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1例ABO血型A亚B型标本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探讨ABO亚型鉴定的准确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分析了1例标本ABO表型,首先使用PCR-SSP方法对样本进行ABO基因分型,再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样本的第6、第7外显子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为A亚B型;PCR-SSP分型结果为A1B型;测序发现标本ABO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存在突变:第6号外显子发生297A>G突变,第7号外显子发生467C>T、526C>G、657C>T、703G>A、745C>T、796C>A、803G>C及930G>A突变,该样本基因型为A307/B01。先证者母亲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疑似为A亚型;基因测序结果为A3型。先证者父亲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为B型。结论 血清学实验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准确鉴定ABO亚型,分子生物学方法还有助于探索ABO亚型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个含有Aw亚型中国汉族家系的ABO基因的遗传机制。方法:对1例血型血清学鉴定为Aw亚型的样本及有关家系,采用PCR-SSP扩增、DNA测序方法,以A101一致序列进行比对,对其ABO等位基因的第6外显子、第6内含子及第7外显子进行基因克隆和单倍体测序分析。结果:血清学为Aw型样本中ABO基因序列与ABO*A101相比有两个位点发生了突变467C>T,543G>T),文献中未见报道,为一个新的A等(位基因,该样本的家系5人中,2人带有这个新变异的A等位基因。结论:543位突变倒致编码ABO糖基转移酶的156位氨基酸由脯氨酸(Pro)变为亮氨酸Leu),大大降低了酶活性;这个位点对转移酶的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PacBio三代测序技术鉴定c.586T>C突变导致的Bel亚型,并分析Bel亚型家系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 ABO血型表型检测使用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家系标本进行ABO基因第6、7号外显子Sanger测序。利用PacBio三代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子女的3例样本进行ABO基因全长单体型分析。结果 先证者血清学表型为Bel亚型,测序技术鉴定ABO基因序列第7外显子存在c.586T>C位点突变,三代测序单体型鉴定先证者ABO基因型为ABO*BEL(c.586T>C)/O01.02,其长子和长女基因型为:ABO*A1.02/BEL(c.586T>C)、ABO*B.01/BEL(c.586T>C)。结论 c.586T>C位点突变是导致本例Bel的分子基础,PacBio三代测序技术能够精准鉴定ABO亚型单体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例BX血型个体及其家系成员血型进行分析,以阐明其血型遗传特征、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ABO血型、吸收放散试验确认亚型抗原物质、中和抑制实验检测唾液血型物质;扩增ABO基因6、7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先证者及其儿子为BX型;先证者父亲和弟弟为B型;先证者母亲及其配偶为O型;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儿子、父亲的ABO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在B101基础上发生695TC突变,比对人类血型抗原基因突变数据库,该等位基因为Bw11。结论鉴定了1例BX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型和等位基因型,血清学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于准确鉴定ABO血型和降低亚型患者输血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由ABO*BEL.11 等位基因导致的ABO 正反定型不符样本及家系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其遗传方式。方法 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和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样本的ABO 血型表型;PCR 方法扩增ABO 基因7 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并对先证者的亲属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先证者血型血清学结果为B弱;测序显示:存在ABO*B.01/O.01.01 杂合且伴c.586C/T 突变;克隆测序:c.261delG,297A>G,c.526C>G,c.586T>C,c.657C>T,c.703G>A,c.796C>A,c.803G>C 和c.930G>A 共9 个突变,基因型结果为ABO*BEL.11/O.01.01。家系调查显示先证者父亲、母亲、妻子和女儿血型血清学结果分别为B 型、O 型、A 型及B 弱,其中先证者父亲及女儿的ABO 基因存在ABO*BEL.11 等位基因。结论 ABO*B.01 等位基因上c.586T>C 的突变产生ABO*BEL.11 等位基因,从而导致红细胞上B 抗原的弱表达,且能够稳定遗传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205亚型个体的分子生物学及家系遗传特征。方法选择2020年8月因术前血型筛查正反定型不符拟行进一步血型鉴定的1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弟弟为研究对象。先证者为男性, 17岁。采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受试者进行ABO亚型鉴定, 并且应用Sanger测序法确定ABO基因突变情况。并且根据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分析先证者血型在家系中的遗传特征。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泉一伦[2021]124号), 受试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ABO血型鉴定结果显示, 先证者及其母亲的血清学分型为Ax亚型, ABO基因分型为A205/O01,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存在c.28+5859T>G、c.261delG、c.467C>T、c.1009A>G。先证者父亲及弟弟的血清学分型为均O型。②家系调查结果显示, 先证者与其母亲ABO血型分型、ABO基因分型及测序结果一致, 先证者的ABO基因突变遗传自母亲。结论 ABO基因c.28+5859T>G单核苷酸突变可抑制A基因的转录, 而同时存在c.467C>T、c.1009...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种新的ABO等位基因变异组合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对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了解该变异组合在家系中的传递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ABO血型鉴定,采用PCR-SBT法对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基因测序,确定突变点及突变类型。结果 该家系中先证者及其父亲的血清学结果为A亚型,ABO基因检测结果与ABO*A1.01序列比对显示两个样本均存在c.1A>G、c.467C>T、c.903C>T变异,ISBT数据库中暂未检索到此种突变型组合的基因型。