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手术的心血管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HR、MAP、血糖、术毕至拔管时间。结果 HR、血压(MAP)、血糖,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采用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A组在全麻前行颈浅丛阻滞,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A组用2%~3%七氟烷吸入,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1);B组术后疼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苏醒快速,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5月择期行甲状腺肿瘤切除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麻醉组(Ⅰ组)和单用左布比卡因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质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治疗用药情况和术后镇痛情况。结果Ⅱ组HR、MAP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与Ⅰ组比较,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和镇静效果更明显,安全可控性好,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颈丛麻醉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丛神经阻滞组(C组,40例)和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D组,40例),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前后SBP、DBP、HR、SpO2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MAP和HR在切皮、术中及术毕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但地佐辛组低于对照组(P<0.05)。C组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D组,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各时点SpO2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地佐辛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预防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30例),Ⅱ组为0.9%氯化钠对照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颈丛阻滞完毕后10min(T1)、颈丛阻滞完毕后20min(T2)、颈丛阻滞完毕后30min(T3)、术毕(T4)SBP、DBP和HR的变化,并于T0、T3、T4时抽取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结果:盐酸右美托咪定组术中HR、SBP、DBP较平稳,对照组在麻醉后HR、SBP、DB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浆肾上腺素、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Ⅱ组较Ⅰ组明显升高,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治疗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40例,A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阻滞;B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的MAP和HR变化及两组患者复苏时恶心呕吐、躁动和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缝皮时的MAP、HR均高于诱导前、诱导后及A组(P〈0.05)。两组复苏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定义(P〉0.05)。B组复苏时躁动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双侧颈浅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甲状腺手术患者接受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麻)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全麻,B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生命体征[麻醉前(T0)、切皮时(T1)、术毕(T2)、拔管时(T3)、拔管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水平]变化情况、呼唤回应时间、完全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点,B组患者的的MAP、HR水平均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呼唤回应时间(6.48±1.12)min、完全苏醒时间(7.75±0.98)min均显著短于A组的(9.89±1.31)、(15.64±2.0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A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罗哌卡因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全麻下对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相对单纯全麻更利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并且术后苏醒苏醒更快、麻醉安全更可靠,可作为今后临床行甲状腺手术的的一种推荐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电针刺激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9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改良电针加颈丛阻滞组49例)、B(颈丛阻滞组49例)两组,A组选择49例患者入室后于双侧“合谷”、“内关”穴用韩氏镇痛仪电极片选用2/100Hz等幅波穴位刺激,10min后行颈从神经阻滞(颈4横突一点法,一边深、浅丛阻滞法,另一边浅丛阻滞);B组采用行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同A组。围术期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于麻醉前(t1)、双侧颈丛阻滞后10min(t2)、手术切皮时(t3)、手术结束缝皮时(t4)、术后5min(t5)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糖及皮质醇。记录患者术中疼痛强度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镇静与紧张程度评分(verbal stress scale,vss),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围术期两组HR、MAP、血糖、皮质醇、两组术中均有所增加,B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SaO2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VAS和VSS评分,A组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改良电针刺激可加强颈从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术中应激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颈丛阻滞下丙泊酚镇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下丙泊酚镇静对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例。Ⅰ组常规双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Ⅱ组在双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的同时微泵持续输注丙泊酚,监测MAP、HR、SpO2的变化。结果Ⅰ组患者麻醉后较麻醉前MAP升高,HR增快。Ⅱ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R均平稳,两组患者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颈丛神经阻滞下泵注丙泊酚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呼吸循环功能平稳,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甲状腺次全切术应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 1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Ⅰ-Ⅲ组,每组40例。Ⅰ组应用颈丛阻滞麻醉,Ⅱ组颈丛阻滞加静脉复合麻醉,Ⅲ组气管内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术中疼痛及配合评分,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等情况。结果术中、术后Ⅱ组、Ⅲ组MPA和H1R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呼吸道感染情况较Ⅰ、Ⅱ组有明显不同(P〈0.05),而手术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颈丛阻滞加静脉复合麻醉,效果确切费用低,可考虑作为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董明远  朱风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40-3141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次全切术病人所采用的颈丛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全切手术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25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根据病人疼痛反应情况,给予氟芬合剂和氯胺酮,观察病人在切皮、分离甲状腺上极、峡部、下极时的平均动脉压(MAP)、SpO2、心率(HR).