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讨论气管切开术后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临床特征及该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分析。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82例上呼吸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气管切开术前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梗阻原因、慢性肺部疾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诱导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82例患者中有15例(18.29%)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气管切开前二氧化碳分压、慢性肺部疾病史、高血压病史5个因素与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发生呼吸困难持续时间是影响气管切开术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最重要的因素。结论对于长期上呼吸道梗阻慢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若进行气管切开术,应考虑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可能。同时注意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并进行血气分析,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度上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发生重度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直接喉镜、CT、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结果47例中先天性疾病占87.2%(41/47):先天性喉喘鸣15例,占31.9%,其中6例伴有胃食管反流;上呼吸道先天性囊肿14例(舌根囊肿10例,会厌囊肿3例,喉囊肿1例),占29.8%,其中有13例曾被误诊为先天性喉喘鸣;先天性总气管狭窄3例;先天性喉蹼2例;声带麻痹2例;皮耶-罗宾综合征3例;猫叫综合征2例。急性膜性喉气管支气管炎6例。47例中3例放弃治疗,44例经吸氧、药物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其中曾行气管插管、吸痰37例次,行直接喉镜、支撑喉镜手术19例次。结论新生儿重度上呼吸道梗阻病因以先天性疾病为主,对这类患儿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尽早明确病因,迅速解除梗阻,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预防不良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时打鼾、上呼吸道阻塞致使呼吸暂停频繁发作,患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直接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最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女发病率相等,约2%。  相似文献   

4.
儿童阻塞性睡眠期呼吸暂停(OSA)多与上呼吸道先天性或后天性阻塞有关,如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血管运动性鼻炎、颈部短粗及下颌骨发育不全等。异物是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但作为OSA的病因,至今文献中尚未论及。作者报告一例2岁儿童OSA,可能系上呼吸道异物所致。患儿2岁,男性,因睡眠时呼吸困难入院。两周前突发性鼾声过响,睡眠躁动,入院前夜,曾有数次呼吸费力及呼吸暂停。查体时见患儿发育良好,无呼吸窘迫,除鼻腔有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及轻度扁桃体肥大外,余无异  相似文献   

5.
正气管切开术是耳鼻咽喉科常规手术,发展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最初是为了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目前气管切开术适用范围已大为扩展,临床主要用于上气道阻塞、机械通气支持和辅助头颈及胸部手术。虽然常规气管切开技术操作很完善,但其并发症及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其中术后脱管属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因抢救不及时而丧失生命,  相似文献   

6.
继发于气管切开位置错误的致死性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气管切开术被视为一安全的简单手术,但应注意到可直接由于手术而产生严重的致死的并发症。一些大宗的病例统计表明,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48%,死亡率为1.4~5.1%。并发症有:出血、气道阻塞、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感染等。术中和术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为3.7%,由于无名动脉破裂所致者约0.6~0.7%。至1977年为止,在文献报告的127例无名动脉腐蚀出血中,长期存活的只有8例。此并发症发生于术后1~2周内者最多。易发因素有:(1)气管切开低于第三气管环,因套管小弯部下表面腐蚀无名动脉以至破裂;(2)高位的迷走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量表在儿童扁桃体、增殖体疾病临床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调查量表(CBCL)对60例行扁桃体、增殖体手术的儿童家长术前术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症状评分及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习情况及行为问题评分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评分改变情况与家长主观反映符合率100%。结论 对于儿童扁桃体、增殖体肥大,积极地手术治疗是有益的;儿童上呼吸道阻塞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调查量表(CBCL)可以用于客观的术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手术期监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建立围手术期监护体系在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OSAHS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分为两组来对比研究,未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治疗者50例作为A组;建立围手术期监护者 50例作为B组。建立围手术期监护体系主要包括从手术前的系列查体,到各个专业的会诊治疗,从局部的影像定位和PSG监测,到3~7d的正压通气治疗,必要时的气管切开手术,从手术的麻醉护理的精深麻醉和配合,到手术后的ICU监护,而后到普通病房的特殊护理,到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结果 A组术中因并发症死亡1例,术后发生原发性咽部出血10例、继发性出血10例、气管阻塞2例、气管切开2例。B 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咽部出血、气管阻塞、气管切开的情况。B组较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 05),两组均无其他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出现。结论 OSAHS患者手术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建立OSAHS围手术期监护体系,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各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该综合征在气管切开患者发生的原因。方法报告1例长期喉梗阻的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发生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的病例,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上呼吸道梗阻是引起高二氧化碳血症的常见原因。在行气管切开解除上呼吸道梗阻后易出现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结论长期上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若行气管切开,应考虑到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可能。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后果严重,应在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同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血气、电解质、意识变化等情况,积极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避免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舌根囊肿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7年1月,7例行全麻低温等离子舌根囊肿射频消融术后患儿病历资料,术后予阶段性密切随访,并均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果 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舌根囊肿,术后未行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随访3个月~2年,仅1例在术后半年内复发。结论 低温等离子具有术中出血少,损伤小等优点,用于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舌根囊肿安全有效。电子鼻咽喉镜作为一种无创、便捷、准确的检查手段,可以应用于新生儿上呼吸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及喉部手术的随访。  相似文献   

