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用药经验。方法:检索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库共享平台提供的吕仁和教授肾络微型癥瘕证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性和有效性队列研究病例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频数、频率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核心药物及常用药对、药物组合规律,探究肾络癥瘕辨证方法的实质。结果:共纳入233首中药复方,涉及中药187味,丹参、猪苓、甘草、川牛膝、黄芪、当归为常用药物;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解表药较为常用;狗脊、川续断、杜仲、牛膝及荆芥、防风、蝉蜕、栀子为常用药物组合;当归配伍黄芪,川续断配伍狗脊、川牛膝、杜仲为核心药对及药组。结论:肾络癥瘕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肾本虚是癥瘕形成的基础,培补肾元贯穿始终,同时配合清热、活血化瘀、祛风解表等药物以消除癥瘕,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累及肾脏导致的由肾小球血管硬化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治疗在辨证基础上,应用施今墨降糖对药能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肾脏病的发展进程。其中常用的降糖对药包括黄芪配伍生地黄以补脾气固肾精,苍术配伍玄参以敛脾精止漏浊,葛根配伍丹参以祛瘀血增津液,熟地黄配伍山茱萸等以补肾气填精髓。分别从辨证思路和药理研究两方面对各对药的应用进行初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祖国传统医学在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颇有疗效。孙伟教授业医40载,经验丰富,尤擅治疗慢性肾脏病,对疾病进展至4-5期患者的治疗亦颇有心得。孙伟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瘀,其中以肾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上当以益肾清利、和络泄浊为基本大法,其处方精妙,疗效确切,对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CDK4-5期)的处方遣药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通过对171例孙伟教授经治的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初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其常用药物及用药特点,以期指导临床治疗,为更多患者延缓疾病进展、推迟进入透析的进程,改善其生存质量。其常用药物主要分四大类,分别为和络类、补益类、泄浊类及清利类,用药特点主要包括益肾以补益气阴之虚为主,清利分清热解毒、利湿、化湿,和络分活血养血、破血消癥,泄浊分通腑、淡渗、芳化等。  相似文献   

4.
邹氏肾科由邹云翔教授创建于1954年,1955年邹云翔教授于首部中医肾病学专著《中医肾病疗法》中提出治疗慢性肾脏病要旨——“补益肾元”,此后邹氏团队历经数十年临床实践,逐步构建邹氏肾科“补益肾元”理论体系,形成以此为核心的治肾医术。该理论体系基于对肾与“肾元”的生理病理认识,创新性提出了慢性肾脏病“肾劳”新病名;首先提出“肾元不足”的发病主因,以及“药物伤肾”“风毒伤肾”等病因新观点;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特点是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归纳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动态变化规律,提出慢性肾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肾元衰竭、浊毒潴留;制定了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慢性肾脏病全国辨证标准。在治疗方面,该理论体系提出治肾总则为:治病求本,补益肾元;以肾为主,兼顾五脏;运行血气,久病和络;标本缓急,分清主次;和法缓治,以平为期。建立治肾四大新法,即基于“补益肾元”,联合清热利湿、活血渗湿、泄浊通络、祛风解毒四法。挖掘出补益肾元很有效的冬虫夏草、紫河车、鲍鱼三个单味药,以及菟丝子-制首乌、生黄芪-山萸肉、金蝉花-大黄三组对药,并开发国家中药新药“黄蛭益肾胶囊”“参乌益肾片”。邹氏肾科核心医术“补益肾元”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吕仁和教授提出慢性肾脏病的“微型癥瘕”基本病机,以益气养血、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在“六对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巧妙应用灵芝-丹参药对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在肾病综合征(NS)中,借鉴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研究成果,配伍猪苓、羌活、益智仁等以助糖皮质激素“减毒增效”;对IgA肾病应在重视补益肺气、扶正固本的基础上,凉血活血以散邪。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耀献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肾脏病中西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临床诊疗肾脏疾病经验丰富,提出了以肾络癥瘕聚散消长为基础的中医肾病防衰理论,并创制了和解聚散方。现结合王师治疗慢性肾病验案二则,粗疏整理,介绍如下。1和解聚散方和解聚散方为王师基于慢性肾病多本虚标实、肾络微型癥瘕聚散等理论而制定的方剂,由黄芪、当归、海藻、牡蛎、穿山甲珠、熟大黄、熟地黄组成。方以  相似文献   

