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亚雄主任医师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征及疾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小儿杂症临证中多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以清上温下,温补脾肾为法,乌梅丸若投之得当,能在儿科杂症中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2.
汗证为临床常见病证,张怀亮教授系国家中管局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证擅用经方论治杂症。张怀亮认为汗证临床辨证应分虚实两端,虚以阴虚、气虚、阳虚、阴阳两虚、营卫失调为主,实则辨痰、湿热、瘀八种,本文以临证病例为纲,介绍吾师论治汗证八法,阐述汗证的辨证论治思路,从虚论治五法包括:滋阴清热、补脾益卫、补阳固表、滋阴补阳、调和营卫;从实论治包括:清热祛痰、分利湿热、活血化瘀三法。张怀亮教授治疗汗证思路独特、经验丰富,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导师临证辨小儿脏腑,分小儿阴阳,不拘自汗与盗汗之分,从心肺脾三脏辨治小儿汗证临床经验。临证以补肺健脾固表,或补益肺脾、调和营卫,或益气养心,或滋阴清心,或清热化湿、健脾助运为治则。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从阴阳、脏腑、六经、十二经脉等方面辨证论治汗证,中医治疗汗证有独特的优势。梁君昭教授认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是汗证的发病基础,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是汗证致病因素。临证时梁君昭教授从“阴阳-脏腑-经络-气机-体质”等多角度辨治汗证,认为虚实夹杂、营卫不和、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是疾病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汗证的中医治疗应注重健脾养心、调和气血、行气解郁、活血降浊,心肝同治、调补脾肾,并注重生活作息的调整,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根据时节合理调整用药,理法方药精准施治。  相似文献   

5.
介绍汪受传治疗小儿汗证的经验。根据小儿肺脏娇嫩、体属稚阳的生理特点,认为小儿汗证以虚证为多,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是小儿汗证的主要病机。当以补肺固表,调和营卫为大法。临证常用玉屏风散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汗证的治疗常用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泻热养阴等法,众法皆不离调脾。从脾的生理、病理以及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结合小儿的生理及病理特点等探讨调脾与小儿自汗证的关系,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讨论、分析,以期使临床从脾论治小儿自汗证的思路更清晰。  相似文献   

7.
汗证是以汗出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儿科临床也可是其他病症的兼证。钱乙治疗小儿汗证独具特色,但鉴于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记录文辞简要,诸类汗证证候记录不够丰富立体,给临床推广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基于《小儿药证直诀》总结归纳了钱乙临证常见的小儿汗证的类型。通过文献查阅及运用“以方测证”的方法,对各类型汗证的证候表现做出了一定的补充,总结了钱乙治疗小儿汗证的特色有四:用药轻灵;盗汗分虚实而治;首次提出“实热盗汗”“太阳虚汗”;治汗不止汗,必审证求因。  相似文献   

8.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症。陈宝贵教授认为,汗证多以气阴两虚为本,郁热为标,多属因虚实夹杂,营卫失调,病位多在肺、脾、肾,病机复杂。临床上多分为肺脾气虚证、胃热壅盛证、肾精不足证3证,分别以补肺养脾、清胃宣热、补肾填精为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活幼心书》为依据,探讨曾世荣辨治汗证的思想。曾氏善从阴阳、气血、虚实出发,倡脏腑辨证,认为小儿汗证虚多实少。治疗上,曾氏也从气血阴阳入手,补虚泻实,顾护脾胃,重在治本,不忘治标。《活动心书》辨治思想对小儿汗证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辨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治则、治法上形成了独特的临床思维模式。在治疗小儿肾病临证中应紧扣“本虚标实”的病机,以扶正培本、祛邪治标为基本法则,并以扶正为主。在具体临证中应采用辨证分型论治,首先明辨标本虚实,本证以脾肾两虚为核心,标证以风、湿、瘀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1汗证 小儿汗证为阴阳失衡,营卫失和所致。而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证最多。湿热交阻,三焦失利,以致营卫不调,湿热郁蒸,迫使津液外出。因而运用三石汤清泄郁热,以宣通营卫。表虚不固者,配入玉屏风散或黄  相似文献   

