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佃贵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0余年,善治脾胃疾病,长期以来致力于慢性胃炎、慢性肝病的研究,治学以“吸收、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其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中医界有着不同的认识,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浊毒内蕴,其中又以浊毒内蕴,瘀血阻络最为常见。故提出了从浊、毒论治CAG的观点,并从临床研究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疗常在方剂中加入全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4.
5.
李佃贵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李教授临床以中医辨证为主,结合辨病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明显疗效。现将其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李志中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李志中教授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脾胃病科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历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5)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对处方进行用药频次、药物组合及备选新方等分析。结果 纳入处方138首,中药77味,核心药物有炙甘草、香附、九香虫、白芍、石菖蒲、炒白术、法半夏、白芷、柴胡、神曲、炒枳壳、竹茹。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4味药的核心药物组合,新药组合4个。结论 李志中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痰湿,通血络,散热结为法,辛开苦降,甘调温通,多脏腑同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探讨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验处方,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及方剂配伍规律。结果:经分析得出,120首治验处方中出现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有40味,主要有黄芩、半夏、柴胡、竹茹等;药性多苦、辛、寒,主归胃、脾、肝经;得出药物核心组合22个,新方10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出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构建祛湿、散瘀、通滞、化积、解毒、消痈"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治疗网络;用药方面,以辛开苦降类药物为主,淡渗利湿药与芳香化浊药同用,擅用虫类药,巧用矿石介类药物,化浊解毒的同时给邪以出路,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五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 CAG)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该病的地域化、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方向,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CAG中医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收集文献的一般资料、处方用药,以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运算,分析全国(除岭南外)与岭南地区CAG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一共纳入中药处方1177个,其中岭南地区185个。全国中药处方共包含中药376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5味。岭南地区中药处方共包含中药180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4味。经过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为10%、15%、20%,置信度为0.6的条件下,全国(除岭南外)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33、44、20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119、42、17条;岭南地区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87、60、24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261、72、27条。岭南地区中药处方基于复杂熵聚类及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14个核心药物组合与7首新处方。结论:CAG核心病机为以脾气虚为本,气滞、瘀阻、阴虚、热毒为标,用药以益气健脾类、理气和胃类、活血化瘀类、养阴益胃类、清热解毒类药物为主。在岭南地区CAG脾气亏虚与瘀血阻络更为显著,需更加注重使用益气健脾类与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中药处方,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补气类、理血类、祛湿类、理气类、滋阴类、解毒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用药趋势集中,频率最高药物有白术、甘草、半夏、茯苓、白芍。药物存在固定搭配,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白术-白芍-茯苓-甘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半夏-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等18个聚类群。结论:中医药多以"补其虚,泻其实,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从"虚、瘀、湿、滞、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存在脏腑经络用药法式及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12.
14.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总结药物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3月名老中医刘德清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所有门诊处方,使用Excel 2019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归纳整理,通过SPSS 26.0及SPSS Modeler 18.0平台分析名老中医用药的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由此总结临床用药规律,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对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共收集有效处方331首,涉及药味110味,根据药物性味归经进行分类,得出中药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清热药、理气药、活血药。总结得出使用频次超过90次的高频中药共14味,为甘草、陈皮、黄连、茯苓、川芎、白术、半夏、黄芩、白芍、佛手等。对使用频次超过50次的中药共20味进行中药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聚类群组,分析得出名老中医用方由经典方黄连温胆汤、二陈汤、芍药甘草汤等化裁。通过构建分类值共线频率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0对。对高频用药进行文献检索,得出这些药物通过抗炎、镇痛、调节胃肠道运动、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机制发挥治疗作用。结论: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对名老中医临...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国医大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国医大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医案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对医案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中药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聚类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位国医大师185诊次医案。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前五种为白芍、茯苓、枸杞子、甘草、当归等,药性多为平、温,药味以甘为主,药物多归于肝、肾经;经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发现核心方剂为二仙汤、四君子汤、逍遥散和左归饮。结论:国医大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擅长肝脾肾三脏同调,以固肾为本,兼以柔肝健脾,调和气血,养阴育阳。 相似文献
16.
17.
18.
西医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机制、胃壁屏障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而中医认为多与外感邪气,以及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脾胃虚弱、先天禀赋等因素有关。李佃贵教授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与浊毒内蕴密切相关,故以化浊、解毒、清热、利湿为法,并创制化浊解毒方,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Hp相关萎缩性胃炎的中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日益明确。Hp感染可引起胃粘膜炎症而导致胃粘膜腺体萎缩,并有可能继发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而引起癌变。我们采用全国著名老中医张镜人教授拟订的胃Ⅲ号复方颗粒剂治疗28例Hp相关萎缩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