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所涉及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所有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合适数据库。运用频次及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腰肌劳损的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75篇文献,提取出69个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配穴处方,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发现居髎、腰阳关、命门、八髎、肾俞、委中、秩边、风市、殷门、石门、环跳、阳陵泉、承山及大肠俞为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核心节点。关联规则分析示核心腧穴组合为肾俞、委中与大肠俞。结论:针刺治疗腰肌劳损多选用配穴,配穴方法多选用远近配穴、上下配穴、本经配穴。且多选取膀胱经穴及督脉穴,多选用五输穴、背俞穴、下合穴,以肾俞、大肠俞及委中为核心腧穴处方。  相似文献   

2.
王寅森  陈灵巧  林良才 《新中医》2024,56(6):105-1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2年1月—2022年1月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临床文献数据库,分析其选穴特点,运用SPSS Statistic26.0及SPSS Modeler14.0等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1篇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穴位处方112张,涉及腧穴73个,治疗方式排名前3位的是针刺、火针、刺络拔罐,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腧穴为肺俞、膈俞、曲池、血海、肝俞,特定穴以背俞穴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两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脾俞,三连线关联群是曲池-三阴交-血海,四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肾俞-脾俞-肝俞。对使用频次≥5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3类。第一类为阿是穴。第二类可分为2组,百会、外关、委中为一组,心俞、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一组。第三类可分为2组,阴陵泉为一组,其余穴位为一组(包括曲池、三阴交、血海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PubMed、Cochrane Libarary建库至2020年4月20日收录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选穴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60篇文献,91条处方,涉及腧穴83个,总频次749次,高频腧穴(频次≥10)为环跳、委中、肾俞、阿是穴、夹脊穴等19个;选穴位置主要集中在下肢部、背部;高频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特定穴共使用35个、340次,占总频次的45.4%。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大肠俞,承扶,秩边,腰眼,肾俞,环跳,夹脊穴;命门,腰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委中,承山,殷门,昆仑,关元俞;三阴交。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环跳、夹脊穴、肾俞、委中、秩边、承扶、大肠俞、腰眼为核心的组方。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取穴集中在腰背及下肢部,以阳经经穴为主,重视阿是穴和局部取穴,所选腧穴多为特定穴,穴位下多有神经伴行;针灸处方重视辨经取穴,补益肝肾。  相似文献   

4.
刘文一  张锡玮 《光明中医》2023,(20):3903-390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寻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用穴规律。方法 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22年11月收录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整理并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4篇,整理汇总针刺处方97首,涉及腧穴50个,腧穴总频次477次。结论 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腧穴以阿是穴、委中、肾俞、大肠俞、气海俞等为主,阿是穴为首选穴,足太阳膀胱经为穴位归经首选,局部治疗以背部为首选,特定穴则以背腧穴为首选。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显示,阿是穴与委中联系最高,为针刺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常用搭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的选穴规律,并探讨高频核心穴 位的用穴思路及其病机。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2 年4 月15 日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平台中针灸 治疗CFS 的相关临床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及 普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18.0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Aprior 算法分析)、聚类分析,并绘制复杂 网络图。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141 篇,提取出152 组腧穴处方。针灸治疗CFS 使用频次前5 位的 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关元、肾俞;最常选取的经脉为膀胱经、任脉、督脉;特定穴方面,主要以交 会穴(365 次)、五输穴(274 次)、背俞穴(249 次) 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所获最紧密的穴对为足三里→三阴 交,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百会、足三里。聚类分析所获4 类处方中,以第1 类处方中以脾俞、肝俞、肾 俞、心俞、肺俞为基本穴位,第2、3、4 类处方中穴位为辨证配穴。结论:针灸治疗CFS 以补虚为要,取五 脏背俞穴为基本处方,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联合应用交会穴及五输穴并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古典文献及现代文献中补肾活血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取穴规律。方法:选取《针灸大成》和2008—2018年期间现代期刊中补肾活血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处方289例,利用Office 2010处理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所用腧穴应用数据分析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分别对腧穴频数、分部归经、特定穴(以及阿是穴、奇穴)分类、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等进行分析。结果:取穴频数前六位分别是环跳、委中、肾俞、阳陵泉、腰夹脊、昆仑。分部取穴以下肢部和腰骶部腧穴使用频次为最多。选用腧穴归经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奇穴、阿是穴为辅,特定穴中又以五输穴为主,背俞穴、交会穴次之。常用膀胱经与胆经的腧穴配伍,针灸核心处方为环跳、委中、阳陵泉、肾俞、腰夹脊、昆仑、承山、秩边。结论:补肾活血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加重视活血法的应用,首选足太阳膀胱经,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取穴为辅。  相似文献   

7.
