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障碍、姿势不稳及肌肉僵直等,其病位在脑,多因肾虚、血瘀、痰浊所致,究其根源,脑髓损伤是发病的基础,肾虚是源头,但不应完全责之肾、髓.脑髓为阴,脑气为阳,脑神为用,脑髓为病,脑神无以统帅,脑气逆乱无章,影响五脏六腑、五官九窍而发病,是故帕金森病非一元一体所能述清,当从脑髓、脑神、脑气多角度论治,相互依存,共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正常颅压脑积水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下降及尿失禁。陈志刚教授结合古代医家论述以及临床经验,提出中医脑病“脑髓-脑神”一体论的核心辨治体系,脑髓是脑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脑功能正常发挥有赖于脑髓充足;脑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协调控制脏腑功能,指出痰饮留滞脑髓、脑神失用是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法以补肾益髓,温阳化饮为主,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从脑髓、脑神角度阐述脑积水的特点。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路易体痴呆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痴呆,主要表现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及帕金森综合征。本课题组提出了从脑髓—脑神—脑气的角度辨治路易体痴呆,认为脑为髓海,根于肾,是脑的物质基础;脑神是大脑内各种精神活动的集合,包括认知、情感、思维等,是脑功能的体现;脑气则是连接脑髓和脑神的枢纽,可充脑髓,养脑神。肾虚髓空是本病发生的基础,随疾病进展,正虚邪盛,痰瘀内生,日久酝酿成毒留滞于脑,造成髓损神伤,脑气紊乱,病人出现一系列肢体运动、官窍及认知问题;病至晚期正虚积损,元神不复,造成形神衰惫。在治疗方面,以补肾益髓,养神复意,调补脑气为主,同时应在辨证过程中注意痰浊瘀毒的有无,把握好标本虚实,兼以祛毒化浊、固本培元。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毒损脑络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由诸多病邪使脑络长期、反复受损,自我调节功能发生紊乱,日久病邪积而成毒,更伤脑络,脑络自我调节功能丧失,最终毒邪闭阻脑络或使脑络破血溢而发病.脑络受阻、受损,一方面气血不得濡养脑髓,脑髓继之受损,脑神失用,另一方面,毒邪不得从络脉排出,进一步败坏脑络、脑髓和其它脏腑组织器官.如此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是中风病病情复杂、险恶、难以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早泄是常见的男性射精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影响家庭和谐。中医认为早泄病因责之于肾,证型以肾虚、心肾不交多见。郭军教授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脑-心-肾-精室”轴理论,以“肾”作为脏腑辨证的核心,脑、心、肾等功能失调致精室失用,而精室失用为早泄发病的最终环节,治疗倡导“心身同调”“整体与局部同治”,并在此理论指导上拟定了翘芍方。此方以“安心神、调脑神、益肾精”为治则调节脑、心、肾、精室之间联系,养心(脑)神、补肾精,调一身之气、固肾精,整体结合局部,以达到益肾壮阳、固精止泄之效,从而控制精室开阖,全方补中有通,神、体、用共治,以此指导临床治疗且疗效显著,为临床辨治早泄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内经》及历代医家对脑的生理解剖的认识入手,阐述了脑的生理功能,脑与人身三宝——精、气、神的关系,认为脑是精气神汇注之脏,脑以精气为体,神明为用;肾生脑,脑髓之源滥觞于肾。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三焦气化为脑神的基础。"心藏神"是一身的最高主宰,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脑神"即"识神",是"神"的外在表现,是以"心藏神"为前提的,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脑神表现是以三焦气化化生的气血津液精为物质基础,脑神的血、脑髓居所赖三焦气化化生,五神五志赖三焦气化紧密联为一体;精气能化神,神能统精气,"精气神"互化涵括了气血津液精神间的互化,是三焦气化的集中体现,精气神及脑神赖三焦气化的气机而各就其所;脑神的整体神志观通过三焦气化体现,脑神的作用通过三焦气化来实现;三焦气化失司致脑髓不充则是脑神病变的基础,脑神的病变通过调理三焦气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疲劳(PSF)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测因素。基于脑-神-气一体观,从其病因病机探讨3者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张春红教授认为其病位在脑,主责脑、神、气,关乎心、肝、脾、肾,将其病机概括为窍闭神伤、神不导气、气不化神,提出“治脑,调神,运气”为治疗大法,以期为PSF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发病率高。毒损脑络理论认为人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蓄积变生毒邪损害脑络。笔者基于该病临床特点,认为“毒损脑络”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毒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络损是重要的病理变化,髓伤是最终的病理转归,“毒蕴—络损—髓伤”贯穿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始终。笔者认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分为邪蕴成毒、毒损脑络、毒败脑髓三个阶段,病位在脑络,病性为虚实夹杂,正虚、痰浊、瘀血、火热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伤及络脉。脑髓失于充养,神机失于调摄,最终致髓消或髓坏,神机失用,而出现认知障碍。本病的治疗总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法,注重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调和营卫,立足于“毒”“络”分阶段治疗,以期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机及用药思路。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属精室失用疾患,邪阻精窍、开阖失司为直接原因,脑心失调、神失所主是重要因素,肾虚不固、气化失常为根本所在。在“脑-心-肾-精室”轴用药观指导下,倡导“心身同调”“整体与局部同治”的治疗思路,可采取通利精室、调治心脑、培补肾气的治法,分别以黄芪-蒲黄-车前子、远志-丹参-茯苓、肉桂-覆盆子-金樱子角药组合为主治疗,结合病理偏重情况,辨证遣方用药,对脑、心、肾、精室进行整体调节,促进前列腺增生向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1.
