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对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3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CT显示“漩涡征”9例、“换位征”5例、肠系膜上静脉异位4例,同时可见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位于右上腹部.结论 “漩涡征”和“换位征”是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典型CT表现.肠系膜上静脉异位高度提示轻度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刘文冬  刘斌  巢惠民  王菁  王斌  朱坤 《安徽医药》2020,24(4):739-74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D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6年 6月至 2019年 1月 3年期间 13例经临床手术确诊中肠旋转不良的病人,回顾性分析 MDCT影像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出现“漩涡征”阳性率为 85%;3例出现肠系膜动静脉位置“换位征”,阳性率仅为 23%,;10例空肠动脉呈 180°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14岁,因反复呕吐10余年,再发1周收入院。患儿十余年前即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此后时有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剧烈时为胆汁样物质,无咖啡样及粪汁样物质,呕吐时间不规则,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呕吐发作次数每天约2次,间隔数天发作1次。1周前患儿再次发作,表现同前,于当地医院治疗1周(具体不详),呕吐无明显好转,且患儿自诉乏力、头昏,不能正常行走。查体:BP 120/  相似文献   

4.
<正>中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病变,是指Vater壶腹以下十二指肠至横结肠右2/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发生障碍,导致中肠位置发生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虽为先天发育异常,婴幼儿期为主要发病年龄,但亦见于成人。以反复腹痛、腹胀的患者无论儿童或成人均应想到中肠旋转不良的可能[1]。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利于减少其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威胁。据以往文献报道,大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采用螺旋CT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本文选择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最终经过病理诊断得以确诊,为所有患儿选择采用螺旋CT检验方法进行术前检验,评价螺旋CT检验方法对于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进行检验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临床病理检验得出30例患儿均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而螺旋CT检验存在有27例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误诊1例,漏诊0例,诊断准确率为90.00%,和病理检验进行比较,两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螺旋CT进行诊断可以获取较好的诊断价值,临床和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进行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有腹部平片和钡餐造影片,12例行CT扫描。结果腹部平片有12例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小肠充气明显减少,5例未见明显异常;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外压性狭窄、狭窄以上肠管及胃扩张9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1例。十二指肠及上段空肠呈螺旋型下降8例。空肠位于右侧腹,回肠、回盲部位于左侧腹4例;CT扫描12例,可见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呈典型"漩涡征"。结论屈氏韧带位置异常、空回肠及盲肠位置异常、螺旋征、漩涡征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改变;钡餐造影及CT扫描是确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明 《江苏医药》1997,23(8):558-559
报告10年来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6例,29例(805%)有胆汁性呕吐,7例(19.5%)有上腹部膨隆。诊断以腹部X线平片(36例),上消化道造影(28例)和结肠造影(1例)。36例均作Ladd氏手术,其中4例因肠扭转、肠坏死而行肠切除术。术后5例死亡。18例获得随访,14倒无症状。我们体会Ladd氏手术是治疗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手术,远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高频彩超在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收治并手术证实的21例肠旋转不良患儿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它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17例术前彩超观察到SMV和SMA的位置关系异常:5例SMV位于SMA前方,12例SMV位于SMA左侧,17例二维超声均显示有中低回声光团,呈“螺旋征”或“靶环征”,彩色多普勒显示为红蓝相间的环绕血流,频谱多普勒可测得动脉、静脉频谱,明确诊断本病;4例超声检查阴性者有2例于术后随访观察发现1例位置关系正常,1例SMV位于SMA左侧,另外2例失访。结论超声检查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快捷准确、无放射性、且不需要特殊造影剂,为筛查本病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肠旋转不良是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若不并发其它器官严重的先天性畸形,预后是良好的。我院于1995年~1997年共收治先天性肠旋转不良5例均经手术治愈。现报告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5例均是足月顺产,男孩。其中2例月龄分别为2月、3月,体重4kg和5kg;新生儿3例,体重由24~28kg不等。5例均为生后数日即呕吐胆汁而就诊。经X线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梗阻。5例均经手术治疗,手术中见:切开腹膜后,将全部小肠提出切口,循反时针方向转动,直至肠系膜根部完全平坦时,可见小肠系膜不附着或附着不全,仅在肠系膜上动脉的根部有狭窄的系膜附着于后腹壁。…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2岁,因5月来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及进行性消瘦,于1978年11月2日入院后剖腹探查,发现回盲部位于左上腹部、盲肠固定、右半腹腔被小肠占据,小肠距回盲部150cm处有约10×10×5cm大小肿块,手术切除病变肠管25cm,病理报告:小肠腺癌Ⅱ  相似文献   

