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慢性肾脏疾病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的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Cytoscape 2.7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常用药物为冬虫夏草、丹参、川芎、黄芪、附子、红花、牡蛎、蒲公英、大黄、茯苓等,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核心药物是黄芪、丹参、大黄,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最常用药物为当归、白术、茯苓、益母草、雷公藤、黄芪、人参、三七、水蛭、地龙、丹参、川芎、红花,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核心药物是黄芪、丹参、当归、人参、三七,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最常用药物为连翘、赤小豆、麻黄、泽泻、雷公藤、大黄、丹参、白术、茯苓、白茅根、益母草、山药、党参、当归、黄芪,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核心药物是黄芪、丹参、当归和益母草。结论:中医治疗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肾炎的中药用药规律既有明显不同也有共同的中药药对,文本挖掘分析技术在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王孟庸教授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频数统计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7月到王教授门诊就治的207例NS患者处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究王教授治疗NS的学术经验。结果:组方用药规律分析:81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依次是女贞子、黄芪、黄精、甘草、白术、墨旱莲、熟地黄、当归、茯苓、乌梅、牡丹皮、陈皮、山药、猪苓等。所用主要药物种类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等。所用药物归经以肾、脾、肝、肺经为主。结论:王教授治疗NS着重治脾、治肾、治肺,补益脾肾、滋阴清热、利水渗湿、收敛固涩、活血化瘀多种治法充分显示了王教授治疗该病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3.
陈晖  李治  胡申  王荣  张丽  孙冰  孙闵 《新中医》2022,54(8):16-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孙冰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孙冰教授2017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PCOS不孕病案,筛选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以下简称“平台”)建立数据库,利用平台进行用药性味、归经、使用频次、配伍组合的统计和新方挖掘,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及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和共现分析。结果:收集处方123首,涉及中药116味,多为甘味药,辛味和苦味药次之,药性多温、平,归经以肝经居多,归脾、肾两经者次之。使用频次排在前6位的中药为当归、党参、女贞子、墨旱莲、菟丝子、桑寄生,不同药味数量下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配伍分别为党参-当归,菟丝子-党参-当归,党参-当归-女贞子-墨旱莲等。核心处方为党参-当归-菟丝子-女贞子-墨旱莲-桑寄生-炙甘草-熟地黄-白术-枸杞子-砂仁-黄芪。基于熵聚类算法,获得10个新方组合、4首新处方。结论:孙冰教授治疗PCOS不孕总体用药虚实兼顾,以补肾填精为基础治法,以八珍汤合二至丸为基本方,配合活血、祛湿、理气等法,强调补而不滞、动静结合,以顺应卵泡生长发育和排...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泌尿道感染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并挖掘新方。方法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系统导出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泌尿道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2.5"软件建立数据库,然后运用"数据分析"功能中的频次统计、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分析杨霓芝教授治疗慢性泌尿道感染所用中药处方的药物频次和组方规律。结果 120个处方中涉及90味药,出现频次达20次以上的有15味,分别是甘草、鱼腥草、女贞子、黄精、贯众、白芍、郁金、墨旱莲、荠菜、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菟丝子、山茱萸,同时挖掘高频药对11个、药物组合13个、新处方6个。结论通过对中药处方的药物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杨教授治疗慢性泌尿道感染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慢性泌尿道感染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文政教授临床诊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初步探索黄教授治疗该病的思路与经验。[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黄文政教授门诊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中药处方。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中药使用频数、频率,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药物关联规则,运用Gephi 0.9.2软件分析核心子网络、中药群。基于分析结果初步探讨黄教授治疗该病的思路与经验。[结果]1)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黄文政教授门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197例,1289诊次。2)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茯苓、黄芪、当归、丹参、白术、萆薢、芡实、金樱子、蝉蜕、生甘草等药物。3)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地锦草+荠菜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柴胡+黄芩、芡实+金樱子等对药,常用黄芪+生地黄+山药、黄芪+白术+防风+防己、黄芪+熟地黄+白术+山药+当归等组药。4)黄教授诊治该病常用中药的K-16核心网络共包含62味药物,大体可总结概括为4个模块。[结论]结合数据挖掘结果以及黄教授临证经验,可初步探知黄文政教授常从脾肾亏虚、气阴不足、湿热内蕴3方面辨治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以“疏利少阳三焦”之法贯穿始终,同时重视虫类药,特别是蝉蜕、僵蚕、水蛭在治疗该病中的运用。方药常以防己黄芪汤、参芪地黄汤或黄芪、党参、白术、生地黄、当归、丹参、僵蚕为基础加减组方。此外,黄教授精确把握了扶正法与祛邪法在组方用药中的平衡,其一在于对某一味药物补益作用与祛邪作用的正确认识和精确把握。