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对病人术前禁食禁饮进行合理化安排,使病人能以良好的状态应对手术、顺利地度过术后康复期.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病人按医生分组的床号分为两组,观察组按照本院麻醉科医师规定的禁食禁水的时间执行,对照组按目前护理人员通知禁食禁水时间执行.比较两组禁饮、禁食时间,术中、术后呕吐或误吸,手术前后血糖值,SAS心理评分,以及口渴、饥饿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呕吐或误吸,手术前后血糖等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均>0.05);禁饮、禁食时间较对照组短, SAS 评分,口渴、饥饿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均<0.01).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禁食禁饮的管理及多部门合作,此研究证明术前禁食禁饮合理化安排可以改善病人的主观感受,减少口渴感,改善围手术期的代谢状态,同时并不增加麻醉插管风险和误吸风险,使病人能以良好的心态应对手术、有利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禁食、禁饮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减少患者因长时间的禁食禁饮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将177例骨科择期手术及限期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87例采用新禁食、禁饮方案,即术前6h开始禁食便餐,术前2h开始禁饮清流质。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禁食、禁饮方案,即术前12h开始禁食,术前4h开始禁饮液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口渴、饥饿、焦虑程度等情况,术中呕吐与误吸情况。结果术前、术后口渴、饥饿发生率及程度、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呕吐与误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禁食禁饮方案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方法及其与患者术前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术前8h内禁食、禁饮;实验组依照循证护理的原则,术前禁食8h,禁水2h。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无1例术中和术后发生呕吐、误吸,对照组患者口渴、饥饿例数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适当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术前饮食指导,重点宣教准确禁食、禁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术前舒适度,有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方法及其与患者术前舒适度的关系。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术前8h内禁食、禁饮;实验组依照循证护理的原则,术前禁食8h,禁水2h。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无1例术中和术后发生呕吐、误吸,对照组患者口渴、饥饿例数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适当缩短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术前饮食指导,重点宣教准确禁食、禁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执行医嘱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术前舒适度,有利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计划-实施-学习研究-行动(PDSA)模式在缩短骨科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择期手术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饮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PDSA模式制定的新型禁食饮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前不适表现、术前血糖水平、家长术前焦虑水平、术后胃液反流误吸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基于PDSA制定的新型禁食饮管理方案后,观察组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分别为(8.39±2.14)h和(4.39±0.96)h,对照组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分别为(12.11±3.70)h和(10.97±2.01)h,观察组禁食禁饮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术前焦虑水平为[0(0,3)]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前中重度口渴、饥饿、烦躁不适表现发生率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DSA的新型禁食饮管理措施有效缩短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减轻术前术后不适表现,减轻家长焦虑情绪,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的术前禁食方案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8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A组)43例采用新禁食方案,即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术前禁食8 h,食用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术前禁食6 h,术前2 h禁液;对照组(B组)39例采用传统术前禁食方案,即术前12 h禁固体食物,术前4 h禁任何液体饮食。比较两组禁食禁饮时间,术中、术后胃液量和呕吐误吸情况,以及口渴、饥饿、焦虑的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前术中的胃液量,术中、术后呕吐、误吸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组)较对照组(B组)禁食禁饮时间短,口渴、饥饿程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禁食方案既未增加术前术中的胃液量,也未增加术中、术后的呕吐误吸率,而且还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和口渴、饥饿程度,因此较传统禁食方案更适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优化禁食、禁饮时间对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9例,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禁饮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手术台次安排给予不同时间段口服碳水化合物饮料(每次200 mL),手术前一天晚上统一口服强化营养液200 mL。记录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程度、术中反流误吸情况、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前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术前术后的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口渴饥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反流误吸,对照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17例(33.3%)]高于观察组[3例(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糖、术后24 h HCT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Mako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禁食、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颅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术前不同进食时间,并对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颅脑择期手术患者1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前6h禁食,术前2h可饮少量的水或水果糖等;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方法,手术前12h禁食,手术前4-6h禁饮,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中发生误吸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状况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7.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无误吸发生。结论对于颅脑择期手术患者适当缩短手术前的禁饮、禁食时间可以有效的预防手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参与胸外科接台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4例胸外科接台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手术室护士不参与对患者饮食干预;试验组手术室护士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颁布的术前禁食禁饮标准自行设计的《胸科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书面指导书》,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宣教与指导,并根据手术顺序,预估接台手术时间,制定出科学、合理及个性化禁食禁饮方案。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术前实际禁食禁饮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禁食禁饮时间的缩短并未影响手术或麻醉的顺利进行。结论手术室护士参与胸外科接台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术前禁食禁饮的正确认识,缩短了实际禁食禁饮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2种不同的禁食禁饮方法对妇科择期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探讨新禁食禁饮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0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取新禁食禁饮方案(术前禁食6小时,禁饮2小时),对照组采取传统禁食禁饮方案(术前禁食禁饮≥12小时),分别记录2组基础和术中(30分钟)的钾、钠、氯离子浓度,pH值,血糖值,并记录2组饥饿、焦虑程度及术中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pH值,钾、钠、氯离子浓度变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例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前30分钟血糖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焦虑、饥饿、口渴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手术中均无误吸发生。结论新禁食禁饮方案明显降低术前低血糖发生率,并增加患者舒适度,且不会引起离子浓度和pH值的急剧变化,也不会增高术中误吸发生率,较传统禁食禁饮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并分析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术前禁饮时间、禁食时间进行调查,分析禁饮、禁食时间过长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结果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禁食(13±6)h,禁饮时间(12±7)h;在术后会出现饥饿、口渴、焦虑不安等不良反应,其中出现饥饿的患者为42%,口渴为89%,低血糖反应为7%,虚脱为4%。禁食禁饮时间≥10h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程度最为严重。结论经过调查发现,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普遍过长,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饥饿、口渴、焦虑不安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情绪,不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术前禁食禁饮时间,使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2.
