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既往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1,3-D-半乳糖基转移酶p.Arg187Cys突变个体表型为正常B型,本文探究该突变导致AB亚型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血清学方法鉴定一名中国籍个体的血型血清型,PCR方法扩增ABO基因增强子、启动子和所有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Chimira软件构建3...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2例ABO亚型A2B的分子机制。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先证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用标准A、B、O细胞检测先证者血清中的ABO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先证者ABO基因的第5至7外显子序列,其PCR产物经酶切后直接测序分析。同时,PCR产物经TOPO TA克隆到质粒载体中获得单链,对所得克隆进行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双向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先证者红细胞有A、B抗原,同时其血清中存在抗A1抗体。直接测序分析发现,第261位无缺失,第297位A/G、467C/T、526C/G、657C/T、703G/A、742C/T、796C/A、803G/C、930G/A杂合。克隆测序得到B101和1个新的A等位基因。与A102相比,新A等位基因仅在第742位C→T突变,导致第248位精氨酸变成色氨酸,新等位基因已被正式命名为A213。结论 :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基因第742位C→T突变导致产生A2表型,表型个体血清中可含有抗A1抗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A2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新的ABO等位基因,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5例ABO血型疑难样本,PCR扩增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含有变异位点的扩增片段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例疑难样本分别鉴定为A2或A2B亚型;进一步研究发现,1例A2B和1例A2样本分别含有A201和A205等位基因,另3例A2B样本中发现一个新的A2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A101相比,差异在外显子7的467C〉T和539G〉C变异,导致多肽链P156L和R180P的替换。结论:首次发现467C〉T和539G〉C组合的A2等位基因,中国汉族人群中A2亚型具有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汉族人群中Ax亚型的表型频率,探讨其遗传学特征。方法用微板法对本中心2003~2009年的福建汉族献血者共424 792人(份)作血液标本筛查,对血清学表现为Ax亚型的献血者标本和50例(包括30人(份)血清学鉴定为正常A型及20人(份)B型抗-A减弱)对照标本,采用PCR扩增ABO基因第6、7外显子及第6内含子,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从424 792份献血者血样中共检出9例Ax亚型,从这些个体的A等位基因中,新发现1例存在467C>T、721C>T突变的Axnew等位基因,3例为已报道的Ax09、2例为A307、2例为A102以及1例A205等位基因。结论福建省人群中Ax的表型频率估计约为0.002 1%,Ax表现型在福建省汉族人群中存在遗传异质性;发现1个新的引起Ax亚型的A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一个血型A_x亚型家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人群血型中产生A_x亚型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该家系成员的ABO血型,测定血浆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活性,行DNA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分析ABO基因序列,并构建3D分子模型,就发现的突变对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稳定性改变(ΔΔG)的影响进行预测。结果 :血清学鉴定和DNA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的血型为A_xB亚型,其2个女儿分别为A型和AB型,其ABO基因型分别为AW.38/B.01、A1.02B.01、A1.02/AW.38。先证者和其A型女儿的第7外显子均存在c.426GC杂合突变,导致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发生p.M142I改变。分子模建分析提示,该基因突变改变了蛋白局部氨基酸间氢键的数目,从而导致氨基酸间作用力发生改变,而动力学改变,ΔΔG值升高表明其蛋白稳定性降低。结论: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p.M142I突变可能通过降低了酶的稳定性导致A_x表现型,而其深入机制有待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1例产生抗A抗体的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A血型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及基因分析,以了解其分子基础。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的检测,采用PCR—SSP对A基因进行扩增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对A血型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初定为A亚型;PCR-SSP扩增检测结果有O、A血型基因的存在;对ABO基因第6外显子测序发现存在c.261delG,显示有O基因;对A、O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特异性扩增测序分析显示,在A单倍型基因第7外显子出现C.467C〉T、c.626G〉A的突变,在O单倍型基因第7外显子出现C.646T〉A、681G〉A、771C〉T、829G〉A等突变。结论:该献血者在A基因第7外显子的c.626G〉A是新的等位基因突变,C.467C〉T是SNP;新突变的GenBank序列号是KC690281,被BGMUT命名为1个新的A等位基因亚型A31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例ABO血型系统ABw07亚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3月12日于青岛市中心血站献血的1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疑难血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试管法对其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法对其ABO基因进行分型,并且对其ABO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确定其ABO基因型.结果 ①本例献血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为A型.②本例献血者ABO基因第6、7外显子的直接测序结果显示,ABO基因第261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无缺失,存在c.297A>G、c.467C>T、c.526C>G、c.657C>T、c.703G>A、c.796C>A、c.803G>C、c.930G>A及c.1055G>A杂合突变.③单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本例献血者的ABO基因存在c.1055G>A突变,导致密码子由CGG突变为CAG,所编码的第352位氨基酸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p.Arg352Gln),ABO基因型为A102/Bw07.结论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B基因)c.1055G>A(p.Arg352Gln)突变可能导致产生ABw07亚型,该亚型血型个体的血清中存在抗-B.  相似文献   