结论 发现1种新的ABO等位基因变异组合c.1A>G、c.467C>T、c.903C>T,并且能在家系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个含有Aw亚型中国汉族家系的ABO基因的遗传机制。方法:对1例血型血清学鉴定为Aw亚型的样本及有关家系,采用PCR-SSP扩增、DNA测序方法,以A101-致序列进行比对,对其ABO等位基因的第6外显子、第6内含子及第7外显子进行基因克隆和单倍体测序分析。结果:血清学为Aw型样本中ABO基因序列与ABO*A101相比有两个位点发生了突变(467C&;gt;T,543G&;gt;T),文献中未见报道,为一个新的A等位基因,该样本的家系5人中,2人带有这个新变异的A等位基因。结论:543位突变倒致编码ABO糖基转移酶的156位氨基酸由脯氨酸(Pro)变为亮氨酸(Leu),大大降低了酶活性;这个位点对转移酶的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导致3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进行亚型鉴定;采用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6、7外显子;采用测序方法对ABO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血型血清学试验结合基因测序证实3例标本为分别为:AwB(1例)、Ael(2例)。基因直接测序发现先证者1在A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了476C>T、595C>T突变,在B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526C>G、657C>T、703G>A、796C>A、803G>C、930G>A突变;先证者2、3在A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了476C>T和767C>T突变,两标本突变点符合Ael05。以上的基因位点改变均导致了ABO血型的血清学表型变化,表现为ABO亚型。先证者3的母亲及女儿都携带Ael05等位基因。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3例ABO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并发现1个新的ABO血型等位基因,即:c.595C>T单基因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ABO新等位基因Ael08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先证者标本红细胞ABO血型抗原,标准A、B、O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ABO抗体,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上微量抗原;采用PCR技术扩增先证者ABO基因的第5~7外显子序列,PCR产物经双酶切后直接测序分析6和7外显子;扩增产物经TOPO TA克隆到质粒载体中获得单链,对所得克隆作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双向测序分析;家系调查采集先证者父亲和哥哥的标本作血型血清学试验和ABO基因第6和7外显子直接测序分析。结果先证者红细胞上表达很弱的A抗原,只有通过吸收放散才能有效检出,同时其血浆中存在较强的抗-B和较弱的抗-A;直接测序分析发现:6号外显子第261位缺失杂合,7号外显子第297位A/G、467C/T、646T/A、681G/A、771C/T、829G/A、804insG/G杂合;克隆测序发现1个为常见的O02等位基因,另1个为1种新的等位基因(已被dRBC NCBI命名为Ael08),与A102比较,Ael08在第804位碱基处插入G,这导致氨基酸第268位后阅读框架发生改变,编码产物比正常A1转移酶多37个氨基酸。家系调查显示:先证者Ael08等位基因从父亲遗传所得。结论发现1个ABO新等位基因Ael08,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A基因)第804位碱基处插入G突变导致产生Ael表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1名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男性患者的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向和反向血型分别为O型和A型。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包括基因分型和测序在内的多项实验及家系调查,以确定其亚型,并探讨该亚型的血清学特点。方法:用标准的血清学技术对先证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进行正反定型、反定型增强试验、H抗原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试验,并利用PCR-SSP法进行ABO基因分型及6、7外显子测序。结果:先证者血型正定型为O型,但吸收放散试验可检出A抗原,反定型增强试验可检出抗-A1,唾液中有H物质但无A物质,血清学特征符合Ael亚型。基因测序分析显示,在A102的基础上发生了从未报道过的c.625T>G碱基替换,家系调查显示c.625T>G的碱基替换出现在了该家系的三代人中。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一个由c.625T>G突变引起的具有Ael血清学特征的新等位基因型,c.625T>G碱基替换导致A抗原减弱,这种突变可以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例血型鉴定正反不符的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进行亚型鉴定;采用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6、7外显子;采用测序方法对ABO基因的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血清学方法鉴定患者为A亚型,符合Ael特征,家系血清学表现均正常。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A等位基因6外显子:261DEL/G,A等位基因7外显子:476C>T和767C>T,两标本突变点符合Ael05。先证者的女儿和母亲均携带Ael05等位基因。结论 研究揭示了1例ABO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避免了血型的误判和漏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95例中国人群血型血清学ABO亚型个体的分子机制。方法 2013年11月—2017年10月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及第6、7外显子基因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其中部分标本采用了第1—7外显子的测序。结果对血型血清学方法确认的95例(73例先证者,22例家系成员)ABO亚型标本。经PCR-SSP和基因测序检测,73例ABO亚型先证者中检出A亚型基因的个体13例(17.8%),检出B亚型基因的个体17例(23.3%),检出B(A)型基因的个体22例(30.1%),共52例(71.2%,52/73);22例家系成员中检出ABO亚型基因者18例。先证者中未检出ABO亚型基因者21例(28.8%,21/73),且21例中5例(6.8%,5/73)检出O基因但表达弱A或弱B抗原;22例家系成员中4例未检出ABO亚型基因,共25例(25/95)。结论 ABO亚型的基因型与表型不完全符合,且同1个血型血清学表型对应不同的基因型,同1个基因型又表现为不同的血型血清学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4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的遗传背景。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ABO正反定型不符标本进行亚型鉴定;采用PCR方法扩增ABO基因的7个外显子;采用测序方法对7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血型血清学试验证实4例标本为ABO亚型,分别为:Bx(1例);ABx(1例);Ax(2例)。