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晓曼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60-160
目的:了解在慢性肝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对其的诊断意义。方法:124例血清均用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慢性迁延性肝炎血清TBA比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而慢活肝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P〈0.01)。慢活肝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迁肝组(P〈0.01);肝硬化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活肝组(P〈0.05)和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血清TBA明显低于肝硬化组,而慢迁肝组无差异。结论:血清CHE检测为连续监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提供了一项比较可靠的实验依据。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BA、CHE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TBA与ALT呈正相关,CHE与ALT、TBIL、ALB均无相关性。CHE与ALB、TB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总胆汁酸与胆碱酯酶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248例血清均用Roche-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慢迁肝血清TBA比较对照组有所提高,而慢活肝血清TBA显著高于慢迁肝组(P〈0.01)。慢活肝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迁肝组(P〈0.01);肝硬化组血清TBA显著高于慢活肝组(P〈0.05)和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血清TBA显著低于肝硬化组,而慢迁肝组无差异。结论血清CHE检测为连续监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提供了一项比较可靠的实验依据。各型慢性肝痛患者血清TBA、CHE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TBA与ALT呈正相关,CHE与ALT、TBIL、ALB均无相关性。CHE与ALB、TB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血清蛋白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仁明  魏中华 《四川医学》2006,27(2):141-142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阻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什、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鲍千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09-1110
目的 研究血清胆碱酯酶(CHE)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组30例,85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组30例,慢性肝炎组10例,肝硬化组30例,肝癌组15例,均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类肝病组CHE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同时还发现肝硬化组与另外3组肝病比较P〈0.05,差异亦有显著意义。可见CHE活性以肝硬化为最低,肝癌次之,再次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急性肝炎。结论 CHE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血清检测指标,可将CHE作为肝功能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血清胆碱脂酶在肝病诊疗中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艳玲 《广西医学》2001,23(4):737-73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5例各型肝病患者及2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胆碱酯酶(CHE)、丙氨酸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对照组相比,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ALT及急性黄疸性肝炎组的血清GG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轻度及中度慢性肝炎及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血清CHF活性未见明显变化(P>0.05);此外重度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CHE活性和A/G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ALT、GGT、CHE是反映肝功能的酶类,CHE尤其是提示肝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这些参数有助于肝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病患者(138例)和正常对照组(76例)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慢性迁延性肝炎外,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病患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可以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有助于了解急性肝病的恢复情况,在慢性肝病的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方法测定96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并与对照组60例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血清AST/ALT、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时血清AST/ALT、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值均随着肝功能分级递增而呈现上升趋势,各级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总胆红素的测定值也随着肝功能分级递增而呈现上升趋势,B级与C级,A级与C级间差异有显著性,但A级与B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AST/ALT比值、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胆汁酸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清胆汁酸对肝硬化病情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以59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比较89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各肝功能指标情况,研究各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各肝功能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任意两组TBA、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ALT水平与c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级组AST水平与B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TBIL与Child—pugh评分均呈正相关(r=0.692、0.529,P〈0.05)。结论:血清TBA与Child—pugh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准确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文英 《当代医学》2011,17(31):28-29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MINDRAYBS-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健康组100例、肝病组138例及非肝病组40例进行胆汁酸水平和其它肝功能项目的测定。结果肝病组TBA显著高于健康组和非肝病组(P〈0.01)。急性肝炎平均值(153.9±114.8)μmol/L,最高值达586.5μmol/L,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病组中以急性肝炎、肝癌、肝硬化升高最为明显。急性肝炎时TBA与ALT、AST阳性率相同,均为100%;而在肝硬化、肝癌TBA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ALT、AST,也高于ALP、r-GT;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TBA阳性率也不同程度地高于ALT、AST、ALP、r-GT,而在慢迁肝中TBA与ALT、AST、ALP、r-GT一样,阳性率均较低。结论胆汁酸的检测是肝脏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TBA特异性高,敏感性在不同肝病患者中表现不一致,它在监测各种肝病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糖类抗原50(CA50)升高的原因及其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共4组患者血清的CA50水平,并与肝功能、肝纤维化的相关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A50含量各肝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血清CA50含量皆与总胆红素汀BIL)、直接胆红素(DBIL)相关,慢性良性肝病组中CA50含量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CⅣ)相关,肝硬化组尚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相关,P〈0.05。结论:肝病血清CA50水平增高的原因:急性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慢性良性肝病可能由肝损害、肝组织结构改变、淤胆所致,肝癌可能主要与细胞恶变、抗原表达异常有关。CA50对肝癌诊断价值不大,动态观察CA50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良、恶性肝病的区分。  相似文献   

11.
