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各方面能力的作用,探索提高中医内科教学效果的方法。医患沟通能力是中医药学生在全球医学教育中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中医教学以培养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引入真正的临床医患沟通现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技巧的组合评价体系和教学反馈调查问卷,探索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翻转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医学生其他核心能力的培养,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中医内科教学的教学效果,此种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应成为中医教学体系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普遍认为中医药院校毕业的青年中医临床能力不强,中医学术特色不浓,临床治疗效果不高,国内许多著名老中医学家对现行中医教育教学体制与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笔者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年,对加强辨证论治教学颇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临床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的目的是以其所学的理论验证于临床实践,临床带教就是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组装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打造中医标准学教学团队契合国家中医药标准化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培养中医药标准化人才、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辽宁中医药大学率先在国内高校中开展中医标准学教学团队建设,打造出一支以教研室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具有优势特色的中医标准化教学团队,探索出一条优秀团队的建设路径,为高校中医标准学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学的基础与精华,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从2005年起国内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普遍将"中医护理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特色课程引入到护理教学中,旨在突出对护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中,传统的继承性教学方法重视操作程序的训练,容易忽略操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技能水平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近年来,我院在中医实践课教学中开展"力学训练法"[1],提高了实践课教学质量。现探讨将"力学训练法"引入到中医护理技术实验课中的应用思路。1研究基础1.1"力学训练"是技术操作的基础:一般的力的概念中包含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研究》2014,(18):I0002-I0002
办刊宗旨:中国特色和中西医并重是中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中医药传统,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框架,面向临床,面向普及实用,汇总中西医临床经验,报道国内外中西医临床研究成果,促进中西医临床学术交流,为中医现代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1世纪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基本规律进行了探索、归纳和总结。高等中医药教育应坚持中医教育的主体性,坚持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融合起来,坚持把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合起来,提出要加强培养中医药实践的基本技能,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实践技能出色、具有中医思维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疗的特色优势在于中医思维,而中医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思维的组成部分和有机统一,是独特的人文和生命医学模式。在医学生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树立中医思维与强化临床技能同样重要。本文针对中医专业本科实习生的学情现状和心理特点,认为对中医思维的培养要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夯实中医基本功、用中医药的思维发展和评价中医,在思维形成的过程中要勤求古训,重视经典学习,将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取象比类等思维融入诊疗过程中,以培养辨证施治能力为导向和目标。此外,还应为学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机会,使其学有所用,并能持续学习和反思,以促进中医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特色及创新试验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2方面入手,探讨以培养"理论宽、临床专、能力强、素质高"的中医临床实用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管理及教学质量考评,强化实践和临床技能,进行实验区改革探索,总结经验,探求适用于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中医学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更多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0.
黄华玲 《中医教育》2009,28(5):39-41
目的提高中医药院校西医诊断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方法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探讨西医诊断学改革问题。结果以上措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只有积极探索适应中医药院校特色的西医诊断学教学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在肿瘤临床中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中医肿瘤学人才是当前中医肿瘤学临床带教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本文就自己临床带教的十余年经验和体会作简要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肿瘤学的带教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及本科生中医妇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授课方法、PBL与CBS相结合、翻转课堂及实训课程等方面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并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合格医疗人才。  相似文献   

13.
常学辉  张良芝  王振涛 《光明中医》2013,(11):2423-2425
为了建立以农村社区为导向的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的本科层次全科医学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规范、完善课程实践大纲,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规范全科医学实践技能操作,建立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手段及方法改革,制定完善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旨在构建以中医药的服务模式和手段为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体系,以使中医药能以全新的姿态进入社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与中医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入学知识背景与中医特殊的学科特点,学生学习中医难以很快入门,从而导致兴趣缺乏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体会,提出从树立中医科学性认识、凸显中医特色和优势、体现理论应用价值和启发思考中医发展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兴趣,为中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中医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师承制、小班化的特色与优势,探索了一种以经典课程为牵引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内经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与临床技能培养,基于中医各家学说的中医临床视野拓展与临证能力培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医药继承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人才是基础。一支高水平的中医临床队伍,特别是一大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是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保障。为了加快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十五”期间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拟在全国选拔200名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高临床水平和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着力提高其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使他们成长为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对外教育之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中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国际化教育已初具规模,然而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科研实际,针对中医药对外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应掌握学员实际情况,因人施教;改进授课方法,体现个性化教学;编写实用教材,突出中医特色;弘扬中医文化,营造传统文化氛围;适应中医药对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扩大中医药对外教育的规模,培养更多的适合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高质量、高素质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医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如何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主体地位,提高实践能力问题,从积累典型案例,把握病证规律,总结立法、处方用药规律,深刻领会与应用各家临证技能,利用医案信息,开展科学研究四个方面提出通过医案的学习,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诊治能力和临床技能,提高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从而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确保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李晶  杜彩凤 《中医教育》2011,30(1):31-33
为了重点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临证思维能力,特在理论课程讲授的基础上,引入中医诊断学临证思维训练,通过四诊技能实训课程与课堂教学同步、经典案例贯穿始终、误诊案例尽早灌输、名家辨证思路详解、早见习、多见习等方法,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四诊技能,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批判性、质疑性精神,更好地为临床各科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把握时代需求,提升中医院校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教育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础,所培养的下一代传承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临床疗效能否持续提高、基础理论研究能否有所突破、中医事业能否发展和壮大。1956年,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建立第一批中医学院后,大部分省(市)相继成立了中医高等院校。院校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从业人员,这对稳定中医队伍、持续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起到重要作用。但迄今的教育模式单一、缺乏中医特色、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临床实践能力不强,甚至对中医学信心下降,难以担当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任。针对中医院校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提升教学质量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