基因直接测序发现Bx和ABx在ABO~*B.01基础上1~6外显子未发生改变,仅在B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了449位核苷酸AG的突变;2例Ax在ABO~*A1.01基础上1~6外显子未发生改变,仅在A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发生了467位核苷酸CT的突变和798位插入了一个碱基T,以上的基因位点改变均导致了ABO血型的血清学表型变化,表现为ABO亚型。结论 研究揭示了4例ABO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2个新的ABO血型等位基因,即:c.449AG单基因位点突变,c.467CT的突变和c.798insT单碱基插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例ABO血型系统ABw07亚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3月12日于青岛市中心血站献血的1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试管法对其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法对其ABO基因进行分型,并且对其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确定其ABO基因型.结果 ①本例献血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A型.②本例献血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的直接测序结果显示,ABO基因第261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无缺失,存在c.297A>G、c.467C>T、c.526C>G、c.657C>T、c.703G>A、c.796C>A、c.803G>C、c.930G>A及c.1055G>A杂合突变.③单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本例献血者的ABO基因存在c.1055G>A突变,导致密码子由CGG突变为CAG,所编码的第352位氨基酸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p.Arg352Gln),ABO基因型为A102/Bw07.结论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B基因)c.1055G>A(p.Arg352Gln)突变可能导致产生ABw07亚型,该亚型血型个体的血清中存在抗-B.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1例先证者ABO血型正反不符的原因,以明确其血型及遗传规律并制定合理的输血策略。方法:根据血清学结果,利用PCR-SSP方法对1例患者及其家庭5位成员的外周血进行ABO基因外显子测序,综合分析血型结果。结果:先证者血型正反不符,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B101对比多一个c.700C>G,符合B(A)02亚型,基因型为B(A)02/O02型;其哥哥检测结果同先证者;先证者侄子亦检测出c.700C>G,基因型为A102/B(A)02型。结论:标准血型血清学鉴定ABO血型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发现突变点是证实ABO亚型的有效方法,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102/B(A)02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2016年6月-2016年12月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先证者和其父母的ABO血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SSP基因分型技术和SBT测序分型技术分别扩增先证者和其父母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序列,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杂合子结果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先证者红细胞上B抗原减弱,表现为AB3,直接测序发现第7外显子nt467C/T杂合和nt700C/T杂合,克隆测序和家系分析确认先证者血型为A102/B(A)02,与A101参比序列相比,A102在nt467碱基突变CT,导致156位脯氨酸(CCG)变成亮氨酸(CTG),B(A)02的序列与参比序列B101相比,nt700发生碱基突变CG,导致234位脯氨酸(CCC)变成丙氨酸(GCC)。结论a-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位于7外显子的467位CT突变是产生A102等位基因的原因,a-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位于第7外显子700位CT突变是产生B(A)02等位基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1例CisAB亚型患者的血清学结果、血型基因及家系遗传规律,探讨该患者在外院曾被误判为A获得性B的原因。方法 2017年3月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先证者及6名家族成员血型,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基因测序对先证者及家族成员中疑似亚型的3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清学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存在弱抗-B;唾液中仅含有A,H物质,唾液试验结果与A获得性B表型相似;但H抗原4+,A1抗原弱凝聚,不符合A获得性B表型特征。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第7外显子存在467C>T、803G>C突变,为CisAB01亚型典型基因突变,基因型为CisAB01/O01。其家族2位成员符合典型CisAB血型血清格局,基因型均为CisAB01/A102。结论仅根据先证者常规血型检测、唾液试验结果,容易发生血型误判。实际工作中应结合血清学其他结果、分子生物学分析和家系遗传规律研究鉴定正确血型,防止血型误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ABO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并对其家系的ABO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采用PCR-SSP对血清学方法定型为B亚型的先证者及其家系共5份样本做基因分型,并对其ABO血型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分析后确定其基因型。结果:该家系中3份标本ABO基因序列与ABO*B101相比,在第905位碱基发生了AG的突变。结合血清型学表现,先证者ABO基因型可定为Bx02/O102。结论:采用DNA序列分析法可以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验证,并能阐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或弱表达现象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对1例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方法?运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标本ABO血型;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基因定型和ABO基因直接测序的方法确定该标本的基因型。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表现为B(A)亚型的特点;PCR-SSP分型结果定为B(A)04/O1型;测序发现标本ABO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存在变异:第6外显子存在261delG、297A>G;第7外显子存在526C>G、640A>G、657C>T、703G>A、796C>A、803G>C、930G>A,判断该样本血型为B(A)04/O01血型。结论?该血型血清学初步鉴定为B(A)的标本用PCR-SSP法和ABO基因直接测序法确认为B(A)04/O01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