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72例中毒型痢疾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最常见传染病之一,我院1985~1994年间共收治1080例,其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毒痢)72例,占6.67%.毒痢是细菌性痢疾的一个临床类型,除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急性菌痢的通常表现外,还有起病急、发展快、微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脑水肿等而死亡.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们将所遇72例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分析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男女之比1.25:1.年龄:最大65岁,最小1.5岁,15岁以下者38例,占52.78%,60岁以上者8例占11.11%.1.2 主要症状及分型 15岁以上者34例,出现腹泻者34例,脓血便21例,呕吐16例,惊厥2例,昏迷4例;15岁以下者38例,出现腹泻者35例,脓血便24例,呕吐17例,惊厥12例,昏迷10例.72例中毒型痢疾中,15岁以上者中,休克型30例,脑水肿型2例,混合型2例;15岁以下者中,休克型17例,脑水肿型12例,混合型9例.  相似文献   

2.
中毒型痢疾的诊断与治疗方鹤松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在50与60年代我国儿童中曾发生中毒型痢疾(毒痢)流行,病死率高达22.6%。建国以后由于卫生条件改善,痢疾发病率显著下降,同时研究出毒痢的有效治疗方法,使毒痢病死率降至1%左右。七省一市小儿腹泻...  相似文献   

3.
小儿中毒性菌痢(简称小儿毒痢)中脑型占大多数[1,2];该型起病急、变化快,可在1~2天内死亡[2];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处理,因而显得格外重要。1996年~1998年,我科收治脑型毒痢患儿22例,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4.
中毒型菌痢 (简称毒痢 ) ,发病急骤 ,病情危重 ,可在 1~ 2天内死亡。1989~ 2 0 0 2年本院收治诊断明确的毒痢 2 16例 ,资料完整者 14 7例 ,采用山莨菪碱与氢化可的松联合治疗 ,效果明显。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82例 ,女 6 5例。年龄 1~ 14岁 ,平均 4 .2岁 ,其中 2岁以下 12例 ,2~ 5岁 118例 ,5岁以上 17例。发病时间 :5~ 10个月 138例 (93.9% ) ,其中 7、8、9三个月 12 9例 (占 87.8% )。病程在 12小时以内者 114例 ,12~ 2 4小时者 2 6例 ,2 4小时以上者 7例。1.2 临床特点 发热 14 4例 ,39℃以上者 10 9例(74 .1% )。腹泻 …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心肌酶学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 (acutebacillarydysentery ,简称急痢 )时心肌酶学的改变 ,我们对 2 6 7例急痢患儿心肌酶学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为我院 1996年 6月~ 1998年 11月以急痢住院的患儿 ,其中普通型 12 6例 ,男 77例 ,女 49例 ,年龄 8月~ 13岁 3月 ,平均 5 8± 3 6岁 ,便培养均为阳性 ,福氏 2a痢疾杆菌 10 3例 ,宋内氏 2 3例 ;中毒型 141例 (其中脑型89例 ,休克型 15例 ,混合型 37例 ) ,男 81例 ,女 6 0例 ,年龄 10月~ 13岁 ,平均 5 0± 2 9岁 ,便培养阳性 6 4例 ,福…  相似文献   

6.
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型,多见于2~7岁小儿,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毒痢一般可分为未水肿型、休克型和混合型.无论哪一种型,都应分秒必争,全力以赴,抓住主要矛盾.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治疗护理措施,这里谈谈毒痢(脑水肿型)的护理.一、环境1、患儿应安置在有抢救设备的小房间里,室内须空气流通,温度18~20℃,夏季24~27℃,湿度50~60%.  相似文献   

7.
1998年9月15~22日,我县城区幼儿园发生74名儿童菌痢暴发,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验和临床资料分析证实为一起由食物引起的志贺氏福氏2a型痢疾暴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特征:在园547名儿童中有74名发病,其中70名到就近县医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囊虫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多,主要是虫体死亡后产生炎症性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本文通过对19例脑囊虫病驱虫治疗的观察,发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大发作106%,局限性发作192%,头痛192%,呕吐62%。及时发现副作用出现,及时处理,能避免病人发生意外,顺利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9.
脑型疟疾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武军 《新医学》1999,30(3):151-151
引言脑型疟疾是恶性疟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为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和抢救成功率,现将我院1987~1997年收治且诊断明确的34例分析如下。2临床资料2.1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①在疟疾流行区发病;②畏寒、发热;③昏迷、嗜睡或抽搐,可有阳性病理体征和/或...  相似文献   