其二主张合理配伍,强调必须在足够扶正基础上应用祛邪法,并重视药物的互相作用,以收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之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名医传承平台系统探讨李莹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李莹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医案,运用名医传承平台系统统计高频药物使用频次,以及药物性、味、归经频次,分析核心药物、药物协同性、药证关联性、药物聚类。结果:收集符合录入条件的105份处方资料,涉及95味中药,使用频次超过36次的中药有10味。药性频次以温性最多,其次是寒性、平性,热性和凉性出现频次较少。药味频次以甘味最多,其次是辛味、苦味,涩味、淡味、酸味出现频次较少。归经频次以肝经最多,其次为脾经、胃经、肾经、肺经、心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胆经、三焦经出现频次较少。核心药物有14味,分别为白术、茯苓、党参、黄芪、山药、丹参、杜仲、甘草、泽泻、肉桂、陈皮、干姜、黄柏、川芎。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白术-党参;肺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山药-白术;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丹参-枸杞子;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附子-党参;肝肾阴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牛膝-山茱萸;水湿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常用中药组合是土茯苓-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孟如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内服中药应用规律,为临床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借鉴。方法:收集2009年孟如教授所开的所有内服中药处方,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归纳并统计相关中药,分析孟如教授常用中药内服用药规律。结果从1021张有效处方中总结出应用频率最多的前20味中药依次是:甘草、生地、茯苓、麦冬、川芎、当归、牡丹皮、泽泻、白芍、山药、白术、五味子、山茱萸、墨旱莲、女贞子、知母、柴胡、黄芪、玄参、黄柏;应用频率最多的前10味常用配伍药对依次是:牡丹皮配生地,麦冬配五味子,生地配麦冬,女贞子配墨旱莲,白芍配甘草,白术配茯苓,川芎配当归,牡丹皮配泽泻,川芎配白芍,龙骨配牡蛎。结论:孟如教授常用中药功效以补益肝肾、养阴生津、益气健脾、清热凉血为主;常用配伍药对功效以补益肝肾、养阴生津、养血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借助"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处方,运用"中医处方辨证论治特征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中的药物频次统计及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结果 (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12例,处方762首;其中高频次使用的药物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野葡萄藤、党参等16味,高频药对有茯苓-白术、茯苓-半枝莲、半枝莲-黄芪等32对,3味药物组有茯苓-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白术-半枝莲-黄芪等23组,4味药物组有茯苓-白术-半枝莲-黄芪、茯苓-白术-黄芪-党参、茯苓-半枝莲-黄芪-党参等17组。结论总结出范忠泽教授治疗大肠癌的16味高频用药,32个常用药对,23个3味药组,17个4味药组;数据挖掘方法可用于名老中医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蓝青强教授运用扶正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蓝教授认为正虚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关键,主张培补正气的治疗原则,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医抗病毒治疗。临床常选太子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用药特点。方法:收集黄春林教授治疗CKD 病例,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黄春林教授治疗CKD 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纳入63 份病例,226 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病例中常见症状,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药物间关联,挖掘黄春林教授治疗CKD 用药特点。结论:黄春林教授以健脾补肾法为基本治法,选用黄芪、杜仲、仙灵脾、菟丝子、藿香、丹参、女贞子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CKD 经验丰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复杂网络技术和点式互信息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中医处方,探讨CKD治疗中医用药规律和核心处方。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张宁教授诊治的CKD患者860例的首诊中医处方信息,对中药名称进行规则化处理,导入Liquorice软件,以同质网络创建关系数据,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和点式互信息分析。结果用药频度、强度较高的药物有黄芪、丹参、生薏苡仁、茯苓、石韦、柴胡、酒大黄、地龙、当归、白芍、炒枣仁、狗脊、白茅根、生地黄等;核心处方为黄芪、当归、白芍、柴胡、炒酸枣仁、丹参、地龙、茯苓、生薏苡仁、白茅根、石韦、酒大黄;张教授治疗CKD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湿泻浊为主要治则。结论脾肾两虚、浊瘀互阻是CKD病机,固本泻浊的主要治则与张教授临床思路一致,可应用于CKD全疗程;复杂网络技术和点式互信息分析适用于总结中医用药规律和核心处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分析的方法,探讨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于刘伟胜教授肿瘤专科门诊治疗的患者病案,筛选出456 份肝癌病案处方,构建病案处方数据库,经数据整理后,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的常用药物包括柴胡、女贞子、白芍、预知子、全蝎等,多为苦寒之药。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0 味中药依照主治功效分类,可得出疏肝健脾、化瘀抑瘤的核心治法。基于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出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1 个核心处方(柴胡、白芍、甘草、女贞子、预知子、全蝎、党参、黄芪、茯苓) 以及4 组核心中药组合。结论:刘伟胜教授辨治肝癌以“辨病-辨证-辨症”思路贯穿诊治过程,辨病以攻毒散结药物进行抑瘤,辨证选用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药物,并辅佐利湿退黄、健胃消食等药物。  相似文献   

13.