12.
汗证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为心液”,“肾主五液”,“阳加于阴谓之汗”,此乃汗证之概况。笔者诊读之余,对此略有所悟,现以管窥之见,归纳其证治八法如下:1调和营卫止汗法本法适用于风邪袭表,营卫不和,胰理不密之自汗。其症可见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有寒热,苔薄脉浮等。常用方为桂枝汤。若表邪轻微,无寒不热,或仅有表虚,汗出较甚者,可予桂枝龙骨牡顿汤和营调卫,潜镇摄纳。若盗汗之人,并无烦热口干、舌红脉细等阴虚见症,或仅见些许气阴亏乏之候时,可与生脉散合而用之。笔者曾以此法治疗小儿盗汗,获效良多。2益气团表止汗法肺脾气虚,卫外不固,…  相似文献   

13.
汗出主要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若在无外界因素干扰的安静状态下,小儿的汗出颜色、时间等异常则属病理性汗出,称作小儿汗证。这是儿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可归属于西医学中多汗症等疾病,临床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但疗效多不佳。而中医药治疗汗证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可谓医家的不二之选。范梅红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对这一疾病有充分独特的认识。汗证有自汗与盗汗之分,范教授认为临床治疗不必拘泥于区分二者,应当以阴阳失调为其发病关键,结合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除此之外范教授还提及心肺脾胃等脏腑在小儿汗证临床防治中的重要性,指出临床难治复发较为多见,病机主要表现为肺脾肾脏受损及湿热诸邪内结两方面。针对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范教授总结三大治疗法则:滋养、祛邪及止汗,兼顾虚实、不忘根本。范教授还补充到临床气郁、痰湿、血瘀等实邪亦可引起汗证,应当积极灵活采用理气活血化湿等法,收效良好。范教授主张以甘露饮加减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气阴亏虚兼内邪蕴结之汗证,其中甘露饮滋阴津而祛湿热,玉屏风颗粒益气止汗,通过合理应用与正确加减相关药物使得临床治疗效果颇佳。文章介绍范教授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经验,并附临床案例1则。  相似文献   

14.
王勇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21-122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失常引起以汗液外泄为主症的疾病。临床不分老少、男女,有“自汗”、“盗汗”、“冷汗”、“大汗”;亦有局部的“额汗”、“手足汗”、“半身汗”、“阴汗”等等;甚至有病危的“脱汗”、“绝汗”。笔者临证30余年,运用中医辨治汗证,收效较佳。现举数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治疗小儿汗证,常用补益气阴、调和营卫、清热利湿之法。临证尚见木旺克土,积热蒸腾,迫津外泄之证,治从肝脾,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汗证辨治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汗证辨治探索415601湖南省安乡县卫生职工中专学校韩先知汗是津液所化生,出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丹溪心法·自汗》云:“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临床治疗汗证多从“虚”论治。但据笔者临床体验,亦不尽然,或营卫不和,或邪居少阳,或补而未宜...  相似文献   

17.
靳锋主任医师认为汗证可分虚实,且虚多实少,虚多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实则为外感风热或肝胆痰湿,虚实之间可兼见或相互转化。临证时以交通心肾法培护根本,以调和营卫法贯穿始终,以清热除湿法祛邪,擅用参芪二子汤治疗汗证。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多汗症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出汗过多。此多由于素体虚弱、气阴不足、营卫失调、卫表不固而致 ,因此称为“虚汗” ,是临床常见疾病。体虚易汗、多汗易感 ,每多互相影响 ,因此开展多汗症诊疗研究对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积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小儿多汗症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1 辨证治疗传统治疗[1] 多按自汗与盗汗结合脏腑辨证分虚实论治。卫表不固 :以自汗为主 ,治宜益气固表 ,敛汗止汗 ,方选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营卫不和 :以自汗为主 ,治宜调和营卫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气阴两虚 :以盗汗为主 ,治宜益气养阴 ,…  相似文献   

19.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出失常的一种病症,刘长玉主任临床治疗汗证多采用脏腑辨证,认为汗证多属脾虚肺弱,治以补脾益肺,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结合案例5则,探讨运用经方辨治汗证的临床经验。认为汗证为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是一种病理性出汗。主要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毛孔开阖不利所致,营卫不和为其核心病机,临证多以桂枝汤为主方,合用柴胡剂、白虎剂等进行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