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8例早期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肖嫣 《当代医学》2010,16(20):6-7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患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总结其危险因素,为梅毒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传播途径等一般资料;分析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结果早期梅毒患者年龄主要介于18~45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比例1.42:1;传播途径主要为不洁性接触。早期梅毒中以二期梅毒患者最多(32例,55.2%),一、二期梅毒共存患者最少(3例,5.2%)。皮疹有单发硬下疳、鳞屑性红斑、鳞屑性梅毒疹、扁平湿疣等,种类较多。青霉素治疗后第6个月潜伏梅毒阴转率为50.1%,一期梅毒RPR阴转率为85.4%,二期梅毒阴转率为44.5%。结论早期梅毒皮疹多种多样,应注意检查以防误诊、漏诊;尽早采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梅毒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中 《中国医刊》2003,38(2):19-21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几乎可侵犯全身的各器官 ,并可产生多种多样的表现。梅毒主要通过性交传染 ,也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可将梅毒分为获得性梅毒和胎传梅毒 ,每种又可根据其病期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1 获得性梅毒为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梅毒 ,包括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为感染后 2年以内发病 ,包括一期梅毒(硬下疳 )、二期梅毒和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梅毒为感染后 2年以上的病变 ,有皮肤粘膜、骨、眼等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和晚期潜伏梅毒等。早期梅毒有传染性 ,晚期梅毒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芜湖市不同类型人群梅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控制梅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城市居民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其他人群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2 444人,梅毒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1.9%,不同类型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层次越高、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获得梅毒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不同类型人群获得梅毒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同。结论需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不同类型人群的梅毒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嘉定区梅毒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梅毒报告病例的诊断、治疗、随访情况,为控制梅毒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梅,毒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2004~2006年上报梅毒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顾620份梅毒病史,其中73.9%由性病或皮肤科诊断.以潜伏梅毒病例为主.84.3%梅毒病例进行治疗,其中潜伏梅毒、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梅毒治疗率较低;没有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确诊后没有来门诊.梅毒病例诊断、治疗规范.28.7%梅毒病例进行过一次以上随访,其中男性梅毒、潜伏梅毒、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梅毒随访率较低,没有随访到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已到其他地方、联系无应答、患者拒绝来就诊.结论 应加强潜伏梅毒监测工作;扩大宣传,提高梅毒治疗率和随访率,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男性.  相似文献   

5.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已成为世界各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梅毒螺旋体检查和梅毒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影响诊断的可靠性。梅毒螺旋体直接检测法由于检测条件要求较高、需要时间长、费用高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PCR技术是一种诊断梅毒重要的实验室方法,可用于检测各种临床样本中的梅毒螺旋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以对梅毒螺旋体进行基因分型,而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对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在区分梅毒的复发与再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PCR技术在梅毒诊断、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方面的应用及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系统性传播疾病,感染早期(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损伤,未经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眼、骨骼、心血管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本文对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系统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鉴别诊断等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为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预防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梅毒患者的临床以及血清学特点,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中心的60岁以上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比为1.6∶1(男性31例、女性19例),非婚性接触是主要传染来源,术前检查异常是发现这些患者的主要途径。50例老年梅毒患者中:一期梅毒3例、二期梅毒13例、早期潜伏梅毒10例、晚期潜伏梅毒12例、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梅毒12例,其中4例患者同时合并其他性传播感染。患者血清抵抗的发生率为40%。结论 梅毒在老年人中比率比预想的要高,有必要在临床对梅毒做常规筛查。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人类宿主相关的螺旋体、实验室检测等因素是老年患者易发生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振玲  刘秀梅  庞凤春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32-1832,1815
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螺旋体(TP),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及血液传播。为避免输血传播,梅毒检测已做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的一项主要指标。为了解吉林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情况,现对1999-2004年中的无偿献血者87645人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做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荧光PCR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钟洙  王传敏 《吉林医学》2009,30(9):769-771
目的:评估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FQ-PCR技术检测硬下疳、一期横痃、二期梅毒皮损、梅毒患者全血、室温保存1~3年半的梅毒螺旋体DNA阳性标本以及部分生活污染品中的梅毒螺旋体DNA含量。结果:该技术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分别为一期梅毒100%,二期梅毒90%,早期梅毒全血为20%,无症状梅毒全血为0%,其敏感性主要受到治疗药物和梅毒病程的影响;与梅毒口腔黏膜斑密切接触的污染品中1个茶杯获得阳性结果;室温保存的梅毒螺旋体DNA阳性标本均阳性。结论:FQ-PCR技术适用于确认未经治疗的形态各异的早期梅毒疹;对一期梅毒后期或二期梅毒早期患者血中梅毒螺旋体DNA检查有价值;梅毒螺旋体DNA在常温下可长期保持稳定;该技术对探明梅毒间接传播途径可能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梅毒病理过程复杂、危害严重,对治疗有特殊要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梅毒的治疗规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治疗规范存在差异,许多国家对青霉素过敏者还提出了头孢曲松方案和阿奇霉素方案等。本专题邀请北京大学附属深圳医院妇产科的樊尚荣教授对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梅毒的治疗规范,妊娠合并梅毒及先天梅毒的治疗方案进行评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治疗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梅毒可分为两大类,即先天性梅毒与后天性梅毒。本文主要对后天性梅毒的分类等问题略加叙述。苏联对梅毒的分期和临床表现方面的见解与我国学者的看法是大致相同的,但对分类的方法,则不完全相同。苏联学者对梅毒(后天性,下同)的分期和分类,是根据试验检查、染病经过的时间和临床表现等相结合而划分的。在苏联的有关主要文献中,大多把梅毒分为三期:即初期、二期和三期梅毒。但是由于发生在神经系统和内脏的梅毒比较严重,为重视起见,故把内脏  相似文献   