目的: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方剑乔教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方教授治疗的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230诊次的针灸处方资料,采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处方中的腧穴进行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分析出有关各个腧穴的使用频次、分布、归经及不同腧穴间的关联情况、聚类情况,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共涉及28个穴位,出现总频次1569次,其中选用频率较高的腧穴依次为腰夹脊、大肠俞、肾俞、昆仑、秩边、环中;主穴主要分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经外奇穴和足少阳胆经;相关性最高的为肾俞-昆仑-腰夹脊-大肠俞;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其中以肾俞、昆仑、腰夹脊、大肠俞为重点穴,循经辨证取穴。结论:数据挖据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方教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穴规律——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腧穴和腰背部腧穴;针灸处方以肾俞、昆仑、腰夹脊、大肠俞为主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Climentine 12.0、Python对针灸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涉及针灸处方80条,穴位95个,常用穴位是:肾俞、委中、大肠俞、阿是穴、腰阳关、腰夹脊等。频率最高的经络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主要集中在腰背部及下肢部;常用的特定穴为五输穴、背俞穴、交会穴等;关联性分析表明肾俞、大肠俞配伍在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针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遵循以循经取穴为主,辨证取穴为辅这一原则,同时亦运用特定穴治疗。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使用特点。收集秦汉至清末的有关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共纳入针灸处方474条,涉及书籍72部,使用经穴103个,奇穴12个以及阿是穴,总频次1460次,前10位的腧穴为委中、肾俞、昆仑、申脉、足三里、涌泉、大肠俞、太冲、地机、下醪、次醪;前5位的腧穴配伍为委中-肾俞,委中-昆仑,委中-腰俞,肾俞-腰俞,委中-水沟;特定穴占总腧穴使用频次的70.14%,其中五输穴使用频次最高;腧穴主要遍布在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上,阳经使用率73.63%,下肢腧穴占总腧穴使用频次的56.23%。刺灸法中针刺占46.72%,艾灸占28.96%,针刺结合艾灸占20.02%,放血占4.31%。表明选穴方法以循经取穴为主,结合局部取穴的特点,首选阳经腧穴,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足太阳经腧穴配伍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重视五输穴和下合穴。刺灸法以针刺为主,放血以委中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自建库至2022年4月1日收录的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文献,并运用Excel 2019整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R语言构建高频腧穴的共现矩阵,使用Origin 2021制作弦图以对高频腧穴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针灸处方304条,腧穴75个,23个高频腧穴,依次为委中、肾俞、夹脊、环跳等,足少阳、太阳经是最常用经脉,特定穴使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和背俞穴,多选取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委中-环跳,委中-夹脊-环跳,环跳-阳陵泉等16个强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将高频穴位分为4类。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穴以肾为本,多为足太阳、少阳经穴,结合局部取穴,标本同治,为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选穴依据,并总结温针灸治疗本病通过消除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痛觉神经,提高痛阈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析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用穴特点、取穴规律和组方特色。方法:运用Excel2019创建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针灸处方库,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频次分析,运用Apriori算法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Gephi软件对针灸处方进行社区聚类分析。 结果:共纳入病例101首针灸处方,谷世喆教授治疗颈型颈椎病用穴共64个,总频次1107次,使用最多的腧穴为颈百劳,其次是肩中俞、天柱、合谷、风池。阳经穴位使用频率高达70.37%,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颈型颈椎病腧穴配伍以颈百劳-天柱-肩中俞最为常见。社区聚类结果显示,形成了三个稳定的腧穴群组,分别为:肝俞-肾俞-膈俞-大肠俞;膻中-百会-印堂-安眠;肩中俞-天柱-风池。