AST/ALT比值在各种肝病中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1,1(3):222-223
目的 通过观察急、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应用于诊断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可能性。方法 测定各种肝病患者的AST、ALT水平和AST/ALT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与 HA、LN、IV-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透射电镜观察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明显高于其他肝病患者(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高于急性乙型肝炎(P<0.001)。以AST/ALT≥1区分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96%、100%,这一比值与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呈正相关。结论AST/ALT比值是肝脏疾病向慢性化进展和肝硬化的一个良好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庆琳  叶跃红  唐波 《重庆医学》2007,36(10):907-909
目的了解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α-岩藻糖苷酶(AFU)、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6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且分析筛选了多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肝病诊断。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56例各种肝病和43例正常人血清的6项指标进行检测,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时ALT、ASTm、AST、LAP均显著增高,其AUC分别为0.863、0.897、0.714、0.879;慢性肝炎重度时ALT、AST、ASTm显著升高,其AUC分别为0.875、0.895、0.786;肝硬化时ADA、AST均显著升高,其AUC分别为0.896、0.850;肝癌时ASTm、ADA、LAP、AFU均显著升高,其AUC分别为0.679、0.888、0.723、0.844。结论联合检测ASTm、LAP、AFU、ALT可以很好地诊断急性肝炎;联合ADA、AFU可以很好地诊断肝癌;联合ADA、AST可以很好地诊断肝硬化;联合AST、LAP、ADA和ALT可以很好地诊断慢性肝炎重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脏纤维化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病例观察及实验室检测,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5月本院住院的119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的HA、PIIINP、LN、IV—Col的值,并用13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其AIJT、AST的值,比较肝脏纤维化四项指标与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慢性肝炎轻度到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PIIINP、LN、IV—Col的浓度与肝脏受损的程度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慢性肝炎轻度到肝硬化的过程中,ALT、AST和肝脏纤维化四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肝脏纤维化四项与ALT、AST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性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谭柏松  伍金华 《海南医学》2011,22(8):115-117
目的分析抗-HCV阳性患者血清水平HCVRNA与AST/ALT活性的关系;评价AST/ALT比值,HCVRNA水平在判断丙肝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分别用荧光PCR试剂盒测定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ALT。结果 78份抗-HCV阳性标本经PCR检测后有31份标本含有HCVRNA,HCVRNA拷贝量与AST/ALT比例呈正相关。结论动态监测AST/ALT比例和HCVRNA的水平,可用于丙型肝炎的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成三组,即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108例、肝癌组98例,将排除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作CHE、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胆固醇(Chol)水平测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CHE水平最低,与Chid-Pugh A级和B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碱酯酶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程度较敏感,动态观察胆碱酯酶的变化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验探讨m-AST、TBA等临床化学指标检测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方法用HITACHI7600-020生化分析仪对56例酒精性肝病组和53例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及50例对照组血清中m-AST、AST、TBA、餐后2hTBA、ALT等临床化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酒精性肝病组的m-AST、TBA、餐后2hTBA、m-AST/AST、2hTBA/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AST/AST、2hTBA/TBA明显高于急性、慢性肝炎组(P<0.01)。而ALT等其它临床化学指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缺乏疾病组间鉴别的特异性依据。结论m-AST、AST、m-AST/AST、TBA、餐后2hTBA的水平检测在诊断酒精性肝病早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纤维介素蛋白-2凝血酶原酶(hFgl2)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慢性乙型
肝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共78例外周血单核细胞
hFgl2 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并将其与配对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行相关分析。结果
hFgl2蛋白可以表达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在慢重肝组和肝癌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慢乙肝组,而慢重肝组表达高于肝癌组。慢乙
肝重度组hFgl2蛋白的表达与其ALT、AST及TBiL成正相关。结论hFgl2蛋白可以表达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呈现随着肝病严
重程度增加而表达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在各类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160例肝病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DA、ALT、AST和GGT进行联合检测。结果各种肝病患者ADA、ALT、AST和GG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ADA的阳性检出率在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分别为76.7%,94.7%,83.3%和55.0%。ALT和GGT在各种肝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均〈0.01)。AST在肝癌有明显升高(P〈0.05),在肝硬化,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中有显著升高(P均〈0.01),其阳性检出率均在80%以上。急性肝炎时,ALT和AST阳性检出率达到100%。结论血清ADA与ALT、AST、GGT联合检测是协助诊断肝脏疾病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特征,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09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209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80U.L-1,血清AST 45~80U.L-1。HBeAg阳性120例,HBeAg阴性89例。209例患者肝脏均有病理改变,异常率为100.0%(209/209)。G1为24.4%(51/209),G2为36.8%(77/209),G3为33.0%(69/209),G4为5.7%(12/209),G2-G4为75.6%(158/209);S1为42.1%(88/209),S2为37.3%(78/209),S3为13.9%(29/209),S4为6.7%(14/209),S2-S4为57.9%(121/209)。男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20~<29岁、≥29~<40岁患者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患者肝损害的血清学改变特点。方法收集225例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乙、丙肝病毒合并感染引起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穿病理标本;所有病例均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CVRNA,抗-HCV。所有肝活检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炎分级分期,HBsAg、HBcAg免疫组化,HBVDNA、HCV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①重度慢性肝炎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的患者(B加C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水平与HCV单独感染(C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比HBV单独感染的患者(B组)低(P<0.05)。②非重度慢性肝炎患者:三组的血清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组与B加C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相似(P>0.05),但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1)。④单独感染组发病的病程长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合并感染组长,与单纯感染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肝的时间要短(P<0.01)。结论在重度慢性肝炎的患者中,肝功能损害的血清学指标(AST、ALT、TB、DB)不能很好地反映肝内损害严重度。与单纯感染组相比,HBV与HCV合并感染组发展为重度肝炎的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