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母婴分离诱导产后子鼠的抑郁样行为及对小肠氨基酸和氨基酸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建立子鼠抑郁模型,将 SD 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母婴分离组(n=8)。对照组母鼠在产后不进行任何干预。母婴分离组的母鼠在正常分娩后与子鼠连续分离14?d,每天分离3?h。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子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子鼠小肠中氨基酸的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鼠肠道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 ASCT2、B0AT1和LAT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母婴分离组子鼠的体重在出生后第21天和28天减轻(t=4.925和 5.766,均P<0.01),糖水偏好百分比减小(t=2.709,P<0.05),摄食潜伏期延长(t=–13.431,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延长(t=–3.616,P<0.01)。与对照组比较,母婴分离组子鼠小肠中的天冬氨酸浓度增加(t=–6.672,P<0.01),谷氨酰胺和甘氨酸浓度减小(t=3.107 和 9.781,均P<0.01),同时 ASCT2 和 B0AT1 蛋白表达减少(t=6.734和9.015,均P<0.01),而 LAT1 蛋白表达增加(t=–8.942,P<0.01)。结论:母婴分离诱导子鼠产生抑郁样行为,同时其小肠氨基酸浓度发生变化,肠道氨基酸转运体表达改变,提示肠道氨基酸功能失调与母婴分离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盐诱导激酶2(SIK2)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能量代谢相关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SD雄性大鼠(240~260 g),参照改良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短暂性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在构建MCAO模型前8 d予以右侧脑室注射7 μL腺病毒使大鼠脑组织SIK2过表达,随后建立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腺病毒空载组及SIK2过表达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学改变;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的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SIK2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量。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组SIK2表达减少,且缺血再灌注组较缺血对照组减少更明显( P<0.05);与手术对照组和缺血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病理损伤较重,梗死体积较大;与缺血再灌注组和腺病毒空载组比较,SIK2过表达组病理损伤较轻,梗死体积减少。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HIF-1α表达均增加,其中缺血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均 P<0.05);SIK2过表达组HIF-1α表达比缺血再灌注组和腺病毒空载组均增多(均 P<0.05)。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ATP含量均减少,且缺血再灌注组较缺血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 P<0.05);ADP含量在缺血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增多,且缺血再灌注组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和腺病毒空载组比较,SIK2过表达组ATP含量增加(均 P<0.05),ADP含量减少(均 P<0.05)。 结论:SIK2可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增加大鼠脑组织中ATP的含量,减少ADP含量,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大鼠肢体痉挛的改善作用及对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 45 只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 33 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巴氯芬组,各 11 只,另设手术对照组(10 只)。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分别用电针疗法和巴氯芬干预,模型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不干预,仅抓取固定。采用 Bederson 神经功能评分和平衡木行走实验评价神经功能;电生理描记法检测肌张力;苏木精--伊红(HE) 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析大鼠大脑皮质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实时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a( Grm1a)、γ-氨基丁酸 B 型受体 1( Gabbr1)信使RNA(mRNA) 相对表达量。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第 7 天电针治疗组、巴氯芬组神经功能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第 12 天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下降(均 P<0.05)。术后第 7 天,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均降低(均 P<0.05),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第 12 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均升高(均 P<0.05)。手术对照组无细胞水肿及变性,细胞核无固缩,间质未见出血;模型对照组出现细胞水肿变性、间质充血;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质水肿变性和间质出血均减轻。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 Glu 含量、 Grm1amRNA 相对表达量均增加,GABA 含量、 Gabbr1 mRNA 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 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 Glu 含量、 Grm1a mRNA 相对表达量均减少,GABA 含量、 Gabbr1 mRNA 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 P<0.05)。 