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谷世喆教授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注重阳经选穴,颈项局部选穴和腰背部选穴相结合,体现了谷教授治疗颈椎病“温阳通气,形神同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近10年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腧穴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建立相关数据库,主要采用关联规则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针灸处方205条,使用经穴99个,奇穴8个以及阿是穴,总频次1984次。前11位的腧穴为委中、环跳、阳陵泉、腰夹脊、肾俞、昆仑、承山、秩边、大肠俞、悬钟、阿是穴;选用的腧穴主要遍布在膀胱经和胆经上,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91.06%,四肢和躯干部分别占69.2%和30.12%,特定穴占总腧穴的49.07%,前5位的配伍为委中-环跳,委中-阳陵泉,环跳-阳陵泉,委中、环跳-阳陵泉,委中-腰夹脊。结论:选穴方法以辨证取穴、循经取穴为主,结合局部取穴,首选阳经腧穴,腧穴主要分布在四肢,足太阳经与足少阳经的配伍关系最为常用,特定穴为选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重视五输穴和下合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选穴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BM、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建库至今收录的穴位埋线治疗LDH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80篇文献,入选135个腧穴处方,累计使用776次,频率较高的穴位有腰夹脊、环跳等19个腧穴,主要归属于膀胱经和胆经,部位以下肢部和腰背部为主;关联规则分析主要为环跳-阳陵泉、环跳-腰夹脊、阳陵泉-腰夹脊、委中-腰夹脊;聚类分析主要类群为环跳、阳陵泉、风市、悬钟、足三里;委中、昆仑、秩边、承山、殷门、承扶;大肠俞、气海俞、关元俞、肾俞;腰阳关、阴陵泉;腰夹脊。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LDH取穴集中在下肢部和腰背部,以膀胱经和胆经为主,重视腰夹脊和阿是穴等局部腧穴,处方重视辨经选穴。本研究对临床穴位埋线治疗LDH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WanFang、VIP、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针灸处方并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提取针灸处方71首,涉及腧穴60个,总频次407次。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使用频次前5位腧穴依次为肾俞、三阴交、脾俞、足三里、命门;使用较多的经脉为膀胱经和督脉;腧穴主要分布在背腰部和四肢部;特定穴以背俞穴和交会穴为主。针灸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腧穴组合13组;聚类分析得到腧穴聚类组合4组。结论: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取穴经脉主要以膀胱经、督脉为主,其中肾俞、脾俞、肝俞、太溪、命门、腰阳关、悬钟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补益肝肾、舒筋活络为主,辅以补益气血为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茜  赵祎然  高莹  李晶  孙涵茗  王敏 《中医药导报》2023,(4):116-121+157
目的:总结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水肿的选穴规律。方法:以“水肿”“浮肿”“水气”“水病”等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针灸推拿古籍,筛选、提取相关条文,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SPSS 26.0、SPSS Modeler18.0分析古代针灸治疗水肿的选穴组方规律。结果:纳入369首针灸穴位处方,其中复方99首,单穴处方270首,共使用128个腧穴。总频数为700,使用频数前5的腧穴分别为水分、足三里、三阴交、陷谷、合谷。腧穴主要归属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其中下肢腧穴较常选用,特定穴中合穴使用频数最高。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4条腧穴关联规则,其中“三阴交→足三里”支持度最高,核心处方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行间-内庭-曲池”。聚类分析显示4组腧穴类别,主要根据水肿部位聚类。结论:古代医家针灸治疗水肿主要围绕“培土制水”“通阳利水”“气行水行”“血行水行”4个基本思路,重视合穴等特定穴的灵活配合,以核心腧穴为中心,搭配病变局部腧穴进行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夜尿症的选穴思路与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夜尿症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腧穴频次、归经、特定穴及分布部位,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版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3篇文献,87个选穴处方,涉及82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506次。关元的使用频次居首位,其次为气海、肾俞;所选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特定穴为交会穴、募穴和背俞穴;所选腧穴多分布于腹部、背部和下肢。关联规则中,气海-关元、气海-肾俞-关元与肾俞-中极-关元为核心腧穴组合,聚类分析中,关元、肾俞、气海、三阴交、中极为主要核心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夜尿症多常用关元、气海、三阴交、中极、肾俞和足三里穴,以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多集中于腹部与背部,交会穴、募穴和背俞穴为常用特定穴,多采用经络与脏腑病位辨证相结合、局部选穴与远端选穴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用穴及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现代文献,建立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处方数据库,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找寻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用穴规律以及配伍规律特点。