11.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和性格等有明显影响,可并发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是发生OSAHS的主要原因,而首选治疗方法是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OSAHS患儿的阻塞平面及呼吸道最狭窄处均在腺样体平面,手术有效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PPP,H-UPPP)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手术安全性 的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77例OSAHS患者行H-UPPP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有15例(5.4%)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出血12例(4.3%),术中术后气道阻塞2例(0.7%)行气管切开术,心动过缓1例(0.4%)。合并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低通气最长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肺功能一秒率分别是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出血、气管切开的风险因子。结论 术后出血是H-UPPP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存在合并症的患者更易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婴儿患不发绀的先天性心脏病者,常发生呼吸困难,如肺不张、肺炎、或婴儿大叶性肺气肿,在某些病例可有气管支气管被扩张的高压肺动脉所压迫。气管支气管容易受压迫的部位有左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右支气管中间段和右中叶支气管交界处及气管远端的左侧。心脏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阻断,及Fallot 氏四联症易发生此类压迫。由压迫而产生的病理结果,与被压迫支气管阻塞的程度有关。作者报告3例不发绀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具有自左向右分流和肺动脉高压所致的肺动脉扩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105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5例均成功进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出血7例,皮下气肿4例,呼吸心跳骤停1例,切口感染2例,脱管1例,瘘口不愈合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与手术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有效措施,在积极治疗神经外科患者原发疾病同时,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同时娴熟手术操作及技巧的应用、加上术后良好的护理、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就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治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阻塞眠呼吸暂停综合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着重综述了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其继发症、诊断、头影测量和治疗方法,指出在应用多导程睡眠监护仪诊断该综合征后应常规行X线头影测量和上呼吸道的纤维导光镜检查,以明确致病原因和上呼吸道的阻塞部位,进而设计相应的方案。文中着重总结了各手术方法的设计原理、手术步骤、适应症、手术效果、禁忌症及并发症。另外还介绍了一种非创伤性方法—呼吸道持续正压治疗法。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后预防无名大动脉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多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而目前对颅脑及胸部损伤、中毒、昏迷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性呼吸困难,疗效显著,已成为重危症患者的常见手术。由于该手术常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因此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等。无名动脉大出血为术后较罕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即为致死性并发症。如何早期发现及预防这一并发症,从护理角度进行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上呼吸道阻塞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较大年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下罕见。本文报道3例幼儿患者,均因喉痛、发热、颈淋巴结肿大、喘鸣样呼吸及吸入性凹陷住院,外周血液中找到异形淋巴细胞在50%以上,血清学检查证实为EB病毒感染。其中2例颈侧位X线片显示口咽和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过去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需作紧急气管切开或扁桃体摘除,现用类固醇治疗可使增生的淋巴组织抽缩,经随访证实有效;必要时再考虑置入由鼻饲管改制成的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广州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例(气管腺瘤、气管乳头状瘤、气管血管瘤各1例),恶性肿瘤1例为气管腺泡细胞癌.4例患儿均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下行肿瘤摘除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4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3例良性肿瘤患儿中除1例乳头状瘤患儿因术后15 d内复发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2例随访6~18个月均未见复发.气管腺泡细胞癌患儿术后27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儿童原发性气管肿瘤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电子纤维镜检查,内镜下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小儿和成人的观察证明慢性咳嗽是下呼吸道反应性过强的一个表现。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儿童慢性咳嗽与其他上呼吸道症状的关系。研究对象为10名儿童,年龄7~16岁,患慢性咳嗽4个月以上,无哮喘史,但有慢性鼻阻塞,最近2个月无呼吸系病毒感染史。对所有患儿都进行了特异性皮肤点刺试验、P R I S T(纸片放射免疫吸附试验)、I gE测定和鼻窦X线照相、部分患者作了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和RAST(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 10名患者中,7名X线检查证实有鼻窦炎,9名作了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6名阳性。7名患儿于2年后进行了随诊,其中3名发生了支气管哮喘,2名有慢性咳嗽和运动性支气管痉挛,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 ,急性上呼吸道阻塞缓解后可发生阻塞后肺水肿 (POPE)。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是一种慢性上呼吸道阻塞 ,当气管切开术解除气道阻塞后可能发生同样的病理生理过程 ,增加肺水肿发生的危险。因此 ,该文作者对接受气管切开术的 OSA和非 OSA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以确定 OSA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水肿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复习 1985~ 1998年13年间行气管切开术的 OSA病例 ,排除可能存在合并肺水肿易感因素如肾衰、心肌梗塞和其它高血容量状态者 ,及无术前或术后胸部 X线片资料者 ,符合上述标准者 4 5例列入研究组 ,对照组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