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是胃黏膜在感染、胃血流不足、胆汁反流等损伤因素作用下出现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慢性胃炎,严重者甚至出现异型增生而发展至胃癌~([1])。研究普遍认为CAG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缓解症状、逆转胃黏膜病变是其治疗的主要目标~([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评价胆汁反流与肠上皮化生病理亚型的关系对预测胃癌危险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4月31日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肠上皮化生且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160例、符合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160例,并分为两组,对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Hp阴性组和非胆汁反流性胃炎Hp阳性组均进行肠化生的病理亚型分型。总结分析胆汁反流与肠上皮化生病理亚型的关系,比较胆汁反流与Hp感染相关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亚型的关系。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检出Hp阴性1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检出Hp阳性10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组Ⅰ型Hp阴性为39.32%显著地高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Ⅰ型Hp阳性为9.52%(χ2=28.5557,P 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Ⅱ型Hp阴性为50.43%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Ⅱ型Hp阳性的4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3,P 0.05),胆汁反流性胃炎组Ⅲ型Hp阴性为10.26%明显的低于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组Ⅲ型Hp阳性的40.96%(χ2=27.9777,P 0.05)。结论 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行内镜诊断,能够对患者病情形态特征得到准确反映,患者病情病理分型以及病变程度越严重,检出率越高,而且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生型环氧合酶(COX-2)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A组)、6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B组)、3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C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组患者的胃黏膜COX-2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B组肠上皮化生(IM)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最高,异型增生(Dys)与A组的Hp阳性检出率、COX-2阳性检出率次之。 A、B组的Hp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Ca、Dys、IM中均可检测到COX-2蛋白表达,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在Hp阳性胃黏膜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p阴性胃黏膜病变(P〈0.05)。结论 Hp感染可促进胃癌细胞的COX-2表达,COX-2表达过度、Hp感染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方法回顾566例[毕Ⅰ式224例(A组)、毕Ⅱ式207例(B组)和胃食管吻合术135例(C组)]患者的胃镜、幽门螺旋杆菌、吻合口及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资料,分析残胃病变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结果 566例残胃黏膜病变中,吻合口炎占44.0%,残胃炎占72.1%,吻合口溃疡占11.7%,残胃癌占7.1%,反流性食管炎占9.5%,胆汁反流占38.7%。其中,B组中残胃炎、吻合口溃疡、残胃癌、胆汁反流等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C组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吻合口炎的发生在三组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方法 回顾566例[毕Ⅰ式224例(A组)、毕Ⅱ式207例(B组)和胃食管吻合术135例(C组)]患者的胃镜、幽门螺旋杆菌、吻合口及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资料,分析残胃病变与胃切除术式的关系.结果 566例残胃黏膜病变中,吻合口炎占44.0%,残胃炎占72.1%,吻合口溃疡占11.7%,残胃癌占7.1%,反流性食管炎占9.5%,胆汁反流占38.7%.其中,B组中残胃炎、吻合口溃疡、残胃癌、胆汁反流等的发生率均高于A组.C组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吻合口炎的发生在三组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残胃黏膜病变与胃切除术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对患者胃黏膜的损害,分析胆囊切除术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胃镜下诊断为胆汁反流患者92例为研究病例,观察组56例为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对照组36例无胆结石及胆囊手术史,对研究病例的胆汁反流指数(bile reflux index, BRI)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胆汁反流指数评分比较,观察组56例中,11例BRI〈14,45例BRI〉14;对照组36例中,26例BRI〈14,10例BRI〉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9, P〈0.01)。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更容易发生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王银章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378-1379
目的评价电子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价值。方法在电子胃镜下观察患者胆汁反流人胃的程度,黏膜胆汁染色及伴随其他病变情况,部分患者行黏膜病理检查。结果10000例胃镜检查患者发现胃内胆汁反流1433例,黏膜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部分患者伴有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未发现伴有胃癌、食道癌患者。结论电子胃镜检查可作为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64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404例阳性,检出率63.1%,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分别检出率:77%、75%、89.4%.对28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双盲对比试验观察了甲硝唑、阿莫西林、雷尼替丁三联治疗效果,结果显示HP转阴率为92.8%(13/14).并对HP感染和溃疡部位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十二指肠的溃疡(39%)高于胃溃疡(36%),提示HP感染与溃疡部位有相关性.94例胃癌中84例HP阳性.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病例中有如此高的检出率,以及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良好效果,提示该菌可能与三者有病因关系.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已经被证实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为了解我院胃镜检查消化性疾病患者的病种分布及HP感染情况,我们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归类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农村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病种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对96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农村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钳取胃黏膜组织一块作Hp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96例儿童在上消化道均发现有各种病变,检出率为10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炎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蛔虫6例、钩虫3例。Hp阳性率51%(49/96),其中慢性胃炎Hp阳性率57.1%(36/6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6.9%(10/13)、十二指肠球炎28.6%(2/7)、胆汁反流性胃炎25%(1/4)。3~6岁儿童组Hp阳性率35.5%(11/31),7—12岁儿童组Hp阳性率58.5%(38/65)。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Hp感染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高,其次是慢性胃炎,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与青年急性脑梗死患病危险因素,以便据此进行适当干预。方法 选择25—40岁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为青年组,60~78岁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老年组,分析患者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计算吸烟指数(支/d×吸烟年数),饮酒指数(g/d×饮酒年数)。结果 青年组与老年组在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指数、饮酒指数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抑郁、焦虑+抑郁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病危险因素各有特点,青年组与吸烟、大量饮酒有关,青年组心理表现以焦虑为主,老年组则以抑郁为主。可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心理、行为等干预。  相似文献   