10.
儿童脑瘫家庭康复训练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儿童脑瘫总例数70例,男41例,女29例,1岁~3岁15例,4岁~7岁24例;痉挛型33例,手足徐动型11例,弛缓型13例,共济失调型7例,混合型6例。家庭康复训练时间最短半年,最长4a,平均2.25a。家庭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杭州市儿童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常见肠道病原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构成、变迁及药敏情况,为杭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和沙门菌培养,病原菌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到种、群,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008-2012年分离出志贺菌和沙门菌共281株,其中志贺菌属119株,占42.3%(包括B群福氏志贺菌82株、C群鲍氏志贺菌6株、D群宋内志贺菌31株),以B群和D群为主(分别占29.2%和11.0%),B/D比值为2.64∶1,未检出痢疾志贺菌;沙门菌属162株,占57.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患儿男女性别比约为1.38∶1。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分布在5-10月,集聚分布在7-8月。对各菌属的耐药分析表明,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差异,志贺菌属耐药率普遍比沙门菌属高;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高;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近几年杭州市儿童沙门菌属感染引起腹泻呈逐年上升趋势,志贺菌属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志贺菌和沙门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治疗首选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12.
细菌性痢疾病原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流行的病原菌主要血清型及耐药性,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菌痢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年来肠道门诊和住院部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共1617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从1617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志贺菌165株,分布4个菌群,其中B群(福氏志贺菌)88株,D群(宋内志贺菌)40株,C群(鲍氏志贺菌)21株,A群(痢疾志贺菌)16株,分型诊断检出13个血清型及亚型,以B群2a为主;志贺菌总体耐药率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达90.0%以上,其次对氨苄西林、利福平、四环索、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在70.0%~87.5%之间,对诺氟沙星耐药率在20.5%~31.3%之间;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在2.5%~6.8%之间。结论本地区菌痢流行的病原菌主要血清分型为B群2a,其次是D群;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有增高的趋势,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10年我院诊治的儿童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特征及临床变迁。方法对1996-2005年我院诊治的粪便培养为志贺菌而确诊为菌痢的2541例患儿(323例为住院患儿)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近10年菌痢呈全年散发,每年6-11月为流行季节。1~6岁儿童为高发人群。323例住院病例中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88.24%,轻型为4.64%,中毒型为7.12%。福氏菌仍为主要的流行菌群,其次为宋氏菌,但2000年起,宋氏菌有上升趋势。近10年,志贺菌对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有所上升,而对氯霉素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目前我院收治儿童菌痢呈散发,志贺菌对儿童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上升,故应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减少使用抗生素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余姚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志贺菌感染状况。 方法 采集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拭标本,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和PCR毒力基因检测。 结果 2007-2011年共检验标本1360份,检出志贺菌36株,检出率为2.65%,其中福氏2a志贺菌4株,占11.11%;福氏2b志贺菌3株,占8.33%;福氏1d志贺菌11株,占30.56%;福氏Xv志贺菌12株,占33.33%;宋内志贺菌6株,占16.67%;检出的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结论 2007-2011年引起余姚市细菌性痢疾主要病原菌是福氏志贺菌,其次为宋内志贺菌;福氏志贺菌有多种血清型,其中Xv血清型分离率最高;药敏试验以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部分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毒力基因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The occurrence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attern of Shigella isolates obtained from persons in community and hospital-based studies of diarrhea and matched controls in northeastern Brazil were studied. The isolation rate of Shigella spp. from patients with diarrhea during 1988 to 1993 varied from 4.5% (26 of 575) for the urban community of Gonçalves Dias to 6.7% (12 of 179) and 5.9% (7 of 119) for Hospital Infantil and Hospital Universitário, respectively. Of the 55 Shigella isolates (45 from patients with diarrhea, 8 from controls, and 2 undetermined) 73% (40 of 55) were Shigella flexneri, 16% (9 of 55) were S. sonnei, 7% (4 of 55) were S. boydii, and 4% (2 of 55) were S. dysenteriae. Of 39 S. flexneri strains, over half were resistant to ampicillin,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or both. Over 64% were resistant to streptomycin, chloramphenicol, and tetracycline. Overall, 82% of all S. flexneri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four or more antimicrobial agents tested. As elsewhere, in the northeast of Brazil, ampicillin and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are no longer reliable for treatment of S. flexneri infection. Most Shigella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four or more antimicrobial agents. Nalidixic acid was still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due to S. flexne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 方法 2010年1-12月采集乌鲁木齐市379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种常见腹泻病毒。 结果 229份(60.4%)粪便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5.6%、14.2%、4.2%、3.2%和1.1%。混合感染共26例,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组合占首位(50.0%,13/26)。1-3月和10-12月是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诺如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10月。轮状病毒感染平均年龄小于诺如病毒感染平均年龄(P=0.002),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感染全部发生于2岁儿童。 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2010年乌鲁木齐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诺如病毒;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在以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混合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道感染相关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5例与文献报道的肠道感染相关性脑病相一致的患儿特点。结果均为突发高热、惊厥、水样腹泻、代谢性酸中毒、肝酶显著升高,前躯期为严重水样便、发热。大便检测6例轮状病毒阳性,脑功能障碍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是本病的临床特点;肝酶学极显著改变,血胆红素多正常。入院1-2 d后肝转氨酶达高峰,多于1周内恢复正常,病情缓解。本组无一例死亡,2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应提高对肠道感染相关性脑病的临床认识。治疗关键是纠正脱水、酸中毒,肠源性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单发脑转移瘤的CT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CT特征,评价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单发脑转移瘤的CT征象。结果:肿瘤结节水肿型28例,肿瘤环水肿型24例,肿瘤结节型9例,肿瘤水肿型5例。结论:CT检查对各类型单发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建财  杨炬  龚瑞  黎晞  张敏  马少宁 《疾病监测》2011,26(3):200-201,205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结合个案调查表、重症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9月5例死亡病例均为农村散发病例;女童3例,男童2例;最大死亡年龄为42月龄,最小12月龄,中位数为18月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患儿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急性肠套叠行复位术患儿240例,经超声检查,32例复发,设为复发组,未复发患儿20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患儿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继发腹泻、进食过早、回盲部水肿是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患儿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继发腹泻、进食过早、回盲部水肿患儿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早加强防范,降低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患儿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