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应娟 《中医研究》2010,23(4):64-67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情况及对痛经治疗的认知态度,为加强健康教育及积极推广针灸结合多种方法治疗痛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初潮年龄、痛经症状评定、痛经相关因素、对痛经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及认知态度等。结果:茂名地区原发性痛经发生率较高,凉水浴、抑郁等是痛经的主要因素;患者对痛经及治疗认知能力不够,并且缺乏中医针灸防治痛经的相关知识。结论:应加强青春期教育,提高青春期女性对痛经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积极推广针灸结合多种方法治疗痛经,并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样本数,以达到提高中医针灸预防和治疗痛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中医针灸文化和针灸理论基础上,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厚重的传统文化和中医针灸功底,集数十年临床经验形成贺普仁针灸思想。通过对历史的大量研究且结合自身悟性和大量实践终成针灸大业,为中医针灸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医的命运注定与中国传统文化荣辱与共,中医的衰退在于支撑中医体系的理论思维能力的不断弱化,使得中医自身的中国色彩逐渐被淡化.以中国思想来解释中医,从中医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研究它的根源、正当性及独立性,同时通过中医来弘扬中国文化,来发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才能实现中医与中国文化的共同复兴.守中萃西是对待中医学发展的基本态度,中医理论实践体系仍然需要发展,但应始终坚持中国文化重视整体性与直觉把握的特色与原则.通过传统中医针灸成功向世界传播和中国经济崛起模式的例证,有必要重新审视异质文化之间的博弈与交流,自觉认同中国文化的价值,中医无需接受西方模式的裁定与审判,中医已经开始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4.
随着针灸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由中西方文化冲击带来的各种问题逐步凸显,目前主要存在两类问题:1)传统针灸的西化及自身文化淡化;2)知识体系差异造成西方国家对针灸不认可。同时作者提出,通过夯实国内中医文化环境基础、注重针灸的国际化传播方式等思路来应对目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型在线语料库,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剖析全球英语网络媒体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现状和传播问题.发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呈现国内热、国际冷,传播方热、接受端冷的现象;新加坡、美国、加拿大、英国、印度等国家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热土,中医康养、临床疗效、新冠肺炎防治等议题是传播的焦点;英媒对针灸、艾灸、拔罐持肯定态度,而质疑中医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中的针灸经穴英译进行评析,发现其主要翻译策略以直译为主、音译为辅、意译补充,该翻译策略有助于保留中医文化特色,也有助于西方学习者学习针灸知识。本文同时提出该辞典中针灸经穴相同词翻译的统一问题,并对一些经穴名因汉字通假字、一字多义、文化内涵深奥等原因而出现的误译进行辨析,以期促进针灸经穴翻译国际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中,广大医学者对针灸的疗法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中,针灸方式多种多样,各有千秋。不同的针灸方式主要依据各医家的理论进行。虽然施针方法、施针顺序以及治疗方法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各针灸方法的治疗中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过多个临床实验证实,针灸治疗方法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显现出很大的优势。针灸治疗能够让患者免受服药的药物反应,且疗效确切。在临床的冠心病治疗中,针灸治疗方法得到广大医学者的认可和推广。现主要对各针灸方法、治疗效果等作一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80年代初受世界性“中医热”的影响,中国针灸也风行巴西。针灸疗法是中医体系中的奇葩,其以人体经络为基础,将针法和灸法结合对人体的经络进行梳理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在中国,针灸尤其是灸法成为很多家庭最为常用的处理疼痛类疾病的方法之一。很多家庭家人之间可以互相帮助甚至自己也可以对自己进行灸法治疗。巴西联邦共和国是拉丁美洲幅员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及总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中医针灸在巴西的发展对中医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1981年祖传中医王钰医师到南美举办针灸培训班及针灸研究班开始,中国针灸技术才真正在巴西逐渐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上海针灸杂志》2015,(12):1141-1141
本刊以介绍针灸和推拿临床医学,推广中医针灸和推拿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为主旨。设有“973计划”专栏、述评、名中医经验、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临床报道、病例报告、经络腧穴、针刺麻醉、针灸器械等栏目。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推拿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论文强调具有中医特色,突出中医基础理论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是指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概括所形成的关于该阶段病理特点的规律性认识.证候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整体、综合、辨证、动态及多样性的特点.证候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和靶向,也是联系疾病与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1.
针灸为我国传统医学中独具特色的疗法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针灸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疗效确切,来源于最为原始的疾病对抗方法,进而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理论支持和临床效果的特色学科,并走入世界舞台绽放出夺目光彩.从针灸的起源、发展、传承过程等方面做综述分析,探究其发展和传承规律,进而指导中医针灸的现代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新的开始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中医针灸申遗成功,对于中国政府更好地重视中医药发展,更好地重视中医针灸,更好地使中医针灸走向世界,让中医针灸和中国文化、中医药的文化作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都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90位国医大师初习中医的年龄、文化背景、传承中医模式、临床态度以及创新思想的探究与分析,总结出中医学子当利用传统文化疏通中医学习之路,牢记临床实践是成就大医的关键,明确承古创新是发扬中医的长远之策;政府和中医高校当发挥引导作用,探索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中医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医针灸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中医针灸传承保护丛书"梳理了中医针灸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阐释了经络腧穴要义与针灸特色技法,详载了中医针灸代表流派及传承脉络,是难得的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标志性丛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在有效治疗顽固性呃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4例患有顽固性呃逆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分析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所探究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都是在针灸一次后就痊愈,痊愈率为71.42%,有4例到院进行第二次针灸,四例均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痊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治愈时间短,未见不良反应,可继续用于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16.
传世的《黄帝虾蟆经》是一本唐初的针灸选择术著作,记载了多种类型的针灸忌宜内容,包含三十日忌、年忌、季节忌以及方位宜忌、针灸宜吉、禁忌部位、违禁后果等,囊括了汉晋时期的所有针灸选择术类型,并增加了新的干支忌、建除忌等类型,书中的大部分类型成为唐宋及后世针灸选择术文献的主要内容。针灸选择术作为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医文化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进展。方法:选择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且符合应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80例,记录其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病情进展情况,比较患者的晨僵情况以及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显效35例,有效4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医针灸的综合疗法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针灸彪炳于中华民族传统医学宝库,绵延数千年而生生不息。与现代医学历经诸多基础理论对立乃至裂变、交叉甚至相融的发展趋势不同的是,中医针灸始终固本而开新,持守着自身的哲学思想根脉。有鉴于此,讨论中医针灸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理路至关重要,关键要清晰回答中医针灸研究过程中面临的三大理论命题。首先需要探究中医针灸的古今之辩,核心议题涉猎《黄帝内经》的溯源及其哲学分流;其次还要探明中医针灸的内外之分,着重分析中医针灸起源于中国还是印度的问题;再次需要探析中医针灸的中西之别,重点要解析并矫正中医针灸与西方针灸之间的关系。由此论证中医针灸本体"一元"和发展"多元"的基本特征,进而延展出如何整体把握中医针灸的哲学根基及未来走向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9.
《亚太传统医药》2011,(1):F0002-F0002
<正>2010年11月16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该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高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从澳大利亚中医针灸传播者出发,探讨传播者的类型和特点,并对以后针灸传播提出相关建议。澳大利亚中医针灸传播者已经不局限于华人群体,现已形成了各类中医药学会、中医从业者、西医从业者、普通民众、中医针灸科研教育机构在内的几大本土群体共同发力的局面。为加快澳大利亚针灸与主流医学的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媒体工作者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各传播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力输出针灸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