7.
补肾方药按照其作用和主治的不同,可分为补肾阴、补肾阳、补肾气、补精血、补精髓五类,而各类补肾方剂的组成,大多以补肾精为基础,就是在治疗肾阴、肾阳、肾气、精血或精髓虚证时,以补肾精为基础,依据不同情况配伍不同药物,组成各类方剂。本文就这一组方规律及选药特点作一初步探讨。一、补益肾精药的特点为了说明补益肾精具有不同作用,我们对补益肾精药物的共性、个性及特点进行分析。常用的补益肾精药主要有熟地、鹿角胶、鹿茸、紫河车、蛤蚧、何首乌、苁蓉、菟丝子、巴戟天、杜仲、复盆子、狗脊、胡桃肉、黄精、五味子、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及牛、羊、猪脊  相似文献   

8.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菟丝子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6~6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菟丝子最佳剂量。如补益肾精肾气可治疗滑胎、胎动不安、耳鸣、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为10~30 g;补益脾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为15~2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益肾精肾气常配伍桑寄生、续断、黄芪等,补益脾肾常配伍山茱萸、黄芪、熟地黄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古代文献,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及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征,分析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理论依据,认为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这些临床表现均属于中医学精气夺失致虚损为病。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机为肾不藏精,气化功能失司,治疗应以补肾精、益气阴为常法。参芪地黄汤为益气养阴、补益精气的代表方剂,其组方配伍体现了健脾补肾、补益肝肾的大法,契合慢性肾脏病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病机,且该方整体用药动静结合,药力平和,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守方应用。  相似文献   

10.
1 资生消瘤饮 组 成:生黄芪30 g,熟地黄15 g,三棱10 g,莪术10 g,藤梨根30 g,壁虎10 g,红豆杉5 g,红景天10 g,半枝莲30 g,炙甘草3 g. 功 效:补益脾肾,祛瘀解毒. 主 治:胃癌(脾肾不足、毒瘀阻络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方 解:方中黄芪、熟地黄共为君药.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养阴,生精填髓,二药相伍,益气健脾、填精补肾.三棱、莪术、藤梨根为臣药.三棱、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二者为常用药对,既善破血,又善调气,助力黄芪,有瘀者瘀可徐消,无瘀者行补药之滞以强补药之功;藤梨根酸涩凉,归胃、肾经,清热解毒、健胃除湿,与黄芪相伍,凉温相制,契合中焦胃热脾寒之寒热错杂病机.红景天、壁虎、红豆杉、半枝莲为佐药.红景天甘涩寒,益气健脾、活血通脉;壁虎咸寒,祛风通络、消癥解毒;红豆杉淡平,抗癌消炎排毒;半枝莲辛苦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常与藤梨根相伍,用于消化道肿瘤疾病.炙甘草为使药,味甘性平,补脾益肺、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益脾肾、祛瘀解毒之功.  相似文献   

11.
张丽芬 《环球中医药》2023,(7):1402-1406
本文应用训诂、象思维和异病同治方法,阐释《内经·素问》血枯,详析血枯诸症。笔者认为血枯是以肾为主多脏腑、多器官病变和气、血、水升降运行失调的一组综合征。血枯与慢性肾衰竭症状、病机和治法有一致性。血枯、干血、血痹、恶血都属于瘀血范畴。将血枯理法方药引入慢性肾衰竭研究,提出慢性肾衰竭“肾虚络枯”病机和“通补肾络”治法;四乌贼骨一藘茹丸治病求本、丸以缓图,有补肾精、生气血、通血络、利水道的功用。原方中雀卵和鲍鱼汁不易得,雀卵补益气血,以黄芪、当归替代;鲍鱼汁即咸鱼汁,清热解毒、利水泄浊,以茯苓、白术、土茯苓替代。慢性肾衰竭病程长,变症多,配伍加减中需顾护和重视后天脾胃的滋养作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血枯治法方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可行,间断服用或小剂量维持给药仍有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总结赵玉庸教授运用"通肾络八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证经验.认为肾络瘀阻是慢性肾脏病的病变核心,治疗以疏通肾络为关键.慢性肾脏病不同时期病因、病机表现不一,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综合运用活血化瘀通肾络法、祛风胜湿通肾络法、祛湿泄浊通肾络法、清热解毒通肾络法、气阴双补通肾络法、温阳补气通肾络法、消癥散结通肾络法、虫类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黄芪-熟地黄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一体化分析数据库(TCMSP)中分别查询黄芪-熟地黄药对中所包含的有效化学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查找黄芪-熟地黄中所筛化合物的结构式以及该化合物的SMILES,再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数据库预测其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挖掘并筛选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评分高的作用靶点,并构建“黄芪-熟地黄”所作用的蛋白/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网络图、化合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以及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黄芪-熟地黄”药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经过TCMSP数据库药物代谢动力学筛选得到“黄芪-熟地黄”药对活性成分20个,活性成分靶点651个;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靶点139个;通过GO分析得到50个生物学过程、33个细胞组成和35个分子功能;经KEGG分析得到30条信号通路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4.
南征运用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认为"毒损肾络、命门火衰"为本病的病机关键,确立益肾解毒通络的治疗方法,临证常用补气益肾药对黄芪-黄精、黄芪-党参,清热解毒药对土茯苓-白茅根、土茯苓-酒大黄、蚤休-爵床,祛风通络药对全蝎-核桃、蝉蜕-僵蚕,活血化瘀通络药对穿山甲-血竭、桃仁-红花、益母草-丹参.从各药的功效以及现代药理学研...  相似文献   

