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连素治疗心力衰竭78例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简易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国军  刘福鸾 《临床荟萃》1999,14(9):403-404
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rat failure简称RHF)是指常规采用洋地黄类、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治疗后仍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病死率较高。近年来的医学文献陆续报道了一些RHF的简易疗法,不仅方法简单,价格低廉,而且疗效也颇为满意。现简介几种,旨在进一步提高大家治疗RHF的水平。 1 左旋多巴 尤润生等用左旋多巴治疗RHF45例,其中病程在1年内18例,1年以上27例。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25例,Ⅳ级12例。左旋多巴0.25~0.5,每日3次,口服,加用VitB_620mg,每日3  相似文献   

3.
压宁定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压宁定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胡于健,胡海雷,胡柯压宁定通称为盐酸乌拉地尔(urapiclilHCl)是派生于芳香基哌嗪的新型合成降压药,厦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具有中枢和外周性扩血管作用,近年来已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本院自1993年-1995年...  相似文献   

4.
黄洁贞 《新医学》1994,25(6):317-318
心律失常伴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广州邮电医院黄洁贞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和左室功能不全病人常伴有心律失常,从而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心原性碎死。尽管冠状血管重建术或以利尿、强心和扩张血管等抗心衰治疗,可预防某些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然而某...  相似文献   

5.
6.
7.
王跃钢 《临床医学》1992,12(2):74-75
近年来,随着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发现一些非抗心律失常类药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副作用少,现介绍于下。一、硫酸镁随着镁与心脏研究进展,在发现镁可用于治疗某些冠心病之后,发现它还可用于各种快速的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快速房颤、室颤、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早和室速、室扑交替出现的快速心律失常,其有效率达70%以上。另外,还有报道可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塞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理是镁能激  相似文献   

8.
胡作堂 《临床荟萃》1995,10(14):632-634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内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对心力衰竭机制、药物疗效及监测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心衰的药物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CHF药物的治疗原则及药物疗效评价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代偿机制及药物治疗张秋,陈建建(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昌330003)充血性心力衰竭(CangestiveHeartFailue,CHF)时神经内分泌激活和心肌重构是机体维持重要器官及组织血供的两个重要代偿机制。进一步了解两者在CHF...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老年人心力衰竭占总心力衰竭的三分之二。随着对心力衰竭认识的不断深入,治疗也从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转变为神经内分泌治疗。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心力衰竭治疗的历史变迁,并对目前新型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等做了详细的介绍,直面老年心力衰竭面临的挑战,指出对老年心力衰竭要利用老年医学多学科团队进行评估、随访等全程综合管理,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院1999-01~2005-12收治的心力衰竭4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1日龄~14岁。1.2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心衰仍纠正不理想,可选择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及米力农,兼口服巯甲丙脯酸钠等药物。多巴胺2.5~7.5μg/(kg·m in)应用3~7d;多巴酚丁胺2.5~7.5μg/(kg·m in)应用3~7 d;米力农0.5~0.75μg/(kg·m in)应用3~5 d,以上药物均采用推注或输液泵输入。2结果本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心衰很快纠正,表现为多汗、咳嗽、呼吸急促症状逐渐减轻,肝脏回缩,水肿消失,心音较前增强。3讨论多巴胺为β…  相似文献   

12.
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继良  刘恒亮 《临床荟萃》1998,13(20):936-93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益作用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应用卡托普利后可加重原有的肾脏损伤,但尚未见肾功能正常的老年CHF长期用药后肾功能变化的报告,本文前瞻性地观察了38例老年CHF患者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前后心肾功能的变化,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螺旋内酯是一种弱利尿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并不占重要地位。但在有明显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的情况下,利尿作用增强。现将我们1组采用大剂量螺旋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选择:本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按NYHA标准。心功能Ⅲ~Ⅳ级。②入院前袢或噻嗪类利尿剂应用2周以上。③入院后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剂治疗5~7天效果不满意。其中  相似文献   

14.
Parsonage  WA  王建国 《新医学》2001,32(10):626-626
作者为探讨胰岛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血液动力学机制而进行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0例处于稳定期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胰岛素葡萄糖钳夹试验和非侵入性血液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静脉滴注胰岛素后骨骼肌血流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后,骨骼肌血流平均增加0.0036L/(L·min),心率平均减少4.6次/分,与安慰剂组相比均为P<0.05。静脉滴注大剂量胰岛素后,骨骼肌血流平均增加0.0073L/(L·min),心率平均减少5.1次/分,与安慰剂组相比均为P<0.005。心输出量稍有增…  相似文献   

15.
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 《实用医学杂志》2000,16(4):334-335
随着细胞与分子心脏病学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模式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数次变化 ,从 6 0年代之前的心肾模式 (cardio renalmodel) ,到80年代心脏循环模式 (cardio circulatorymodel) ,应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非洋地黄正性肌力的药物如米利隆 ,虽然改善了不少心衰的临床症状 ,但均不能改善慢性心衰的预后 ,甚至可增加慢性心衰的病死率[1] 。 80~ 90年代 ,人们开始关注神经体液紊乱在慢性心衰中的作用。慢性心衰时 ,循环中许多与心血管效应有关的神经体液均被激活 ,如去甲肾上…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136例标准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标准药物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心内科的CHF 136例,对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内的标准药物使用情况,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及治疗剂量进行统计.结果: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分别为11.02%、86.76%、100%、73.53%、100%;使用达目标剂量情况:β受体阻滞剂占10%,ACEI占36%.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均为CHF 治疗的标准药物,但β受体阻滞剂在我院的使用率较低,达到目标剂量者更低;ACEI在我院的使用率一般,达到目标剂量者较低.提示医师应不断学习掌握循证医学证据,规范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文会  孟立军 《临床荟萃》1998,13(13):611-612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由于细胞和分子心脏病学的发展,对 CHF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目前认为心脏从初始的心肌损害发展到终末的心力衰竭主要的机制是患者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即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激活,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血液动力学异常仅仅是心力衰竭的结果和表现,以往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治疗,不能改善CHF的预后.因而现代CHF的治疗不仅是纠正心泵功能.更应兼顾神经内分泌的激活,阻断CHF的代偿(适应)阶段到失代偿(适应不良)阶段的发展,改善CHF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和药物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民权县人民医院2004年至2008年住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心力衰竭指南进行比较。结果共分析了468例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243例(51.9%),其次是高血压病86例(18.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52.7%和42.9%,利尿剂、地高辛和硝酸酯类使用率较高,分别为75.0%、62.8%和80.1%。醛固酮拮抗剂使用率为10.8%。结论 2004年至2008年民权县人民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为主,药物治疗情况与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心力衰竭指南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都本洁 《临床荟萃》1994,9(22):1009-1012
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许多心脏病死于心力衰竭。因此,探讨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的治愈率,延长心脏病患者寿命。近年来在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有较大的进展,今探讨如下。 1 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霖 《临床医学》1994,14(1):24-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