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证实“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测定微乳水包油(O/W)型相临界点的精确性,进一步使用该模型优化丹参酮提取物微乳。方法 以“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确定微乳转变为O/W型的相临界点,根据微乳油相、总表面活性剂、水相占比,使用Origin 2021软件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成乳区域大的各相配比;以微乳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为考察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微乳;采用高速离心和4、25℃下静置60 d,考察微乳的稳定性。结果 优化后的微乳处方为(含药油相为18.11%,聚山梨酯80为61.21%,1,2-丙二醇为20.68%,临界点含水量为64.29%),Km为2.96,配制温度为27.4℃,不同实验条件下微乳的稳定性均良好。结论 “含水量-电导率拟合曲线”模型确定的O/W型相临界点精确性高,优化后的微乳稳定性好,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2.
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用L9(34 )正交试验 ,以广藿香包结率为优选指标 ,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影响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包合温度 ,包合时间对包结率也有较大的影响。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为 1:8(ml .g 1) ,搅拌强度为 60 0r/min ,包合温度为 5 0℃ ,包合时间为 1小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紫荆皮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挥发油提取量为因变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自变量,通过对不同因素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紫荆皮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 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 h,提取时间5 h,加水量14倍;挥发油提取率0.8%,挥发油平均质量0.391 2 g,与预测值(0.391 5 g)的偏差较小。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稳定、可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溪黄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734 h,提取时间4.263 h,加水量9.205倍,在最优条件下溪黄草挥发油提取得率最高为0.368%。结论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吻合度好,挥发油提取效果最佳,数据结果比较准确可靠,可用于溪黄草挥发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白术挥发油微乳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微孔稀释法结合伪三元相图优选乳化剂、助乳化剂及油的种类;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微乳处方。结果空白微乳的最佳处方质量比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P)-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filM 1944CS)-(H2O)(2.25∶0.75∶1.5∶5.5),最优处方中白术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7.5%,制备的空白微乳粒径为21.2 nm,含药乳粒径为25.0nm。结论所得白术挥发油微乳为澄清透明、黄褐色、均一的液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蓬莪术挥发油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醋莪术中的挥发油.以成品的丸重差异系数、外观评分、溶散时限和吉马酮、呋喃二烯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星点试验考察滴距、基质与挥发油质量比、药液温度和冷凝液上部温度对莪术滴丸制备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荆防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胶体磨法、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包合物制备工艺,确定包合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6~1∶10)、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1∶2~1∶4)以及研磨包合时间(15~25分钟)对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法对包合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经对比,胶体磨法得到的包合物挥发油包合率(80.37%)和包合物得率(86.55%)均高于饱和水溶液法(75.19%、79.49%)和超声法(68.38%、72.05%),故选择胶体磨法制备荆防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为1∶8,β-环糊精∶水为1∶3,研磨包合时间为21分钟,3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率平均为85.98%,包合物得率平均为92.51%。结论 优选的荆防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均较高,包合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香附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星点设计考察β-环糊精一香附挥发油投料比例(m/v)、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化得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β-CD:挥发油(w/v)为6,包合温度为42.5℃,包合时间为2.5小时.结论: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香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连翘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方法:以连翘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及综合评分为指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法、胶体磨研磨法对连翘挥发油的包合效果。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以挥发油(mL)与β-环糊精(g)的投料比、β-环糊精(g)与水的投料比和研磨时间为考察因素,确定连翘挥发油胶体磨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胶体磨研磨法的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及综合评分均高于饱和水溶液法和超声法。最佳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0,β-环糊精与水的投料比为1∶6,研磨时间为20 min。3次试验结果显示,包合率平均值为89.52%,包含物得率平均值为93.98%,综合得分为90.41%,RSD为1.21%。结论:优选的连翘挥发油胶体磨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包合效果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山柰Kaempferia galanga挥发油自微乳化固体颗粒,优化其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考察和伪三元相图优选出制备山柰挥发油自微乳的辅料及其质量比范围;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并验证,优化自微乳处方;对自微乳颗粒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山柰挥发油自微乳最佳配方为油相占比29.04%,乳化剂占比59.13%,助乳化剂占比11.82%,以甘露醇和蔗糖3∶1为固体吸附剂,制备得到的山柰挥发油自微乳颗粒外观圆整,无黏连,微乳类型为水包油型(O/W),自乳化平均用时(37.02±2.95)s,粒径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9.11±1.74)nm,分散系数PDI值为0.252±0.090,ζ电位为(-11.71±1.23)m V。颗粒在室温下密封储存30d,粒径和含量无明显变化,其胶囊在30 min可释放90%以上药物。结论 所制备的山柰挥发油自微乳化颗粒外观圆整,自乳化效率高,微乳粒径分布均匀,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李颖  曾茂贵  郑笈  王典瑜  游鹏程 《中草药》2014,45(13):1855-1862