12.
陈宇  徐琦  毕朝燕 《贵州医药》2006,30(2):122-122
患儿男性,8天,生后喷射性呕吐8天入院,体查:T 36.8 ℃、R38次/分、P135次/分。呕吐物为黄色,腹部膨隆。腹部立位片示胃扩张,中腹部肠管淤张,肠腔见可疑液平。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不同程度扩张,造影剂通过缓慢,十二指肠远段狭窄并扭曲呈“螺旋状”。十二指肠、空肠位于右上腹。下消化道造影显示回盲部位置提高左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例报告昭通地区医院儿科(657000)席为群患儿,马某,男,8岁,因呕吐、上腹部疼痛一月余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2岁起出现间歇性呕吐,4岁后加剧伴上腹部疼痛。每年发作3-4次,每次持续10-30天,发作期呕吐2-3次/日,呕吐物为胃...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时期肠发育异常 ,发病时引起完全性或不全性肠梗阻。本病极易发生肠扭转而引起血运障碍致肠坏死 ,而蛋白质热卡营养不良的存在和扭转程度是导致血运障碍的关键 ,肠血运障碍是影响该病治愈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 ,肠旋转不良诊断明确后 ,手术治疗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 ,术者必需对此类畸形有充分的认识 ,理解术中所显露的异常情况 ,给予正确处理。我院于 1981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5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981~ 1999年共收治患儿 15 416例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 1例次 (其中 7例为再度入…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11岁。因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患者自诉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阵发性隐痛不适,伴恶心、呕吐,3~4次/日,为胃内容物,量多,含胆汁,呕吐多于餐后2~3小时发生。无腹胀及背部放射痛,发作时自动屈膝蜷伏卧位,可减轻症状。1周来腹痛明显加重,恶心呕吐频繁,并逐渐出现乏力、纳差、尿少、消瘦等症。曾分别于10个月前,5个月前及1个月前各有一次类似发病史,于当地卫生院就治,均以“不全性肠梗阻”予以对症治疗,并好转出院。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26次/分,血压90/60mmHg,体重22kg。双眼内陷,全身皮肤弹性差,腹壁皮…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对106例骨折患者失眠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患者失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王××女性13岁1975年3月31日入院。住院号33426 X 线号5227主诉:腹部疼痛、憋胀、伴呕吐,反复发作六年。现病史:约于六岁,始感上腹憋胀,但无呕吐,偶有绞痛,持续时间短,未行诊治。近一年来腹痛加剧,呕吐频繁(为胃内  相似文献   

18.
我院经手术证实一例新生儿先天性盲肠旋转不良并盲肠穿孔,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3天,出生后不能自动排便,洗肠后见少量胎粪排出伴哭闹不安,喂水即吐胎粪样物2天,每日十余次,呈喷射状。体检:皮肤重度黄染、腹胀、膨隆,可见肠型、肠鸣音活跃,一般情况较差。化验:白细胞28.600/mm~3X线检查:平片:左下腹部见两个长约3厘米的液面,小肠胀气明显,结肠无气体,如图(1)钡剂灌肠:结肠细小如带状,直径约0.5厘米,盲肠位于右中上腹部,结肠盲端翻转向上,肠袋以肝曲密集,部分小肠极度扩张,最宽处约5厘米,兰尾位于右上腹部呈蚯蚓状显影,如图(2),虽经适当加压,结肠仍未见扩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33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患儿最突出的表现是呕吐.33例中31例行腹部立位片检查,15例行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5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行Ladd手术探查治疗.结果 治愈30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为新生儿期肠梗阻常见疾病,患儿早期出现反复呕吐胆汁样液体.腹部立位片、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钡剂灌肠造影检查为其主要检查方法.及时行Ladd手术解除肠梗阻为诊治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