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2例,给予所有患者机械通气(主要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和接受药物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结果患者治疗后主要指标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通过机械通气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能明显控制患者病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已经有了多种药物治疗、综合的监护管理以及先进的器械辅助,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依旧保持着较高的死亡率。多项研究表明,尽早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治疗措施。因此尽早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该文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既往研究显示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紧急血管重建术(PICA或CABG)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预后,但也有不一致报道。该文研究紧急冠脉血管重建术这一有创性治疗对早期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病人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休克后顽固性低血压是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表现和主要死因之一。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是临床治疗心源性休克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潜在的疾病恶化风险,从而降低存活率。周德生教授认为心肾虚衰、脾胃失调、宗气虚陷是心源性休克后顽固性低血压的关键病因病机,自拟以固本培元、调和阴阳为基本大法的固脱方,并在临床运用中能达到有效纠正休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胡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00-430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药物溶栓等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高,约85%~90%〔1〕。药物溶栓治疗能够降低AMI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但是一旦发生心源性休克,患者可出现循环功能障碍,则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差〔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迅速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充分开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异丙基肾上腺素用于治疗呼吸道疾患时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用于治疗因心肌梗塞、循环衰竭、传导阻滞、败血性休克引起的心源性休克时具有心脏兴奋作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是一种β-受体直接兴奋剂,因  相似文献   

7.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ed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是临床上的高危人群,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通常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问题,药物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极为有限。再灌注治疗方面,经过筛选的老年人早期进行血运重建对于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即使不适宜介入治疗的患者接受适当的溶栓治疗方案总体结局也要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尚需谨慎。尽管新型循环辅助装置尽管显示了良好的前景,但在老年人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动物实验和临床经验证明,急性心源性休克病人可藉机械暂时维持循环以获得挽救。作者的早期实验表明,不予氧合的静脉-动脉转流能提高和维持急性心力衰竭实验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治疗的术后护理程序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支持治疗的术后护理资料。结果通过精心、系统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支持治疗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落实系统的护理程序,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支持治疗后恢复的关键措施和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时代,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已经显著下降到大约5%,然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仍超过50%。此外,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不断更新出现虽然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未能降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远期病死率。如何抢救治疗心源性休克是心血管介入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现主要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对其实施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结果两组均有一定疗效,但在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在治疗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更宜对其实施介入治疗的方法,这是因为其疗效更好,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方法。方法用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附属医院2001—2002年收治的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结果15例患者中,共有13例抢救成功。结论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 ,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定义、发生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主动脉球囊反搏临床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1-12月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观察组另外配合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发生率18.60%(χ2=4.0737,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够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赵兰巧  田文友  田青 《山东医药》2010,50(28):99-1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单用西医治疗对照组(20例),疗程均为24~48 h。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脉率、尿量和厥脱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无效率15%,对照组分别为65%和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急性泵衰竭引起心源性休克时,不能单独用利尿剂或血管扩张剂,而须用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治疗,本文旨在鉴定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联合静滴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效果。研究对象为8例需用机械通气的心源性休克病人,男5,女3,年龄60~75岁,休克前均有Ⅲ或Ⅳ级充血性心衰。病人按随机顺序接受三次静滴治疗:多巴胺,15微克/公斤/分;多巴酚丁胺,15微克/公斤/分;及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各7.5微克/公斤/分,研究过程中,停用其他药物,滴药前后进行有关参数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药物常用于轻度及中度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本文中,作者综述重度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药物治疗。严重心力衰竭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表现包括:四肢厥冷、紫绀、脉搏容量降低、毛细血管充盈延迟、感觉迟纯、尿少及血压极低或不能测得。心源性休克一词是用于描述此综合征。但应注意,在用直接法而不是用袖带法测量动脉压时,显著低血压实际可能并不存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基本血液动力学异常是心排出量减少。如心排出量正常或增加时,则应考虑脓毒性休克或神经性休克的诊断。心排出量减少导致心源性休克,可以是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或应用过量抑制药物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研究不同种类溶栓药物对心源性休克的发生风险有无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4—2006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溶栓治疗的病人。收集病人在入院后72h之内的临床资料,以胸痛发作至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时间作为因变量,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Cox生存分析模型,计算各因素在相同时点发生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函数。结果高龄、男性、有外周动脉疾病史能增加发生心源性休克的风险,溶栓成功、较高的体质指数和平均动脉压能降低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发生休克的风险高于他部位心肌梗死的患者。溶栓药物种类没有进入Cox回归方程,而溶栓效果与症状发作至溶栓时间的相互作用对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有影响。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能极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风险,而该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接受溶栓治疗,不在于溶栓药物种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死亡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收治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死亡的原因。结果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有很大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慢性肾功能衰竭、ⅡAVB等一般资料与死亡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应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循环支持治疗,尽快恢复梗死血管的血流,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