目的 优化鱼腥草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搅拌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甲基正壬酮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OD值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考察包合时间、包合温度、β-CD与鱼腥草挥发油投料比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筛选出最佳包合工艺,进行预测分析和验证试验,并以红外光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包合物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鱼腥草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最优包合工艺:包合时间4.8 h、包合温度62 ℃、β-CD与鱼腥草挥发油的质量比为7.79:1,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物中甲基正壬酮质量分数预测值与理论值的偏差分别为1.70%、1.49%、2.22%。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鱼腥草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以此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复凝聚法制备川芎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制备川芎挥发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壁材浓度为4.6%、壁材/芯材为4.9:1、复凝聚时混合液pH 4.0.结论 经优化的复凝聚法制备川芎挥发油微胶囊工艺稳定,平均包埋率达88.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磷酸酯化龙眼肉多糖的制备工艺。方法:选取三氯氧磷(POCl3)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备磷酸酯化龙眼肉多糖,以磷钼蓝法测定的取代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吡啶与POCl3的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吡啶-POCl33∶1,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60 min,龙眼肉多糖磷酸酯化取代度高达0.018 4。结论:优选的磷酸酯化龙眼肉多糖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香薷挥发油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工艺.方法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香薷挥发油提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运用Minit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应用响应面分析法...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7)
目的优化石菖蒲挥发油SFE-CO_2萃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_2体积流量为影响因素,挥发油得率和β-细辛醚相对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萃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以乙醇为夹带剂,用量8%,萃取压力22.5 MPa,萃取温度43℃,萃取时间126 min,CO_2体积流量16.0 L/h,解析压力4.0 MPa,解析温度25℃,挥发油得率3.16%,β-细辛醚相对含有量37.33%。结论该方法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SFE-CO_2萃取石菖蒲挥发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对铁皮石斛根中多糖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为铁皮石斛的药用部位拓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的设计,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液药比等3个主要因素对石斛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便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药液比1:14,提取温度为100℃,提取时间为50min。在此条件下,理论计算提取率达到6.109/6,实际提取率为6.05%,与模型高度拟合。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实际生产的最佳提取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王琪  胡佳亮  张金良  郭宁  吴飞  林晓  康兴东  冯怡 《中成药》2020,(12):3122-3128
目的制备薄荷-荆芥穗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搅拌法制备包合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含油率、包合率、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11∶1,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40%,包合温度47℃,包合时间1.5 h,搅拌速度600 r/min,综合评分为83.24。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薄荷-荆芥穗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安乳颗粒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方法 以提油量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提取的因素(加水量、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以挥发油β-环糊精的包结率为考察指标,应用L_9(3~4)正交实验法优选挥发油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8倍量,蒸馏6 h.影响挥发油包结因素大小依次为A>C>B, 最佳工艺条件为:A_2B_3 C_2,即油∶β-CD配比为1∶6,恒温40℃搅拌包结1.5 h.结论 该优选制备工艺合理,挥发油提出率和包结率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化和厚朴酚自微乳给药系统(HN-SMEDDS)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拟三元相图法筛选HN-SMEDDS的辅料.在此基础上,以微乳粒径大小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HN-SMEDDS处方.然后采用电导率法对最优处方的HN-SMEDDS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优化后...  相似文献   

20.
米慧娟  王永香  罗勇  张传力  孟瑾  萧伟 《中草药》2015,46(4):520-525
目的优选胶体磨法制备连翘薄荷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包合物得率和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β-CD与水的比例、连翘薄荷油与β-CD的投料比和包合时间对包合工艺的影响;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显微影像初步验证连翘薄荷油-β-CD包合物是否形成。结果β-CD包合连翘薄荷油的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的比例为1∶3,连翘薄荷油与β-CD的比例为1∶9,包合时间为25 min。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显微影像初步证明了连翘薄荷油包合物的生成。结论胶体磨法包合连翘薄荷油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