8.
9.
Ax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x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首先采用双重PCR RLFP方法 ,对 8份血清学试验疑为Ax及AxB的标本 ,做ABO初步基因分型 ,明确其中的A、B或O基因 ;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mobI筛选ABO基因第 7外显子中的T6 4 6A的突变。对不具有该突变而血清学疑为Ax的标本以及血清学和基因分型不一致的标本 ,则进一步对其ABO基因第 6和 7外显子做深入的克隆测序分析。结果  8份标本中有半数含有T6 4 6A点突变 ,剩余 4份中 ,1份为包含C4 0 7T和C4 6 7T错义突变的A weak 0 1等位基因 ,1份为携带新的核苷酸变异的Ax (C4 6 7T和C74 5T)等位基因 ,另外 2份血清学疑为AxB ,初步基因分型为BO的个体 ,克隆测序的结果显示两者均有正常的O基因 ,但是其B等位基因均发生了新的nt6 4 0位A G突变。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检测到新的Ax及B(A)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疑难血型鉴定及其遗传发生机制分析,探究分子生物学在红细胞血型分型技术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使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例二次献血时血型与首次记录不符且ABO正反定不符的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结果献血者血清学:与抗-A血清反应呈弱阳性(2+),与抗-B及抗-H血清反应均为强阳性(4+);与A1型红细胞呈弱阳性(2+),但与B和O型红细胞不反应;直接、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血清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献血者分子生物学:ABO基因第6、7外显子区存在9处变异,与A101等位基因进行比对,确定血型为B(A)02。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避免血清学疑难血型鉴定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及时准确地鉴定B(A)亚型。  相似文献   

11.
1例Bx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x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3份血清学试验疑为Bx和ABx的标本,做ABO初步基因分型,明确其中的A、B、O基因;并进一步对其ABO基因第7外显子作深入的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克隆测序结果显示3份标本均有C721T点突变,先证者及其妹均有正常的A基因,其父有正常的O基因。结论在中国汉族人中检测到Bw03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2.
1例Bx亚型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型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标准方法分析&亚型的血清学特性,并使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ABO基因7个外显子和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区。结果确认1例Bx表型,DNA分析显示该&个体的ABO基因为杂合001/g基因:905A〉G导致B糖基转移酶中氨基酸D302G改变。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检测到Bx02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3.
Am亚型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病例简介献血者,男,18岁,来本站无偿献血300ml,采血后复检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A型。是O型血清中缺乏相应的抗体,还是红细胞含有极弱的抗原?笔者遂对献血者作进一步的血液、唾液检测,发现为弱A抗原中的1种Am亚型。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试剂抗-A,抗-B标准血清(效价均为128,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抗-AB标准血清、ABO试剂红细胞(本室自制);抗-H、抗-A1、IgG抗球蛋白、筛选细胞及聚凝胺(上海市血液中心)2.2ABO正反定型见表1。2.3抗体筛选患者血清与筛选细胞经盐水法、聚凝胺法、抗球蛋白法,结果均为阴性。2.4吸收放散…  相似文献   

14.
ABO血型抗原变异较多,ABO亚型在人群中虽然比例很低,但它可能严重影响输血的安全』生和有效性。A亚型主要有A1、A2、A3、AX、Am等,B亚型的种类与A亚型相似,但远比A亚型少见,而ABx亚型更为少见,笔者接受了某医院送检的一例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患者,通过对患者血型进一步的检查并做家系血型调查,证实为ABx。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Ax亚型一例     
ABO亚型是指在常见的人类A、B、AB、O4种血型之下进一步细分的ABO血型,这些亚型必须有遗传基础,并有明确的血清学特点.因年龄、疾病、妊娠等不可遗传的因素造成的血型改变不能认为是亚型.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经进一步鉴定,发现是一例A亚型血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个体红细胞ABO血型Bw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通过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 鉴定了1个家庭3例ABw亚型,PCR扩增样本基因组DNA的ABO基因增强子、启动子和外显子1~7及侧翼内含子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将含有多态性位点的外显子7克隆到pcDNA3.1(-)质粒,转化DH5α后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 3例ABw亚型的直接序列分析发现其ABO基因均有A102、B101和002等3种等位基因部分序列特征,但无法直接确定其基因型.单倍体序列分析表明,其中1个等位基因为A102,另1个为B101-O02杂交等位基因,表现为B101等位基因基础上的646T>A,657T>C和681G>A变异.在110份随机样本中未发现该杂交等位基因.结论 B101和O02等位基因杂交可能是导致该Bw亚型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1例A3亚型     
正临床输血配型时常常会涉及到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问题。免疫血液学是伴随着临床输血的历史而发展,是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最近笔者接收医院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疑难血型鉴定申请1例,经血型血清学试验后确认为A3亚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4例正反定型不符的献血者标本进行分子遗传分析,分析其分子生物特征.方法 采用吸收放散进行红细胞弱抗原检测,SSP-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其序列.结果 该4例标本均为Ax或AxB亚型,测序结果表明,第六、七外显子含有4个碱基错义突变,分别为nt467T>C,nt526G>C,nt539G>A,nt646T>A.一个碱基无义突变nt537G>A.其中nt526G>C,nt539G>A两个错义突变和nt537 G>A无义突变是在Ax亚型个体中首次发现.结论 Ax亚型可能是多个碱基突变,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导致糖基转移酶活性的降低,从而使红细胞上表达的A抗原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9.
患者张某,男,4岁,2014年4月因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病于我市某三甲医院治疗,患者无输血史,医院输血科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送我站输血研究室检测。经证实该患儿为A2亚型,同时血清中伴有抗 M 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A2亚型在广州献血者人群中的分布,并研究其分子基础。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地区A型自愿无偿献血者全血标本793例,利用抗-A1凝集素在96孔板中筛查献血者中的A2亚型,再用试管法对检出的A2亚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确证。然后,提取A2亚型献血者静脉血基因组DNA,并对ABO基因外显子6和7进行测序以明确A2亚型的基因型。结果 793例A型献血者中A2亚型有13例,在A型献血者中的频率为1.64%(13/793)。ABO基因外显子6和7测序结果显示13例A2亚型中10例携带有A2等位基因,分别是ABO*A2.05/ABO*O.01.01(n=5),ABO*A2.05/ABO*O.01.02(n=2),ABO*A2.01/ABO*O.01.01(n=1)及ABO*A2.01/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