA的检出率与PT有关(X<'2>=7.2192,P=0.0072),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总HBV DNA、TBil和AL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部分乙型肝炎患者特别是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出HBV cccDNA,血清HBV cccDNA的检出可作为支持重型乙型肝炎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肝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53例重型乙型肝炎、44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1例正常人血清β2-MG水平。重型乙型肝炎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及正常人血清β2-MG水平;重型乙型肝炎血清β2-MG水平与Alb呈负相关,与ALT、T-Bil、PT呈正相关;重型乙型肝炎死亡者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血清β2-MG水平是反映肝组织损害程度良好指标,对了解重型肝炎病情危重程度,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检测乙型肝炎不同临床类型患者血清维生素C含量及其它氧化损伤指标,为维生素C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共4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20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15例、重型肝炎10例],健康对照组15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血清维生素C、总抗氧化能力及丙二醛,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组血清维生素C、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P〈0.05);不同临床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正常组(P〈0.05);乙型肝炎组丙二醛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正常组(P〈0.05)。⑵乙型肝炎组血清维生素C的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与丙二醛水平呈负相关。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维生素C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维生素C的浓度与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从多种途径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代谢,进而引起骨软化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但当同时出现低蛋白血症时可掩盖血钙的真实水平.因此若该病合并甲状旁腺腺瘤时容易漏诊.本文详细介绍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治过程,旨在提醒临床医生重视低蛋白血症对血清总钙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30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mRNA的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的水平,并与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前后TRAIL的变化,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之间TRAIL水平差异.结果:重型肝炎患者PBMCTRAILmRNA的水平及血清sTRAIL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0622±0.0227vs0.0059±0.0023,P<0.05;9.1058±3.2260vs2.4552±1.7485,P<0.01).mTRAIL和sTRAIL与肝功能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无直线相关性,膜型TRAIL(mTRAIL)和sTRAIL之间也无直线相关性.PE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改善;PBMCTRAILmRNA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0.0622±0.0227vs0.0214±0.0140,P<0.001);而血清sTRAIL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好转组(n=26)和死亡组(n=23),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人血小板活化因子值,统计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结果: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85.71%(42/49),死亡组和好转组血清内毒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ET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死亡组和好转组的血清PA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PA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AF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ET、PAF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P<0.05或0.01,OR=0.799、0.040、2.007),PTA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负相关(P<0.05,OR=0.015),其中以PAF与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下降与肝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好转有密切关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患者电解质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电解质异常情况。分别采用ELISA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重度及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血生化。慢性重度肝炎与轻度比较血清Glu、Ca下降,肝硬化与重度比较BUN、Glu升高,Na、Ca、P、Mg均下降。随肝脏疾病的逐渐进展,病人低血Na、低血Ca的比例逐渐提高。BUN与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呈负相关,Cr与胆碱脂酶呈负相关。Ca、Na、P均与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呈正相关。随着慢性肝病进展,血电解质紊乱逐渐加重,血清Ca、Na、P水平可较好地反应肝脏的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变化,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35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RBP与PA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水平。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清RBP、PA和ALB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RBP与PA水平呈正相关(r=0.743,P〈0.01),血清RBP、PA亦分别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1=0.602,r2=0.529,P均〈0.01)。结论血清RBP、PA和ALB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而RBP与PA比ALB能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三者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血清新喋呤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感染的关系和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慢性乙型肝炎,26例肝炎肝硬化,35例慢性重型肝炎。其中合并感染患者共19例。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新喋呤水平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合并感染患者血清新喋呤高于非感染患者。新喋呤水平与TBil和TBA密切相关。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和感染有关,对病情判断和感染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和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0.05),且随着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T细胞亚群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sICAM-1水平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肝病患者血清中人前心钠肽(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roANP)水平,评价proANP在肝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中肝功能检查异常的、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无细菌感染患者血清32例(其中肝硬化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药物性肝炎3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4例)作观察组,选择20例来我院作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清作对照组,同时进行proANP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成人血清proANP浓度分别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药物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proANP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8.970,9.088,3.826,8.240,均P<0.001).各肝病组间进行比较,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中proANP水平增高,对多种肝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排除其他原因(如门脉高压、肝硬化、心脏疾病、结核、肿瘤等)的条件下,分析单纯慢性肝炎低蛋白血症及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出现腹水时血白蛋白水平.方法 分析本院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1日病房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单纯慢性肝炎及肾病综合征两种疾病患者,对其中低蛋白血症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腹水出现时血白蛋白的分界点.结果 单纯慢性肝炎患者血白蛋白低于25.65 g/L时容易出现腹水,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肾病综合征患者血白蛋白低于20.60 g/L时容易出现腹水,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单纯慢性肝炎及肾病综合征出现腹水组比未出现腹水组血清蛋白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纯慢性肝炎及单纯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出现腹水的血白蛋白分界点,对临床分析腹水原因具有指导意义,可避免临床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相关参数在不同肝功能分级下的差异,为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方法选择荆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住院的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6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分别作为血吸虫肝硬化组和乙肝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因胃病住院并排除患其他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疾病的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凝血相关参数值,以及不同Child-Pugh分级下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相关参数值。结果 3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512、81.672、37.612、104.475、52.497、102.233,P均0.05)。两两比较显示,血吸虫病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PT、INR、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LT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血吸虫病肝硬化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PT、INR、TT、APTT时间均明显延长,Fib及PL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A级时,乙肝肝硬化患者PLT减少程度较重;但当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B、C级时,2组患者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分级下,乙肝肝硬化组TT、APTT均较血吸虫病肝硬化组延长,且Fib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乙肝肝硬化组PT、INR值仅在肝功能为Child-Pugh A、B级时较血吸虫病肝硬化组延长;在肝功能为C级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损害程度存在差异。在肝功能受损程度较轻时,后者凝血功能下降更明显;肝功能受损严重时,后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影响更为明显,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影响及PLT减少在两类患者中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0例肝细胞癌、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VEGF进行检测,并以4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人员的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P<0.05,P<0.05),同时四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ST、ALT无相关性,与GGT成正相关(r=0.337,P<0.05).结论:VEGF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发展动态监测的指标.VEGF与GG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细胞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铁(SI)、铁蛋白(FE)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61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采用比色法检测SI,放射免疫法检测FE,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I、FE、MDA水平依Child-Pugh分级而呈上升趋势,而SOD水平则依次降低;SI和FE水平与MDA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2,P〈0.01;r=0.535,P〈0.01),与SOD水平均呈负相关(r=-0.429,P〈0.01;r=-0.422,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I和FE水平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有相关性,过重铁负荷加重了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