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采用疏肝健脾法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选取5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匹维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IBS-S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两组IBS-SSS评分在治疗前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IBS-SSS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给予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汤治疗,可使腹部症状予以改善,实现疏肝健脾、情志调畅的功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0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组35例,肝郁脾虚证组38例,脾胃虚弱证组3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运用放射免疫同批测定血浆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个证型组间比较,脾胃虚弱证组MOT水平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1)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3个证型组血浆S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其中肝郁气滞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上述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的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徐蔚飞  张建强 《新中医》2020,52(24):84-87
目的:观察痛泻四神汤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 136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8 例。2 组均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与复方嗜乳酸杆菌肠溶胶囊,观察组加予痛泻四神汤辨证内服。2 组均连续治疗 6 周。治疗前后评定肝郁脾虚证评分、腹痛程度评分、IBS 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检测 CGRP、VIP 水平,比较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肝郁脾虚证积分、腹痛程度评分及 IBS-SSS 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 3 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血清 CGRP、VI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曲美布汀和复方嗜乳酸杆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痛泻四神汤内服治疗 IBS-D 肝郁脾虚证患者,可进一步减轻 IBS-D 临床症状,并能抑制 CGRP、VIP 表达,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菊芳  陈小芳  徐惠明  周静 《光明中医》2022,(20):3717-3720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汤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生活质量评价(IBS-QOL)积分、精神心理评价(HAD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2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6周后,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腹痛、腹泻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 <0.05);治疗组治疗后急躁易怒、两胁胀痛、纳呆、身倦体乏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IBS-SSS积分、IBS-QOL积分、HADS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降低肝郁脾虚证患者证候积分,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蜀  吴至久  范艺缤  马军  杨小勇 《中成药》2023,(10):3509-3512
目的 考察痛泻要方颗粒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三联活菌片,观察组给予痛泻要方颗粒,疗程4周。检测中医证候疗效和评分、IBS-SSS评分、IBS-QOL量表评分、血清脑肠肽(VIP、5-HT)、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IBS-SSS评分、血清脑肠肽降低(P<0.05),IBS-QOL量表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结论 痛泻要方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疗效优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胃肠道症状,降低血清脑肠肽水平,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赵晓丹  王继东  谭海成  武琛  张立宏  陈林  龚然 《陕西中医》2020,(9):1245-1247,1261
目的:探讨升清健脾固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治疗组应用升清健脾固肠方,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随访时的病情变化积分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IBS-SSS评分、患者大便性状、腹泻次数、腹痛、腹胀量化评分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IBS-SSS评分、患者大便性状、腹泻次数、腹痛、腹胀量化评分及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治疗组IBS-SSS评分、患者大便性状、腹泻次数、腹痛、腹胀量化评分及证候积分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清健脾固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能有效改善患者大便性状、腹痛腹胀程度,减少腹泻次数,临床疗效较马来酸曲美布汀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痛泻安肠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优势。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设计开展探索性研究。共纳入36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予痛泻安肠方,对照组予阳性对照药匹维溴铵片,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组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IBS-SSS)总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IBS-SSS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16/18)、83.33%(15/18),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15/18)、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痛泻安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调神解郁"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IBS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疏肝理气,调神解郁"推拿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及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IBS-S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为(6.4±2.7),IBS-SSS评分为(87.6±39.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44.4%(P0.05)。结论:"疏肝理气,调神解郁"推拿法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IBS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肠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予自拟肠宁方煎服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2周、4周后对腹痛及腹泻应答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判定IBS-SSS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患者腹泻应答率(77. 14%)及腹痛应答率(82. 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 55%及60. 61%)(P 0. 05)。治疗组治疗4周后IBS-SSS总有效率(82. 86%)高于对照组(60. 61%)(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 57%)高于对照组(60. 61%)(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后腹泻、腹痛、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纳呆食少、腹胀、肠鸣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及急躁易怒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安全指标治疗后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肠宁方治疗IBS-D肝郁脾虚证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片,可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症状,改善患者整体病情及肝郁脾虚证候,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疏肝法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4—6月间符合筛查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中药汤剂口服,早晚各1袋,连续服用两周;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口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IBS症状严重性程度量表(IBS-SSS)、中医症状及IBS生活质量(IBS-QOL)评定,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IBS-SSS评分和临床疗效、中医辨证症状分级计分和临床疗效以及IBS-QO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疏肝法可有效降低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SSS及中医辨证症状分级计分,提高临床有效率及IBS-QOL评分,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血清5-HT含量,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痛泻要方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管活性肽(VIP)、神经肽(NPY)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VIP、SS和S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痛泻要方能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VIP、SS和SP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术芍药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白术芍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芍药散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缓解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168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痛泻要方免煎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匹维溴铵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主要症状如腹痛程度、排便性状的变化情况、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评分(TCM-PES)、IB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BS-QOL)、IBS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如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采用尼莫地平法以肝郁气滞证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腹痛应答率92.86%(78/84)高于对照组腹痛应答率82.14%(69/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4,P<0.05)。观察组腹泻应答率为91.67%(77/84),高于对照组腹泻应答率77.38%(65/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14,P<0.01)。观察组治疗后TCM-PES、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IBS-SSS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IL-10高于对照组,IL-1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泻要方可缓解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腹痛、腹泻,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与内脏高敏缓解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伟  刘浩恩 《四川中医》2023,(11):133-136
目的:探究自拟调肝理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门诊收治的76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片与曲美布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调肝理脾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紊乱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7.37%)高于对照组(81.58%)(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排便急迫感、腹胀腹痛、情志抑郁、大便泄泻、食欲不振以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烦躁不安、健康忧虑、冲突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匹维溴铵片比较,探讨四神丸联合督灸对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四神丸联合督灸治疗)44例和对照组(匹维溴铵片治疗)46例,对比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随访2个月后疗效。结果:(1)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IBS-SSS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BS-SSS积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36%)优于对照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79.55%)高于对照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丸联合督灸可以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改善中医证候,其疗效较西药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调肝补脾方,每日1剂,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1g,每天3次,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拟调肝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刘晓周 《河南中医》2022,42(3):423-427
目的:观察肠宁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奥替溴铵片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肠宁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 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平阴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6例腹泻型肠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痛泻要方加减与针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肠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调查量表(IBS-SSS)评分、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IBS-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泻要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激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IBS-SSS评分、复发率均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毅  林希  陈晓娟  王晗  舒贤周 《新中医》2022,54(22):17-20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肝气乘脾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肝气乘脾证IBS-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痛泻要方加味联合神阙穴隔药灸治疗。治疗6 周后,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IBS 病情严重程度调查表(IBS-SSS) 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66.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IBS-SSS 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BS-SSS 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 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L-6、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肝气乘脾证IBS-D 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穴贴联合温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75例,健脾疏肝穴贴联合温针灸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血清指标[P物质(SP)、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高分辨率肛管直肠测压(HR-ARM)相关参数变化及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69.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缩肛运动时肛门最大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缩肛运动时肛门持续挤压时间、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冲动阈值、最大耐受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腹泻型IBS应用健脾疏肝穴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