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49-1050
3 常用配伍四逆汤是以附子为主的代表方剂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 ,其生物碱发生化学变化 ,毒性大大降低。此是附子的最重要配伍 ,又称“仲景附子配伍法”。考火神派诸家如吴佩衡、范中林等用附子时 ,最常见的配方就是四逆汤 ,吴佩衡更经常加入肉桂 ,称为“回阳饮”。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 ,将附子、大黄、人参、干姜、甘草熔于一炉 ,功在温补脾阳 ,攻下冷积 ,这是对张仲景大黄附子汤的发挥。近人用于急性菌痢、慢性肾炎 ,疗效很好。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中的参附汤 ,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 ,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的功用及减毒方法。方法:依据历代医家论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的应用及常用药对的配伍机理,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附子的减毒方法进行理论探讨。结果:减毒方法归结为炮制、煎煮、剂量、服法。结论:仲景在附子的应用上除注意炮制外,常遵循逐量而加、因人而异的用药原则,常依据患者年龄、体质、病程、病势给予适当剂量,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3.
附子一药应用于临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首推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附子的运用共有55条32方(重复、附方除外),遍及伤寒、杂病,为附子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些方剂中附子的功用及其配伍、炮制、用量等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附子的功效,正确地掌握运用,是很有裨益的。一、附子的功用附子辛热有毒,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燥湿止痛,为温里扶阳之要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附子的功用,归纳起来约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巧莹  于兰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68-1269
《伤寒论》《温病学》《景岳全书》中含有附子的方剂有右归丸、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回阳救急汤、甘草附子汤、附子理中汤、参附汤、真武汤、黄土汤、薛氏扶阳逐湿汤等.古人通过调整附子的剂量和配伍方法,扩展了温里剂附子之功效.附子能补火助阳,治疗阳虚之证;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是治疗生命垂危之亡阳证的主药;附子辛热温通,可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临床多加减应用于寒湿阻于经络,周身骨节疼痛.且用于寒性阴疽,漫肿不溃以通经除湿,广泛应用于湿温之证.  相似文献   

5.
附子干姜药对首见于《伤寒论》,为临床回阳救逆、温通心阳的常用配伍。本文从文献记载、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附子干姜药对温通心阳的配伍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的毒-效性与饮片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以附子"回阳救逆"功效为评价重点,采用Bliss法和序贯法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进行安全性评价;将饮片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变化与饮片TD_(50),ED_(50),TI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与饮片毒性、药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回阳救逆"功效和"高效低毒"特点的附子饮片保存了适量的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乌头碱干扰了附子"回阳救逆"功效的显现(负相关),次乌头碱与附子的毒性和"回阳救逆"功效均成正相关.结论: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在饮片中的适当配比存在是保证附子"回阳救逆"及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附子的诸多功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逐步完善,目前归纳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文对附子功效的记载进行本草学、方书及医籍考证,附子各功效自古均有运用,回阳救逆在明清时期明确提出;金元时期,附子补火助阳的功效细化为以温脾肾之阳为主;散寒止痛在《神农本草经》已明确指出。该文为附子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附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旁生子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应用附子的方剂约40余首。为进一步探讨仲景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5,(1)
附子的诸多功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逐步完善,目前归纳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文对附子功效的记载进行本草学、方书及医籍考证,附子各功效自古均有运用,回阳救逆在明清时期明确提出;金元时期,附子补火助阳的功效细化为以温脾肾之阳为主;散寒止痛在《神农本草经》已明确指出。该文为附子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附子临床配伍运用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10007)方立成主题词附子/治疗应用,中药配伍附子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寒止痛等功效。人心、脾、胃三经。根据本人多年临床实践,附子与其他药物配伍才能发挥应有效能。现将附子在临床上的...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7)
附子为临床常用中草药,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具有抗休克、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同时也有较大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因应用不当导致的意外情况时有发生,为提高临床对附子的应用安全性,文章从附子的毒性、炮制、煎煮方法和用药剂量方面,结合文章附子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量效关系角度探讨扶阳派运用附子的特点,通过梳理扶阳派学术理论特色,总结附子功效及适应症,发现扶阳派运用附子的特点在于附子的量效关系——小剂量补火助阳,常与熟地黄、磁石、生枣仁等配伍;大剂量回阳救逆,常与干姜、肉桂、山茱萸等配伍,且善用小剂量附子治疗危重病证。  相似文献   

13.
扶阳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子为扶阳之要药,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中无论是三阳证或者是三阴证辨治皆体现了张仲景重视阳气、扶助阳气的思想。本文以《伤寒论》中附子的配伍、剂量、炮制、煎煮为线索,从解表实卫以密阳、驱邪温经以通阳、补火暖脏以温阳、破阴救逆以回阳、引火归元以潜阳、救阴存津以化阳六个方面探讨扶阳法内涵,以期拓展扶阳法的临床运用思路。  相似文献   

14.
郭丽丽  唐雪春 《新中医》2011,(11):108-109
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经加后可制成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生附子主要功效为散寒、回阳救逆,而经炮制后的制附子主要用于温阳散寒、补虚。附子的临床应用古代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记载,但附子使用的适应证、炮制、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配伍规律、应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中毒后的解毒方法等尚未形成较为公认的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15.
杨宜花  丁舸  王江 《四川中医》2008,26(8):123-124
附子是临床上常用药物,在许多方剂中均有配伍,其主要配伍意义表现在回阳救逆、助阳固表、温阳宣痹、温助脾阳、温补肾阳、温阳利水、散寒止痛、温阳敛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探讨附子在《金匮要略》中的12种用法,其作用可归纳为助阳除邪、温经发汗、祛寒止痛、温阳散结、温阳通便、温阳散饮、温脏安蚘、暖宫安胎、回阳救逆、扶正固脱、温补中阳、温补肾阳等。可见,附子一物,配伍不同,功效迥异。  相似文献   

17.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是传统医药的中药组成部分,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证明附子具有明显的强心、抗炎、镇痛、抗衰老的作用。本文将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运用附子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伤寒论》运用附子的规律进行探讨,指出该书运用附子的方剂凡20方,用生附8方,炮附12方,凡属回阳救逆者用生附,凡属补阳、散寒、心痛者则用炮附;其处方用量偏重,“不先煎久煎,但少量与服”的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方剂及医案中应用山茱萸的特色。分析了山茱萸的用量特点和用法特色。发现张氏用量灵活,常用超大剂量以回阳救逆;还长于补敛结合治上逆、补敛心气以止心悸、通利气血止腿痛。  相似文献   

20.
通脉四逆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回阳救逆之名方,是备受历代医家推崇的通里散寒、回阳救逆之方剂。其为四逆汤基础上倍干姜并重用生附子而成,意在通寒凝之经脉,挽逆在外、在上欲绝之微阳。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其虽方小而药简,但力专而效著,堪称奇制之大剂。救逆之祖方…。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只有深人把握通脉四逆汤的病机,理清各药的剂量配伍.才能准确、灵活应用四逆汤,在疑难病、危重症的治疗中起到迎刃而解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