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5—2020年中国知网(CNKI)有关中医药治疗IBS-D的临床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中药处方信息表,利用SPSS20与SPSS Modeler 18软件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以挖掘中医药治疗IBS-D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66篇,中药处方417首,涉及中药205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白术、甘草、白芍、茯苓、陈皮、防风等。治疗药物以补虚药、理气药为主;药味多见甘味,药性以温、平性为主,多归于脾、胃、肺经。治疗常用药对组合有白术-白芍、白术-白芍-茯苓、防风-白术-茯苓等。聚类分析得出5类处方,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健脾祛湿、温阳止泻、补虚止泻等。结论:中医药治疗IBS-D主张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采用调和肝脾、健脾祛湿、温阳止泻等法治疗,临床常用痛泻要方、四神丸等加减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4)
目的采用关联分析法探讨庞氏中医眼科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处理应用Cleme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统计指标采用置信度、支持度,筛查和挖掘常用中药和药物组合规律。结果整理庞氏中医眼科相关书籍及文献,总结出93首方剂共150味中药,分析结果中显示,单味中药出现频次最多的前10位依次为甘草、当归、白术、茯苓、银柴胡、生地黄、黄芩、白芍、防风、熟地黄,排除甘草的149味中药中,支持度示多频次药物组合前5位为白芍-当归、白术-当归、银柴胡-白术、银柴胡-茯苓、银柴胡-当归;置信度示多频次药物组合前6位为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白术、当归→银柴胡-白术-茯苓、茯苓→银柴胡-白术-当归、当归→白芍-茯苓、茯苓→银柴胡-当归。结论通过对庞氏相关方剂的数据挖掘发现,庞氏在治疗眼病中善用舒肝解郁明目的方法,同时展现了庞氏在活血、祛风、补虚及清热方法中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陈为教授治疗岭南地区原发性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 年 1 月—2021 年12 月在陈为教授门诊治疗的岭南地区原发性头痛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 台(V3.0) 提供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处方中的用药频次,分析与挖掘 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共收录处方200 首,涉及152 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 草、白芷、葛根、柴胡、党参、牛膝、白芍、陈皮、茯苓、泽泻等。药性以温为主,平、寒次之。药味以甘为 主,辛、苦次之。药物归经分布较广,涉及十二经脉,其中频次居前5 的为肺、脾、胃、肝、心经。常用的药 物组合有甘草-白芷、甘草-白芍、葛根-柴胡、陈皮-泽泻、白芷-白芍、柴胡-茯苓、柴胡-白术等。形成3 种 处方聚类药物核心组合,分别为“党参、牛膝、泽泻、陈皮、甘草”“白芷、茯苓、葛根、白芍、甘草”“白 术、川芎、蔓荆子、白芷、甘草”。结论:陈为教授治疗岭南地区原发性头痛以“温、补、和”三法为主,“扶 正御邪、平调阴阳”学术思想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药处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30余年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治疗萎缩性胃炎文献389篇,处方280个,中药223味,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前10位依次为白芍、白术、甘草、党参、茯苓、丹参、半夏、黄连、炙甘草、黄芪。常用药对前10位依次为白术—茯苓、白术—白芍、党参—白术、甘草—白芍、丹参—白术、白术—甘草、丹参—白芍、炙甘草—白芍、白芍—柴胡、半夏—黄连,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16个。结论目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化瘀解毒为主,且药性平和,并无峻猛攻邪之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搜索应用中医处方治疗CAG的相关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所提取的全部处方,分析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并对得到的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CAG相关处方207首,剔除重复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后得到180首待分析处方,涉及中药203味,其中用药频次≥20次的中药有32味,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89)、党参(85)、白术(84)、黄芪(63)、炙甘草(61);药物分类中,多使用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等,用药多甘温,多归脾、胃经;排名前5位的高频药对为白术-茯苓(63)、党参-茯苓(56)、党参-白术(54)、陈皮-茯苓(47)、炙甘草-茯苓(46);得到68个3味药、14个4味药核心组合,新处方12首。结论:中医治疗CAG主要通过益气健脾、理气消食,兼顾祛湿化痰的治法,为临床发展新型处方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挖掘肾性水肿的治疗思想及用药经验。方法:从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的文献中收录标准处方104首,并对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使用Liquorice软件对肾性水肿的治疗方剂进行核心处方及主要配伍药物分析。结果:治疗肾性水肿的104首中药处方中共有196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数≥15次的药物有26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茯苓、白术、黄芪、泽泻、猪苓、车前子、酒萸肉、山药、桂枝、川芎。核心处方组成为黄芪、茯苓、猪苓、泽泻、白术、酒萸肉、山药、车前子,主要配伍药物为当归-川芎-丹参-大腹皮、党参-白茅根、生地黄-芡实-金樱子,次要配伍药物为陈皮-甘草、桂枝-附子-白芍-干姜、连翘-桑白皮。结论:临床治疗肾性水肿以健脾益气药为主,配伍活血化瘀、活血利水药,佐以收涩及温通药。  相似文献   

7.