结论:电针疗法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皮质中 Glu 和 GABA 表达,调节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 V)1.2与钙调蛋白(CaM)的结合,并分析CaM的钙离子结合位点突变后与Na V1.2结合能力的变化。 方法应用PCR技术构建Na V1.2蛋白片段异亮氨酸-谷胺酰胺(IQ)基序的cDNA,采用QIAGEN点突变技术构建CaM突变体(CaM 12、CaM 34、CaM 1234),应用牵出(pull-down)试验技术检测有钙(100 nmol/L钙离子浓度)和无钙条件下Na V1.2 IQ与CaM及其突变体(CaM 12、CaM 34、CaM 1234)的结合情况。 结果CaM与Na V1.2 IQ在无钙和有钙情况下均可互相结合,而单独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不具有与CaM结合的能力。无钙条件下CaM与Na V1.2 IQ的结合量大于有钙条件下两者的结合量( P < 0.05);无钙条件下,CaM野生型与Na V1.2 IQ结合量大于CaM突变体与Na V1.2 IQ的结合量,其中CaM 1234的结合能力在三个突变体中最弱( P < 0.05)。 结论CaM及其突变体对Na V1.2 IQ的结合具有钙离子依赖性,这一CaM调控Na V1.2新机制为离子通道疾病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氨基酸代谢组学特点。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 n = 10)和CLP组(n = 10)。术后第7天在各组存活小鼠中随机选取5只,分离小鼠骨髓MDSCs,采用安捷伦Seahorse XF技术测量MDSCs细胞的氧气消耗速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CR),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靶向检测细胞内氨基酸及寡肽含量。通过单维和多维检验分析差异代谢物和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CLP组小鼠骨髓中MDSCs比例(75.53% ± 6.02%)显著大于sham组的MDSCs比例(43.15% ± 7.42%, t = 7.582, P < 0.001),且CLP组小鼠骨髓中MDSCs的基础呼吸速率[(50.03±1.20) pmol/min]、最大呼吸速率[(78.07±2.57) pmol/min]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产生[(25.30±1.21) pmol/min]均显著大于sham组的基础呼吸速率[(34.53±0.96) pmol/min, (t = 17.41, P < 0.001)]、最大呼吸速率[(42.57±1.87) pmol/min, (t = 19.33, P < 0.001)]和ATP产生[(12.63±0.96) pmol/min, (t = 14.18, P < 0.001)]。亮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等17种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均P < 0.05),是脓毒症MDSCs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增加的氨基酸主要富集在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氨回收、丙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尿素循环、甘氨酸和丝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CLP组小鼠MDSCs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增强,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和丙氨酸代谢增强,可能为线粒体有氧呼吸提供大量原料,从而促进MDSCs发挥免疫抑制功能,阻断上述代谢途径或将有助于调节MDSCs功能,为改善脓毒症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三硫二苄基(DTS)抑制头颈癌细胞HN30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DTS对不同头颈癌细胞HN30、HN12、SCC25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用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DTS对HN30细胞活力的影响;DTS(3、10、30 μmol/L)刺激HN30细胞24 h,经Annexin Ⅴ-FITC/PI双染及JC-1荧光探针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TS对HN30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浓度DTS作用对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cleaved 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HN30细胞在DTS(10 μmol/L)不同作用时间(0、0.5、1、2、4、8、16 h)下,Akt/p5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克隆形成实验发现1 μmol/L DTS能够明显抑制头颈癌细胞HN30、HN12及SCC25的增殖。MTT实验发现,与溶剂对照组相比,HN30细胞的细胞活力在DTS作用下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100 μmol/L DTS作用时效果显著(P < 0.001)。采用Annexin Ⅴ-FITC/PI双染及JC-1荧光探针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随着DTS作用浓度增高,HN30细胞的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高(30 μmol/L DTS作用下,P < 0.01),线粒体膜电位逐渐降低(30 μmol/L DTS作用下,P < 0.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DTS刺激24 h后,HN30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升高(30 μmol/L DTS作用下,P < 0.01),Bcl-2的表达降低(30 μmol/L DTS作用下,P < 0.001)。与溶剂对照组相比,10 μmol/L DTS刺激HN30细胞16 h后,Akt磷酸化水平被显著抑制(P < 0.001),而p53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 < 0.01)。结论DTS抑制HN3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p5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TDI哮喘小鼠模型,为探讨TAK1在TDI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AOO+5Z-7-Oxozeaenol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为进一步探讨RIPK1在体内模型的作用,将另外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TDI+5Z-7-Oxozeaenol+Necrostatin-1组。每次激发前使用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5 mg/kg)和/或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 5 mg/kg)。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指标。