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开后世辨证论治之先河.仲景之方,后世谓之经方.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力专效宏.精研仲景之法,不断扩大经方运用范围,可解决诸多疑难杂症,此为经方无穷魅力之所在.现录经方治疗痛经3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归纳并探讨了汗、吐、下三法在《伤寒杂病论》痰饮病中的应用。对张仲景遣方用药规律做整理分析,探明了痰饮病治疗之精髓在于给邪以出路,即通过发汗、通利二便、涌吐痰涎之法,促进水液代谢,消除痰饮,饮邪祛则疾病向愈,为临床治疗痰饮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莉 《四川中医》2008,26(6):75
痰饮病为临床常见病,对痰饮病的治疗,后世多宗仲景之法,强调"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但笔者发现.在运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加用疏肝理气法,可明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中提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痰饮病治疗原则,为后世痰饮学说奠定了基础,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脏腑之阳气不足无力运化水饮,是引起痰饮病的主要原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温通阳气为治本之法.笔者临床上采用温阳之法治疗痰饮之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其中茯苓、桂枝、白术为其核心药组,是构成治疗痰饮病的基本用药组合,本文将试从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论述、现代药理研究及其类方的临床运用等方面探讨茯苓、桂枝、白术在治疗痰饮病中的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6.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提出的治疗痰饮病的大法.脾失健运,水精不能四布,是引起痰饮病的主要原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温通阳气为治本之法,另外,根据痰饮之部位不同又有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扶正祛饮之法.  相似文献   

7.
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四气和五味。气味配伍理论在方剂配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媲美君臣佐使理论,简单易学且其疗效显著,受到历代医家的青睐。叶天士对药物气味配伍理论研究颇深,不仅继承前世医家对气味配伍的临床应用,而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治疗脾胃病时尤其注重气味配伍的应用。本文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有关辨治脾胃病医案,论述了叶天士运用酸、苦、甘、辛、芳香、淡味之间的气味配伍理论在治疗脾胃病中“随证变法”的应用,分为甘温益气、辛甘化阳、酸甘养阴以补脾胃之虚;辛开苦降、酸苦泄热以调脾胃之气机;芳香、淡味祛脾胃之湿;辛润、辛香、辛温以温胃通络等。叶天士将气味配伍与脏腑、病证相结合,灵活变通经方所寓之法并应用于脾胃病的临床证治中,如活用桂枝汤中辛甘理阳与辛甘理营之法、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法、麻杏薏苡汤中分消三焦湿热之法、旋覆花汤中辛润通络之法,为后世辨治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五版教材《全区要略讲义》痰饮病篇中原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已无异议,但教材释义中的“实为治本之法”、“治本的主要方法”等句,细究涵义,似觉欠妥。新释如下,愿与同道磋商。首先,从痰饮病的形成来看,是由阳虚失运,水饮内停而致.阳虚是本,阴邪盛是标,所以痰饮病性质属本应标实之证。治疗此病当依据其性质来治疗。治本应是使阳气衰微得以改善,治标则是使痰饮之邪得以间除。单纯阳虚而无水饮停聚则不会形成痰饮病,所以痰饮病必县阳虚阴盛两方面,治疗痰饮病的正治法即应是标本兼治之法,“温药和之…  相似文献   