12.
梅毒的辨证施治与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根据其传染途径的不同分为后天梅毒(也称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梅毒(也称胎传梅毒)。先天性梅毒大多于出生时或生后6个月内发生,晚者则在4岁以后,20岁之前发生,其母有梅毒史,血清梅毒试验阳性。后天梅毒分一、二、三期。一期梅毒,主要为硬下疳,不洁性交2~4周后,95%出现于外生殖器,男性在包皮、冠状沟、龟头和阴茎系带等处发生;女性多见于外阴部及子宫颈等处。二期梅毒,从感染后3个月到2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梅毒疹,发疹多对称、广……  相似文献   

13.
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交传播。本病表现极为复杂 ,几乎可以侵犯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 ,产生各种症状。早期梅毒主要侵犯皮肤粘膜 ,晚期梅毒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 ,危害极大。作者收集了 4 2例早期梅毒初诊误诊漏诊的病例 ,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总病例数为 4 2例 ,其中男性为 18例 ,女性 2 4例 ;年龄最大者 4 2岁 ,最小者 19岁 ;一期梅毒 8例 ,二期梅毒 2 8例 ,隐性梅毒 6例。1.2 分析一期梅毒 8例中男性为 3例 ,女性 5例 ;均表现为外阴部的溃疡或糜烂。其中单个皮损 2例 ,多个皮损 …  相似文献   

14.
2005~2010年内蒙古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梅毒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内蒙古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梅毒流行趋势。方法:查阅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1月性病门诊记录,并把诊断为梅毒患者的相关信息填入自制的梅毒统计表。结果:2005年1月~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梅毒患者总共1 397例,主要是Ⅰ期和Ⅱ梅毒,占96.63%。男女性别比1.17∶1,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占67.50%;梅毒患者前3甲分别是性服务人员、农民工和司机,占68.29%;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占66%。结论:内蒙古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梅毒确诊病例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梅毒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相关原因。方法:对120例诊断为梅毒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46例,一期梅毒30例,二期梅毒12例,潜伏期梅毒4例。女性患者74例,一期梅毒37例,二期梅毒30例,三期梅毒1例,胎传梅毒1例,潜伏期5例。54例为夫妻及性伴侣同患梅毒。在一方确诊为梅毒后,另一方同时或1~3个月后追踪被诊断为梅毒。性伴侣不确定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结论:性伴侣间同患梅毒的比例较高,潜伏期梅毒发生率较多,只有男性一期梅毒硬下疳易引起注意,而女性更多要到二期才来就诊。硬下疳不治疗可自行消退,及许多个体诊所治疗不规范、不彻底,这些因素是梅毒易于传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症状多表现为头痛、痴呆、精神症状、肢体无力,癫痫等,以眼科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尚不多见,下面报道1例首诊眼科的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7.
梅毒是性病的一种,其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血液、胎传、梅毒创口接触等)和间接(性交、口交,肛交及公用物品等)两种方式。为了解公共场所服务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我们对百色市2004-2006年668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令晓 《广西医学》2008,30(11):1755-1756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又称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1,2].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早期梅毒诊断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确诊和治疗,对于控制梅毒的蔓延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筛查的试验主要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者均为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对潜伏期梅毒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为梅毒的患者,应采用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以提高梅毒的检出率.本文采用TRUST、ELISA和TPPA三种方法,同时对51例各期梅毒患者及56例非梅毒患者血清进行检测,为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梅毒在建国初期为主要的性病,随着改革开放,梅毒开始死灰复燃,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解近几年哈尔滨市健康人从业人员梅毒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本文对1999-2008年到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站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梅毒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为梅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了解长治市城区梅毒发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某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257例梅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分析,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均为阳性者诊断为潜伏感染.只有TPPA阳性者诊断为既往感染.结果:城区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257例,发病率为62.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发病主要集中在25、35、50、60、80岁组的年龄段,占男性发病数的32.19%;女性发病主要为20、25、30岁组青壮年,占女性发病数的30.48%;职业以离退人员、工人、农民、待业人员为主.结论:在各个年龄段都有梅毒发病,在行业分布中,离退休人员最多,其次是农民、其它及待业人员,不详较多,应通过强化监测、宣传及注重知识的普及,来综合干预梅毒的传播及病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