体外实验:配制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复合物联合TAK1抑制剂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A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酶1(RIPK1)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使用RIPK1抑制剂进一步评估对细胞活力及TDI哮喘模型的影响。结果与单独TDI致敏激发哮喘小鼠相比,TAK1抑制剂加重了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P < 0.05)。抑制TAK1降低了RAW264.7细胞活力,与TDI-HSA共同处理进一步降低(P < 0.05)。抑制TAK1降低了TDI-HSA诱导的TAK1磷酸化水平及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P < 0.05)。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后,RIP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同时Caspase 8持续活化(P < 0.05);使用RIPK1抑制剂可以恢复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引起的细胞活力的减低(P < 0.05)。体内RIPK1抑制剂亦可以减轻TAK1抑制剂对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加重(P < 0.05)。结论抑制TAK1可能通过增加RIPK1的活性,引起Caspase 8的持续活化而增加巨噬细胞的死亡,参与促进TDI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kg)和DEHP暴露组(10、50、100 mg/kg)。通过灌胃暴露DEHP 4周,再进行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取小鼠海马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取大脑进行HE切片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海马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分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周DEHP暴露对各组小鼠体质量未造成明显的影响(P> 0.05)。行为学实验表明,DEHP暴露组小鼠在开场中心区域的运动距离(P < 0.05)和停留时间(P < 0.05)少于对照组;在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区的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少于对照组(P < 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和对照组小鼠相比,DEHP暴露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P < 0.05),且穿越平台位置的次数减少(P < 0.05)。HE染色可以观察到海马CA1至CA3区出现明显的椎体细胞坏死,海马组织中MDA含量增加(P < 0.05),且与血脑屏障完整性相关的ZO-1和Occludin在基因(P < 0.01)、蛋白(P < 0.05)水平的表达也显著降低。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EHP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与学习记忆能力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结论DEHP暴露可能通过破坏血脑屏障,损伤海马椎体神经细胞,进而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萘烯丙基三氟甲基苯并环戊酮(XX0335)抑制肺癌细胞系A549增殖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含0.1% DMSO的培养液)、另外3组为不同浓度(6.25、12.5、25 μg/mL)的XX0335(该化合物需DMSO溶解,但工作浓度中DMSO的终浓度均低于0.1%)。通过CCK-8和EdU实验分别测定各组对A549细胞活力及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上述浓度的XX0335对A549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测定不同浓度的XX0335对增殖相关蛋白Akt、mTOR、Akt/mTOR磷酸化水平、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裸鼠荷瘤实验探究XX0335对A549增殖的影响,动物实验使用4周龄小鼠共10只,随机均分为2组。将2×106A549细胞植入小鼠左侧腋下,待26 d后瘤体长径长至1 cm时,对照组小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200 μL),对实验组注射化合物XX0335(12.5 μg/mL,200 μL),隔天注射1次,共5次之后取肿瘤观察每组瘤体大小。结果CCK-8实验表明,A549细胞活力在XX0335的作用下比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下降(P < 0.01)。EdU实验发现XX0335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P < 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上升(P < 0.01),且细胞停滞于G1期。与对照组相比,AKT、mTOR的磷酸化受到了明显抑制,cleaved PARP表达量升高,且CyclinD1的蛋白表达量下降。裸鼠荷瘤实验结果显示注射XX0335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 < 0.01)。结论XX0335抑制了肺癌A549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了凋亡,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芦荟苷对乳酸诱导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胃癌BGC-823细胞常规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乳酸组、不同浓度芦荟苷和乳酸联合组,分组处理后的BGC-823细胞,EdU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CyclinE1、PCNA、Ncadherin、E-cadherin、MMP-2、MMP-9和HMGB1的表达;ELISA检测HMGB1的释放。HMGB1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BGC-823细胞,转染48 h后用乳酸刺激细胞24 h,EdU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EdU结果表明,芦荟苷明显抑制乳酸诱导的胃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结果表明,芦荟苷和乳酸联合处理的胃癌细胞,细胞克隆数目显著少于乳酸处理组(P < 0.05);划痕和transwell结果均表明,芦荟苷能够抑制乳酸诱导的胃癌细胞迁移(P <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芦荟苷能够下调乳酸诱导的Cyclin D1,E1,PCNA,N-cadherin,MMP-2,MMP-9和HMGB1的表达;逆转乳酸对E-cadherin表达的抑制作用;ELISA结果发现,芦荟苷有效阻止了乳酸诱导的HMGB1释放(P < 0.05)。