9.
摘 要 周衡教授为湖南省名中医,其临床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病非常广泛,本文浅析了周师运用苓桂术甘汤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临床治病应当遵循方证对应的原则,同时要抓主症,综合兼症,随证治之,当患者病机复杂,证候较多时,切不可拘泥一方,应当合用经方、善用类方,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根据疾病性质,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凡是符合此方证的,不论某种疾病,均可使用,文章通过总结周衡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经验,介绍其对痰饮病病因病机的理解,治疗上予以苓桂术甘汤,临证进行灵活加减,并附以典型医案,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与润肠通便法治疗肺心病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文静  冷冰霄 《四川中医》2002,20(10):52-52
肺心病属中医“痰饮病”和“水气病”范畴。作者经数百例肺心病人的临床观察体会,其治疗除准确掌握运用张仲景“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治疗原则外,按具体病情运用补中益气与润肠通便之法,效果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气味理论是关于药物四气五味的学说,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框架。气味配伍理论是以药物气味为基,通过气味间的配伍制方以纠偏调平。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突出方中主药的性味属性或效用来注解方剂特征、确立治法,进而随法用气味组方,继承发展了气味配伍理论,为后世气味配伍组方提供了典范。通过《温病条辨》中最具代表的苦辛法、芳香法、养阴法来详细论述《温病条辨》中所寓的性味治法及其基本治疗效用。将气味作为媒介来探求方中所寓之法是执气味之简驭方药之繁,以气味为单元,解构方剂挖掘方中之法,学法而舍方,守法而变方,随证用法,从而做到归纳类方、合方合法,为灵活变通应用古方治今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恩庆  陈孝银 《陕西中医》2003,24(3):279-279
《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四十一首治痰饮病方剂。其方既宗经旨 ,又有创新。选方用药注重实效 ,独具特色。兹将其治痰饮病的用药规律探析如下 ,供临证参考。1 痰饮者 ,温药治之 孙思邈先生遵经旨“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根据痰饮病的病位及病情的轻重 ,灵活运用温热药。在所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所致心悸为临床常见病症,临床上以阴阳为纲可使简化辨证,抓住关键,同时运用五脏相关理论可使辨证个体化,采用基本方结合随证配伍之法使治疗快速有效,该辨证论治之法运用于临床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14.
简版:正文:张仲景创《伤寒杂病论》,集经方之大成,其方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刘喜德教授是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刘教授临证主张方小宜精,善用寒热并用之法,常用经方合方治疗中医内科杂症,收效甚佳。笔者有幸随师待诊,现举医案4则介绍刘教授运用经方之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苓桂术甘汤为张仲景名方,组方精炼,配伍合宜,临床应用此方应不拘于某一疾病,凡痰饮所致之病皆可用之,并从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通络法用药配伍规律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络脉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 ,许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 ,运用各种通络之法 ,往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通络原则及用药配伍规律方面 ,古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笔者揣前人之旨 ,就通络法则及其用药配伍问题作一简要总结 ,不妥不对之处 ,敬请指正。1 随其所得 ,分部处之络脉病因病机虽有多种 ,但络脉痹阻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础 ,故其治重在祛邪 ,且祛邪务尽 ,保持络脉疏通流畅为其基本的治疗原则。但络有气血阴阳之分 ,病有表里虚实之异、在脏在腑之别 ,故通络之法 ,又非止一端。当视病情需要 ,随其所得 ,…  相似文献   

17.
范蕊  辜炳锐  李冀 《天津中医药》2017,34(7):458-460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少阳证之代表方,刘完素崇尚张仲景之说,临证变守经方之法,据证遣药,加减更选,获效良多。现对其运用小柴胡汤化裁之法治妇人产后诸证变方的配伍特点进行解析,以示名家运用经方权变之要妙,再现"方之精,变也"之精髓。  相似文献   

18.
郑伊  任青玲  司雨  郭斐  陈雯玥 《环球中医药》2022,(10):1861-186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认为本病发病以脾肾阳虚为本,痰湿内蕴为标。附子汤为《伤寒论》中温阳治法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素体阳气不足,四肢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疾病,临床直接运用于PCOS的治疗尚不多见,然运用温阳法以及附子汤类方在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中已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本文紧扣PCOS发病之机,沿袭张仲景治痰饮之法,以国医大师夏桂成补肾调周法为基础,从“痰饮”立论,以“温药和之”立法,撷取《伤寒论》中附子汤温扶阳气、温化寒湿之义,变通化裁其类方为中医诊治痰湿型PCOS探寻有益的思路。将附子汤及其类方运用于月经周期各阶段,功能温补脾肾、化痰消脂、燮理阴阳,使经自调、胎自萌,对于改善女性内分泌代谢及生殖功能,治疗痰湿型PCOS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提出痰饮病的治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文以狭义痰饮病证治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和"字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痰饮病的治疗思路,痰饮病的本质为本虚标实,根据其邪正关系,临证时对温阳、利水等治法运用各有侧重,是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医》2019,(8)
本研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张聿青医案》治疗虚劳方剂数据库,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处方用药规律及组方配伍特点的挖掘分析。对纳入的80首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52味,累计834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0个及潜在新处方7首。得出张聿青治疗虚劳注重清金保肺、健脾温中、降气消痰的应用,并随证治之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