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崩漏的验案313例,处方中出现的药物225味,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核心组合及新处方,分析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崩漏的用药经验。结果显示,气血虚弱是崩漏最重要的病机;益气补血止血是崩漏最重要的治法;治疗崩漏最常用的药物为白芍、党参、黄芪、白术、甘草;最常用的二联药物分别为生地黄-白芍、墨旱莲-白芍、黄芪-党参、阿胶-白芍及白术-党参;三联药物分别为阿胶-生地黄-白芍、当归-黄芪-党参、党参-生地黄-白芍、当归-党参-白芍及白芍-党参-黄芪。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案的数据挖掘,探讨分析杨霓芝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用药经验、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门诊病案111 例,共307 诊次。对病案作文本转化,建立数据档案,通过名医传承平台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杨霓芝教授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结果:用药统计显示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7 位核心药物分别为甘草、泽兰、黄芪、桃仁、丹参、女贞子、熟地黄、蒲公英、石韦、菟丝子、山茱萸、墨旱莲、白术、白芍、太子参、土茯苓、当归;临床常用中药组合包括山茱萸-菟丝子、覆盆子-金樱子、酸枣仁-合欢皮、黄芪-泽兰-桃仁等。结论:杨霓芝教授辨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证型总以“气虚血瘀”为大纲,益气活血或兼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并形成专病的核心药物及药对,用药平和,药少力专。  相似文献   

15.
孙兰军教授运用对药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烨  孙兰军 《吉林中医药》2009,29(9):748-749
孙兰军教授在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擅用对药治疗冠心病,取其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如川芎与当归,丹参与黄芪,石菖蒲与郁金,墨旱莲与女贞子等,经临床验证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李应东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旨在为继承其学术经验提供相关量化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李应东教授门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处方243首,共涉及中药178味。通过建立规范化方剂数据库,利用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开展数据挖掘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结果频次≥40次的中药有22味,高频药物组合中前5位分别是丹参、黄芪,黄芪、炒白术,黄芪、茯苓,炒白术、茯苓,黄芪、炒白术、茯苓。结论李应东教授治疗CHF是以补益脾肺之气,温补心肾之阳为本,活血利水治其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87首,涉及中药237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甘草、黄芪、茯苓、五味子、白术等55味,主要由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组成;由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术-茯苓、甘草-茯苓、黄芪-当归、党参-黄芪、麦冬-甘草等24种高频药物组合,其中甘草、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当归等是关联网络的核心;熵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0个、潜在的新处方15个。结论: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围绕虚、痰、瘀、郁的特点,以益气护肺、祛痰止咳、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等为核心治法,体现了肺、肝、脾、肾同治及虚实兼顾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周平安教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用药经验和治疗大法。方法:收集、整理周平安教授治疗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用药以甘、苦、辛味,寒、温、平性为主;核心药物为生黄芪、金银花、当归、生甘草、石韦等11味;常用金银花、鸡血藤等多组药对,半边莲、半枝莲、葶苈子等多组组合;可创建玄参、知母、百合、石斛、女贞子等多组新方。结论:治疗大法是益气活血、清热化痰、通络开痹;治疗特色是痰瘀同治,照顾兼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文献中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近10年文献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3.0),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等方法,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89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是茯苓,中药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和清热为主;组合频次最多的为茯苓-黄芪,聚类分析中获得3个核心组合;舌象以舌红频次最多,脉象以脉细频次最多;证候统计以血瘀证、气虚证及阴虚证为主。结论:高频药物的配伍体现了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常注重扶正与祛邪,以清热凉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健脾补肾、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远方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远方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门诊病例,应用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等统计软件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病例239例,中药197味,以补虚、清热、收涩药为主,多用温、平、寒性药,多用甘、苦、辛味药,多用归属肝、脾、胃、肺、肾经的药物。得到常用药物组合4组、药对5对。结论:远方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围绕"虚、热、瘀、湿"的病机核心,扶正祛邪并行,重视肝、脾、肺、肾的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