EdU和划痕结果表明,敲除HMGB1的BGC-823细胞,乳酸诱导的增殖和迁移与阴性质粒转染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芦荟苷通过下调乳酸诱导的HMGB1表达、释放以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乳酸诱导的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瞬时受体电位M8型(TRPM8)离子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方法在Rosetta计算结构生物学工具包中,使用基于运动回路闭合算法的从头计算,对TRPM8离子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进行多轮计算建模。结果经过9轮计算得到了能量最低且结构收敛的TRPM8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发现D918位点的侧链并不指向离子流过的孔区中心,而Q914、D920和T923位点的侧链指向孔区中心;糖基化位点N934位于孔区外侧,其侧链指向胞外水环境。结论构建了TRPM8通道选择性滤器结构域的三维结构模型,为理解该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及相关机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κb(NF-κ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激活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和机制,进而对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慢病毒MIF-shRNA感染Bv-2细胞,敲低MI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PP+干预的Bv-2 NLRP3和MIF表达水平、转染病毒后细胞NLRP3、p65、caspase-1表达水平及细胞核、浆蛋白p65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IL-18表达水平。将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培养MN9D细胞,Western blot检测TH蛋白表达水平。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构建PD小鼠模型,向中脑黑质致密部立体定位注射腺相关病毒MIF-shRNA(AAV-MIF-shRNA)敲低MIF表达。对小鼠进行旷场实验、爬杆实验、悬挂实验行为学评估,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数目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黑质MIF、NLRP3及TH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病毒的细胞MIF mRNA(P < 0.001)和MIF蛋白(P=0.014)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显示,0.2 mmol MPP+使Bv-2细胞NLRP3(P=0.012)和MIF(P=0.019)表达增高。与MPP组比较,MIF-shRNA组NLRP3(P=0.042)和caspase-1(P=0.003)表达减少,细胞总蛋白中p65表达没有差异(P=0.978)。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发现MIF-shRNA组较MPP组IL-1β(P < 0.001)、IL-18(P=0.002)水平降低。与MPP组比较,MIF-shRNA组核蛋白p65表达降低(P=0.016),浆蛋白p65表达升高(P < 0.001)。相较于MPP+的条件培养基,MN9D细胞在MIF-shRNA条件培养基中TH(P=0.01)表达增加。与MPTP组比较,注射MIF-shRNA的小鼠爬杆实验(P=0.024)和旷场实验(P=0.026)评分显著降低,悬挂实验评分显著升高(P=0.001)。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较于MPTP组,AAV-MIF-shRNA组小鼠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多(P=0.004),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0.049)。MIF(P=0.033)、NLRP3表达减少(P=0.045),TH蛋白明显增多(P=0.043)。结论抑制MIF表达可以减少MPP+/MPTP干预所引起的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表达和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MPTP引起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在帕金森病神经炎症方面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一种非局部能谱相似特征引导的双能CT基物质分解方法(NSSD-Net)以抑制低剂量能谱CT基物质图像的相关性噪声。方法首先构建模型驱动的双能CT迭代分解模型,采用迭代软阈值算法(ISTA)优化分解模型目标函数的求解过程,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将此过程展开为迭代分解网络的形式。然后构建非局部能谱相似特征引导的代价函数,约束网络的训练过程。利用双能CT真实病人数据所建立的基物质分解数据集进行评估。将NSSD-Net与2种传统模型驱动的基物质分解方法、1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基物质分解方法以及1种基于数据-模型耦合驱动的监督分解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与传统模型驱动的基物质分解方法以及数据驱动的基物质分解方法相比,NSSD-Net方法在水和骨基物质分解结果中均获得最高的PNSR指标(31.383和31.444)、最高的SSIM指标(0.970和0.963)以及最低的RMSE指标(2.901和1.633);与数据-模型耦合驱动的监督分解方法相比,NSSD-Net方法在水和骨基物质分解结果中均获得最高的SSIM指标;临床影像专家的主观图像质量评估结果显示,NSSD-Net方法在水和骨基物质分解结果中图像质量评分均最高(8.625和8.250),与其他4种对比方法分解性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本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基物质分解结果,有效避免训练数据质量问题和模型不可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结合蛋白38(Fkbp38)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其缺失导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机制。方法采用Cre-loxp系统构建卵母细胞特异性敲除Fkbp38转基因小鼠,并应用PCR鉴定小鼠基因型,然后在蛋白水平上验证Fkbp38在卵母细胞中的敲除效果。通过HE染色在显微镜下计数敲除小鼠与同窝对照小鼠卵巢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及窦卵泡数量分析卵母细胞缺失Fkbp38基因对小鼠卵泡发育的影响。通过繁殖实验及ELISA实验检测小鼠繁殖能力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明确卵母细胞敲除Fkbp38基因对卵巢功能的影响。TUNEL法检测敲除小鼠与同窝对照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磷酸化核糖体S6(PS6)活性验证Fkbp38基因对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IF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Bcl2-Associated X(BAX)表达明确Fkbp38基因敲除对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卵母细胞特异性敲除Fkbp38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敲除小鼠较对照小鼠表现出生育力下降,性激素水平紊乱,卵巢内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数均显著减少(P < 0.05),引起POI样改变。