黄镛  李成辉  王琳  朱晨 《新中医》2023,55(13):52-57
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真实世界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 年 1 月—2021 年10 月广东省中医院儿科门诊病案资料,运用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 析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216 个医案,处方216 首,涉及中药193 味。小儿疳积主要 临床证型有肝旺脾虚证、脾虚湿困证、虚实夹杂证、脾肺两虚证等。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高频药物有白术、甘 草、茯苓、白芍、芒果核、陈皮等;治疗中药的药性为平、温性为主,以甘、苦、辛、酸味多见,多归于脾、 胃、肺、肝经。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白术-甘草、白术-茯苓、甘草-茯苓等。聚类分析得到防风-陈 皮-木香、鸡内金-山药-柿蒂-砂仁-孩儿草-糯稻根、甘草-白术-茯苓、麦芽-白芍-芒果核-布渣叶-莱菔子- 钩藤-山楂-稻芽4 个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白术-甘草-茯苓-白芍-芒果核-陈皮-布渣叶-莱菔子-山 楂-稻芽-麦芽-砂仁-钩藤-柿蒂。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以健脾消食、柔肝为主要治法,辅以行气化湿, 临床常采用木香顺气散、四君子汤、保和丸等加减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数据分析,探索总结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方药组方的常用有效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对检索、筛选所得文献进行整理,获得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治疗的处方,最终纳入143味中药,1400药次,对单味药的频数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用药以苦、甘、辛味,入脾胃经和补气类的药物为主;核心药物为白术、甘草、黄连、茯苓、白芍、木香、党参、黄芪、当归、薏苡仁和陈皮.结论:通过用药频数分析可知,本病以脾虚、湿盛为主要病机,治疗着重健脾温中、清热燥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 7 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ROU的处方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192首处方,共237味中药,高频药物前5位为甘草、生地黄、黄连、茯苓、白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药对组合多为甘草与黄连、生地黄、白术、茯苓、黄芩。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黄芩、生地黄、麦冬、党参、半夏、干姜为治疗ROU的核心处方。结论 ROU的中医治疗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为主,兼以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用健脾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健脾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甘草、茯苓”“甘草、白术”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白扁豆”“陈皮->半夏”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健脾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健脾作用的部分理气药、消食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国知网检索2016年1月—2022年6月中医药治疗OHSS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22个处方和69味中药,其中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高频药物有陈皮、白术、茯苓、大腹皮、当归等;药性温平为主,药味甘、辛、苦居多,入脾经、肾经药物最多;常用药物组合为白术-茯苓、陈皮-白术、白术-大腹皮、陈皮-茯苓等,还有3个潜在新处方。结论 中医药治疗OHSS以健脾补肾为主,兼顾活血利水行气,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医药为主用于COPD稳定期的治疗,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结果关联规则显示,COPD稳定期组方中,置信度高的药对为黄芪、防风;三药组合为黄芪、防风、白术;四药组合为白术、陈皮、甘草、党参;五药组合为白术、陈皮、甘草、党参、茯苓;六药组合为白术、半夏、陈皮、甘草、茯苓、黄芪。结论 COPD稳定期的用药是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补益肺脾气虚为主,祛邪以清肺化痰、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87首,涉及中药237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甘草、黄芪、茯苓、五味子、白术等55味,主要由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组成;由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术-茯苓、甘草-茯苓、黄芪-当归、党参-黄芪、麦冬-甘草等24种高频药物组合,其中甘草、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当归等是关联网络的核心;熵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0个、潜在的新处方15个。