慢性前列腺炎为常见的男性附属性腺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复杂、发病率高的特点。本文旨在基于“脑-心-肾-精室”轴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脑-心-肾-精室”轴认为脑、心、肾与精室在生理上环环相扣,以督脉为纽带,以精血为基础,以神明为统领,以少阴为枢机,促进精室功能协调有度;在病理方面常以脑心失调、脑肾失济、心肾失交进而致精室失用为主。本文通过分析脑、心、肾、精室彼此间的经脉络属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倡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需要以肾为核心,以“脑、心共主神明”为依据,将整体与局部同治,心身同调为治疗原则,拟定止痛、改善排尿、调节性功能、调神等针法并结合“脑-心-肾-精室”轴的辨治思路确立相应治法,丰富选穴方案,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艳教授认为心脑肾相关理论以整体观为切入点,心、脑、肾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血脉相通和精神互用,心病与"心主血脉""心藏神"关系密切,心、脑、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心-脑-肾轴"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符合病因病机,心、脑、肾同调,补心温肾安神,使肾阳得温,脑髓得充,心气充沛,心功能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亏髓减、脑浊内生、毒损脑络,证属本虚标实。结合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基础研究,拟初步探讨血浊-脑浊-脑毒理论体系对AD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血浊是AD发病前的病理状态,脑浊-脑毒的具体表现之一是Aβ过量沉积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脑细胞和脑功能的损害即是毒损脑络的体现之一。脑络与西医中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功能相似,脑络受损,亦能增加脑浊-脑毒的生产,临床治疗当以益肾祛毒为主。  相似文献   

14.
苏芮  韩振蕴  范吉平  张允岭 《中医杂志》2011,52(16):1370-1371
对于老年性痴呆(AD)的中医病机,历代医家认为心、脾、肾与脑髓的关系密切,肾精亏虚,痰浊瘀血闭阻,脑髓空虚是痴呆的基本病机。随着中医对AD发病更深入的认识,发现"毒损脑络"也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中医病机。具有神经元毒性的病理产物可以造成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属于"内生毒邪"范畴。而神经元细胞膜的广泛损伤则属于"气络"受损的范畴。"毒损脑络"理论是当代中医在抗衰老以及神经元退行性病变领域对中医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发病与肾水亏虚、肝风内动、脑髓气血逆乱等证机有关,三者存在递发关系,“肾-肝-脑”轴失调是中风病核心病机。在经络与功能上,督脉同肾、肝、脑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督脉腧穴是调节“肾-肝-脑”轴、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临床及研究证实,百会、大椎穴是治疗中风重要穴位。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肾精亏虚、痰浊瘀血在痴呆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以及"毒损脑络"理论的提出,笔者进一步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产物β-淀粉样蛋白具有损伤脑髓的特点,属于内生浊毒范畴,浊毒损伤脑髓也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肾精亏虚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前提,脑髓失养与内生浊毒败坏脑髓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导致脑消髓减,神机失用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帅  韦云  李浩 《中医杂志》2018,(2):120-123
提出阿尔茨海默病(AD)病位在脑,与肾关系最为密切;肾精、肾气为脑髓、脑神的物质与功能基础;肾中精气虚损、髓海不足、神机失用为AD的发病根源。调控中枢神经再生是AD的潜在治疗方案,而中医药在调节中枢神经再生方面具有优势。肾脑相关理论是调节AD患者中枢神经再生的重要中医理论基础,补精益气是促进中枢神经再生的重要方法,可为研究中医药调控AD的中枢神经再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发病与肾水亏虚、肝风内动、脑髓气血逆乱等证机有关,三者存在递发关系,“肾-肝-脑”轴失调是中风病核心病机。在经络与功能上,督脉同肾、肝、脑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刺督脉腧穴是调节“肾-肝-脑”轴、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临床及研究证实,百会、大椎穴是治疗中风重要穴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证实中医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中药及针刺治疗及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毒损脑络"学说的内在相关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病机为毒邪内生,损伤脑络,脑神失养,神机失守。  相似文献   

20.
“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男科疾病发病特点,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中医男科理论。以该轴为切入点,认为脑、心和肾脏腑失调及精室失用为早泄的核心病机,精室失用导致精窍开阖失控是发病的最终环节。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辨治早泄,更清晰地把握早泄中医发病观,治疗上突出对涉病脏腑的整体调控,同时注重心身同治。通过探讨“脑-心-肾-精室”轴与早泄的生物学基础,提出早泄与“脑-心-肾-精室”轴之间的生物学基础主要与局部脑区功能下降、神经调节失常、中枢神经递质失调、内分泌紊乱及阴茎感觉传入增强等有关,旨在为中医药防治早泄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并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