卵母细胞特异性敲除Fkbp38基因后,mTOR信号通路激活,颗粒细胞凋亡增加,卵母细胞内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BAX/Bcl-2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 < 0.05)。结论Fkbp38在卵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缺失致POI发生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创伤及多次丙泊酚麻醉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04只13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丙泊酚组、手术组、丙泊酚+手术组,每组26只。空白对照组连续5 d腹腔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7.5 mL·kg –1·d –1,丙泊酚组连续5 d腹腔注射丙泊酚75 mg·kg –1·d –1,手术组行罗哌卡因局麻下剖腹探查术,后续4 d腹腔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7.5 mL·kg –1·d –1,丙泊酚+手术组大鼠接受腹腔丙泊酚注射75 mg/kg后,罗哌卡因局麻下行剖腹探查术,随后4 d连续腹腔注射丙泊酚75 mg·kg –1·d –1。术后各组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其中一个亚组造模完成后1 d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以及caspase-3、c-fos的表达,TUNEL检测观察新生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另一亚组饲养至第60天时行莫里斯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然后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的浓度及caspase-3、c-fos的表达水平,TUNEL检测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造模完成后1 d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三组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caspase-3、c-fos表达增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多(均 P<0.05);与手术组比较,丙泊酚组和丙泊酚+手术组海马组织TNF-α含量增加,caspase-3、c-fos表达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均 P<0.05),但丙泊酚组及丙泊酚+手术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莫里斯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各组间游泳速度、登台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水迷宫实验后测定海马组织TNF-α浓度、caspase-3、c-fos的表达及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发现各组大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新生大鼠接受局麻腹部手术和多次丙泊酚麻醉可引起中枢炎症介质释放增多,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但该损伤对大鼠远期神经发育及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小体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作用,分析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炎症小体之间可能的上下游关系。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含25 mmol/L浓度葡萄糖的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损伤组(HG):含35 mmol/L浓度的高糖完全培养基;高糖+线粒体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组(HG+MitoQ):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5 μmol/mL的MitoQ;高糖+ NLRP3抑制剂MCC950组(HG+MCC950):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高糖组+MCC950+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Rotenone(ROT)组(HG+MCC950+ROT):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和0.5 μmol/mL的ROT。各组心肌细胞干预24 h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CellRox和MitoSox荧光探针分别测定心肌细胞内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NLRP3、GSDMD和CleavedGSDMD(GSDMD-NT)等焦亡相关重要因子的蛋白表达和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HG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 < 0.01),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 < 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 < 0.01)以及焦亡相关因子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P < 0.01)均明显升高,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下降(P < 0.01)。与HG组相比,HG+ MitoQ和HG+MCC950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 < 0.01),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 < 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 < 0.01)以及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 0.05),GPX4蛋白表达增高(P < 0.01)。