结论: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围绕虚、痰、瘀、郁的特点,以益气护肺、祛痰止咳、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等为核心治法,体现了肺、肝、脾、肾同治及虚实兼顾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助"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12例,处方762首;其中高频次使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野葡萄藤、党参等16味,高频药对有茯苓-白术、茯苓-半枝莲、半枝莲-黄芪等32对,3味药物组有茯苓-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白术-半枝莲-黄芪等23组,4味药物组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茯苓-半枝莲-黄芪-党参等17组。结论总结出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16味高频用药,32个常用药对,23个3味药组,17个4味药组;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筛选及纳入CNKI中中药治疗大肠癌的相关文献,并将其中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建立数据库,运用平台中关联规则分析、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大肠癌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6首组方,279味中药进行分析,其中高频用药为补气类中药,如白术、甘草、黄芪、党参等;高频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薏苡仁、黄芪-茯苓等;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20个、新处方9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大肠癌的临床辨治特点以扶正为主,攻补兼施,合用抗癌中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其挖掘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清代古籍中腹痛医案的用药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以分析清代医家治疗腹痛的组方用药规律,了解该时期的学术思想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经验。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检索清朝时期治疗腹痛的有效处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所包含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系统等数据挖掘方法,归纳出治疗腹痛处方的高频药物、药物组合规律及核心处方。结果:共筛选出196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02味,其中频次大于10次的中药共有34味,以甘草、白芍、当归、白术、茯苓、陈皮使用频次较高,共总结了4组高频药物,常用关联药物组合22对,核心处方1个。结论:清代治疗腹痛多以补虚药、温里药、理气药等为主,药物以甘温为主,归经多入脾、胃经,以厚朴-陈皮,白术-茯苓,陈皮-白术,茯苓-陈皮,苍术-甘草,当归-白芍等药对相互配伍,运用温中补虚、理气健脾、清热解毒、燥湿祛痰、养血和血、柔肝缓急等方式,以聚类分析的“清”“和”“温”“补”为治疗大法,并从“脾胃虚寒证”“痰湿阻滞证”“气血失和证”三大证型出发,得到一个新处方,探讨了清代治疗腹痛的处方及用药特点,了解了该时期的思想特色,也为现代中医药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挖掘现有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现有文献数据库中所有中药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搜集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复方,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板块中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纳入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统计、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并且得出核心组方。结果:共纳入122篇文献,包含122首中药复方,132味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防风、陈皮、茯苓、白芍、柴胡。所有中药中平性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温性、微寒及微温。药味以甘味为主,辛味、苦味、酸味、淡味次之。药物归经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肝经、胃经。结论:肝郁脾虚证IBS-D的治疗应当在疏肝健脾之品中酌加驱散风邪之药,重视寒热的兼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及主要治法,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乳腺癌"为主题词,"中医辅助化疗""中医化疗"为副主题词,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近5年的中医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内服方药。将符合条件的文献中包括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10进行频数频率分析。结果:共搜索得到相关文献288篇,其中符合条件的文献64篇,涉及中药复方71首,中药126味。其中用药频次前11位的药物分别是茯苓、白术、当归、黄芪、甘草、白芍、柴胡、党参、陈皮、半夏、白花蛇舌草,药物所属类别最多的分别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利水渗湿药。结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理气化痰等治法对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