15.
李洁  赵焕东  杨洪涛 《河南中医》2020,40(8):1288-1291
毒损肾络贯穿慢性肾脏病全程,辛通畅络法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基本法则。辛香通络、活血通络、补虚通络类药物,能散、能行,可畅达三焦,破瘀消癥,搜剔肾络,使周身气机得畅,脏腑气血阴阳得调,逐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低蛋白血症、高凝高脂状态,减少尿蛋白,缓解乏力、水肿等症状。但目前辛通畅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观察仅涉及肾病主证,未涉及其他兼证;对中医证型的判定,尚无客观标准;尚无慢性肾脏病的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研究,动物及细胞实验研究也停留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报道较少。今后可通过大样本临床观察,利用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方法进行补充验证,明确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筛查关键病变基因,探寻药物作用的通路及靶点,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举例探讨虫类药在糖尿病肾脏病(DKD)中的应用,推动虫类药的进一步研究和优化DKD的诊疗,为今后中医治疗DKD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现代医学文献,论述络病理论的生理及病理及虫类药物及其作用特点,并基于络病理论,分析DKD的络病病机,糖毒损络为其发病基础,肾络痹阻为其病机关键;进而探讨虫类药在DKD中的应用,以及虫类药在DKD中的应用原则。结果: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具有通络除痹作用的“血肉有情”之品虫类药,是治疗DKD的重要药物,具有搜风剔邪通络、泻热利水通络、化痰散结通络、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消癥通络及补益肾阳涩络等功效。结论:虫类药在DKD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DKD的治疗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古代治疗痿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古代文献中主要治疗痿证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系统、SPSS Modeler 14.1软件从单味药频次统计、归经统计、关联规则、聚类以及复杂网络分析等角度对搜集到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17首,包含药物264种,其中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2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牛膝(81次)。药物归经以脾、肾经为主。共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牛膝-熟地黄”“当归-人参”“甘草-人参”等。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可聚为4类。经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包含牛膝、当归、熟地黄、黄芪等药物。结论:中医药治疗痿证标本兼顾,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祛湿、活血药等以祛邪。用药上,以牛膝、熟地黄、当归等为基础药物。以脾肾为主要脏腑辨治痿证符合古代治疗痿证用药规律。提炼出的核心处方具有补益气血、补肾填精等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鹿茸补骨片中不同药物配伍对卵巢摘除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制备马鹿茸-熟地黄、马鹿茸-黄芪、马鹿茸-熟地黄-骨碎补、马鹿茸-黄芪-骨碎补、马鹿茸-熟地黄-黄芪-骨碎补配伍的混悬液,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雌激素组,每组10只动物,设高、低剂量组,灌胃给药,考察大鼠体质量及子宫湿重(mg)。结果马鹿茸-熟地黄-黄芪-骨碎补高、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 <0.01),且对子宫湿重影响最大。结论鹿茸补骨片对卵巢摘除大鼠骨密度降低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络病理论,妇科癥瘕病变特点与络病相应,其本质属络病。络气瘀滞是其发生的初步阶段,痰、寒、瘀瘀滞于胞络是其临床常见病机,毒损络脉是其加剧发展的原因,络脉空虚是其发生之本。治疗时,应注意“通”“补”兼顾。通过探讨,以期进一步丰富“络病学说”在妇科生殖领域中的理论指导和科学内涵,为临床妇科癥瘕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芪与金银花药性及功效迥然有别。黄芪甘温 ,功擅补中益气 ,借其补气之力又能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毒排脓生肌 ,为补气之要药 ;金银花甘寒 ,长于清热解毒 ,大宜于疮家 ,其清热之中又具补益之力 ,如《本草新编》曰 :“二花性实多攻 ,攻毒之药 ,未有不散气者也。而二花非为不散气 ,且能补气 ,更善补阴。但少用则补多于攻 ,多用则攻胜于补……若疑二花为长年益寿之药则不可”。二药功用相去甚远 ,然临床常同用于一方之中 ,究其配伍后的功效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益气养阴黄芪功专补益 ,《本草新编》称黄芪“专补气……乃补气之圣药”。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