与HG组相比,HG+ MCC950+ROT组细胞活性和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HG+MCC950组相比,HG+MCC950+ ROT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 < 0.01),ROS荧光强度、NLRP3炎症小体免疫荧光以及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结论MitoQ直接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生成,减少焦亡和铁死亡的发生;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少线粒体ROS的产生;线粒体ROS和NLRP3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孕期暴露于13种混合化学物质的日常饮食对妊娠结局和母代/子代小鼠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C57BL/6孕鼠饮用含13种混合化学物质的饮用水,日暴露剂量分别为:西维因0.0075 mg/kg、乐果0.001 mg/kg、草甘膦0.5 mg/kg、灭多威0.0025 mg/kg、甲基对硫磷0.003 mg/kg、三唑酮0.03 mg/kg、阿斯巴甜40 mg/kg、苯甲酸钠5 mg/kg、乙二胺四乙酸2.5 mg/k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0 mg/kg、对羟基苯甲酸丁酯0.5 mg/kg、双酚A 0.004 mg/kg、阿拉伯树胶34 mg/kg。评估混合化学物质暴露后的妊娠结局、母代/子代健康状态、母代/子代循环血炎症因子水平和子代的情绪相关行为。结果:孕期混合化学物质暴露对妊娠结局和母鼠肝功能、孕晚期体重及分娩后子宫/卵巢质量无显著影响,但母体血清中γ干扰素水平升高( P<0.05)。孕期混合化学物质暴露对子鼠肝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可增加子鼠血清中γ干扰素的水平,前额皮质中γ干扰素、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以及海马中γ干扰素的水平(均 P<0.01)。另外,混合化学物质暴露导致子鼠在成年期表现出显著的自闭症样情绪相关行为异常,其中雄性小鼠更为严重。 结论:孕期混合化学物质暴露可诱发母鼠和子鼠炎症状态,并导致子鼠自闭症样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N-Myc下游调控基因2(NDRG2)对人肝癌细胞脂类物质代谢的调控方式及调控特征,阐述NDRG2在肝癌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基于TNMplot数据库分析抑癌基因NDRG2在809例肝细胞癌组织和37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应用人类蛋白质图谱(THPA)分析NDRG2在肝细胞癌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以及NDRG2在肿瘤细胞株的表达丰度并筛选肝癌细胞系。利用携带NDRG2 cDNA慢病毒及其对照组慢病毒分别感染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病毒感染后两组细胞中NDRG2基因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后两组细胞中NDRG2的蛋白含量,建立NDRG2过表达及其对照组细胞系。利用脂质代谢组学分析NDRG2表达增强对肝癌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效应,利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验证NDRG2表达增强对肝癌细胞磷脂代谢物的影响,利用油红染色验证NDRG2表达增强对肝癌细胞甘油三酯的影响。结果TNMplot数据库结果统计分析发现NDRG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量对比普通肝组织明显下降(P < 0.001);THPA数据库生存分析发现NDRG2 mRNA水平高的患者比NDRG2 mRNA水平低的患者存活时间更长;THPA数据库细胞系RNA表达分析显示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肝细胞癌HepG2中NDRG2表达丰度较高。代谢组学研究发现NDRG2表达增强能够显著调控肝癌细胞HepG2磷脂的含量。其中甘油三酯TG、卵磷脂PC、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鞘磷脂酰丝氨酸SM、神经酰胺Cer等变化明显。酶联免疫分析发现NDRG2表达增强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内多种磷脂代谢物的含量。油红染色分析发现NDRG2表达增强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G2内甘油三酯的含量。结论抑癌基因NDRG2可以通过调控肝癌细胞磷脂和甘油三酯含量,抑制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正常饮食状态下,CD36基因缺失对小鼠肌肉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野生型小鼠(WT)和CD36基因敲除小鼠(CD36-/-)给予正常饮食喂养14周(n=12)。小鼠禁食4 h,腹腔注射胰岛素(1 U/kg)进行胰岛素耐量实验。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肌肉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肌肉蛋白激酶B(AKT)、IR、IRS1/2和PTP1B的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肌肉IR和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技术检测肌肉PTP1B启动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结果在正常饮食状态下,与WT小鼠相比,CD36-/-小鼠的胰岛素耐量显著增强(P < 0.05),血清胰岛素浓度升高(P < 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P < 0.05)。在肌肉组织中,CD36-/-小鼠与WT小鼠相比,p-AKT/AKT蛋白表达比值显著降低(P < 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肌肉组织IR,IRS1,IRS2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WT和CD36-/-小鼠间无显著差异(P>0.05)。Co-IP实验显示IR和IRS1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CD36-/-小鼠中显著降低(P < 0.05)。CD36-/-小鼠肌肉中PTP1B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WT小鼠(P < 0.05),ChIP实验显示PTP1B基因启动子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显著升高(P < 0.01)。腹腔注射PTP1B的抑制剂可改善CD36-/-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结论在正常饮食条件下,CD36基因对于维持生理肌肉胰岛素敏感性十分重要,小鼠CD36基因缺失通过上调PTP1B基因表达,诱导IR、IRS1去酪氨酸磷酸化而使肌肉胰岛素信号传导受损。  相似文献   

20.
RAS基因是恶性肿瘤中常见的驱动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频率突变并异常活化,是驱动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代谢重编程作为恶性肿瘤重要特征之一,是抗肿瘤治疗的关键靶点。 RAS基因可通过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信号轴或其他多条信号通路调控脂代谢,如脂质合成途径和降解途径等。同样,脂代谢也能修饰并激活RAS蛋白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因此,本文概述了现阶段脂代谢与 RAS之间相互调控的研究,旨在为靶向脂代谢在 RAS驱动型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