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导管末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0-15%,男女比例约1:3。病情视分流量大小而不同,分流量大者易引起肺动脉高压及心衰。介入治疗为动脉导管末闭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报道1例动脉导管末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2.
讨论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回顾性分析4例无外科手术适应证的PDA伴重度PAH患者行靶向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及术后近期效果。患者在予西地那非和(或)波生坦治疗1~3周后行封堵术,4例均封堵成功,试封堵后30 min测肺动脉收缩压较封堵前降低。封堵器释放后降主动脉造影示4例封堵完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心脏超声示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移位并发症,肺动脉压力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成人PDA伴重度PAH患者进行靶向药物治疗 介入封堵术临床可操作性强,近期疗效明显,但围手术期须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6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行封堵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评价介入治疗在PDA合并SPH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成  相似文献   

4.
<正>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的方法为手术结扎,但其创伤较大,随着介入封堵技术日趋成熟,介入治疗已成为PDA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山西省儿童医院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PDA7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绝大多数患者均可采用封堵治疗,疗效满意且创伤小。但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延误治疗,发展至成人并且合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才就诊,这些患者动脉导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化,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单纯PDA患者采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皮经股静脉封堵治疗PDA,应用X线造影术观察即刻疗效,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X线主动脉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的直径平均6.8±1.1(3~12)mm,封堵器直径平均12.6±1.3(6~18)mm.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0 min降主动脉造影显示29例无残余分流,3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个月随访,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应用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病的20%左右,发病率女多于男[1].PDA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大PDA患儿在婴儿期常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及并发心力衰竭,早期易导致肺动脉高压,病死率较高,因此应早期诊断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手术人员技术的不断提高,经导管治疗PDA已成为首选方法.本院于2007年1~6月使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年龄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5例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Amplatzer封堵器(ADO)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38例确诊 PDA患者,应用 ADO经导管介入治疗。结果 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平均 3 8±11(2 5~6.9)mm,ADO大小平均 7.9±1.3(6~14)mm。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0分钟降主动脉造影显示31例无残余分流,6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l例存在少~中等量残余分流;37例24~48小时后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1例术后第4天分流消失。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37例无严重并发症,l例术后第2天出现溶血,第4天消失。随访1.2±0.4(0.5~2)年,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 应用ADO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鞠樑  钱炜  李红  李琪  沙红  华琦  胡静  胥玲 《安徽医药》2017,38(7):892-894
目的 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的3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根据术前经胸心脏彩超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内径大小选择不同的封堵器及手术方法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即刻、术后第24小时及术后1、3、6、12个月随访,进行心脏彩超、胸片及心电图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全部患儿均封堵成功,使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23枚,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Ⅱ)8枚。2例术后即刻心脏彩超有少量残余分流,随访3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1例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予激素治疗1周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国产蘑菇伞封堵器对动脉导管未闭进行介入治疗,并发症少,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满意。ADO-Ⅱ封堵器适用于小长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如适应证及手术方法适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单丕相  汪毅 《云南医药》1997,18(5):344-345
动脉导管未闭600例手术小结单丕相汪毅我院自1973~1996年共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600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1105%。现报道如下,并就PDA的手术方法及其适应症等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600例,男237例,女363例,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技术。方法对2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前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预防发生肺高压危象、伤口护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观察研究和护理。结果通过对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相应降低。结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和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近期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2例 PDA患儿均采用 Amplatzer蘑菇伞法 ,在透视下经 6 F输送器置入 PDA蘑菇伞封堵器 ,术中造影显示 1例PDA蘑菇伞呈管型 ,3.9m m× 7.7m m ,另 1例呈漏斗型 ,18m m× 9.4 mm ,分别选择 14 /12 mm和 16 /14m m PDA蘑菇伞封堵器 ,术后 10 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4 8h及 3个月、0 .5 a分别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2例均一次性放置 PDA蘑菇伞封堵器成功 ,术后随访 0 .5 a,U CG检查动脉水平分流完全消失。结论 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 PDA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正>动脉导管是位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一根管道,是胎儿循环的重要通路。胎儿在母体内不能直接从外界取氧,肺无呼吸作用。肺动脉在入肺之前,大多通过动脉导管入降主动脉,循脐动脉到胎盘换氧;但出生后又必须及时阻断,使所  相似文献   

1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CHD),约占儿童CHD的15%,单纯PDA在足月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2 000[1],早产儿患病率约为60%[2]。PDA男∶女为1∶2。1938年Gross成功完成了第1例PDA开胸结扎术,虽然外科手术修补PDA疗效确切,但外科手术创伤大、需开胸,术中需体外循环,有瘢痕,术后恢复较慢,且术后并发症较多。1967年Porstmann首次采用Ivalon栓子介入治疗PDA成功后,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只需要基础麻醉、无需输血、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受到患者及家长青睐。目前,心导管介入治疗成为治疗PDA的主要手段。本文就PDA封堵器研究、PDA大小的确定、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病例报告:患者,女,9岁。运动后心慌气短4年于1996-09-19入院.查体:体温36.0℃,血压12/8 kPa,神志清楚,无紫绀及杵状指(趾),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0/min,律齐。胸骨左肋3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流量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7.
动脉导管未闭 (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指的是不能自行闭合的动脉导管.先天性心脏疾病中所占比例大小为15%左右.低体重婴儿发病率达到80%.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2].对于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而言, 肺动脉压力的高低都应该接受手术或是介入封堵术治疗[3].现阶段,对于动脉未闭合...  相似文献   

18.
19.
药普成  汪毅 《云南医药》1998,19(1):41-42
32例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矫治术药晋成*汪毅*单丕相*雷定华*陈圣邦*动脉导管未闭(PDA)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自1971~1997年8月共收治PDA病人624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21.7%,其中32例在常温下手术风险较大的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以供参考。方法通过总结分析PDA围手术期所采用的护理策略的临床效果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 PDA大多数可采用非体外循环实施手术治疗,但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合并有肺动脉高压时经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