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在分离甲状腺上极时MA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分离下极和峡部时,A组MAP和HR明显高于B组(P<0.05).A组18例术中加用氟芬合剂,5例加用了氯胺酮,而B组仅有12例加用氟芬合剂,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对甲状腺次全切手术,颈丛和硬膜外麻醉同样是安全的.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且辅助用药少,并能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地塞米松复合左布比卡因对防治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甲状腺切除术的46例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美托洛尔和地塞米松复合左布比卡因麻醉,对照组23例采用左布比卡因麻醉,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而感觉和运动维持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麻醉后10、45、90min 3个时间点的SPO2、RR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的HR和MAP 在麻醉后10、45、90min 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观察组的麻醉镇痛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5.22%(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7%(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地塞米松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和镇静效果更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有效可控性好,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志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03-1604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微量泵输注辅助颈丛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组)和对照组(颈丛阻滞+苏芬太尼组),每组30例.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颈丛阻滞后10 min以及手术开始后10、30、6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获得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比较HR、MAP、RR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5、0.64、2.78和1.94,均P〉0.05),各时间点间比较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1.36,均P〈0.05),而RR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1、4.35,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微量泵辅助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镇痛良好,呼吸抑制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Ⅰ组,20例)和咪达唑仑组(Ⅱ组,20例)。Ⅰ组神经阻滞5min后立即给予右美托咪定,Ⅱ组神经阻滞5min后给予咪达唑仑。观察各组患者神经阻滞前、阻滞后5min、切皮时、甲状腺分离时、手术结束时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患者在分离甲状腺时和手术结束时SBP、DBP、HR值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更完善,未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和呼吸抑制。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可以有效的抑制颈丛麻醉下的心血管反应,具有更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可以使患者更配合,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给予臂从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全麻。比较2组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苏醒情况。结果 A组、B组麻醉后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保持相对稳定,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明显升高(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6.
刘秀珍  魏昌伟  王卓强 《重庆医药》2009,38(15):1879-188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2例择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tmannⅠ-Ⅱb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n=2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2)。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劈胸骨时(T4)及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拔管、完全清醒时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T2、T3、T4、T5与T1比较,MAP和HR均升高;GA组患者MAP和HR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GEA组患者(P〈0.05);G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GEA组(P〈0.01);GEA组术毕拔管和清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保证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在甲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行甲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80例甲亢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双侧颈丛阻滞组(A组,n=40)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针刺麻醉组(B组,n=40).两组均采用C4一针法行双侧颈丛阻滞,B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刺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中及术毕的循环变化,并进行两组的麻醉效果的评定.结果 A组麻醉后SBP、DBP、HR均较麻醉前上升(P<0.05),B组麻醉后上述参数稍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多于A组(P<0.01).结论 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行甲亢手术,术中循环稳定,麻醉效果优良,是甲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单东海  李俊彦  李友安  陈光娥  方园 《河北医药》2010,32(17):2351-235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单纯全麻和硬膜外加全麻对老年患者麻醉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年龄65~80岁,ASAⅠ~Ⅱ级,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麻药未稀释组和麻药稀释组)、单纯全麻组(Ⅰ组)和硬膜外加全麻组(Ⅱ组),每组20例,术前、切皮后和手术结束时测定平均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药物用量,并行术后镇痛。结果Ⅱ组插管、切皮时MAP、HR上升幅度少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及丙泊酚和异氟醚等药物用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全麻用药量和术后躁动少,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施行下腹部及其以下部位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罗宝林  姜志军  刘延青 《河北医药》2009,31(15):1924-1925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颈丛浅支神经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臂丛神经-颈丛浅支神经联合神经阻滞组(Ⅰ组)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组(Ⅱ组),观察2组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后3个时间点的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3个时间点NIBP、HR较Ⅱ组下降(P);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结论臂丛神经-颈丛浅支神经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的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时的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和拔管时间等进行比较,探讨其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直肠癌并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2组,每组18例。A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方法,B组(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患者插管后、术中,拔管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毕拔管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比较,复合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相对平稳,对照组均出现MAP升高、HR增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