柴维霞  张军 《浙江医学》2020,42(4):408-410
目的探讨优化禁食禁水管理在骨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优化禁食禁水)和对照组(常规禁食禁水),每组5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禁食禁水时间、入院时及手术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术前主观感受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h、术后1h、术后24h等不同时点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发现,入院时及术后1、24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1h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胃部不适、头晕、恶心等主观感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口渴、饥饿、焦虑等主观感受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优化禁食禁水管理用于骨科围术期患者的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禁食禁水时间,改善患者主观感受,且血糖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蔡明  周倩  游薇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1237-1240
目的 探讨缩短术前禁食时间对甲状腺手术快速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6—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其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术后6 h后进饮不发生呛咳则进食。观察组患者应用FTS理念,术前禁食6 h,禁饮4 h,术后4 h后进饮不发生呛咳则进食。检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中与术后1 d外周血皮质醇与血糖水平,观察比较应激反应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发生术中呕吐/误吸[0(0.00%) vs.0(0.00%)]及术后恶心[7(11.67%) vs.5(8.33%)]、呕吐[3(5.00%) vs.4(6.67%)]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0.152,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口渴/饥饿感发生率[3(5.00%)、2(3.33%)]低于对照组[55(91.67%)、58(96.67%)],术后住院时间[(5.1±1.3) d]少于对照组[(6.3±1.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34、104.530,t=5.165,均P<0.05)。术中观察组外周血皮质醇[(493.6±116.7)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548.1±116.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P<0.05);术后1 d,观察组外周血皮质醇水平[(500.2±121.3)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592.4±119.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P<0.05)。术后1 d,观察组空腹血糖[(5.5±0.8) 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7.3±1.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87,P<0.05)。 结论 缩短甲状腺癌围术期禁食禁饮时间可以减少患者围术期不适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为甲状腺手术快速康复的专家共识撰写提供循证依据,进一步加快了快速康复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运用进程。   相似文献   

14.
骨科择期手术术前禁食禁饮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择期手术术前禁食禁饮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骨科2009年3月~2010年3月择期手术患者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被要求禁食禁饮时间、实际禁食禁饮时间以及患者禁食禁饮舒适度等项目,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132例患者被要求禁食禁饮时间以及实际禁食禁饮时间与常规时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产生。结论 我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被要求禁食禁饮时间以及实际禁食禁饮时间均过长,需针对不同患者体质特征制定相应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案,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紧张焦虑和身体乏力脱水等不良情况,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行择期手术(非胃肠道手术)的患者23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实施新的和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案,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妇科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禁饮的现状,分析病人禁食禁饮时间过长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调查者对153例病人和63名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主要调查病人实际禁食禁饮时间,并根据病人禁食时间的长短分为3组,第Ⅰ、Ⅱ、Ⅲ组病人禁食时间分别为≤12h、12.5h~16h及>16h.用视觉模拟评分尺评定病人术前口渴、饥饿、焦虑、胃不适程度,观察不同组病人的上述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有无统计学意义.调查医护人员对病人术前禁食禁饮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 病人术前禁食8~24h,平均16.52±2.78h;禁饮3~20.5h,平均14.98±4.12h.Ⅰ组、Ⅱ组与Ⅲ组病人症状视觉模拟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4%的病房医生及57%护士认为病人术前应禁食12h,禁饮4h.结论 病人实际禁食禁饮时间过长,禁食时间越长,病人口渴、饥饿、焦虑、胃不适程度越重.医护人员对禁食禁饮的健康教育保守、简单,医护人员应改进对病人术前禁食禁饮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不禁食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不禁食的可行性。方法:将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的9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术前进食半流质清淡饮食,量为正常的70%~80%,术前不禁水;对照组54例术前禁食6 h,禁饮4 h。观察两组口渴、饥饿、血压下降、误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口渴、饥饿、血压下降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均无误吸病例。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适当进食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且不会增加误吸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对术前饮食指导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普外科2009年1~5月期间住院择期非局麻手术患者共120例,术后第2天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其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执行情况。结果 79.17%患者达到或接近要求禁食、禁饮时间,20.83%患者不同程度延长了禁食、禁饮时间(〉2小时)。正确禁食、禁饮与延长禁食、禁饮两组所致的不良反应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人员术前不仅要通知患者具体禁食、禁饮时间,还要详尽介绍手术、麻醉有关知识,重点宣教正确禁食、禁饮的重要性及延长禁食、禁饮的危害性,督促其遵医行为,以保证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眼科全麻术后患者首次饮水、进食的适宜时间.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科行眼科手术的438例全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9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术前禁食12 h,禁饮8 h(小儿患者术前禁食、禁饮4 h).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清醒,即可进食进饮;对照组于术后6 h进饮食.术后24 h内观察两组患者口渴、饥饿、焦虑、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肠鸣音、肛门排气出现的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口渴、饥饿、焦虑等症状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内全部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6 h内观察组患者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科全麻术后,在患者完全清醒的情况下进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小儿术前禁食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国英 《广西医学》2008,30(7):1053-1054
择期手术前患儿禁食、禁饮是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预防在手术中呕吐而发生误吸和窒息的危险。传统的做法是根据医嘱,护士于术前一日告知患儿及家长,禁食8 h,禁饮4~6 h,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医患双方的种种原因,未能按标准执行,导致患儿禁食禁饮时间普遍延长,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