12.
王强  李哲华  张雁 《北方药学》2012,9(7):50-50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胆汁反流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48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及中医证型特点,并且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快速尿素酶检测。结果:胆汁反流检出率以青年组为最高,明显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青年组中医证型以肝脾不和为最多,青年组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结论:胆汁反流以青年人发病率最高,其中医证型以肝脾不和为主,其Hp感染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开放研究,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胃镜室共收集16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和普通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15%、5%,两组胃癌检出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4,P<0.05),即研究组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胃癌异色反应阳性率和胃癌癌前病变的异色反应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P>0.05)。结论甲苯胺蓝色素胃镜检查可以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米曲菌胰酶片联合伊托必利辅助治疗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2020年1~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92例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米曲菌胰酶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 <0.05);观察组治疗后胸骨后烧痛、胃胀、胃灼热、反酸、呕吐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胃镜检查分级、SAS、SDS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检查结果明显改善(P <0.05);两组相比,观察组0级和1级例数显著增加,3级和4级例数显著减少(P <0.05)。观察组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曲菌酶联合伊托必利辅助治疗慢性胃炎伴反...  相似文献   

15.
伴胆汁返流胃病的幽门螺杆菌(HP)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福兴  季国忠 《江苏医药》1996,22(8):558-558
我院对近期行纤维胃镜检查发现伴胆汁返流的69例胃粘膜活检标本行HP检测,同时随机抽取不伴胆汁返流的104例为对照,以探讨胆汁返流与HP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行纤维胃镜检查并检测胃粘膜组织HP。根据有无胆汁返流分组。一组:胃镜下发现有胆汁返流共69例。男引例,女18例;年龄32~76岁,平均46岁。其中慢性胃炎或吻合口炎45例,消化性溃疡24例(幽门管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都溃疡14例,胃溃疡2例)。二组:没有胆汁返流的104例,男89例,女15例;年龄21~70岁,平均38岁。其中慢性胃炎8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IgG滴度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关系。方法:54例DU患者与54例慢性胃炎患者均经胃镜确诊,活检HP尿素酶检测,并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抗HP抗体IgG滴度。结果:球溃疡组活检HP检出率81.48%,慢性胃炎组HP检出率为83.33%,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球溃疡组的血清抗HP抗体IgG滴度与慢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抗HP抗体IgG滴度明显升高者(>3000)以球溃疡者显著多于慢性胃炎者,提示血清抗HP抗体IgG显著增高者(>3000)即使胃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者可能仍需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癌的关系。方法内镜下胃黏膜活检取材,应用常规固定,石蜡切片HE,HP染色镜检,1例加染PAS及AE1/AE3,CK8,KP-1,LCA,SMA免疫标记,结合临床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216例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89例,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92例(1例胃腺癌),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后两组均各有4例为活动性胃炎。190例石蜡切片加印片HP染色: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胃炎者(P=0.0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临床诊断与活检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通过特染及酶标确诊胃腺癌合并HP重度感染1例(有便血史2个月患儿)。结论①儿童重、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81)。而且1例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胃腺癌患儿为HP重度感染,提示HP感染与胃炎程度及胃腺癌确有关系,但三者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②活检标本石蜡切片HP染色加新鲜胃黏膜印片HP染色将提高HP阳性检出率,本组提高7%;③对有便血患儿应警惕胃癌可能,必要时及早胃镜检查加活检以便及时治疗HP感染及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胃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治疗效应。方法将291例BR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1例服用胆胃康胶囊,对照组60例服用西沙必利。结果胆胃康胶囊具有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调节幽门功能紊乱,抑制胆汁反流,抑制和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且有明显改善、消除胃黏膜炎症病变等作用,临床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西沙必利。结论胆胃康胶囊具有消热利湿、舒肝利胆,调节幽门功能紊乱,抑制胆汁反流,并能治疗胃黏膜炎症病变。  相似文献   

19.
王光林 《安徽医药》2015,(5):883-886
目的:分析黄州地区胃癌与慢性胃炎相关影响因素,为研究胃癌的发病诱因和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的黄州地区居民患者438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于该院行胃镜检查、性别、年龄及生源地按1∶1配对的慢性胃炎患者作对照组,使用该院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慢性胃炎患者与胃癌患者之间影响因素的差异,找到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胃癌与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各438例纳入研究,对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做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水来源、吸烟、经常吃腌制食品、有胃溃疡疾病史、近亲有胃癌疾病史及上消化道症状反复时间为胃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及间断使用抑酸或制酸药为胃癌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及遗传因素均可能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影响因素,但其影响作用尚存争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彭学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35-23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自2005至2009年间在攀枝花市西区大宝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例,选择被胃镜和病理诊断为RE与单纯慢性胃炎患者间的HP感染,分为无病变组(N)、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组及瘢痕期组,同时各分为HP阳性、HP阴性共6组,进行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率对比性研究。结果 HP阴性的球部溃疡活动期组及瘢痕期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RE)可能对幽门螺旋杆菌(HP)的生存有抑制作用,RE多发生于HP阴性患者,HP呈阳性的患者,RE的炎症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