结果 ①共纳入文献115篇,涉及51个穴位,其中在临床上最常用的腧穴有肺俞、足三里、肾俞、定喘、膻中等;②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穴位选择主要以临近肺脏的背腰部、胸腹部为主,常用的经脉也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阳明胃经为主,特定穴的使用包括背俞穴、交会穴、五输穴、募穴、八会穴等;③在关联规则方面,“肺俞-足三里”以支持度54.78%排在第一,“肺俞-肾俞”“肺俞-定喘”分别排在二、三位;④聚类分析获得4个大类主要腧穴聚类群。结论 本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穴多以局部选穴、辩证选穴为主,多选取膀胱经上的背俞穴,配伍方法以前后配穴法、上下配穴法为主,推荐以肺俞、肾俞、脾俞、足三里、定喘为主要选穴,结合辩证论治选取丰隆、大椎、风门、中府、列缺等穴位进行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临床应用规律,为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文献资料。方法 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中医针灸信息库》中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采用Microsoft Excel2019、SPSS26.0及IBM SPSS Modeler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分析纳入文献中的穴位及其归经、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共纳入文献560篇,含穴位106个。肺俞、迎香、大椎、印堂和肾俞穴为高频穴位,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手阳明大肠经是常选经脉。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最常用穴位组合为肺俞-肾俞;聚类分析获得主要腧穴聚类群为“肾俞-脾俞-肺俞-大椎”和“迎香-合谷-印堂-足三里”。使用频次较高的3种治疗方法为针刺、穴位贴敷和灸法。疗效评价指标以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评分为主。结论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以局部选穴结合背部腧穴为主,肺俞、迎香、大椎、印堂和肾俞穴可作为主要腧穴。有待于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从治疗方法和疗效角度探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8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的有关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频次、属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穴位频繁项集;运用Cytoscape 3.9.0构建穴位共现复杂网络,并分析核心穴位拓扑属性值,筛选核心处方;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核心穴位组间联系进行系统聚类,绘制谱系图,挖掘穴位间聚类关系。结果:1)共纳入111篇文献,提取113条有效针灸处方,涉及54种腧穴,总频次479次;2)腧穴分布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居多;3)所选取的腧穴多位于下肢;4)经穴频次前3为风市、伏兔、髀关;所选特定穴以五输穴主,其中合穴频次最高;5)腧穴配伍方面,风市-伏兔支持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核心针灸处方包括“关元、商丘、肾俞、气海俞”等7组,并挖掘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新核心针灸处方“风市、阳陵泉、伏兔、阿是穴、足三里、髀关、梁丘、血海、中渎、阴市”。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以局部穴和循经取穴为主,且多应用特定穴,重视多经脉,远近相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62-168,后插8
目的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探索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纳入符合要求的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利用R3.6.1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与Apriori算法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结果该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30篇,针灸处方321个,腧穴143个,腧穴应用总频次2238次。其中,应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关元、百会、脾俞、肝俞;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出现频次最高;交会穴和背俞穴应用频次远高于其他特定穴,腧穴的分布以背部、胸腹部及下肢部为主。集合可视化分析,腧穴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腧穴组合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腧穴是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核心腧穴。结论该研究表明运用集合可视化分析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处方选穴规律具有可行性,可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